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带领的侦察小组如同撒入废土的种子,悄无声息,归期未定。峡谷内的“曙光”基地,在等待外部消息的同时,内部的发展与整合并未停歇。老约翰交易来的粮食和药品带来了宝贵的缓冲期,但林烨深知,坐吃山空终非长久之计,尤其是面对“铁齿轮”这类潜在强敌,必须将技术优势尽快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源和综合实力。
“科技换资源”的思路,被再次提上日程。然而,与老约翰那种以物易物的初级贸易不同,这一次,林烨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交换。
契机来自一次对周边地图和韩明等人知识的结合分析。在区域地图上,距离“曙光”约三天路程的一片丘陵地带,标记着一个名为“铁匠铺”的小型聚居点。据韩明回忆,旧世界资料显示那片区域有丰富的高品质铁矿和稀土矿脉残留。而“铁匠铺”顾名思义,可能保留着一定的金属冶炼和加工能力,但缺乏精加工和技术升级的手段。
“我们有他们需要的技术,他们有我们急需的原材料。”林烨在核心会议上点明了关键,“特别是稀土元素,对韩工他们研究能量核心和未来可能的高级电子设备至关重要。普通的铁矿石,也能极大缓解我们金属原料的压力。”
“但‘铁匠铺’的人可信吗?会不会是另一个巴洛克?”老查理心存疑虑。
“所以这次不是简单的商队交易。”林烨早有打算,“我们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型技术支援小队,带上我们的诚意——比如,一套改进后的标准化武器锻造模具图纸,或者帮他们修复一台关键设备。用技术入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买卖。”
这个提议很大胆。派出技术人员深入陌生势力范围,风险极高。
“我去。”韩明主动请缨,眼神坚定,“我对旧世界的工业设备比较熟悉,王磊可以跟我一起去,负责机械部分。我们需要那些稀土。”
雷娜眉头紧锁:“太危险了。万一对方翻脸……”
“所以需要足够的武力护卫,但人数不能多,要显得有诚意而非挑衅。”林烨看向雷娜,“你亲自带队,再选两个最可靠的好手。目标是展示价值,建立信任,而不是冲突。”
经过反复权衡,一支特殊的“技术贸易使团”组建完毕:韩明和王磊作为技术代表,雷娜带领“老枪”和另一名沉稳的队员担任护卫。他们携带的“商品”包括:一套详细的外骨骼被动框架结构图(简化版,不含核心关节优化)、一套标准化武器零件的冷锻模具设计图、以及工匠铺精心打造的一套多功能维修工具。
此外,林烨还让老查理准备了几件展示品:一把做工精良的“曙光一式”步枪,一件轻便的镶嵌甲,以及一个利用机械蜘蛛能量核心碎片驱动、能持续发光数小时的简易照明灯。这些都是“曙光”技术实力的直观体现。
使团出发那天,天色阴沉。林烨亲自送到峡谷口,重重拍了拍韩明和雷娜的肩膀:“安全第一。能谈则谈,不能谈则退。你们的安危比任何资源都重要。”
雷娜点了点头,眼神锐利如常。韩明则深吸一口气,将装有图纸和工具的背包背得更紧了些。
使团离开后,基地陷入了某种焦灼的等待。林烨将精力投入到内部建设和对阿雅预感的研究上。豆子修复无线电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信号极其微弱且不稳定,但偶尔能接收到一些来自远方的、断断续续的电磁波信号,经过韩明离开前指导的简单解码,似乎是一些混乱的通讯片段,内容支离破碎,但隐约提到了“调动”、“集结”等字眼,来源方向大致指向“铁齿轮”的势力范围。
这无疑加剧了不安。林烨加紧了防御工事的建设,尤其是对峡谷入口的加固和陷阱布置。被动式外骨骼开始小批量装备警卫队的精锐小组,以提升巡逻和反应效率。
五天后的黄昏,就在焦虑达到顶点时,了望塔上传来了哨兵激动的呼喊:“回来了!雷娜姐他们回来了!”
林烨和老查理立刻冲向峡谷口。只见暮色中,雷娜的小队身影出现,人数齐全,看起来没有经历战斗的痕迹。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身后还跟着三辆由“铁匠铺”提供的、由健壮辐照骡子拉着的板车,车上堆满了用油布盖着的货物!
