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才艺大会惊动朝野,巾帼赋震撼京城-《侯门重生之傲娇灰姑娘的打脸逆袭》

  第310章 才艺大会惊动朝野,巾帼赋震撼京城

  绣衣司广场上早已张灯结彩,朱红灯笼在晨光中摇曳生姿。

  辰时三刻,鼓声一响,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京城四大世家、各大勋贵府邸的小姐们纷纷盛装而来,裙裾飘扬,珠翠琳琅。

  她们或轻笑低语,或故作矜持,但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投向了绣衣司正厅前那高高在上的主座——那里,沈清棠身着素色云纹锦袍,发间仅插一支白玉簪,端坐其上,神情淡然,仿佛周遭的喧嚣与她无关。

  苏婉儿一身鹅黄罗裙,款步登上临时搭建的琴台,抱起古琴,指尖一动,一曲《凤求凰》悠然而起。

  琴音清越,如山涧流水,又似春风拂面,全场霎时安静下来。

  待到尾音余韵未散,掌声雷动,喝彩声几乎掀翻屋顶。

  “好一个才女!”有人低声赞叹,“不愧是江南第一才女。”

  “听说这首曲子还是她亲自谱的。”

  苏婉儿含笑谢礼,退场之际,却悄然朝沈清棠看了一眼,眼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沈清棠缓缓起身,轻轻抬手,侍女立即捧出一只金丝木匣,打开后,一方长达三丈的绣卷被缓缓展开,宛如画卷般铺陈在众人眼前。

  这幅绣卷以雪白软缎为底,配以五彩丝线,字迹工整而遒劲,正是她亲手所绣的《巾帼赋》。

  全篇三百六十八字,皆由她一针一线完成,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情绪与意志:

  > “女子者,非男子之附属也,亦可有志、有学、有行……”

  > “若欲立于世,当自强而不屈;若欲成大事,当勤勉而不怠……”

  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叹。

  “这字迹怎会如此刚劲有力?简直不像出自女儿家之手!”

  “更难得的是内容,竟敢说女子也能自立自强,这不是要挑战祖制吗?”

  “嘘——别乱说话,这是侯府嫡女亲绣,谁敢多嘴,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绣卷缓缓展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

  那些平日里被束缚在闺阁中的女子们,眼神渐渐亮了起来,像是看到了什么久违的东西,又或是从未想象过的未来。

  忽然,宫中传来銮驾鸣锣之声,一名身着华服的太监步入会场,手中捧着一盏金漆盘。

  “太后娘娘口谕:赏绣衣司《巾帼赋》绣卷香囊一对,以表嘉许之意。”

  话音落下,满场哗然。

  太后娘娘,皇帝生母,素来坚持旧礼,最是重视纲常伦理,今日竟亲自派人送来御赐香囊?

  难道……太后也被这绣卷打动了?

  沈清棠神色不动,微微起身,双手接过香囊,语气平静:“臣女谢太后隆恩。”

  太监退下后不久,便有人传话,太后娘娘将亲自前来观览。

  消息传开,整个绣衣司广场陷入一片骚动。

  贵族小姐们纷纷整理仪容,官员们更是不敢懈怠,连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军统领都亲自到场巡视。

  不多时,銮驾抵达,太后身穿明黄凤袍,在众宫女太监簇拥下缓步走入会场。

  她的目光落在那幅尚未收起的绣卷上,久久未曾移开。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太后开口。

  良久,她才轻轻叹息一声,声音不高,却清晰可闻:“朕自幼习《女诫》,知女子当温顺柔婉,不可妄言。然今见此卷,字字句句皆发人深省。若非亲眼所见,朕不信世间还有这般奇女子。”

  此言一出,四座震惊。

  太后并未否定,反而予以肯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朝廷对女子展才之事的态度,或将有所松动。

  太后转身看向沈清棠,目光虽依旧威严,却多了一分审视后的欣赏:“你叫什么名字?”

  沈清棠上前一步,福身行礼:“臣女沈清棠,乃宁远侯府嫡女。”

  “宁远侯府?”太后微微皱眉,“便是那个多年未曾入宫请安的侯府?”

