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的震动持续传来,像是某种机器在深处运转。林蔚然趴在地上,手指还按着摄像机的录制键,红灯已经熄了。她慢慢松开手,胳膊一软,差点栽进泥里。
顾明远撑着铁栅边缘站起来,低头看她。她的帆布包只剩半边,密封袋贴在胸口,里面硬盘和警号牌混在一起。他没说话,弯腰把她拉起来。
“还能动吗?”他问。
她点点头,喘了几口气,从包里翻出便携终端。屏幕裂了,但还能亮。她接上备用电源,电量跳到17%。
“得先传数据。”她说。
顾明远走到岸边那块锈蚀的金属牌前,伸手抹去表面的泥。字迹露出来:南极科考补给站旧址。下方有一行小字,刻痕很浅,像是用硬物反复划过。他认出来了——和父亲工作牌背面的刻痕是同一种手法。
他回头喊她:“过来。”
林蔚然拖着终端走过去,蹲下身。她把父亲的钢笔拿出来,笔尖对着铭牌缝隙轻轻一划,一道微弱的光闪了一下。她立刻打开终端摄像头,录下这段痕迹。
“不是随便刻的。”她说,“是标记。”
顾明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风吹过来,他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冷得发僵。但他没动。
林蔚然回到原地,打开加密传输通道。身份验证弹出来,需要双因子确认。她把钢笔插进接口,系统读取了一串代码,跳出联合国环境署的标识。
“我爸留的。”她说。
顾明远走回来,伸出手。他用指甲在指尖划了一下,血滴在识别区。终端震动两下,提示音响起:“权限继承确认,解锁‘极光档案’。”
文件开始加载。
三百页的报告标题出现在屏幕上:《全球污染扩散模型预警报告》,提交时间1998年7月26日,提交人:林振国。
附件说明写着:最终备份存于南极冰层下三号科考站主控室保险库。
林蔚然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她记得这个名字。小时候父亲提过一次,说那是他参与过的最秘密的项目,后来被叫停,所有人被调离。
“他早就知道。”她说,“不只是江城的问题,是全球性的。”
顾明远看着那份报告编号,0725。和他出生日期一样。
终端突然响了一声,卫星电话接入请求。来电显示是夏岚。
林蔚然按下接听键。
“喂?”她说。
夏岚的声音断断续续:“你母亲醒了……现在在市医院……情况稳定……”
林蔚然抓紧了终端:“她说了什么?”
“她说……不是周慕云救的她……”夏岚顿了一下,背景有脚步声,“是顾明远的父亲……二十年前……她在实验室昏迷,是他把她拖出来的……还替她挡了一枪……”
林蔚然转头看向顾明远。
他站在原地,手里还攥着父亲的工作牌。听到这句话,他低下头,手指慢慢抚过警号牌上的裂纹。
“他说过一句话。”夏岚继续说,“‘只要孩子活着,真相就有出口。’”
话音未落,一声玻璃碎裂的声响炸进耳机。
林蔚然猛地一震。
“夏岚?”
没人回应。
她再拨,提示音响起:“号码已注销。”
终端屏幕暗了一下,又恢复。她盯着那条消息记录,手指发抖。
顾明远走了过来,接过电话,关掉。他把终端放回她手里,声音很轻:“别试了。”
林蔚然抬头看他:“你爸当年就知道实验的事,他还救了我妈……为什么从来没告诉任何人?”
“因为他想让我们活下来。”顾明远说,“不是作为受害者,是作为证据。”
他弯腰捡起父亲的工作牌,重新挂回脖子。金属贴在皮肤上,冰凉。
远处海面开始翻白,天快亮了,但乌云压得很低。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疼。
林蔚然打开地图程序,输入“南极三号科考站”。坐标跳出来,在冰盖深处,靠近废弃监测点。
“怎么去?”她问。
“国际刑警那边会有通道。”顾明远说,“我刚传了授权书影像,他们正在核实。”
“可我们没有船,没有许可,也没有支援。”
“有人会帮我们。”他说,“只要证据链完整。”
林蔚然把所有资料打包,上传到加密云端。进度条走到98%,卡住了。信号不稳定。
她拔出钢笔,重新插紧接口。数据流恢复,最后一帧画面同步完成。
“传完了。”她说。
顾明远看着海平面,沉默了很久。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母亲住院时护士给的用药单。他展开,在背面写下一行字:去南极。
他把纸折好,塞进警号牌的夹层。
“我父亲留下这条路。”他说,“我们只是走完它。”
林蔚然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泥。她的腿还在疼,左小腿那道口子渗着血。但她没管。
“现在怎么办?”
