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核心实验区的灯光彻夜未熄。张飞归来后,甚至没有休息,直接扎进了对“麒麟”电池原型机的深度优化工作中。林沐瑶也陪伴在侧,负责记录数据、协调测试资源,并根据张飞天马行空般的新想法,快速进行工程实现上的可行性评估和细节完善。
“林工,你看这里,”张飞指着全息投影上“麒麟”核心约束场的微观模拟图,“如果我们把‘星屑晶’谐振阵列的拓扑结构从现在的六边形密排,调整为基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渐进式排列,虽然加工精度要求会提升百分之五左右,但能量场的稳定性和边界清晰度预计能提升百分之十以上,对提升能量提取效率有帮助。”
林沐瑶快速调用材料数据库和加工能力模型进行核算,清冷的眼眸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加工精度在基地五轴飞秒激光雕刻机的极限范围内,可以尝试。但相应的,封装外壳的内部结构也需要微调,给我两小时,我出修改图。”
“嗯,尽快。”张飞点点头,注意力又转向了散热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还有这个冷却液流速,在极限功率输出下,微通道第三分支节点存在百分之零点三的湍流风险,虽然概率极低,但最好消除。可以在入口处加一个非对称的导流片,结构我画给你…”
两人就在这种高效到令人窒息的状态下,对“麒麟”电池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着精益求精的打磨。对于张飞而言,上次在外面的两次“测试”暴露了一些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难以察觉的细微问题,这正是优化提升的绝佳机会。
就在张飞刚刚敲定导流片最终设计参数,林沐瑶准备前往精密加工车间制作样品时,安国邦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神情。
“小张!林工!”安国邦的声音都比平时高了几度,“能源部的李部长和孙顾问,还有他们带来的专家团队,已经到基地外围接待区了!”
张飞从一堆设计图中抬起头,眨了眨眼:“这么快?我优化还没做完。”
安国邦哭笑不得:“我的张总工!‘麒麟’初步测试成功的消息,在李部长那里就是最高优先级的战略情报!他哪里还坐得住?听说你回来了,立刻就以视察兄弟单位合作项目的名义亲自带队过来了!同行的还有三位院士和五位顶尖的能源企业总工!”
这阵容,堪称能源领域的梦幻天团!可见能源部对“麒麟”电池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张飞闻言,倒是没什么紧张情绪,只是摸了摸下巴:“来了也好,正好有些测试需要更大的电网接口和负载设备,基地这边暂时没那么大容量的。让他们帮忙协调一下,省得我们另外打报告申请了。”
安国邦:“……” 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又开始有上升的趋势。这位爷的思路永远这么清奇!人家是来见证历史、洽谈合作的,他倒好,先把对方当成了送上门的测试资源供应商!
林沐瑶也是嘴角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看向张飞:“张顾问,那演示准备…”
“不用特别准备,”张飞摆摆手,“原型机就在那儿,数据都是现成的,他们想看什么,直接测就行了。对了,安主任,跟后勤说一下,准备点茶水点心,别怠慢了客人。”他吩咐得理所当然,仿佛来的不是部级高官和学术泰斗,而是串门的邻居。
安国邦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习惯,要平常心。“好,我这就去安排。小张,李部长他们…毕竟是带着极大的期望和诚意来的,你看…”
“我知道,”张飞终于从工作台前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走吧,去见见。早点搞定,我们也好早点回来继续优化‘狴犴’的外骨骼关节。”
安国邦看着张飞那副“赶紧应付完正事”的表情,内心为风尘仆仆赶来的李部长一行默默点了根蜡。
基地高级接待室内,李振华部长确实有些坐立不安。他端着茶杯,却一口没喝,目光不时瞟向门口。旁边头发花白的孙启明教授更是激动得脸颊泛红,双手紧紧抓着膝盖。另外几位院士和总工也是低声交谈,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怀疑。毕竟,“巴掌大的聚变电池”这个概念,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当张飞穿着那身沾了点油污的工装,在安国邦的陪同下走进来时,接待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看起来过分年轻、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的“张顾问”身上。
“李部长,孙教授,各位专家,欢迎。”张飞打了个招呼,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车间里遇到同事。