“成功了!”老查理激动得声音发颤。
雷娜一行人风尘仆仆但精神不错。回到指挥所,韩明顾不上休息,立刻汇报情况:“‘铁匠铺’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他们确实掌握着一个小型露天矿坑和一个利用地热能的简陋冶炼炉。首领是个叫老铁锤的壮汉,为人直爽,但对技术非常渴求。我们帮他们修复了鼓风炉的关键阀门,展示了图纸和样品后,他非常感兴趣。”
王磊补充道:“他们不缺力气和基础材料,就缺技术和图纸。我们用全套技术图纸和工具,换来了这批高品位铁矿石、少量粗炼钢锭,还有……”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密封的小金属罐,“这是我们最需要的——大约两公斤提纯过的稀土氧化物!老铁锤说这是他们以前挖到的存货,一直不知道怎么用。”
雷娜从军事角度总结:“‘铁匠铺’防御一般,但民风彪悍,可作为潜在盟友。他们也对‘铁齿轮’的扩张感到不安。这次交易很顺利,但回程时我们发现附近有不明身份的侦察人员活动,可能是‘铁齿轮’的探子。”
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急需的原材料,更与一个潜在盟友建立了初步联系。那两公斤稀土氧化物,在韩明眼中,价值甚至超过所有铁矿石。
接下来的日子,“曙光”基地如同上紧了发条。高质量的铁矿和钢锭被源源不断送入工匠铺,老查理带着学徒们日夜赶工,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部件和工具。韩明和技术小组则如获至宝地投入到对稀土的研究中,尝试利用其特性来稳定能量核心的输出,甚至探索制造简单能量武器的可能性。
科技换资源的策略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曙光”的工业和技术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雷娜带回的关于不明侦察人员的消息,以及无线电截获的片段信息,都像阴影般笼罩着这份喜悦。
“铁齿轮”的威胁,似乎正在从传闻变为切实存在的压力。科技带来的发展,能否赶上危机逼近的速度?阿雅近日来越发频繁地提及那种“冰冷的注视感”,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暗处评估着这片峡谷的价值与脆弱。
资源的瓶颈暂时缓解,但生存的挑战却进入了新的、更复杂的阶段。“曙光”在废土上的生存博弈,从单纯的武力对抗,逐渐扩展到了技术、外交、情报的多维较量。此后不久,或许将是风暴来临前的最后宁静。
“科技换资源”的思路,被再次提上日程。然而,与老约翰那种以物易物的初级贸易不同,这一次,林烨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交换。
契机来自一次对周边地图和韩明等人知识的结合分析。在区域地图上,距离“曙光”约三天路程的一片丘陵地带,标记着一个名为“铁匠铺”的小型聚居点。据韩明回忆,旧世界资料显示那片区域有丰富的高品质铁矿和稀土矿脉残留。而“铁匠铺”顾名思义,可能保留着一定的金属冶炼和加工能力,但缺乏精加工和技术升级的手段。
“我们有他们需要的技术,他们有我们急需的原材料。”林烨在核心会议上点明了关键,“特别是稀土元素,对韩工他们研究能量核心和未来可能的高级电子设备至关重要。普通的铁矿石,也能极大缓解我们金属原料的压力。”
“但‘铁匠铺’的人可信吗?会不会是另一个巴洛克?”老查理心存疑虑。
“所以这次不是简单的商队交易。”林烨早有打算,“我们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型技术支援小队,带上我们的诚意——比如,一套改进后的标准化武器锻造模具图纸,或者帮他们修复一台关键设备。用技术入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买卖。”
这个提议很大胆。派出技术人员深入陌生势力范围,风险极高。
“我去。”韩明主动请缨,眼神坚定,“我对旧世界的工业设备比较熟悉,王磊可以跟我一起去,负责机械部分。我们需要那些稀土。”
雷娜眉头紧锁:“太危险了。万一对方翻脸……”
“所以需要足够的武力护卫,但人数不能多,要显得有诚意而非挑衅。”林烨看向雷娜,“你亲自带队,再选两个最可靠的好手。目标是展示价值,建立信任,而不是冲突。”