“等通知。”他说,“他们会联系我们。”
两人回到铁栅附近,靠着残破的水泥墩坐下。风更大了,吹得终端支架晃动。屏幕上的地图还在运行,南极坐标闪烁着红点。
林蔚然闭上眼,脑子全是父亲的声音。小时候他在灯下写稿,一边念一边改。她说爸爸你累不累,他说,只要有人看,就不算白写。
现在她终于明白他在写什么。
顾明远拿出手机,检查通讯状态。一条新消息进来,来自国际刑警临时联络组:
“已确认‘极光档案’真实性,请保持当前位置,48小时内安排接应。切勿擅自行动。”
他看完,递给林蔚然。
她看完,点头。
两人没再说话。太阳从云层后露出一点光,照在废墟上。铁皮屋顶反射出刺眼的亮斑。
林蔚然忽然想起什么,打开终端相册,翻到摩斯密码的照片。三点,三杠,三点。SOS。然后是短长组合。
她低声念出来:“去南极,那里有净化方案。”
顾明远看着她。
她抬头:“这不是求救信号。”
“是什么?”
“是指令。”她说,“他不是在呼救,是在布置任务。”
顾明远慢慢握紧拳头。
远处海面,一艘快艇正朝这边驶来。速度很快,没有挂旗,也没有呼号。
林蔚然看到它的时候,已经能听见引擎声。
“不是接应。”她说。
顾明远站起身,把终端塞进她手里:“你留在这里。”
“你要干什么?”
他没回答,转身走向岸边。他捡起一根断裂的钢管,站在浅水处,迎着浪。
快艇越来越近,掀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
林蔚然抓起摄像机,打开录制模式。
快艇减速,靠岸前二十米停下。一个人影站在船头,穿着黑色雨衣,手里拿着对讲机。
那人举起手,做了个手势——食指横过喉咙。
顾明远撑着铁栅边缘站起来,低头看她。她的帆布包只剩半边,密封袋贴在胸口,里面硬盘和警号牌混在一起。他没说话,弯腰把她拉起来。
“还能动吗?”他问。
她点点头,喘了几口气,从包里翻出便携终端。屏幕裂了,但还能亮。她接上备用电源,电量跳到17%。
“得先传数据。”她说。
顾明远走到岸边那块锈蚀的金属牌前,伸手抹去表面的泥。字迹露出来:南极科考补给站旧址。下方有一行小字,刻痕很浅,像是用硬物反复划过。他认出来了——和父亲工作牌背面的刻痕是同一种手法。
他回头喊她:“过来。”
林蔚然拖着终端走过去,蹲下身。她把父亲的钢笔拿出来,笔尖对着铭牌缝隙轻轻一划,一道微弱的光闪了一下。她立刻打开终端摄像头,录下这段痕迹。
“不是随便刻的。”她说,“是标记。”
顾明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风吹过来,他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冷得发僵。但他没动。
林蔚然回到原地,打开加密传输通道。身份验证弹出来,需要双因子确认。她把钢笔插进接口,系统读取了一串代码,跳出联合国环境署的标识。
“我爸留的。”她说。
顾明远走回来,伸出手。他用指甲在指尖划了一下,血滴在识别区。终端震动两下,提示音响起:“权限继承确认,解锁‘极光档案’。”
文件开始加载。
三百页的报告标题出现在屏幕上:《全球污染扩散模型预警报告》,提交时间1998年7月26日,提交人:林振国。
附件说明写着:最终备份存于南极冰层下三号科考站主控室保险库。
林蔚然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她记得这个名字。小时候父亲提过一次,说那是他参与过的最秘密的项目,后来被叫停,所有人被调离。
“他早就知道。”她说,“不只是江城的问题,是全球性的。”
顾明远看着那份报告编号,0725。和他出生日期一样。
终端突然响了一声,卫星电话接入请求。来电显示是夏岚。
林蔚然按下接听键。
“喂?”她说。
夏岚的声音断断续续:“你母亲醒了……现在在市医院……情况稳定……”
林蔚然抓紧了终端:“她说了什么?”
