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反杀与审讯-《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

  审讯室内灯光惨白,三名被俘的“暗影”成员分别被隔离在不同房间。顾倾城站在单向玻璃后,冷静地观察着他们的状态。从外表看,这些人都很普通,扔在人堆里毫不起眼,但顾倾城知道,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死士。

  “都注射过抗审讯药物,”医务官报告道,“心率、血压异常稳定,常规手段很难突破。”

  顾倾城眉头微蹙。时间不等人,每拖延一分钟,“暗影”就可能转移更多据点,策划新的袭击。

  “让我试试这个。”张飞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顾倾城转身,看到张飞拿着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子走进观察室。

  “这是什么?”顾倾城问道。

  “新型审讯辅助系统,代号‘谛听’,”张飞打开盒子,里面是几个薄如蝉翼的传感器和一个平板显示器,“基于微表情分析和生理参数监测,能够检测出被审讯者最细微的情绪波动。”

  安国邦好奇地凑过来:“这玩意比测谎仪还厉害?”

  “原理类似,但精度高几个数量级。”张飞轻描淡写地说,“原本是用于医疗诊断的,稍微改造成了审讯用途。”

  顾倾城半信半疑:“可靠吗?”

  “理论上可靠,”张飞调试着设备,“需要实际测试数据。”

  医务官看着那台设备,忍不住问道:“张顾问,您怎么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就恰好有合适的设备?”

  张飞头也不抬:“问题总是会出现的,提前准备解决方案很正常。”

  顾倾城思考片刻,决定试一试。她带着设备走进一号审讯室,里面的袭击者面无表情地看着她,眼神空洞,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

  张飞在观察室通过无线连接将传感器贴在审讯者身上,然后在平板上调出监测界面。安国邦凑在旁边好奇地看着。

  “开始吧。”张飞对顾倾城点点头。

  顾倾城坐在袭击者对面,用平静的语气问道:“姓名?”

  袭击者闭口不答,但平板上的曲线突然出现一个微小波动。

  “他在紧张,”张飞通过耳机告诉顾倾城,“继续施压。”

  顾倾城换了个问题:“你的代号是‘利刃’吗?”

  这次曲线的波动更加明显。

  “有意思,”张飞在观察室记录着数据,“即使受过专业训练,潜意识反应还是无法完全控制。”

  接下来的审讯中,“谛听”系统展现出惊人效果。每当顾倾城触及关键问题时,即使袭击者表面毫无反应,监测曲线都会出现特征性波动。

  “他们在城西有一个安全屋,”顾倾城根据系统提示继续追问,“具体位置在哪里?”

  袭击者依然沉默,但曲线剧烈波动。

  张飞看着数据,突然说道:“问他是不是在商业区。”

  顾倾城照做,曲线出现特定模式。

  “不是商业区,”张飞分析道,“问他是不是在居民区。”

  曲线再次变化。

  “混合区域,”张飞判断,“既有商业也有住宅。”

  就这样,通过系统的精准指引,顾倾城一点点拼凑出关键信息。一小时后,她已经锁定了三个安全屋的大致区域。

  “不可思议,”安国邦看着平板上的数据,“这比传统审讯效率高太多了。”

  张飞却不太满意:“响应延迟还是有点高,需要优化算法。”

  与此同时,特种部队已经根据获得的情报展开行动。顾倾城在指挥中心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着整个过程。

  第一个安全屋位于一栋普通公寓楼内。特种部队破门而入时,里面的两名“暗影”成员正在销毁文件。激烈的交火只持续了二十秒,两人就被制服。

  “发现大量监控设备和武器,”现场指挥官汇报,“还有张顾问日常活动的详细记录。”

  第二个安全屋伪装成一家小型进出口公司。这次行动更加顺利,里面的三名成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全部抓获。

  “找到他们的通讯中枢,”技术人员报告,“正在尝试破解密码。”

  最棘手的是第三个安全屋,它设在一栋写字楼的高层,周围都是普通公司办公室。为了避免伤及无辜,行动必须格外谨慎。

  “根据‘谛听’系统的分析,这里可能是他们的指挥中心,”顾倾城对特种部队指挥官说,“很可能有重要人物在场。”

  张飞在一旁看着监控画面,突然说道:“让他们检查空调系统。”

  指挥官一愣:“什么?”

