第464章 开国皇帝中,谁能当带头大哥-《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如果将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凑一起,谁能成为带头大哥?}

  历代王朝的开国皇帝们:...

  这些后世人可真会想。

  当然吐槽归吐槽,他们心里也不是没有想法的,谁来当带头大哥?有想冲这个位子的,也有对自己的实力有自知之明的。

  嬴政眼里是势在必得,他是始皇帝,那这带头大哥的位置他自然也不想放过,不然自己岂不是要屈居别人之后?这点他可不干。

  刘邦眼里一片思索之色,按后世人的说法,他老刘家包括自己,好像有三个开国皇帝吧,刘秀和刘备这两孩子都听自己的,这点应该不成问题。

  刘秀纠结得很,他倒是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开国皇帝,他就是高祖的后代,大汉的开国皇帝他就听高祖的就行了。

  刘备都不需要过多考虑,他前面都有高祖和光武在,所以自己就听祖宗的,祖宗是他带头大哥。

  曹丕就发愁了,那么多开国皇帝,他感觉自己没啥希望,只有听话的份儿,说不定汉高祖还要揍他?

  孙权也缩起来了,主要是他对自己也挺有自知之明的。

  司马炎摆摆手,他知道自己的,凑到一起,可能会先和曹丕干一架。

  司马睿选择放弃当大哥的打算,他脑子又没坏掉,开国之君中比他厉害得多的太多了好吧,况且他也算是被推上台的。

  ...

  杨坚也没争当大哥的念头,他现在养娃治国,人比较佛系。

  李渊面露忧伤,难免想到之前被后世人吐槽自己的事情。

  若是当带头大哥,别人服不服是一回事,后世绝对少不了一堆人说自己。

  所以,他老实听别人的吧,因为别人也不会听他的,现在还是去看望女儿要紧。

  武曌皱眉,她应该不在开国皇帝之中吧?

  赵匡胤虽然觉得自己有一争的实力,但问题是那么多开国皇帝,秦始皇那些人会服气他?只怕够呛。

  赵构不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他不约哈,到时候别太祖一个眼神就给他吓到就不错了。

  忽必烈挠挠头,他感觉自己应该当不了,肯定不服他。

  朱元璋虽然感觉自己也能争一争,但如果是刘邦当这个大哥,他也认。

  ……

  当然除了这些开国皇帝们在暗自较劲外,他们的子女后代、臣民们,也聊得热火朝天。

  当然不是哪个朝代的百姓就支持自己朝代的开国皇帝。

  比如不少唐朝的百姓们对他们的开国之君,就不怎么看好,毕竟这位之前可是被后世人吐槽过的。

  李世民现在还在为姐姐的离世难过中,当然他也不是开国皇帝,倒也不关心这个内容,就是他爹有点悬,肯定不会是领头那个。

  清朝皇帝们有自知之明,别到时候那些开国皇帝聚在一块的头一件事,就是组团把他们太宗揍一顿,那就麻烦了,所以这大哥,自然轮不到他们家的头上。

  先秦的诸侯王们都在看热闹,时不时也会说说自己认为的人选。

  姬发都有些好奇了,“孤觉得,这些人能不能安安分分坐在一起可能都是问题吧,万一打起来了,更别说谁来带头。”

  姬旦也赞同这话,“开国皇帝,应该没有谁愿意屈居别人之后,当然能有一个他们都敬佩的人,还挺难。”

  ......

  在各朝人士的讨论中,刘晓希也将网友们的想法展示给这些帝王们看看。

  {网友一: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几个应该可以争夺第一。

  从这几人当中选一个,我倒是觉得是刘邦。

  刘邦这人天生就有当领袖的魅力,驭人之术无出其右}

  这话看得刘邦心里那叫一个美,还忍不住给爹和儿子们炫耀起来。

  “瞧瞧、这娃多有眼光,哈哈哈哈哈。”

  刘邦高兴了,但嬴政就沉默了,虽然他也觉得刘邦这人天生就有领袖天赋,但自己听他领导还是不得劲儿。

  杨坚倒是无所谓,刘邦当大哥,那也可以,反正谁领头谁就多操心呗。

  赵匡胤还挺羡慕后世人选刘邦的,“刘邦的综合能力的确不错,如果其他人都没意见,朕自然也没意见。”

  朱元璋语气松快,“嘿嘿,咱倒是没什么意见。”

  除了这几个当事人在关心外,历朝历代的民间百姓,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汉朝的皇帝们倒是都很认可这个回答,废话,他们的高祖皇帝,哪能屈居别人之后?

  反正刘彻才不答应。

  至于没被提名的那些开国皇帝,不仅是自己,他们的臣民、后代尴尬的也不少。

  大唐百姓们是真心体会到,为什么后世人说唐太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

  “要是太宗陛下,一定能争一争。”

  “这是当然,太宗多厉害啊。”

  ......

