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记者的好奇心-《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

  苏晚晴踩着半旧的高跟鞋,有些疲惫地走在城东略显凌乱的街道上。

  作为一名央视军事频道的新晋实习记者,“民间奇人”这个专题是她争取到的第一个独立采编任务。

  她希望能挖掘出些有趣的故事,为自己的转正增加砝码。

  连日的奔波却收获寥寥,所谓的“奇人”大多只是些夸夸其谈的怪人,或者技艺平平的手工艺者。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准备结束今天的工作。

  就在她拐过一个路口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极其刺鼻的气味飘了过来。

  那味道很复杂,像是烧焦的橡胶混合了劣质化学试剂,还夹杂着一丝金属熔炼的腥气,闻之令人作呕。

  她下意识地蹙起秀眉,掩住口鼻,寻找气味的来源。

  目光很快锁定在街角一家挂着“老兵修理站”牌子的店铺。

  店门紧闭,厚重的卷帘门拉得严严实实。

  但那古怪的气味,正丝丝缕缕地从门缝底下、以及墙壁一些不起眼的缝隙中顽强地钻出来。

  苏晚晴停下脚步,职业敏感让她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普通的修理站,怎么会有这种味道?

  而且这大白天的,关门歇业?

  她走近几步,注意到卷帘门上没有贴任何歇业通知,但门内似乎隐约传来一些奇怪的声响。

  不是敲打金属的叮当声,也不是电钻的轰鸣,而是一种低沉的、持续的嗡鸣,间或夹杂着类似高压锅排气般的嘶嘶声,还有一种她从未听过的、细微但频率极高的震动声。

  这绝不是在修理普通家电或车辆。

  她想起前段时间台里前辈闲聊时提到,有些民间高手喜欢鼓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有人在自己家里搞小型火箭发动机实验。

  难道……这里也藏着一位这样的“高人”?

  好奇心像藤蔓一样滋生蔓延。

  她左右看了看,街上行人不多。

  于是她凑到卷帘门边,试图找到一个缝隙看清里面的情况。

  门板拼接处有一条极细的缝隙。

  她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将眼睛凑了过去。

  修理站内光线昏暗,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堆满杂物的空间中央,似乎有一个用帆布遮盖着的、体积不小的东西,形状有些奇特,不像汽车也不像普通机器。

  一个人影正在旁边忙碌着,背对着门口,似乎在操作着什么设备,那低沉的嗡鸣声就是从那设备传来的。

  借着昏暗的光线,她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形状怪异的工具,还有一些烧杯、导管之类像是化学实验用的器皿。

  地上散落着不少拆解下来的电子元件和金属零件,其中一些零件的工艺和材质,以她有限的军事知识来看,似乎……不太寻常。

  更让她注意的是墙壁上挂着的一些手绘图纸。

  虽然看不清楚细节,但那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隐约勾勒出的形态,让她心头莫名一跳。

  那不像任何她已知的机械图纸。

  就在这时,那个背对着她忙碌的人影似乎完成了某个步骤,直起身,随手拿起放在旁边的一个水杯喝水。

  侧脸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和明亮,年龄看起来不大。

  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转过头,视线锐利地扫向门口。

  苏晚晴吓了一跳,赶紧直起身,心脏怦怦直跳,有种做贼被抓包的感觉。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决定正面接触。

  她抬手,用力敲了敲卷帘门。

  “咚咚咚!”

  敲门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门内的嗡鸣声和嘶嘶声戛然而止。

  短暂的沉默后,里面传来一个年轻但带着明显警惕的声音:“谁?干什么?”

  “你好,我是央视军事频道的记者苏晚晴。”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专业而友好,“我们正在做一个‘民间奇人’的专题,看到您的修理站,想采访一下您,可以吗?”

  里面又沉默了几秒,然后那个声音带着不容商量的拒绝口气传来:“不方便!没什么好采访的,请回吧!”

  “先生,我们只是简单聊聊,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苏晚晴试图争取。

  “我说了不方便!”里面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正在忙,商业机密!听不懂吗?请你离开!”