李振华立刻放下茶杯,站起身,热情地迎上来握住张飞的手:“张飞同志!可算见到你了!辛苦了!听说你们刚刚完成了‘麒麟’的初步测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语气急切,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嗯,算是吧,基本功能验证通过了。”张飞点点头,言简意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启明忍不住插话问道:“张顾问,报告中提到的能量密度…55kWh/kg…还有那聚变核心…都是真的?真的实现了稳定可控的微型聚变?”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数据是真的。”张飞肯定道,“原型机就在实验室,各位如果想确认,现在就可以过去看,顺便可以做些验证性测试。”
“现在?可以吗?”李振华眼睛一亮,他巴不得立刻亲眼见证这个奇迹。
“当然。”张飞做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走。”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核心实验区。当那台两个砖头大小、外表略显粗糙的金属方盒——“麒麟”原型机,呈现在诸位能源领域顶尖专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成了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怀疑人生和重塑世界观的过程。
在张飞的允许和林沐瑶的协助下,专家团队对“麒麟”原型机进行了一系列他们所能想到的、以及张飞“友情提示”的极限测试。
大功率放电测试:当看到负载机上显示的输出功率轻松突破百兆瓦,而“麒麟”本体只是微微发热时,一位资深电网院士扶了扶快滑下鼻梁的眼镜,喃喃道:“这…这输出特性…比水电机组还稳!”
持续运行测试:看着“麒麟”在百分之五十额定功率下稳定运行数小时,各项参数纹丝不动,一位搞了三十年火力发电的总工目瞪口呆:“这…这燃料利用率…这稳定性…烧煤烧油简直是在犯罪!”
极端环境模拟:低温、高温、振动、电磁干扰…“麒麟”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可靠,其展现出的鲁棒性让所有专家叹为观止。
当张飞轻描淡写地提到,之前城市停电时,他用一块早期工程样品临时支撑了帝豪酒店和一片老城区的部分用电时,李振华等人已经震惊到麻木了。
“神器…这是真正的国之神器啊!”李振华紧紧握着张飞的手,声音哽咽,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张飞同志!我代表国家能源部,代表所有饱受能源焦虑困扰的同胞,感谢你!你这是解决了我们心头最大的顽疾啊!”
孙启明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颠覆!这是对整个能源体系的彻底颠覆!化石能源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之前还存在一丝怀疑的专家,此刻已是心悦诚服,看向张飞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与狂热。
“张顾问,这‘麒麟’电池,何时能够量产?”
“成本如何?有没有初步估算?”
“我们需要立刻制定新的能源战略!”
“能否尽快安排示范应用?”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急切询问,张飞依旧保持着那份让人抓狂的平静。
“量产还需要时间,主要是‘星屑晶’的规模化制备工艺需要优化,成本才能降下来。”
“示范应用没问题,基地这边正好缺个大容量的测试平台,李部长你们能协调一个合适的并网点吗?”
“能源战略是你们的事,我只负责把东西做出来。”
李振华立刻拍板:“并网点没问题!我亲自协调!就在隔壁省的示范园区,那里基础设施完善,电网容量足够!我们能源部全力配合‘麒麟’的后续测试和示范应用!”
他看着张飞,如同看着最珍贵的瑰宝,语气郑重无比:“张飞同志,从今天起,能源部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只求你一件事:尽快让‘麒麟’落地,造福于民!”
张飞点了点头:“我会尽力的。不过眼下,还得先把优化做完。”他看了看时间,对安国邦说:“安主任,后续对接的事情你负责吧,我和林工还得回实验室,有个散热片的结构需要调整。”
说完,在能源部一众大佬复杂难言的目光注视下,张飞就这么带着林沐瑶,又钻回了他的实验室,继续去捣鼓他那“小小的优化”了。
李振华等人站在实验区门口,看着那重新关上的气密门,半晌无语。
“老李…这位张顾问…还真是…特立独行啊。”一位院士苦笑着摇头。
“天才总是有些怪癖的。”孙启明倒是很理解,“他能把‘麒麟’做出来,就是把天捅个窟窿,我们也得给他撑着!”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振奋:“立刻回部里!召开紧急会议!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为‘麒麟’的诞生,铺好所有的路!能源革命…就从今天,从龙巢基地,正式开始了!”
