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熹微,细雨初歇,江宁城的青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泽。林惊澜并未大张旗鼓,只带了慕容婉并十余锐士护卫,乘坐不起眼的青篷马车,由沈墨瞳指引,穿过逐渐苏醒的街巷,前往位于城西的沈家老宅。
沈家祖上亦曾出过进士,门第虽不及顶尖勋贵,却也是标准的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宅院白墙黛瓦,门楣上“沈府”二字略显斑驳,透着一股清贵之气,却也难掩几分门庭冷落的萧索。
马车停稳,早有得了消息的沈文康带着几名老仆,战战兢兢地候在门前。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半旧藏青直裰,眉眼间与沈墨瞳有几分相似,此刻却满是惶恐与不安。见到沈墨瞳先行下车,他眼眶一热,待看到随后下车,虽身着常服却难掩渊渟岳峙气度的林惊澜时,更是身躯一颤,便要撩袍下拜。
“草民沈文康,叩见镇国公……”
林惊澜快走两步,在他跪倒前稳稳托住其臂弯,温言道:“沈世叔不必多礼。今日林某乃是晚辈身份,前来探望,并非公干,切莫如此拘礼。”他言语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沈文康受宠若惊,连声道:“不敢,不敢,国公爷折煞草民了。”他偷眼打量林惊澜,见其面如冠玉,目蕴神光,举止雍容且毫无倨傲之色,心中稍安,又见侄女沈墨瞳站在林惊澜身侧,气色较离家时更为莹润,眉宇间那份郁结也散去了不少,心下更是明白了七八分,不禁又是感慨又是庆幸。
将林惊澜一行人迎入府内,绕过影壁,但见庭院虽不广阔,却布置得极为雅致。曲径通幽,植有芭蕉翠竹,雨后的庭院更显清幽。厅堂内的陈设算不得豪奢,但多宝阁上摆放的几件瓷器、墙上悬挂的字画,皆非凡品,透着主人家不俗的品味与昔日的荣光。
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今春的雨前龙井,茶香袅袅。
沈文康仍是局促,双手捧着茶盏,不知如何开口。林惊澜却不急,慢饮一口茶,赞了声“好茶”,随即与沈文康聊起了江宁风物、桑蚕农事,言语间引经据典,见解精辟,俨然一位博学儒雅的士子。
沈文康本是读书人,见林惊澜谈吐不凡,于经济民生颇有见地,渐渐也放松下来,话语多了起来。说到桑蚕,他更是如数家珍:“……国公爷有所不知,我家那五百亩桑田,位于青龙山南麓,临着玉带河支流,日照充足,水源丰沛,所产桑叶肥厚,滋养出的蚕宝宝吐出的丝,韧性强,光泽好,乃是织造上等云锦、缭绫的必备之选。先祖当年筚路蓝缕,方才觅得此宝地,实乃我沈家根基所在……”
提及桑田,他眼中放出光来,那是浸淫此道多年的热爱与自豪,但随即光芒黯淡,化为浓浓的忧虑与不甘。
林惊澜适时放下茶盏,神色转为郑重:“沈世叔,桑田之事,墨瞳已大致与我言明。那周通判与永嘉侯所为,林某已知悉。”
沈文康闻言,脸色一白,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紧绷起来,颤声道:“国公爷明鉴!那周显宗欺人太甚!给出的价钱尚不及市价三成,这分明是强抢!还屡次三番派人骚扰,威胁铺中掌柜,致使生意凋零……我……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啊!”说着,已是老泪纵横。
沈墨瞳在一旁见状,亦是眼圈泛红,别过脸去。
“世叔放心。”林惊澜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事,林某既然知晓,便不会坐视不理。沈家乃墨瞳母家,亦是良善本分之家,岂容权贵如此欺凌?”
他略一沉吟,道:“对方倚仗官身与权势,若直接以势压之,虽或可暂解危机,却难免落人口实,于法理不合。我们需得寻个稳妥的法子,既要保住桑田,亦要让他无话可说。”
沈文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道:“全凭国公爷做主!”
