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平流层平稳飞行,林蔚然打开防震箱,取出终端。屏幕亮起,火星数据包的图标还在闪烁。她把钢笔从口袋里拿出来,笔尖对准接口轻轻一插,输入“0725”。进度条跳动了一下,随即卡住。
“电磁干扰太强。”她说。
顾明远靠过来,手里拿着警号牌。他用指腹擦过表面烧蚀的痕迹,将边缘对准终端侧边的读取口。信号波动几次,终于稳定下来。屏幕上弹出提示:“双源认证通过。”
三维模型缓缓展开,标注着“海东集团·近地轨道农业实验站”。林蔚然放大内部结构图,实验室分布不对。种植区占比不到三成,其余全是封闭舱体和通风管道。她点开空气循环系统,发现过滤装置连接的是菌株培养槽。
“这不是种菜的地方。”她说,“是养病原体的。”
顾明远调出能源流向图。动力核心持续向地下区域供能,而那部分在公开资料里根本不存在。他放大坐标,标记点正对着南极上空轨道。
“周慕云把实验室搬到了天上。”他说。
林蔚然退出模型界面,打开日志文件夹。一段音频自动播放,是父亲的声音:“七二五计划的核心不在地面,在轨道净化站。他们想用陨石把菌株撒回地球,完成闭环。”
她关掉音频,手指停在暂停键上。
“他还留了协议。”她低声说,“信号屏蔽程序,可以用记者证当发射源,切断太空站对外传输。”
“但前提是靠近主控节点。”顾明远说,“我们得上去。”
林蔚然合上终端,重新放进防震箱。窗外仍是漆黑一片,机舱内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响。她闭眼休息,没说话。
几个小时后,飞机开始下降。舷窗外出现冰原,雪面反射着冷光。远处有一片低矮建筑群,屋顶积雪被风刮出斜纹。运输机降落在临时跑道上,舱门打开时,寒气立刻涌进来。
两人穿上基地配发的防寒服,提着箱子走向主楼。门口站着一名穿白大褂的女研究员,手里拿着平板。
“你们就是军方派来的?”她问。
“林蔚然。”林蔚然出示熔铸记者证。
对方扫了一眼,摇头,“权限不够。”
林蔚然按下证件侧面按钮,一段录音响起:“我是林振华,代号NS-0725,现授权启动信号屏蔽协议。”声纹比对完成后,平板显示绿色通过标识。
研究员脸色变了,“你父亲……当年在这里待过三个月。”
“他录过日志。”林蔚然说,“我知道。”
她们走进控制中心。墙上挂着轨道监测图,三个红点正在脱离预定轨道。一名男科学家指着屏幕:“这三颗不是普通陨石,外壳温度异常,内部有生物活动迹象。”
“什么时候脱离的?”顾明远问。
“两小时前。预计进入大气层还有四小时。”
“能拦截吗?”
“没有武器系统备案。这里是科研站,不是军事基地。”
顾明远拿出终端,调出国际刑警加密信道记录。频谱图对比结果显示,陨石携带的信号特征与周慕云使用的生物编码一致。
他把画面递给负责人,“这个人在太空站培育污染源,现在准备投放。你们可以不管,但一旦落地,第一个感染区就是南极科考网络。”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你说的是真的?”负责人盯着频谱重叠区。
“你可以查。”顾明远说,“所有数据都开源。”
研究员开始接入全球预警网络。屏幕切换到太空站实时影像,太阳能板展开如翼,整体呈环形结构。林蔚然放大细节,在底部发现一处隐蔽舱门,形状和父亲笔记里的“净化出口”完全吻合。
“那里是排放口。”她说,“菌株会通过陨石外壳保护,穿过大气层。”
“我们必须关闭它。”顾明远看向主控台,“有没有远程干扰手段?”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高功率载波发射器,还得靠近轨道投影点。”
林蔚然拿出记者证,“这个能当信号源,但功率不够。”
“除非叠加另一个认证设备。”顾明远说。
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走出主楼,来到基地外的卫星发射台。天色灰白,风顺着冰谷吹过来。发射架上固定着一枚小型探测火箭,用于气象监测。
林蔚然将记者证插入控制台的数据口。屏幕亮起,提示“载波准备中”。
顾明远摘下警号牌,按进旁边的识别槽。系统顿了一下,突然跳出新界面:“双人授权确认。净化模式启动倒计时:十分钟。”