经过反复权衡,一支特殊的“技术贸易使团”组建完毕:韩明和王磊作为技术代表,雷娜带领“老枪”和另一名沉稳的队员担任护卫。他们携带的“商品”包括:一套详细的外骨骼被动框架结构图(简化版,不含核心关节优化)、一套标准化武器零件的冷锻模具设计图、以及工匠铺精心打造的一套多功能维修工具。
此外,林烨还让老查理准备了几件展示品:一把做工精良的“曙光一式”步枪,一件轻便的镶嵌甲,以及一个利用机械蜘蛛能量核心碎片驱动、能持续发光数小时的简易照明灯。这些都是“曙光”技术实力的直观体现。
使团出发那天,天色阴沉。林烨亲自送到峡谷口,重重拍了拍韩明和雷娜的肩膀:“安全第一。能谈则谈,不能谈则退。你们的安危比任何资源都重要。”
雷娜点了点头,眼神锐利如常。韩明则深吸一口气,将装有图纸和工具的背包背得更紧了些。
使团离开后,基地陷入了某种焦灼的等待。林烨将精力投入到内部建设和对阿雅预感的研究上。豆子修复无线电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信号极其微弱且不稳定,但偶尔能接收到一些来自远方的、断断续续的电磁波信号,经过韩明离开前指导的简单解码,似乎是一些混乱的通讯片段,内容支离破碎,但隐约提到了“调动”、“集结”等字眼,来源方向大致指向“铁齿轮”的势力范围。
这无疑加剧了不安。林烨加紧了防御工事的建设,尤其是对峡谷入口的加固和陷阱布置。被动式外骨骼开始小批量装备警卫队的精锐小组,以提升巡逻和反应效率。
五天后的黄昏,就在焦虑达到顶点时,了望塔上传来了哨兵激动的呼喊:“回来了!雷娜姐他们回来了!”
林烨和老查理立刻冲向峡谷口。只见暮色中,雷娜的小队身影出现,人数齐全,看起来没有经历战斗的痕迹。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身后还跟着三辆由“铁匠铺”提供的、由健壮辐照骡子拉着的板车,车上堆满了用油布盖着的货物!
“成功了!”老查理激动得声音发颤。
雷娜一行人风尘仆仆但精神不错。回到指挥所,韩明顾不上休息,立刻汇报情况:“‘铁匠铺’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他们确实掌握着一个小型露天矿坑和一个利用地热能的简陋冶炼炉。首领是个叫老铁锤的壮汉,为人直爽,但对技术非常渴求。我们帮他们修复了鼓风炉的关键阀门,展示了图纸和样品后,他非常感兴趣。”
王磊补充道:“他们不缺力气和基础材料,就缺技术和图纸。我们用全套技术图纸和工具,换来了这批高品位铁矿石、少量粗炼钢锭,还有……”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密封的小金属罐,“这是我们最需要的——大约两公斤提纯过的稀土氧化物!老铁锤说这是他们以前挖到的存货,一直不知道怎么用。”
雷娜从军事角度总结:“‘铁匠铺’防御一般,但民风彪悍,可作为潜在盟友。他们也对‘铁齿轮’的扩张感到不安。这次交易很顺利,但回程时我们发现附近有不明身份的侦察人员活动,可能是‘铁齿轮’的探子。”
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急需的原材料,更与一个潜在盟友建立了初步联系。那两公斤稀土氧化物,在韩明眼中,价值甚至超过所有铁矿石。
接下来的日子,“曙光”基地如同上紧了发条。高质量的铁矿和钢锭被源源不断送入工匠铺,老查理带着学徒们日夜赶工,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武器部件和工具。韩明和技术小组则如获至宝地投入到对稀土的研究中,尝试利用其特性来稳定能量核心的输出,甚至探索制造简单能量武器的可能性。
科技换资源的策略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曙光”的工业和技术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雷娜带回的关于不明侦察人员的消息,以及无线电截获的片段信息,都像阴影般笼罩着这份喜悦。
“铁齿轮”的威胁,似乎正在从传闻变为切实存在的压力。科技带来的发展,能否赶上危机逼近的速度?阿雅近日来越发频繁地提及那种“冰冷的注视感”,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暗处评估着这片峡谷的价值与脆弱。
资源的瓶颈暂时缓解,但生存的挑战却进入了新的、更复杂的阶段。“曙光”在废土上的生存博弈,从单纯的武力对抗,逐渐扩展到了技术、外交、情报的多维较量。此后不久,或许将是风暴来临前的最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