林惊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世叔且宽心,照常度日便是。那周显宗若再派人来,你便虚与委蛇,只推说需时间考虑,尽量拖延。其余之事,交由林某处置。”
他并未详说具体计划,但那份成竹在胸的从容,却极大地安抚了沈文康焦灼的心。
中午,沈家设下家宴。菜肴虽非山珍海味,却都是精致的江宁本地风味,如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芦蒿炒香干等,烹制得极为用心。席间,林惊澜言谈风趣,举止得体,对沈家几位作陪的年轻子侄亦温和询问学业,全然不见钦差大臣的架子,令沈家上下如沐春风,最初的惶恐尽去,只剩下由衷的感激与敬重。
宴毕,林惊澜与沈墨瞳在沈家园林中小憩。走在蜿蜒的碎石小径上,沈墨瞳看着身侧男子挺拔的身影,想着他方才在席间维护沈家颜面、安抚叔父的种种,心中情愫涌动,低声道:“惊澜……多谢你。”
这一声“惊澜”,唤得自然而情深。林惊澜驻足,看向她水波盈盈的美眸,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护你周全,本是分内之事。你的家人,便是我的家人。”
细雨后的园林,空气清新,芭蕉叶上水珠滚落,叮咚作响。两人执手相望,虽无更多言语,却似有千般情意流转。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依旧。就在林惊澜于沈家享受这片刻安宁之时,江宁通判周显宗的府邸内,一名管家正低声禀报:
“老爷,打听清楚了,今日确有一行外人去了沈府,气度不凡,护卫精悍,沈文康那老儿亲自出门迎接,态度恭敬异常。”
周显宗眉头紧锁,放下手中的账册:“可探知来人身份?”
“尚未明确,但车队是从城东那座新置的‘林府’别院出来的……”
周显宗眼神一凝,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林府”……莫非是……那位奉旨南下的钦差?
他挥退管家,在书房内踱步,脸色阴晴不定。若真是林惊澜插手,此事便棘手了。他必须尽快禀报永嘉侯,早做应对。
江宁的棋局,因林惊澜这枚“重子”的落下,瞬间风起云涌。
沈家祖上亦曾出过进士,门第虽不及顶尖勋贵,却也是标准的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宅院白墙黛瓦,门楣上“沈府”二字略显斑驳,透着一股清贵之气,却也难掩几分门庭冷落的萧索。
马车停稳,早有得了消息的沈文康带着几名老仆,战战兢兢地候在门前。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半旧藏青直裰,眉眼间与沈墨瞳有几分相似,此刻却满是惶恐与不安。见到沈墨瞳先行下车,他眼眶一热,待看到随后下车,虽身着常服却难掩渊渟岳峙气度的林惊澜时,更是身躯一颤,便要撩袍下拜。
“草民沈文康,叩见镇国公……”
林惊澜快走两步,在他跪倒前稳稳托住其臂弯,温言道:“沈世叔不必多礼。今日林某乃是晚辈身份,前来探望,并非公干,切莫如此拘礼。”他言语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沈文康受宠若惊,连声道:“不敢,不敢,国公爷折煞草民了。”他偷眼打量林惊澜,见其面如冠玉,目蕴神光,举止雍容且毫无倨傲之色,心中稍安,又见侄女沈墨瞳站在林惊澜身侧,气色较离家时更为莹润,眉宇间那份郁结也散去了不少,心下更是明白了七八分,不禁又是感慨又是庆幸。
将林惊澜一行人迎入府内,绕过影壁,但见庭院虽不广阔,却布置得极为雅致。曲径通幽,植有芭蕉翠竹,雨后的庭院更显清幽。厅堂内的陈设算不得豪奢,但多宝阁上摆放的几件瓷器、墙上悬挂的字画,皆非凡品,透着主人家不俗的品味与昔日的荣光。
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今春的雨前龙井,茶香袅袅。
沈文康仍是局促,双手捧着茶盏,不知如何开口。林惊澜却不急,慢饮一口茶,赞了声“好茶”,随即与沈文康聊起了江宁风物、桑蚕农事,言语间引经据典,见解精辟,俨然一位博学儒雅的士子。
