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然把帆布包往怀里紧了半寸,手指贴着内衬的夹层。那块固态硬盘还带着体温,压在胸口的位置,像一块沉下去的石头。她没再看窗外,巷口的车灯已经熄了快二十分钟,但引擎声一直没断,低低地响着,像是在等什么指令。
她解开风衣最上面一颗扣子,把领口拉低一点,确认照片复印件还在本子里。纸角有些卷边,是昨晚翻动太多次留下的痕迹。她合上本子,指尖在封面停留了一秒,然后站起身,吹灭台灯。
门开得很轻。楼道里有股潮湿的霉味,楼梯扶手上的漆剥落了几块,摸上去有点扎手。她一步步往下走,脚步落在水泥台阶上几乎没有声音。走到一楼铁门前,她从门缝往外扫了一眼。空巷,路灯昏黄,一辆黑色越野车停在十米外,车头朝出口方向。
她退回半步,从包里抽出那张牛皮纸便签。夏岚给的暗号只有七个字:“穿白手套者可信”。纸面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微微发软。
五点十七分,车门开了。
男人下车的动作很稳,右手戴着执勤用的白手套,左手握着一台黑色终端。他站在车旁没动,目光直直望向安全屋门口。林蔚然认得那双眼睛,也认得他肩线绷紧的姿态。
她推开门走出去。
顾明远没说话,只是抬起戴着手套的那只手,示意她上车。她坐进后座,把帆布包递过去。他接过包,打开看了一眼,合上,放在副驾位置。车子启动,驶出巷子时,她回头看了眼安全屋的窗户——窗帘还拉着,和她离开时一样。
车上没人开口。车载终端屏幕亮着,显示几条加密通讯记录,最后一条来自“联合指挥中心”,时间是凌晨四点三十六分:**“接驳通道已清,证据接收组待命。”**
车子拐过三个路口,停在一栋灰白色建筑侧门。没有挂牌,门口站着两名便衣,看到车牌后立刻抬杆放行。顾明远先下车,绕到后座替她开门。她跟着他走进通道,走廊灯光偏冷,脚步声被地毯吸住。
会议室在一层东侧。门关着,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在等。正中间坐着一名穿深色制服的男人,胸前别着国安标识。他面前摆着一份文件,抬头写着《关于民间取证材料封存建议》。
林蔚然刚坐下,那人就开口了:“所有外部介质必须先行隔离检测,这是程序。”
“我可以提供原始数据来源路径。”她把笔记本打开,调出父亲视频的片段,“这段影像经过声纹与设备双重验证,不是伪造品。”
“民间验证不具法律效力。”对方语气平稳,“我建议立即封存U盘与硬盘,由技术组统一处理。”
顾明远这时站了起来。他没看那人,而是从警服内袋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轻轻放在会议桌上。照片上是一个年轻记者站在电视台门口,背后用蓝墨水写着一行小字:“请照顾好我女儿”。
会议室一下子静了下来。
顾明远说:“这张照片在我抽屉里放了三年。林志远最后一次见我,交给我这个,没多说话。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
他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这不是举报材料,是我们欠了二十年的案卷补录。如果今天因为‘程序’把真相挡在外面,明天就没人再敢站出来。”
国安代表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终于点头:“允许现场演示关键数据链,但所有介质移交后必须进入监管流程。”
林蔚然当着众人的面播放了父亲的遗言视频。她跳过了声纹验证那段,只保留从“那些钱,是我演的戏”开始的内容。画面里林志远举起银行卡,眼神清晰坚定。
“每一笔打款,都是他们制造我受贿假象的手段。”他说完这句话,镜头突然晃动,人影撞门而入,紧接着视频中断。
房间里没人说话。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盯着屏幕反复回放最后一帧。
顾明远收起照片,转向林蔚然:“执法组正式成立,接下来会同步调取银行流水、通信记录和当年值班日志。你提供的证据,将成为核心卷宗编号040-7的附件。”
她刚想说什么,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台里号码,来电显示“台长办公室”。她按下拒接,又一条短信弹出来:“民生调查部暂停对外发布权限,等候通知。”
