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喘息之路
冥川节点方向那永无止境般的咆哮,首次出现了短暂的、令人不安的间歇。持续不断的鬼物冲击浪潮,如同撞上堤坝后暂时退却的海水,给了东离市防线一线极其珍贵的喘息之机。前沿阵地上,硝烟依旧刺鼻,但那种每秒都面临撕裂感的死亡压力,总算稍稍减轻。士兵们背靠着残破的工事,几乎瘫软在地,许多人连脱下破损头盔的力气都没有,便已垂头陷入沉睡,只有手中仍无意识地紧握着武器。医疗兵穿梭其间,为伤员进行最紧急的包扎和能量液注射。那三台仅存的“陆战二型”机器人静立一旁,装甲上布满触目惊心的爪痕与腐蚀坑洞,技术兵正抓紧这宝贵的时间,更换过载的能源核心与损坏的传感器。
第七兵团指挥使秦虎,胡子拉碴,眼窝深陷,用沙哑的嗓音不断下达指令:“统计伤亡!清点弹药!优先补充重火力点!能动的,分批撤到二线轮换休息!”他的声音早已失去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每一位军官和士兵都明白,这寂静意味着什么——下一波攻击只会更加凶猛。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必须用来恢复体力、加固工事、调整部署。
楚歌独自坐在一段被炸塌的防御墙废墟上,远眺着节点方向那片不祥的暗红天空。他体内的力量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恢复,“不朽神躯”的恢复能力远超常人。然而,与B级鬼物的连续死战,尤其是最后强行爆发发出的力量,消耗的不仅是能量,更是心神。他需要这短暂的宁静来平复沸腾的气血,重新凝聚战斗意志。苏软软悄悄放在他身旁的高效能量补充剂和伤势修复喷雾,他默默收下了。此刻,任何能增强一分战力的资源都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通往青霖镇的第七号国道上,绵延近百公里的迁徙人潮,在灵调局后续部队、王朝增援的治安军以及民间觉醒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竟意外地维持住了最基本的秩序。这绝非易事,却是在巨大生存压力下人性与组织力闪耀的证明。
关键路口的疏导至关重要。在几条主干道交汇的“三岔口”,青年协会的成员们利用简易的灵能屏障和洪亮的声音,引导着不同方向来的车流人流,有效避免了最致命的大规模拥堵和踩踏。反AI协会的人则在他们设立的临时休息点,用非智能的净水符和群体安抚术式,为精疲力尽的民众提供着最基本的清洁饮水和精神慰藉,极大地稳定了恐慌情绪。
物资的集中与分配展现了乱世中的高效。灵调局后勤人员与王朝官员设立了多个临时物资分发点。逃难者们携带的粮食、药品、燃料等被集中登记,然后按人头进行相对公平的配给。这种看似“剥夺”的行为,在现实中却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物资争夺引发的内乱,确保了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赛博神教的技术人员甚至提供了几台大型环境净化装置,在几个主要休整区域勉强压制了空气中弥漫的、由鬼气和大量人员聚集产生的疫病风险。
当然,混乱与悲剧仍在阴影处发生。车辆抛锚被无情地推下道路,为后续队伍让出通道。重伤病员在极度缺乏药品的情况下,生命之火悄然熄灭,遗体被匆匆安置在路旁,插上简单的标记。但大规模的骚乱和系统性崩溃,总算被遏制住了。这支百万人的洪流,正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速度,向着希望的彼岸——青霖镇方向移动。
然而,在这相对“理想”的进程背后,是无法忽视的惨重代价,尤其是对于奉命断后、坚守东离市区的灵调局各分队而言。
东离市区,已近乎鬼域。节点能量间歇性爆发,催生出大量强弱不等的鬼物,在废墟、街巷、乃至地下系统中游荡。奉命留守、执行最后撤离掩护、重要设施爆破及数据销毁任务的灵调局小队,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与死亡擦肩而过。
第二巡逻队在引爆城东能源枢纽后,遭遇复数C级鬼物围攻,全员力战殉职。
第八侦查小队为送达最后一批城区鬼物动态数据,穿越高危区域,仅一人重伤抵达接应点。
后勤保障中心的文职人员,在销毁完核心档案后,拿起武器与破门而入的鬼物展开巷战,伤亡极其惨重。