沈文康本是读书人,见林惊澜谈吐不凡,于经济民生颇有见地,渐渐也放松下来,话语多了起来。说到桑蚕,他更是如数家珍:“……国公爷有所不知,我家那五百亩桑田,位于青龙山南麓,临着玉带河支流,日照充足,水源丰沛,所产桑叶肥厚,滋养出的蚕宝宝吐出的丝,韧性强,光泽好,乃是织造上等云锦、缭绫的必备之选。先祖当年筚路蓝缕,方才觅得此宝地,实乃我沈家根基所在……”
提及桑田,他眼中放出光来,那是浸淫此道多年的热爱与自豪,但随即光芒黯淡,化为浓浓的忧虑与不甘。
林惊澜适时放下茶盏,神色转为郑重:“沈世叔,桑田之事,墨瞳已大致与我言明。那周通判与永嘉侯所为,林某已知悉。”
沈文康闻言,脸色一白,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紧绷起来,颤声道:“国公爷明鉴!那周显宗欺人太甚!给出的价钱尚不及市价三成,这分明是强抢!还屡次三番派人骚扰,威胁铺中掌柜,致使生意凋零……我……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啊!”说着,已是老泪纵横。
沈墨瞳在一旁见状,亦是眼圈泛红,别过脸去。
“世叔放心。”林惊澜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事,林某既然知晓,便不会坐视不理。沈家乃墨瞳母家,亦是良善本分之家,岂容权贵如此欺凌?”
他略一沉吟,道:“对方倚仗官身与权势,若直接以势压之,虽或可暂解危机,却难免落人口实,于法理不合。我们需得寻个稳妥的法子,既要保住桑田,亦要让他无话可说。”
沈文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道:“全凭国公爷做主!”
林惊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世叔且宽心,照常度日便是。那周显宗若再派人来,你便虚与委蛇,只推说需时间考虑,尽量拖延。其余之事,交由林某处置。”
他并未详说具体计划,但那份成竹在胸的从容,却极大地安抚了沈文康焦灼的心。
中午,沈家设下家宴。菜肴虽非山珍海味,却都是精致的江宁本地风味,如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芦蒿炒香干等,烹制得极为用心。席间,林惊澜言谈风趣,举止得体,对沈家几位作陪的年轻子侄亦温和询问学业,全然不见钦差大臣的架子,令沈家上下如沐春风,最初的惶恐尽去,只剩下由衷的感激与敬重。
宴毕,林惊澜与沈墨瞳在沈家园林中小憩。走在蜿蜒的碎石小径上,沈墨瞳看着身侧男子挺拔的身影,想着他方才在席间维护沈家颜面、安抚叔父的种种,心中情愫涌动,低声道:“惊澜……多谢你。”
这一声“惊澜”,唤得自然而情深。林惊澜驻足,看向她水波盈盈的美眸,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护你周全,本是分内之事。你的家人,便是我的家人。”
细雨后的园林,空气清新,芭蕉叶上水珠滚落,叮咚作响。两人执手相望,虽无更多言语,却似有千般情意流转。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依旧。就在林惊澜于沈家享受这片刻安宁之时,江宁通判周显宗的府邸内,一名管家正低声禀报:
“老爷,打听清楚了,今日确有一行外人去了沈府,气度不凡,护卫精悍,沈文康那老儿亲自出门迎接,态度恭敬异常。”
周显宗眉头紧锁,放下手中的账册:“可探知来人身份?”
“尚未明确,但车队是从城东那座新置的‘林府’别院出来的……”
周显宗眼神一凝,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林府”……莫非是……那位奉旨南下的钦差?
他挥退管家,在书房内踱步,脸色阴晴不定。若真是林惊澜插手,此事便棘手了。他必须尽快禀报永嘉侯,早做应对。
江宁的棋局,因林惊澜这枚“重子”的落下,瞬间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