  “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通常是独立控制的,”张飞解释道,“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或释放无害镇定气体来制造干扰。”

  顾倾城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按张顾问说的做。”

  特种部队找到大楼的空调控制室,按照张飞的指导稍微调低了温度,同时注入了一种特制的无色无味气体——这种气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会让人产生轻微困倦感。

  效果立竿见影。五分钟后,监控显示安全屋内的人员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是现在!”指挥官下令突入。

  行动干净利落。当特种部队冲进安全屋时,里面的五名“暗影”成员反应明显迟缓,几乎没做像样抵抗就被全部制服。

  “抓到一条大鱼,”指挥官兴奋地汇报,“是‘暗影’在境内的三号人物!”

  顾倾城松了口气,这次连根拔起了“暗影”在省城的整个网络。

  张飞却盯着监控画面,眉头微蹙:“太顺利了。”

  “什么意思?”安国邦问道。

  “这种级别的对手,不应该这么容易被一网打尽。”张飞沉思道。

  就在这时,技术部门送来了从安全屋缴获的设备分析报告。

  “顾问,您说得对,”技术人员面色凝重,“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报告显示,在缴获的通讯设备中,有一台特殊编码的发射器,其技术水准远超“暗影”往常使用的装备。

  “这不是商业产品,”张飞检查着设备照片,“是军用级别的定制设备。”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分析表明,这台设备在行动开始前就已经向某个未知目的地发送了一条加密信息。

  “信息内容无法破解,”密码专家表示,“但发送时间恰好在我们行动前十分钟。”

  顾倾城脸色一变:“有人提前向他们示警?”

  “或者这是计划的一部分。”张飞沉思道。

  审讯工作继续进行。在“谛听”系统的辅助下,连那个三号人物也开始露出破绽。

  “他内心深处对某个人或组织极其恐惧,”张飞分析着数据曲线,“比死亡更甚。”

  顾倾城抓住这个心理弱点,精心设计问题,终于让三号人物开口。

  “我们只是棋子,”三号人物苦笑道,“真正的‘暗影’比你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你们的首领是谁?”顾倾城追问。

  三号人物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我不能说。”

  监测曲线剧烈波动,显示出极度的心理压力。

  张飞通过耳机告诉顾倾城:“他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顾倾城换了个方式:“你们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三号人物沉默片刻,低声道:“‘盗火’计划已经启动,没有人能阻止。”

  “什么是‘盗火’计划?”顾倾城紧追不舍。

  “获取火种,或者...熄灭它。”三号人物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张飞在观察室突然说道:“问他是不是指技术转移或清除目标。”

  顾倾城照做,三号人物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监测曲线证实了这个猜测。

  审讯持续了整个晚上,收获颇丰但也留下了更多疑问。显然,“暗影”只是一个更大组织的前台,背后还有更强大的势力。

  第二天清晨,穆青山亲自来到基地听取汇报。

  “根据审讯结果,‘暗影’在境内的人员基本上被一网打尽,”顾倾城汇报,“但我们怀疑这只是一个开始。”

  穆青山面色凝重:“背后的主使者查到了吗?”

  “只有一些线索,指向几个跨国集团和某些国家的情报机构,”顾倾城递上一份报告,“但都没有确凿证据。”

  张飞在一旁补充道:“从他们使用的设备看,技术支持来自一个科技水平很高的组织。”

  穆青山转向张飞:“张顾问,你的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从今天起,安保级别将提升到最高。”

  张飞点点头,却没有太多表示。他的注意力似乎被审讯数据中的某个模式吸引了。

  “有意思,”他自言自语道,“这些人的生理参数有共同特征。”

  “什么特征?”顾倾城问道。

  张飞调出数据对比图:“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在面对特定类型问题时,他们的生理反应模式高度一致。”

