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的夜晚格外静谧,只有核心实验区的灯光依旧明亮。张飞独自站在全息投影前,面前悬浮着电池和外骨骼的三维结构图。他的指尖在空中轻轻划动,调出一组组复杂的数据流,眼神专注而深邃。
距离上次击退组织的试探已经过去三天,但张飞的心境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想起那些试图潜入基地的可疑人员,想起顾倾城凝重的表情,想起安国邦喋喋不休的担忧。这些外部的压力,让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是修修补补似乎不够了。他轻声自语,关闭了眼前的结构图。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全新的能源系统规划蓝图,上面标注着从聚变核心到电网接入的完整技术路径。这是他在完成日常研发任务之余,悄悄构思的更加宏大的技术框架。
林沐瑶走进实验室时,看到张飞正对着一幅陌生的图纸沉思,不由得愣了一下。张顾问,这是...新的项目?
张飞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不同于往常的光芒:算是吧。我在想,既然已经证明了可行性,是不是该考虑更系统的解决方案了。
他调出另一份文件,上面详细列出了从材料制备到能量传输的完整技术链。单点突破固然重要,但要想真正改变现状,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林沐瑶仔细浏览着图纸上的内容,越看越是心惊。这份规划不仅包含了能源领域,还涉及材料、制造、控制等多个方面,其前瞻性和完整性远超她见过的任何技术路线图。
这...这需要调动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她忍不住提醒道。
张飞点点头,表情平静:所以需要更系统的规划。我准备了一份技术白皮书,你可以先看看。
就在这时,安国邦急匆匆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警报报告:小张,刚才又检测到可疑信号在基地外围活动,这次比上次更隐蔽...
知道了。张飞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我正好想测试一下新升级的防御系统。
他打开控制台,调出一个简洁的界面。只见上面显示着基地周边的实时监控画面,几个红点正在缓慢移动。张飞随手点了几个参数,画面中的红点突然开始不规则地移动,最后仓皇逃离。
这是...什么原理?安国邦看得目瞪口呆。
张飞关掉界面,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利用了他们设备之间的信号干扰。小把戏而已。
但这一次,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些之前没有的东西。那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专注,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随后的几天里,张飞明显加快了研发节奏。他不再满足于解决单个技术难题,而是开始系统地梳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在电池的优化会议上,他破天荒地主动提出了产业化落地的建议;在讨论外骨骼时,他首次谈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张飞在白板上画出一个框架,这样未来的新技术才能快速集成进来。
林沐瑶注意到,张飞开始花更多时间在战略规划上。他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详细标注了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和资源需求。更让她惊讶的是,张飞竟然主动联系了能源部的专家,讨论起了电网改造的技术细节。
张顾问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一次会议间隙,林沐瑶忍不住对安国邦说。
安国邦看着正在与能源部专家热烈讨论的张飞,感慨地点点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手里掌握着怎样的力量了。
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张飞开始主动关注外界的动态,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阅读最新的行业报告和政策文件。当顾倾城向他汇报安保情况时,他不再只是简单地点头,而是会仔细询问细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在东侧增加一个声波阵列,某次安保会议上,张飞指着地图说,那个位置的监控盲区需要弥补。
顾倾城惊讶地看着他:您怎么知道那里是盲区?
张飞调出一份自己绘制的基地防御分析图:我最近在研究这个。既然有人对我们这么感兴趣,总得做些准备。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一次内部技术研讨会上。当有研究员提出一个保守的技术方案时,张飞第一次明确表示了反对。
这个方案太保守了,他直接指出,我们应该把目标定得更高。既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考虑更激进的技术路线?
他随后提出的新方案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那是一个整合了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大胆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这...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一位老专家谨慎地提醒。
张飞环视全场,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既然要做,就做最能改变现状的事情。资源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
会议结束后,安国邦找到张飞,欲言又止:小张,你最近的变化有点大啊...
张飞望着窗外的基地,轻轻说道:安主任,你知道吗?当我看到那些人想方设法要得到我们的技术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这些技术不该只锁在实验室里。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安国邦提醒道,你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张飞的嘴角微微上扬:那就一个个解决。反正,我最擅长的就是解决问题。
就在这时,他的通讯器响起。接通后,能源部李部长的声音传来:张飞同志,你上次提出的那个电网改造方案,我们研究过了...虽然很大胆,但确实值得尝试。
张飞平静地回应:这只是第一步。我还有一个更系统的方案,准备明天发给您。
挂断通讯,他看到安国邦惊讶的表情,笑了笑:怎么了?既然要做事,就做彻底一点。
夜幕降临,张飞独自留在实验室里。他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撰写一份更为宏大的技术规划。文档的标题是《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在文档的开头,他写道:单一技术的突破只能解决局部问题,真正的变革需要系统的力量...