她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朝下。
会议结束前,夏岚来了。她穿着职业套装,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进门就说:“市局宣传科已批准纪实报道许可,民生频道将组建专项摄制组,全程监督执法程序正义。”
国安代表皱眉:“媒体介入会影响行动保密性。”
“公开才是最好的保密。”夏岚把文件放在桌上,“我们不拍抓捕过程,只记录机制运行。公众有权知道,系统还能不能回应真相。”
顾明远没再争论。他从终端里导出一个加密U盘,递给林蔚然:“这里面是你父亲案卷的副本权限,还有证人保护计划的更新节点。不是让你闭嘴,是请你换一种方式继续往前走。”
她接过U盘,金属外壳冰凉。
晨光从东侧窗户照进来,斜斜地切过桌面。她看见顾明远的手背上有道旧伤疤,是上次追查化工厂账本时留下的。两人手指短暂碰了一下,U盘交接完成。
会议散场后,她坐在旁听席没动。其他人陆续离开,脚步声远去。她把父亲的照片复印件拿出来,夹进采访本的内页。本子边缘有一道划痕,是去年采访时被铁丝网刮的,现在看起来更深了些。
窗外天色渐亮。远处高架桥上的早班车开始密集起来,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十字路口,刹车时发出轻微的气阀声。
她听见身后有动静。顾明远站在门边,手里拿着那份被退回的封存建议文件,正往碎纸机里送。纸张一点点被吞进去,发出细碎的摩擦声。
他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她把手伸进口袋,摸了摸那个U盘。表面刻着一行小字:“1999.07.25”。日期还在,但不再烫手。
她站起身,把采访本合上,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主屏突然跳出一条内部通报:**“环保局档案室昨夜发生电路短路,第四批次纸质卷宗部分损毁。”**
林蔚然停下脚步。
顾明远走过来,低声说:“他们动作很快。”
她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刷新,另一条跟进提示弹出:**“经查,受损卷宗涉及2001年城南化工厂排污备案。”**
她的手指慢慢收紧,U盘边缘嵌进掌心。
她解开风衣最上面一颗扣子,把领口拉低一点,确认照片复印件还在本子里。纸角有些卷边,是昨晚翻动太多次留下的痕迹。她合上本子,指尖在封面停留了一秒,然后站起身,吹灭台灯。
门开得很轻。楼道里有股潮湿的霉味,楼梯扶手上的漆剥落了几块,摸上去有点扎手。她一步步往下走,脚步落在水泥台阶上几乎没有声音。走到一楼铁门前,她从门缝往外扫了一眼。空巷,路灯昏黄,一辆黑色越野车停在十米外,车头朝出口方向。
她退回半步,从包里抽出那张牛皮纸便签。夏岚给的暗号只有七个字:“穿白手套者可信”。纸面已经被手心的汗浸得微微发软。
五点十七分,车门开了。
男人下车的动作很稳,右手戴着执勤用的白手套,左手握着一台黑色终端。他站在车旁没动,目光直直望向安全屋门口。林蔚然认得那双眼睛,也认得他肩线绷紧的姿态。
她推开门走出去。
顾明远没说话,只是抬起戴着手套的那只手,示意她上车。她坐进后座,把帆布包递过去。他接过包,打开看了一眼,合上,放在副驾位置。车子启动,驶出巷子时,她回头看了眼安全屋的窗户——窗帘还拉着,和她离开时一样。
车上没人开口。车载终端屏幕亮着,显示几条加密通讯记录,最后一条来自“联合指挥中心”,时间是凌晨四点三十六分:**“接驳通道已清,证据接收组待命。”**
车子拐过三个路口,停在一栋灰白色建筑侧门。没有挂牌,门口站着两名便衣,看到车牌后立刻抬杆放行。顾明远先下车,绕到后座替她开门。她跟着他走进通道,走廊灯光偏冷,脚步声被地毯吸住。
会议室在一层东侧。门关着,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在等。正中间坐着一名穿深色制服的男人,胸前别着国安标识。他面前摆着一份文件,抬头写着《关于民间取证材料封存建议》。
林蔚然刚坐下,那人就开口了:“所有外部介质必须先行隔离检测,这是程序。”
“我可以提供原始数据来源路径。”她把笔记本打开,调出父亲视频的片段,“这段影像经过声纹与设备双重验证,不是伪造品。”
“民间验证不具法律效力。”对方语气平稳,“我建议立即封存U盘与硬盘,由技术组统一处理。”