“林工,你看这里,”张飞指着全息投影上“麒麟”核心约束场的微观模拟图,“如果我们把‘星屑晶’谐振阵列的拓扑结构从现在的六边形密排,调整为基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渐进式排列,虽然加工精度要求会提升百分之五左右,但能量场的稳定性和边界清晰度预计能提升百分之十以上,对提升能量提取效率有帮助。”
林沐瑶快速调用材料数据库和加工能力模型进行核算,清冷的眼眸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加工精度在基地五轴飞秒激光雕刻机的极限范围内,可以尝试。但相应的,封装外壳的内部结构也需要微调,给我两小时,我出修改图。”
“嗯,尽快。”张飞点点头,注意力又转向了散热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还有这个冷却液流速,在极限功率输出下,微通道第三分支节点存在百分之零点三的湍流风险,虽然概率极低,但最好消除。可以在入口处加一个非对称的导流片,结构我画给你…”
两人就在这种高效到令人窒息的状态下,对“麒麟”电池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着精益求精的打磨。对于张飞而言,上次在外面的两次“测试”暴露了一些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难以察觉的细微问题,这正是优化提升的绝佳机会。
就在张飞刚刚敲定导流片最终设计参数,林沐瑶准备前往精密加工车间制作样品时,安国邦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神情。
“小张!林工!”安国邦的声音都比平时高了几度,“能源部的李部长和孙顾问,还有他们带来的专家团队,已经到基地外围接待区了!”
张飞从一堆设计图中抬起头,眨了眨眼:“这么快?我优化还没做完。”
安国邦哭笑不得:“我的张总工!‘麒麟’初步测试成功的消息,在李部长那里就是最高优先级的战略情报!他哪里还坐得住?听说你回来了,立刻就以视察兄弟单位合作项目的名义亲自带队过来了!同行的还有三位院士和五位顶尖的能源企业总工!”
这阵容,堪称能源领域的梦幻天团!可见能源部对“麒麟”电池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张飞闻言,倒是没什么紧张情绪,只是摸了摸下巴:“来了也好,正好有些测试需要更大的电网接口和负载设备,基地这边暂时没那么大容量的。让他们帮忙协调一下,省得我们另外打报告申请了。”
安国邦:“……” 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又开始有上升的趋势。这位爷的思路永远这么清奇!人家是来见证历史、洽谈合作的,他倒好,先把对方当成了送上门的测试资源供应商!
林沐瑶也是嘴角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看向张飞:“张顾问,那演示准备…”
“不用特别准备,”张飞摆摆手,“原型机就在那儿,数据都是现成的,他们想看什么,直接测就行了。对了,安主任,跟后勤说一下,准备点茶水点心,别怠慢了客人。”他吩咐得理所当然,仿佛来的不是部级高官和学术泰斗,而是串门的邻居。
安国邦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习惯,要平常心。“好,我这就去安排。小张,李部长他们…毕竟是带着极大的期望和诚意来的,你看…”
“我知道,”张飞终于从工作台前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走吧,去见见。早点搞定,我们也好早点回来继续优化‘狴犴’的外骨骼关节。”
安国邦看着张飞那副“赶紧应付完正事”的表情,内心为风尘仆仆赶来的李部长一行默默点了根蜡。
基地高级接待室内,李振华部长确实有些坐立不安。他端着茶杯,却一口没喝,目光不时瞟向门口。旁边头发花白的孙启明教授更是激动得脸颊泛红,双手紧紧抓着膝盖。另外几位院士和总工也是低声交谈,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怀疑。毕竟,“巴掌大的聚变电池”这个概念,实在太过惊世骇俗。
当张飞穿着那身沾了点油污的工装,在安国邦的陪同下走进来时,接待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看起来过分年轻、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的“张顾问”身上。
“李部长,孙教授,各位专家,欢迎。”张飞打了个招呼,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车间里遇到同事。