  “说明什么?”安国邦好奇地问。

  “说明他们接受过同一套训练体系,”张飞分析道,“而且这套训练非常系统化,几乎改变了他们的本能反应。”

  这个发现让顾倾城陷入沉思。能够对人员进行如此深层次训练的组织,绝非普通犯罪集团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内外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果不其然,发现了几处隐蔽的监控设备和信号拦截装置。

  “他们对我们了如指掌,”顾倾城在安全会议上汇报,“必须全面更新安防系统。”

  张飞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他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智能安防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异常信号检测等多种功能。

  “系统会自动学习基地人员的正常行为模式,”张飞向安保团队演示,“一旦检测到异常,会立即报警。”

  雷动试用了新系统后感叹道:“这下连我偷懒去打盹都会被发现了。”

  张飞淡淡地说:“系统会识别出这是你的正常行为模式,不会报警。”

  众人哄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稍微缓解。

  然而,顾倾城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从审讯中获得的信息显示,“暗影”对张飞的了解远超预期,甚至连他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科研偏好都一清二楚。

  “我怀疑有信息泄露渠道,”她对穆青山汇报,“不一定是内鬼,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

  穆青山批准了对所有可能的信息渠道进行彻查。与此同时,张飞的家人和朋友也都被安排了秘密保护。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张飞却依然保持着令人惊讶的冷静。他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工作,仿佛外界的风波与他无关。

  只有顾倾城注意到,张飞实验室里的安保相关设备越来越多了。从门窗传感器到移动探测仪,几乎每一步都有防护措施。

  “您这是把实验室变成堡垒了啊。”安国邦开玩笑说。

  张飞认真地点点头:“基本的安全措施是必要的。”

  一周后,对“暗影”成员的审讯全部结束。这个组织在境内的网络被彻底摧毁,共抓获成员二十七名,缴获大量设备和情报。

  庆功会上,大家都松了口气,唯独顾倾城和张飞仍然表情严肃。

  “你们怎么还不高兴?”安国邦不解地问,“我们大获全胜啊。”

  顾倾城摇摇头:“太顺利了,不像‘暗影’的风格。”

  张飞附和道:“根据数据分析,这种规模的组织不应该这么容易被摧毁。”

  他们的担忧很快得到了证实。当晚,技术部门在分析缴获的设备时,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定时程序。

  “是一个数据销毁程序,”技术人员报告,“但在销毁前,所有数据都被备份并发送到了一个未知目的地。”

  更糟糕的是,进一步分析表明,那些被抓获的“暗影”成员很可能只是弃子,真正的核心人员早已转移。

  “我们被耍了,”顾倾城愤怒地拍桌,“这场行动根本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张飞却显得很平静:“至少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他们工作模式的数据。”

  他调出“谛听”系统记录的所有数据,开始进行深度分析。

  “虽然他们受过专业训练,但在极少数情况下,还是会流露出真实情绪,”张飞指着几个数据峰值,“特别是在提及某个代号‘冥王’的人物时。”

  “冥王?”顾倾城警觉起来,“是他们的首领吗?”

  “不确定,”张飞摇头,“但从反应强度看,这个‘冥王’对他们有绝对的控制力。”

  新的线索指向了一个更神秘、更强大的对手。显然,刚刚结束的这场战斗,只是更大冲突的序幕。

  夜深人静时,张飞独自在实验室里改进“谛听”系统。今天的实战测试暴露了不少问题,他需要尽快解决。

  顾倾城走进实验室,看到张飞专注工作的背影,轻声问道:“您不害怕吗?对手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张飞头也不回:“害怕解决不了问题。”

  他停下手中的工作,转身看向顾倾城:“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对他们有了更多了解。”

  顾倾城看着张飞平静的眼神,突然感到一丝安心。也许,正是这种近乎冷酷的理性,才是应对当前局势最需要的品质。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她问道。

  张飞拿起改进后的“谛听”传感器:“继续完善装备,收集更多数据。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这个‘冥王’的。”

  实验室外,夜色深沉。但在这场智慧与科技的较量中,张飞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