“她说……不是周慕云救的她……”夏岚顿了一下,背景有脚步声,“是顾明远的父亲……二十年前……她在实验室昏迷,是他把她拖出来的……还替她挡了一枪……”
林蔚然转头看向顾明远。
他站在原地,手里还攥着父亲的工作牌。听到这句话,他低下头,手指慢慢抚过警号牌上的裂纹。
“他说过一句话。”夏岚继续说,“‘只要孩子活着,真相就有出口。’”
话音未落,一声玻璃碎裂的声响炸进耳机。
林蔚然猛地一震。
“夏岚?”
没人回应。
她再拨,提示音响起:“号码已注销。”
终端屏幕暗了一下,又恢复。她盯着那条消息记录,手指发抖。
顾明远走了过来,接过电话,关掉。他把终端放回她手里,声音很轻:“别试了。”
林蔚然抬头看他:“你爸当年就知道实验的事,他还救了我妈……为什么从来没告诉任何人?”
“因为他想让我们活下来。”顾明远说,“不是作为受害者,是作为证据。”
他弯腰捡起父亲的工作牌,重新挂回脖子。金属贴在皮肤上,冰凉。
远处海面开始翻白,天快亮了,但乌云压得很低。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疼。
林蔚然打开地图程序,输入“南极三号科考站”。坐标跳出来,在冰盖深处,靠近废弃监测点。
“怎么去?”她问。
“国际刑警那边会有通道。”顾明远说,“我刚传了授权书影像,他们正在核实。”
“可我们没有船,没有许可,也没有支援。”
“有人会帮我们。”他说,“只要证据链完整。”
林蔚然把所有资料打包,上传到加密云端。进度条走到98%,卡住了。信号不稳定。
她拔出钢笔,重新插紧接口。数据流恢复,最后一帧画面同步完成。
“传完了。”她说。
顾明远看着海平面,沉默了很久。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母亲住院时护士给的用药单。他展开,在背面写下一行字:去南极。
他把纸折好,塞进警号牌的夹层。
“我父亲留下这条路。”他说,“我们只是走完它。”
林蔚然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泥。她的腿还在疼,左小腿那道口子渗着血。但她没管。
“现在怎么办?”
“等通知。”他说,“他们会联系我们。”
两人回到铁栅附近,靠着残破的水泥墩坐下。风更大了,吹得终端支架晃动。屏幕上的地图还在运行,南极坐标闪烁着红点。
林蔚然闭上眼,脑子全是父亲的声音。小时候他在灯下写稿,一边念一边改。她说爸爸你累不累,他说,只要有人看,就不算白写。
现在她终于明白他在写什么。
顾明远拿出手机,检查通讯状态。一条新消息进来,来自国际刑警临时联络组:
“已确认‘极光档案’真实性,请保持当前位置,48小时内安排接应。切勿擅自行动。”
他看完,递给林蔚然。
她看完,点头。
两人没再说话。太阳从云层后露出一点光,照在废墟上。铁皮屋顶反射出刺眼的亮斑。
林蔚然忽然想起什么,打开终端相册,翻到摩斯密码的照片。三点,三杠,三点。SOS。然后是短长组合。
她低声念出来:“去南极,那里有净化方案。”
顾明远看着她。
她抬头:“这不是求救信号。”
“是什么?”
“是指令。”她说,“他不是在呼救,是在布置任务。”
顾明远慢慢握紧拳头。
远处海面,一艘快艇正朝这边驶来。速度很快,没有挂旗,也没有呼号。
林蔚然看到它的时候,已经能听见引擎声。
“不是接应。”她说。
顾明远站起身,把终端塞进她手里:“你留在这里。”
“你要干什么?”
他没回答,转身走向岸边。他捡起一根断裂的钢管,站在浅水处,迎着浪。
快艇越来越近,掀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
林蔚然抓起摄像机,打开录制模式。
快艇减速,靠岸前二十米停下。一个人影站在船头,穿着黑色雨衣,手里拿着对讲机。
那人举起手,做了个手势——食指横过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