李振华立刻放下茶杯,站起身,热情地迎上来握住张飞的手:“张飞同志!可算见到你了!辛苦了!听说你们刚刚完成了‘麒麟’的初步测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语气急切,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嗯,算是吧,基本功能验证通过了。”张飞点点头,言简意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启明忍不住插话问道:“张顾问,报告中提到的能量密度…55kWh/kg…还有那聚变核心…都是真的?真的实现了稳定可控的微型聚变?”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数据是真的。”张飞肯定道,“原型机就在实验室,各位如果想确认,现在就可以过去看,顺便可以做些验证性测试。”
“现在?可以吗?”李振华眼睛一亮,他巴不得立刻亲眼见证这个奇迹。
“当然。”张飞做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走。”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核心实验区。当那台两个砖头大小、外表略显粗糙的金属方盒——“麒麟”原型机,呈现在诸位能源领域顶尖专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成了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怀疑人生和重塑世界观的过程。
在张飞的允许和林沐瑶的协助下,专家团队对“麒麟”原型机进行了一系列他们所能想到的、以及张飞“友情提示”的极限测试。
大功率放电测试:当看到负载机上显示的输出功率轻松突破百兆瓦,而“麒麟”本体只是微微发热时,一位资深电网院士扶了扶快滑下鼻梁的眼镜,喃喃道:“这…这输出特性…比水电机组还稳!”
持续运行测试:看着“麒麟”在百分之五十额定功率下稳定运行数小时,各项参数纹丝不动,一位搞了三十年火力发电的总工目瞪口呆:“这…这燃料利用率…这稳定性…烧煤烧油简直是在犯罪!”
极端环境模拟:低温、高温、振动、电磁干扰…“麒麟”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可靠,其展现出的鲁棒性让所有专家叹为观止。
当张飞轻描淡写地提到,之前城市停电时,他用一块早期工程样品临时支撑了帝豪酒店和一片老城区的部分用电时,李振华等人已经震惊到麻木了。
“神器…这是真正的国之神器啊!”李振华紧紧握着张飞的手,声音哽咽,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张飞同志!我代表国家能源部,代表所有饱受能源焦虑困扰的同胞,感谢你!你这是解决了我们心头最大的顽疾啊!”
孙启明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颠覆!这是对整个能源体系的彻底颠覆!化石能源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之前还存在一丝怀疑的专家,此刻已是心悦诚服,看向张飞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与狂热。
“张顾问,这‘麒麟’电池,何时能够量产?”
“成本如何?有没有初步估算?”
“我们需要立刻制定新的能源战略!”
“能否尽快安排示范应用?”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急切询问,张飞依旧保持着那份让人抓狂的平静。
“量产还需要时间,主要是‘星屑晶’的规模化制备工艺需要优化,成本才能降下来。”
“示范应用没问题,基地这边正好缺个大容量的测试平台,李部长你们能协调一个合适的并网点吗?”
“能源战略是你们的事,我只负责把东西做出来。”
李振华立刻拍板:“并网点没问题!我亲自协调!就在隔壁省的示范园区,那里基础设施完善,电网容量足够!我们能源部全力配合‘麒麟’的后续测试和示范应用!”
他看着张飞,如同看着最珍贵的瑰宝,语气郑重无比:“张飞同志,从今天起,能源部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只求你一件事:尽快让‘麒麟’落地,造福于民!”
张飞点了点头:“我会尽力的。不过眼下,还得先把优化做完。”他看了看时间,对安国邦说:“安主任,后续对接的事情你负责吧,我和林工还得回实验室,有个散热片的结构需要调整。”
说完,在能源部一众大佬复杂难言的目光注视下,张飞就这么带着林沐瑶,又钻回了他的实验室,继续去捣鼓他那“小小的优化”了。
李振华等人站在实验区门口,看着那重新关上的气密门,半晌无语。
“老李…这位张顾问…还真是…特立独行啊。”一位院士苦笑着摇头。
“天才总是有些怪癖的。”孙启明倒是很理解,“他能把‘麒麟’做出来,就是把天捅个窟窿,我们也得给他撑着!”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振奋:“立刻回部里!召开紧急会议!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为‘麒麟’的诞生,铺好所有的路!能源革命…就从今天,从龙巢基地,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