  “回太后,正是。”

  太后眸光一闪,意味不明地看了她一眼,终是点了点头:“很好,你且记住,才华横溢固然可贵,但也要懂得进退有度,莫要锋芒太露。”

  “是,臣女谨记教诲。”沈清棠恭敬应声,心中却明白,太后虽未明确表态支持,但她已动摇了根深蒂固的偏见。

  这场才艺大会,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而在远处的一角,一道修长身影静静站在廊下,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沈清棠。

  他身着一袭月白交领长衫,面容清俊,唇角含笑,却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

  顾景珩来了。

  他没有急于现身,只是远远望着那幅绣卷,望着那道挺拔从容的身影,眼中浮现出一丝赞许与兴味。

  她是这个时代,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说出“女子当自强”的人。

  而他,或许该做点什么了。

  夜风吹过,绣衣司外暗流涌动,而绣衣司内,一场属于女子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

  绣衣司广场,晨光未褪,气氛却愈发热烈。

  顾景珩缓步走入人群之中,身形修长,步履从容。

  他一袭月白交领长衫,袖口绣着银线暗纹,整个人仿佛清风拂面,却又带着几分难以忽视的锋芒。

  他的到来并未惊动太多人,直到他迈上高台,站于沈清棠身后数步之遥,才缓缓开口——

  “若女子愿自立自强,我顾某愿与她同进退。”

  声音不高,却如清泉入耳,字字掷地有声。

  全场寂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众人纷纷侧目,望向那位名满京城、却极少露面的神医大人。

  苏婉儿眸光一闪,轻轻垂下眼帘。

  她知道,顾景珩今日此举,绝非偶然。

  林月如站在人群中,她早知顾景珩与沈清棠关系不一般,如今这一声支持,便是为《巾帼赋》正名,也为所有心怀不甘的女子撑腰!

  她迅速示意身旁侍女,将早已准备好的《巾帼自强书》展开,铺于案前。

  “若有志一同者,请签名以示支持!”

  话音落下,一位身着素色罗裙的女子率先上前,在绢布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数十位才女相继上前,或落款,或按印,皆神色坚定,目光灼灼。

  围观百姓亦被这氛围感染,有人高喊:“我等也愿签名!”

  呼声此起彼伏,短短片刻,原本空荡的绢布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林月如接过名单,快步走向太后銮驾方向,跪地呈奏:“启禀太后娘娘,此乃《巾帼自强书》,签署者逾百人,皆为才德兼备之女子,恳请朝廷重视女子才学,允其展才之路。”

  太后面色微沉,目光在那份名单上略作停留,终是未语,只淡淡点头,命太监接过。

  她转头看向沈清棠,目光复杂:“你可知道,这份名单,意味着什么?”

  沈清棠微微一笑,神情坦然:“意味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太后未再言语,良久才道:“你倒是有胆量。”

  她起身,凤袍轻扬,似有所思地看了顾景珩一眼,又扫过场中仍沉浸在激动中的众人,缓缓道:“此事朕会酌情考虑。”

  銮驾起行,鼓乐齐鸣,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然而就在太后即将离开之际,她忽然驻足,低声对身边宫女说了几句,便由太监传旨而出——

  “太后懿旨:即刻召宁远侯府嫡女沈清棠入宫觐见。”

  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顾景珩眉梢微挑,不动声色地朝沈清棠望去。

  沈清棠面色不变,依旧淡然如初,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她缓步上前,恭敬行礼:“臣女遵旨。”

  顾景珩悄然靠近一步,低声道:“要我陪你去吗?”

  沈清棠轻笑一声,语气平静:“不必了,不过是去听一场训诫罢了。”

  她抬眸看他,眼中情绪深沉,“你且留意京中动静,接下来,怕是不会太平。”

  顾景珩凝视着她片刻,终是点头:“好,我等你。”

  人群散去,绣衣司广场恢复了短暂的宁静,而在这份宁静之下,暗流已然涌动。

  夜色渐沉,宫墙高耸,灯火通明。

  沈清棠换下锦袍,披上素色外裳,随宫人缓缓步入宫门。

  而在另一端,一道身影负手立于绣衣司外,望着那远去的身影,眼中浮现出一抹晦暗不明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