顾明远这时站了起来。他没看那人,而是从警服内袋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轻轻放在会议桌上。照片上是一个年轻记者站在电视台门口,背后用蓝墨水写着一行小字:“请照顾好我女儿”。
会议室一下子静了下来。
顾明远说:“这张照片在我抽屉里放了三年。林志远最后一次见我,交给我这个,没多说话。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
他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这不是举报材料,是我们欠了二十年的案卷补录。如果今天因为‘程序’把真相挡在外面,明天就没人再敢站出来。”
国安代表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终于点头:“允许现场演示关键数据链,但所有介质移交后必须进入监管流程。”
林蔚然当着众人的面播放了父亲的遗言视频。她跳过了声纹验证那段,只保留从“那些钱,是我演的戏”开始的内容。画面里林志远举起银行卡,眼神清晰坚定。
“每一笔打款,都是他们制造我受贿假象的手段。”他说完这句话,镜头突然晃动,人影撞门而入,紧接着视频中断。
房间里没人说话。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盯着屏幕反复回放最后一帧。
顾明远收起照片,转向林蔚然:“执法组正式成立,接下来会同步调取银行流水、通信记录和当年值班日志。你提供的证据,将成为核心卷宗编号040-7的附件。”
她刚想说什么,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台里号码,来电显示“台长办公室”。她按下拒接,又一条短信弹出来:“民生调查部暂停对外发布权限,等候通知。”
她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朝下。
会议结束前,夏岚来了。她穿着职业套装,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进门就说:“市局宣传科已批准纪实报道许可,民生频道将组建专项摄制组,全程监督执法程序正义。”
国安代表皱眉:“媒体介入会影响行动保密性。”
“公开才是最好的保密。”夏岚把文件放在桌上,“我们不拍抓捕过程,只记录机制运行。公众有权知道,系统还能不能回应真相。”
顾明远没再争论。他从终端里导出一个加密U盘,递给林蔚然:“这里面是你父亲案卷的副本权限,还有证人保护计划的更新节点。不是让你闭嘴,是请你换一种方式继续往前走。”
她接过U盘,金属外壳冰凉。
晨光从东侧窗户照进来,斜斜地切过桌面。她看见顾明远的手背上有道旧伤疤,是上次追查化工厂账本时留下的。两人手指短暂碰了一下,U盘交接完成。
会议散场后,她坐在旁听席没动。其他人陆续离开,脚步声远去。她把父亲的照片复印件拿出来,夹进采访本的内页。本子边缘有一道划痕,是去年采访时被铁丝网刮的,现在看起来更深了些。
窗外天色渐亮。远处高架桥上的早班车开始密集起来,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十字路口,刹车时发出轻微的气阀声。
她听见身后有动静。顾明远站在门边,手里拿着那份被退回的封存建议文件,正往碎纸机里送。纸张一点点被吞进去,发出细碎的摩擦声。
他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她把手伸进口袋,摸了摸那个U盘。表面刻着一行小字:“1999.07.25”。日期还在,但不再烫手。
她站起身,把采访本合上,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主屏突然跳出一条内部通报:**“环保局档案室昨夜发生电路短路,第四批次纸质卷宗部分损毁。”**
林蔚然停下脚步。
顾明远走过来,低声说:“他们动作很快。”
她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刷新,另一条跟进提示弹出:**“经查,受损卷宗涉及2001年城南化工厂排污备案。”**
她的手指慢慢收紧,U盘边缘嵌进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