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将军府夜,一绣惊心-《侯门重生之傲娇灰姑娘的打脸逆袭》

  第172章 将军府夜,一绣惊心

  沈清棠手提锦盒,脚步未停,目光落在李长风脸上。

  她早知顾景珩被皇后召入宫中,但没想到动作这般迅速——竟已惊动将军府上下。

  更让她意外的是,李长风神色焦急,眉宇间透着几分忧心。

  “你说顾大人晕倒了?”她语气平静,心中却微微一沉。

  “是。”李长风点头,压低声音,“昨夜突感不适,御医查不出病因。我与顾兄多年交情,深知他从不轻易示弱。这次……恐怕并非寻常病症。”

  沈清棠垂眸思索片刻,随即抬眼:“我要去将军府,正好带着这幅绣品。”

  李长风一怔,看着她手中锦盒,迟疑道:“此时前去,恐不合时宜。”

  “越是这个时候,越该去。”她淡淡一笑,眼神坚定,“若他真病得蹊跷,我或许能帮上一二。”

  说罢,她不再多言,转身登上马车。

  一路上,她将那封匿名信又取出看了一遍,指尖摩挲着纸面边缘,思绪翻涌。

  皇后终于按捺不住出手了么?

  可她不怕。

  她怕的,是顾景珩会因此陷入更深的漩涡。

  将军府门前,气势恢宏,金甲守卫森然伫立。

  沈清棠递上名帖,很快便有侍女迎她入府。

  “小姐请随奴婢来。”那侍女引她绕过回廊,边走边低声说道,“夫人正陪在将军身边,公子眼下还未醒。”

  沈清棠颔首,步履从容。

  穿过重重庭院,来到书房外,苏嬷嬷早已等候在此。

  “小姐来了。”她慈眉善目,眼中带着几分欣喜,“老奴已替你安排妥当,稍后便可进见将军。”

  沈清棠微微欠身:“劳烦嬷嬷。”

  不多时,书房门开,沈清棠步入其中。

  屋内烛火摇曳,顾天骁端坐主位,一身铠甲未卸,神情冷峻。

  他抬头看了沈清棠一眼,语气淡漠:“侯府小姐,何事登门?”

  沈清棠不卑不亢,缓步上前,将锦盒轻轻打开。

  一幅精美绣品缓缓展开。

  画面之中,一位年轻将领策马奔腾,披甲出征,身后战旗猎猎,山河壮阔。

  顾天骁瞳孔微缩,起身几步走近,凝视画中人物,眼神骤然深沉。

  那是他自己。

  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模样,仿佛穿越岁月,再度浮现眼前。

  沈清棠站在一旁,静静望着他,开口道:“将军当年率军破敌,不惧生死,如今为何却要困住自己的儿子?”

  此话如针,直刺心底。

  顾天骁沉默片刻,冷声道:“朝堂凶险,家族不可卷入是非。”

  沈清棠没有退让,而是抬起眼眸,语气温而不软:“若因畏惧而不战,那便不是将军了。”

  顾天骁猛地回头,盯着她良久,似要看出她话语背后真正的意图。

  而沈清棠亦毫不闪避,坦然对视。

  书房内一时静默无声。

  最终,顾天骁收回视线,负手背对她,语气复杂:“你想为他求什么?”

  “我想救他。”沈清棠语气坚定,“也想救这个家。”

  她顿了顿,继续道:“将军若执意将他束缚于府中,只会让他越来越远离您期望的方向。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这条路,无论代价多大。”

  顾天骁身形微僵。

  他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顾景珩从小便像一头不安分的小鹰,总想冲破牢笼,翱翔九天。

  而现在,有人想用一根绳索,将他牢牢拴住。

  他若再不出声,便是亲手将儿子送上绝路。

  “三日后家宴,太子赐婚。”他忽然开口,语气中透着无奈,“柳若烟是太子侧妃,这桩亲事,本不该由我做主。”

  沈清棠闻言,心头一震。

  太子势力庞大,若顾景珩娶了柳若烟,便等于站队东宫。

  难怪皇后急着下手。

  她深吸一口气,镇定道:“将军,若您不愿他踏入朝堂,至少,请让他自己选择。”

  顾天骁没有回答。

  他只是看着那幅绣图,许久未曾移目。

  “嬷嬷。”他忽地唤了一声。

  门外,苏嬷嬷应声而入。

  “你带小姐下去歇息吧。”

  沈清棠知道,今日之行,已种下种子。

  成败与否,尚待后日。

  她收起绣品,向顾天骁一礼,转身随着苏嬷嬷离去。

  房门合上的一刻,顾天骁终于吐出一句低语:

  “他若真有志于此,便需立下军令状。”

  而这话,未传入任何人耳中。

  只余烛火摇曳,映照着将军苍老却不甘的心绪。

  沈清棠随苏嬷嬷步入偏院,脚步轻缓,心绪却未有片刻安宁。

  将军府内气氛沉凝如铁,她方才一番话虽激起顾天骁内心波澜,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终究不是三言两语便能动摇的人物。

  她明白,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小姐请坐。”苏嬷嬷亲自为她奉茶,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少爷自小便敬重将军,可也最怕他失望。”

  沈清棠抬眸,目光温和却不失锐利:“那嬷嬷可知,景珩心中所求?”

  苏嬷嬷微微一怔,随即轻叹一声,缓缓点头:“自然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少爷曾说,若不能披甲上阵,便如同困兽,生不如死。”

  这番话落入耳中,沈清棠心头微动,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

  “当年少爷五岁,将军出征前答应他,回来时带他骑马游猎。”苏嬷嬷回忆起往事,眼中泛起柔和的光,“那一战打得艰苦,半年未归。少爷日日站在门口张望,风雨无阻。”

  沈清棠闭了闭眼,仿佛能看到那个小小的顾景珩,在风雪中踮脚张望的模样。

  “后来呢?”她低声问。

  “后来……将军归来,却带回一身伤。”苏嬷嬷声音微颤,“少爷扑上去抱住他,哭得撕心裂肺。他说:‘爹爹,下次我陪你去打仗。’将军没说话,只是将他抱进怀里。”

  沈清棠睁眼,目光坚定而深沉。

  “将军今日不愿放景珩走,是怕他重蹈自己的覆辙吧。”

  苏嬷嬷沉默良久,终是点头:“老奴不知小姐与少爷如何相识,但若您真愿助他,还需让将军真正信服——不止是言语,更是行动。”

  沈清棠起身,将绣品轻轻放在案上,郑重道:“劳烦嬷嬷转告将军,若景珩愿守护我,也须先守护好自己。”

  她说完,深深看了苏嬷嬷一眼,转身离去。

  夜色渐深,将军书房灯火未熄。

  顾天骁仍坐在原位,面前的绣图被烛火映照得栩栩如生。

  “将军。”李长风悄然入内,恭敬站立。

  顾天骁没有回头,只淡淡开口:“你瞧这绣图,像不像当年的我?”

  李长风望着那幅画,”

  “他说想走自己的路……”顾天骁低声道,声音里透着难以察觉的疲惫,“我本不愿他踏入朝堂,可如今看来,恐怕由不得他。”

  李长风心头一震,正欲开口,却听顾天骁继续说道:

  “传话给宫里……婚事暂缓。”

  话音落下,屋内陷入长久的寂静。

  窗外风声呜咽,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而此刻,谁也不知道,这一句“暂缓”,将成为后续风波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