“他设计的系统还认得这个牌子。”林蔚然看着屏幕。
“不只是牌子。”顾明远说,“是他父亲的名字。”
控制台自动校准轨道参数,锁定太空站排放口。能量条开始上升,红色警告灯亮起。
“一旦启动,信号会暴露我们的位置。”技术人员跑来提醒,“周慕云肯定会反击。”
“他知道我们来了。”林蔚然说,“从我们发视频那一刻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明远站在发射台前,手放在操作杆上。倒计时走到三十秒时,他抬头看向天空。那个光点还在移动,缓慢而稳定。
“这次不是调查。”他说,“是作战。”
林蔚然站到他身边,“我需要拍下来。”
她取出摄像机,打开录制。镜头对准发射台,映出两人并立的身影。记者证发出微弱蓝光,警号牌嵌在槽位里,纹丝不动。
倒计时归零。
火箭尾部喷出火焰,瞬间照亮冰面。升空过程中,通信频道传来基地的呼叫:“轨道已同步!干扰信号成功发射!”
林蔚然盯着屏幕上的轨迹线,直到火箭消失在云层。
“下一步是什么?”她问。
顾明远收回手,槽位自动闭合,警号牌留在里面。
“等联合国决定是否授权武力介入。”他说。
话音刚落,终端震动。一条新消息弹出,来自夏岚:“权限已更新。你们现在可以直接接入联合防御指挥网。”
林蔚然回复:“收到。”
她把摄像机关机,放回箱内。外面风更大了,吹得防护栏发出轻响。她抬头看天,那个光点依旧悬浮在高空。
顾明远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太空站最新动态。排放口尚未关闭,但信号传输中断。监控画面模糊了几帧,隐约能看到有人影在舱内走动。
“他在里面。”林蔚然说。
“他知道我们在动他的东西。”顾明远放大画面,停在一处控制面板上。上面贴着一张纸条,写着一行字。
林蔚然凑近看清楚了。
那是她小时候写给父亲的一句话。
“电磁干扰太强。”她说。
顾明远靠过来,手里拿着警号牌。他用指腹擦过表面烧蚀的痕迹,将边缘对准终端侧边的读取口。信号波动几次,终于稳定下来。屏幕上弹出提示:“双源认证通过。”
三维模型缓缓展开,标注着“海东集团·近地轨道农业实验站”。林蔚然放大内部结构图,实验室分布不对。种植区占比不到三成,其余全是封闭舱体和通风管道。她点开空气循环系统,发现过滤装置连接的是菌株培养槽。
“这不是种菜的地方。”她说,“是养病原体的。”
顾明远调出能源流向图。动力核心持续向地下区域供能,而那部分在公开资料里根本不存在。他放大坐标,标记点正对着南极上空轨道。
“周慕云把实验室搬到了天上。”他说。
林蔚然退出模型界面,打开日志文件夹。一段音频自动播放,是父亲的声音:“七二五计划的核心不在地面,在轨道净化站。他们想用陨石把菌株撒回地球,完成闭环。”
她关掉音频,手指停在暂停键上。
“他还留了协议。”她低声说,“信号屏蔽程序,可以用记者证当发射源,切断太空站对外传输。”
“但前提是靠近主控节点。”顾明远说,“我们得上去。”
林蔚然合上终端,重新放进防震箱。窗外仍是漆黑一片,机舱内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响。她闭眼休息,没说话。
几个小时后,飞机开始下降。舷窗外出现冰原,雪面反射着冷光。远处有一片低矮建筑群,屋顶积雪被风刮出斜纹。运输机降落在临时跑道上,舱门打开时,寒气立刻涌进来。
两人穿上基地配发的防寒服,提着箱子走向主楼。门口站着一名穿白大褂的女研究员,手里拿着平板。
“你们就是军方派来的?”她问。
“林蔚然。”林蔚然出示熔铸记者证。
对方扫了一眼,摇头,“权限不够。”
林蔚然按下证件侧面按钮,一段录音响起:“我是林振华,代号NS-0725,现授权启动信号屏蔽协议。”声纹比对完成后,平板显示绿色通过标识。
研究员脸色变了,“你父亲……当年在这里待过三个月。”
“他录过日志。”林蔚然说,“我知道。”
她们走进控制中心。墙上挂着轨道监测图,三个红点正在脱离预定轨道。一名男科学家指着屏幕:“这三颗不是普通陨石,外壳温度异常,内部有生物活动迹象。”
“什么时候脱离的?”顾明远问。
“两小时前。预计进入大气层还有四小时。”
“能拦截吗?”