  {网友二:乱世选刘邦,因为他给的真多,盛世我倒是想选李世民,可惜他不是开国皇帝}

  连续两个后世人都提到自己,刘邦乐得都哼起小曲儿了。

  “哎呀,就是可惜不能把我们这些个皇帝聚在一起,嘿嘿,不然朕还真想看看这些同行的反应。”

  刘太公/刘盈/刘如意/刘肥:...这是单纯的想在他们面前炫耀吧。

  贞观年间

  这个评论倒是让李世民的心情好多了,还很感动。

  大唐的百姓们也希望他们的太宗就是开国皇帝啊,哪像是现在,他们都没底气说让高祖当带头大哥。

  李渊已经学会了沉默是金,反正他都习惯被忽视了。

  {网友三:个人感觉是刘邦,虽然其他的开国之君能力都不低,但论人格魅力刘邦就高多了。

  秦始皇不算纯粹的开国,他前面还有奋六世之余烈}

  嬴政:...行吧

  这个理由他也能接受,既然没人选自己,他也不气馁,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刘邦适合当大哥,那自己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找回来。

  汉高祖时期

  刘太公盯着儿子一阵猛瞧。

  刘邦依旧是面不改色,得意洋洋的对他爹说道:“怎么样,你儿子在后世人心里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刘太公心里也高兴,他这个儿子有出息,简直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了。

  随着继续往下看后世人的留言,基本上都是提刘邦的,也有提到李世民这个有实无名的开国之君。

  至于其他的那些开国皇帝,好吧,偶尔有一两个乱入的,这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刘秀、刘备没意见,甚至还很高兴,他们高祖当大哥挺好,自家人。

  朱元璋也没什么意见,他现在也挺服气刘邦的,这人的确有领袖气质。

  李渊就很难受了,特别是看很多后世人都在提他儿子,自己这个开国之君当的实在是窝囊。

  李世民倒是不清楚他老爹的心理过程,被后世这些孩子这么一开解,他反而心情好多了。

  清朝皇帝们,说高兴也不高兴,因为评论区好像把他们大清给忘了。。。

  康熙忧郁望天,忘了也好吧,省得老是骂他们的多。

  —

  {在秦始皇陵中,可能会有哪些惊人的秘密?}

  秦始皇陵中有什么秘密,各朝人士自然也不知道。

  嬴稷哪知道他这个重孙儿会带啥陪葬啊,但重要的东西肯定是有的吧。

  秦朝

  正在修皇陵的工匠们,此刻却都摇摇头,他们对里面太熟悉了,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啊。

  秦朝的大臣们也很疑惑,他们怎么不清楚皇陵的秘密,就是不知道后世人又有什么想象力了。

  皇宫内

  嬴政这下也是彻底淡定不了,他可是知道后世人有多会天马行空,万一他们说的话,给其他朝代的盗墓贼引来了兴趣,那自己的皇陵岂不是要遭殃?

  显然,扶苏也想到了这一点,但还是自我安慰道:“应该没事吧,父皇的皇陵到了后世都还安全,其坚固程度想来也没那么容易被破坏。”

  至于远在各郡的公子公主们,都还在猜测父皇的皇陵有什么秘密呢?

  {网友一:我猜皇陵里面肯定有很多失传的诸子百家典籍。

  要知道现在保存下来的百家经典不足百分之一,这要是以后真的都重见天日的话,那绝对是种花家的又一大文化瑰宝}

  祖辈们都知道后世对这些资料的重视程度,如果真的有,后世人指定会很开心。

  先秦时期的百家子弟,倒是非常希望这是真的。

  没有人愿意自家学派的心血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若是真的有保存在秦皇陵,那倒是好事情。

  墨子是又好奇又期待,“也不知道秦始皇有没有把这些东西一起陪葬啊。”

  秦朝

  嬴政暗自松了口气,不就是百家经典吗,行,他会给后世人重新找个地方埋一批,别动皇陵就行。

  李斯也不知道历史上陛下下葬的时候,有没有陪葬这些东西,想来应该是有一部分的。

  点开这一楼,不少人也对此展开了探讨。

  【真心希望老爷子临终时能多带点东西下去,有啥就放啥,近代流亡海外很多文物,也只有秦皇陵完好无损以表安慰】

  看到这番话,祖辈们心里也动容了。

  百姓们也知道秦始皇看得到光幕,所以希望他可以看看这些孩子的心声。

  秦朝

  嬴政沉默了会儿,多带点东西可以,只是为了避免自己被打扰,这些东西他会重新找地方存,只是这个工程也不容易,只希望那些盗墓贼能看在是给后人的份上,别动这些。

  扶苏不清楚他父皇的想法,为了能给后人多留下一点东西,改天他要好好跟父皇说说。

  【始皇政体上偏爱法家,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