这一刻的张飞,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关心技术的科学家。他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推动更大范围的改变。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比他任何一项技术突破都更加重要。
实验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如同这个正在觉醒的科技巨人的眼睛,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未来。
距离上次击退组织的试探已经过去三天,但张飞的心境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想起那些试图潜入基地的可疑人员,想起顾倾城凝重的表情,想起安国邦喋喋不休的担忧。这些外部的压力,让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是修修补补似乎不够了。他轻声自语,关闭了眼前的结构图。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全新的能源系统规划蓝图,上面标注着从聚变核心到电网接入的完整技术路径。这是他在完成日常研发任务之余,悄悄构思的更加宏大的技术框架。
林沐瑶走进实验室时,看到张飞正对着一幅陌生的图纸沉思,不由得愣了一下。张顾问,这是...新的项目?
张飞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不同于往常的光芒:算是吧。我在想,既然已经证明了可行性,是不是该考虑更系统的解决方案了。
他调出另一份文件,上面详细列出了从材料制备到能量传输的完整技术链。单点突破固然重要,但要想真正改变现状,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林沐瑶仔细浏览着图纸上的内容,越看越是心惊。这份规划不仅包含了能源领域,还涉及材料、制造、控制等多个方面,其前瞻性和完整性远超她见过的任何技术路线图。
这...这需要调动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她忍不住提醒道。
张飞点点头,表情平静:所以需要更系统的规划。我准备了一份技术白皮书,你可以先看看。
就在这时,安国邦急匆匆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警报报告:小张,刚才又检测到可疑信号在基地外围活动,这次比上次更隐蔽...
知道了。张飞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我正好想测试一下新升级的防御系统。
他打开控制台,调出一个简洁的界面。只见上面显示着基地周边的实时监控画面,几个红点正在缓慢移动。张飞随手点了几个参数,画面中的红点突然开始不规则地移动,最后仓皇逃离。
这是...什么原理?安国邦看得目瞪口呆。
张飞关掉界面,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利用了他们设备之间的信号干扰。小把戏而已。
但这一次,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些之前没有的东西。那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专注,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随后的几天里,张飞明显加快了研发节奏。他不再满足于解决单个技术难题,而是开始系统地梳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在电池的优化会议上,他破天荒地主动提出了产业化落地的建议;在讨论外骨骼时,他首次谈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张飞在白板上画出一个框架,这样未来的新技术才能快速集成进来。
林沐瑶注意到,张飞开始花更多时间在战略规划上。他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详细标注了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和资源需求。更让她惊讶的是,张飞竟然主动联系了能源部的专家,讨论起了电网改造的技术细节。
张顾问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一次会议间隙,林沐瑶忍不住对安国邦说。
安国邦看着正在与能源部专家热烈讨论的张飞,感慨地点点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手里掌握着怎样的力量了。
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张飞开始主动关注外界的动态,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阅读最新的行业报告和政策文件。当顾倾城向他汇报安保情况时,他不再只是简单地点头,而是会仔细询问细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在东侧增加一个声波阵列,某次安保会议上,张飞指着地图说,那个位置的监控盲区需要弥补。
顾倾城惊讶地看着他:您怎么知道那里是盲区?
张飞调出一份自己绘制的基地防御分析图:我最近在研究这个。既然有人对我们这么感兴趣,总得做些准备。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一次内部技术研讨会上。当有研究员提出一个保守的技术方案时,张飞第一次明确表示了反对。
这个方案太保守了,他直接指出,我们应该把目标定得更高。既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考虑更激进的技术路线?
他随后提出的新方案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那是一个整合了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大胆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这...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一位老专家谨慎地提醒。
张飞环视全场,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既然要做,就做最能改变现状的事情。资源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
会议结束后,安国邦找到张飞,欲言又止:小张,你最近的变化有点大啊...
张飞望着窗外的基地,轻轻说道:安主任,你知道吗?当我看到那些人想方设法要得到我们的技术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这些技术不该只锁在实验室里。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安国邦提醒道,你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张飞的嘴角微微上扬:那就一个个解决。反正,我最擅长的就是解决问题。
就在这时,他的通讯器响起。接通后,能源部李部长的声音传来:张飞同志,你上次提出的那个电网改造方案,我们研究过了...虽然很大胆,但确实值得尝试。
张飞平静地回应:这只是第一步。我还有一个更系统的方案,准备明天发给您。
挂断通讯,他看到安国邦惊讶的表情,笑了笑:怎么了?既然要做事,就做彻底一点。
夜幕降临,张飞独自留在实验室里。他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撰写一份更为宏大的技术规划。文档的标题是《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在文档的开头,他写道:单一技术的突破只能解决局部问题,真正的变革需要系统的力量...
这一刻的张飞,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关心技术的科学家。他开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去推动更大范围的改变。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比他任何一项技术突破都更加重要。
实验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如同这个正在觉醒的科技巨人的眼睛,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