这些消息通过时断时续的通讯网络传到前沿和大部队时,甚至来不及引起长时间的悲伤。每个人都在拼命,每个人都在失去。一种沉重的默契在所有人之间蔓延:前进,不要停下,不要辜负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每一秒。
楚歌收到了一条来自城区的加密讯息,发自反AI协会的一个临时据点,发信人是李明远教授,内容简短:“核心数据已转移,部分成员……失联。吾等将依计划向青霖镇方向突围,望前线坚守,为后方争取时间。保重。” 讯息在此中断,再无后续。楚歌握紧了拳头,他能想象城区内进行的是一场何等绝望的战斗。
短暂的修整期,也是各种信息交汇、人心浮动的时刻。
关于青霖镇的情况,开始有零星的、未经证实的情报传来。那里确实残破不堪,基础设施几乎完全瘫痪,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先期抵达的工兵部队和部分民间组织,已经开始利用废墟中的材料,疯狂构筑简易防御工事。条件会极其艰苦,但至少,那是一块可以立足、可以布防的土地。
士兵们交换着家人是否已安全撤离的消息,得知亲人已在队伍中的,眼神中便多了一分坚定;尚无音讯的,则将焦虑化为更猛烈的弹药装填声。民间觉醒者们抓紧时间调息,互相交流着对抗不同鬼物的心得,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生死而产生的战友情谊,在不同组织的人员间悄然滋生。
楚歌找到了王锐和陈锋。三人都很疲惫,但眼神交流间,已无需多言。
“青霖镇见。”王锐咧嘴,露出带着血丝的牙齿。
“守好这里,等我们扫清尾巴。”陈锋用力拍了拍楚歌的肩膀。
简单的对话,承载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并肩到底的决心。
夜色再次降临。前沿阵地燃起了被严格管控的篝火,驱散着阴寒,也温暖着人心。迁徙队伍的方向,灯火如长龙,蜿蜒至视野尽头。冥川节点的红光,依旧在远方规律地搏动,提醒着所有人,危机从未远离。
这短暂的修整,是硝烟中的间奏,是悲剧间的幕间。它让疲惫的身躯得以喘息,让绝望的心灵重燃微光。所有人都清楚,抵达青霖镇并非终点,甚至可能是另一场更残酷生存考验的开始。但此刻,“还活着”,并且“还在向前”,本身就足以带来继续战斗的勇气。
冥川节点方向那永无止境般的咆哮,首次出现了短暂的、令人不安的间歇。持续不断的鬼物冲击浪潮,如同撞上堤坝后暂时退却的海水,给了东离市防线一线极其珍贵的喘息之机。前沿阵地上,硝烟依旧刺鼻,但那种每秒都面临撕裂感的死亡压力,总算稍稍减轻。士兵们背靠着残破的工事,几乎瘫软在地,许多人连脱下破损头盔的力气都没有,便已垂头陷入沉睡,只有手中仍无意识地紧握着武器。医疗兵穿梭其间,为伤员进行最紧急的包扎和能量液注射。那三台仅存的“陆战二型”机器人静立一旁,装甲上布满触目惊心的爪痕与腐蚀坑洞,技术兵正抓紧这宝贵的时间,更换过载的能源核心与损坏的传感器。
第七兵团指挥使秦虎,胡子拉碴,眼窝深陷,用沙哑的嗓音不断下达指令:“统计伤亡!清点弹药!优先补充重火力点!能动的,分批撤到二线轮换休息!”他的声音早已失去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每一位军官和士兵都明白,这寂静意味着什么——下一波攻击只会更加凶猛。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必须用来恢复体力、加固工事、调整部署。
楚歌独自坐在一段被炸塌的防御墙废墟上,远眺着节点方向那片不祥的暗红天空。他体内的力量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恢复,“不朽神躯”的恢复能力远超常人。然而,与B级鬼物的连续死战,尤其是最后强行爆发发出的力量,消耗的不仅是能量,更是心神。他需要这短暂的宁静来平复沸腾的气血,重新凝聚战斗意志。苏软软悄悄放在他身旁的高效能量补充剂和伤势修复喷雾,他默默收下了。此刻,任何能增强一分战力的资源都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通往青霖镇的第七号国道上,绵延近百公里的迁徙人潮,在灵调局后续部队、王朝增援的治安军以及民间觉醒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竟意外地维持住了最基本的秩序。这绝非易事,却是在巨大生存压力下人性与组织力闪耀的证明。