  话音落下,里面再次响起了那低沉的嗡鸣声,比之前似乎更响了一些,仿佛在驱逐她一般。

  苏晚晴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气恼地跺了跺脚。

  这家伙,态度也太恶劣了!

  越是这样拒绝,越是激起了她的好胜心。

  这里面肯定有鬼!

  她不死心地又敲了几下门,但里面除了那持续的嗡鸣声,再无任何回应。

  显然,对方是铁了心不理会她。

  苏晚晴无奈,只能暂时退开。

  但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街对面找了一家小茶馆,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绿茶,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扇紧闭的卷帘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倒要看看,这个神神秘秘的修理站老板,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时间慢慢流逝。

  修理站内偶尔会传出一些新的动静。

  有一次是类似小型鼓风机的声音,持续了十几分钟,伴随着更加浓烈的化学气味飘出,惹得路过的人都掩鼻快走。

  还有一次是一阵短促但异常尖锐的、类似金属高频震颤的噪音,刺得人耳膜生疼,但很快就消失了。

  苏晚晴看得更加疑惑。

  这绝对不是在修东西!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录音笔,快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

  “地点:城东‘老兵修理站’。店主:年轻男性,姓名未知,态度警惕抵触。”

  “异常:白日闭门,传出强烈刺鼻化学气味(疑似橡胶、溶剂、金属混合),伴有持续低频嗡鸣、高频震动、鼓风等非常规噪音。”

  “观察到内部有大型不明物体被遮盖,工作台有非标准工具及化学器皿,墙挂奇特图纸。”

  “初步判断:店主可能在从事某种非常规的私人实验或制造,具体性质不明,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亦可能涉及……敏感领域?”

  写到这里,她笔尖顿了顿。

  敏感领域?会是什么?

  私自改造武器?研究违禁化学品?还是……别的什么?

  她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想多了。

  但那种混合着古怪声响和气味的神秘感,以及店主那过分警惕的态度,都像钩子一样勾着她。

  作为一名记者,挖掘真相是她的天职。

  而眼前这个修理站,就像一颗包裹着重重迷雾的贝壳,她很想撬开它,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珍珠……或者危险。

  她决定,这个“民间奇人”专题,就从这个神秘的“老兵修理站”开始深入。

  就算对方不接受采访,她也可以通过外围调查、长期观察,一点点揭开它的面纱。

  她拿出手机,调整焦距,隔着窗户对着修理站紧闭的大门和外部环境拍了几张照片。

  又打开录音笔,记录了一段现场的环境音,那低沉的嗡鸣声虽然隔着门和街道,依然被清晰地收录进去。

  做完这些,她看着那扇沉默的卷帘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挑战性的笑容。

  “不管你藏着什么秘密,我一定会查清楚的。”

  她收起东西,付了茶钱,最后看了一眼修理站,转身融入人流。

  她需要回去整理资料,并开始着手调查这个“老兵修理站”和它神秘主人的背景。

  而修理站内,张飞对门外发生的一切并非毫无察觉。

  在苏晚晴靠近门缝窥视时,系统就发出了极其轻微的警示。

  【检测到外部人员接近并进行观察。】

  他当时心里一紧,生怕是安国邦那边的人或者更麻烦的角色。

  听到对方自称记者,他才稍微松了口气,但警惕丝毫未减。

  他现在做的事,绝对不能暴露在聚光灯下。

  打发走记者后,他并没有放松。

  他知道,自己这里的动静和气味,迟早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必须加快进度!

  他看了一眼在简化版原子级修复焊枪下,已经开始重新塑形、闪烁着内敛金属光泽的J-10主梁,又看了看旁边桶里已经初步凝固成型的黑色吸波材料。

  时间不等人。

  他深吸一口那混合着各种怪味的空气,再次投入到与时间赛跑的“闭门造车”中。

  卷帘门内外,仿佛是两个世界。

  门内,是一个人在缔造着不可思议的奇迹。

  门外,是一个好奇的记者,刚刚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

  命运的齿轮,在各自不知情的情况下,缓缓咬合,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