“没有武器系统备案。这里是科研站,不是军事基地。”
顾明远拿出终端,调出国际刑警加密信道记录。频谱图对比结果显示,陨石携带的信号特征与周慕云使用的生物编码一致。
他把画面递给负责人,“这个人在太空站培育污染源,现在准备投放。你们可以不管,但一旦落地,第一个感染区就是南极科考网络。”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你说的是真的?”负责人盯着频谱重叠区。
“你可以查。”顾明远说,“所有数据都开源。”
研究员开始接入全球预警网络。屏幕切换到太空站实时影像,太阳能板展开如翼,整体呈环形结构。林蔚然放大细节,在底部发现一处隐蔽舱门,形状和父亲笔记里的“净化出口”完全吻合。
“那里是排放口。”她说,“菌株会通过陨石外壳保护,穿过大气层。”
“我们必须关闭它。”顾明远看向主控台,“有没有远程干扰手段?”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高功率载波发射器,还得靠近轨道投影点。”
林蔚然拿出记者证,“这个能当信号源,但功率不够。”
“除非叠加另一个认证设备。”顾明远说。
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走出主楼,来到基地外的卫星发射台。天色灰白,风顺着冰谷吹过来。发射架上固定着一枚小型探测火箭,用于气象监测。
林蔚然将记者证插入控制台的数据口。屏幕亮起,提示“载波准备中”。
顾明远摘下警号牌,按进旁边的识别槽。系统顿了一下,突然跳出新界面:“双人授权确认。净化模式启动倒计时:十分钟。”
“他设计的系统还认得这个牌子。”林蔚然看着屏幕。
“不只是牌子。”顾明远说,“是他父亲的名字。”
控制台自动校准轨道参数,锁定太空站排放口。能量条开始上升,红色警告灯亮起。
“一旦启动,信号会暴露我们的位置。”技术人员跑来提醒,“周慕云肯定会反击。”
“他知道我们来了。”林蔚然说,“从我们发视频那一刻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明远站在发射台前,手放在操作杆上。倒计时走到三十秒时,他抬头看向天空。那个光点还在移动,缓慢而稳定。
“这次不是调查。”他说,“是作战。”
林蔚然站到他身边,“我需要拍下来。”
她取出摄像机,打开录制。镜头对准发射台,映出两人并立的身影。记者证发出微弱蓝光,警号牌嵌在槽位里,纹丝不动。
倒计时归零。
火箭尾部喷出火焰,瞬间照亮冰面。升空过程中,通信频道传来基地的呼叫:“轨道已同步!干扰信号成功发射!”
林蔚然盯着屏幕上的轨迹线,直到火箭消失在云层。
“下一步是什么?”她问。
顾明远收回手,槽位自动闭合,警号牌留在里面。
“等联合国决定是否授权武力介入。”他说。
话音刚落,终端震动。一条新消息弹出,来自夏岚:“权限已更新。你们现在可以直接接入联合防御指挥网。”
林蔚然回复:“收到。”
她把摄像机关机,放回箱内。外面风更大了,吹得防护栏发出轻响。她抬头看天,那个光点依旧悬浮在高空。
顾明远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太空站最新动态。排放口尚未关闭,但信号传输中断。监控画面模糊了几帧,隐约能看到有人影在舱内走动。
“他在里面。”林蔚然说。
“他知道我们在动他的东西。”顾明远放大画面,停在一处控制面板上。上面贴着一张纸条,写着一行字。
林蔚然凑近看清楚了。
那是她小时候写给父亲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