关键路口的疏导至关重要。在几条主干道交汇的“三岔口”,青年协会的成员们利用简易的灵能屏障和洪亮的声音,引导着不同方向来的车流人流,有效避免了最致命的大规模拥堵和踩踏。反AI协会的人则在他们设立的临时休息点,用非智能的净水符和群体安抚术式,为精疲力尽的民众提供着最基本的清洁饮水和精神慰藉,极大地稳定了恐慌情绪。
物资的集中与分配展现了乱世中的高效。灵调局后勤人员与王朝官员设立了多个临时物资分发点。逃难者们携带的粮食、药品、燃料等被集中登记,然后按人头进行相对公平的配给。这种看似“剥夺”的行为,在现实中却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物资争夺引发的内乱,确保了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赛博神教的技术人员甚至提供了几台大型环境净化装置,在几个主要休整区域勉强压制了空气中弥漫的、由鬼气和大量人员聚集产生的疫病风险。
当然,混乱与悲剧仍在阴影处发生。车辆抛锚被无情地推下道路,为后续队伍让出通道。重伤病员在极度缺乏药品的情况下,生命之火悄然熄灭,遗体被匆匆安置在路旁,插上简单的标记。但大规模的骚乱和系统性崩溃,总算被遏制住了。这支百万人的洪流,正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速度,向着希望的彼岸——青霖镇方向移动。
然而,在这相对“理想”的进程背后,是无法忽视的惨重代价,尤其是对于奉命断后、坚守东离市区的灵调局各分队而言。
东离市区,已近乎鬼域。节点能量间歇性爆发,催生出大量强弱不等的鬼物,在废墟、街巷、乃至地下系统中游荡。奉命留守、执行最后撤离掩护、重要设施爆破及数据销毁任务的灵调局小队,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与死亡擦肩而过。
第二巡逻队在引爆城东能源枢纽后,遭遇复数C级鬼物围攻,全员力战殉职。
第八侦查小队为送达最后一批城区鬼物动态数据,穿越高危区域,仅一人重伤抵达接应点。
后勤保障中心的文职人员,在销毁完核心档案后,拿起武器与破门而入的鬼物展开巷战,伤亡极其惨重。
这些消息通过时断时续的通讯网络传到前沿和大部队时,甚至来不及引起长时间的悲伤。每个人都在拼命,每个人都在失去。一种沉重的默契在所有人之间蔓延:前进,不要停下,不要辜负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每一秒。
楚歌收到了一条来自城区的加密讯息,发自反AI协会的一个临时据点,发信人是李明远教授,内容简短:“核心数据已转移,部分成员……失联。吾等将依计划向青霖镇方向突围,望前线坚守,为后方争取时间。保重。” 讯息在此中断,再无后续。楚歌握紧了拳头,他能想象城区内进行的是一场何等绝望的战斗。
短暂的修整期,也是各种信息交汇、人心浮动的时刻。
关于青霖镇的情况,开始有零星的、未经证实的情报传来。那里确实残破不堪,基础设施几乎完全瘫痪,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先期抵达的工兵部队和部分民间组织,已经开始利用废墟中的材料,疯狂构筑简易防御工事。条件会极其艰苦,但至少,那是一块可以立足、可以布防的土地。
士兵们交换着家人是否已安全撤离的消息,得知亲人已在队伍中的,眼神中便多了一分坚定;尚无音讯的,则将焦虑化为更猛烈的弹药装填声。民间觉醒者们抓紧时间调息,互相交流着对抗不同鬼物的心得,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生死而产生的战友情谊,在不同组织的人员间悄然滋生。
楚歌找到了王锐和陈锋。三人都很疲惫,但眼神交流间,已无需多言。
“青霖镇见。”王锐咧嘴,露出带着血丝的牙齿。
“守好这里,等我们扫清尾巴。”陈锋用力拍了拍楚歌的肩膀。
简单的对话,承载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并肩到底的决心。
夜色再次降临。前沿阵地燃起了被严格管控的篝火,驱散着阴寒,也温暖着人心。迁徙队伍的方向,灯火如长龙,蜿蜒至视野尽头。冥川节点的红光,依旧在远方规律地搏动,提醒着所有人,危机从未远离。
这短暂的修整,是硝烟中的间奏,是悲剧间的幕间。它让疲惫的身躯得以喘息,让绝望的心灵重燃微光。所有人都清楚,抵达青霖镇并非终点,甚至可能是另一场更残酷生存考验的开始。但此刻,“还活着”,并且“还在向前”,本身就足以带来继续战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