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变革一直在路上-《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在王美珍和刘春英努力下,洋田大队与庆丰知青联合公司合作的项目组正式成立。这个团队,是她们分别从各自单位挑选出来的几个人组成的。

  这天,项目组的第一次会议,在知青联合公司的会议室举行。

  会议一开始,王美珍率先发言,“各位同志,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就是要把咱们这个合作项目做好。”

  她接着说道:“我们各自都有各的优势,拿队办企业来讲,队办企业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而知青联合公司,也有着广阔的市场渠道,这样一来,我们优势互补,互利共蠃。相信我们强强联合,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接下来,我们要具体讨论一下该项目的具体细节。”

  知青联合公司选派的项目经理李峰站了起来,他年轻有为,在销售上有自己的见解,他充满自信地说道:“王主任说得对。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项目的主打产品,从市场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市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需求还是蛮大的,而咱们队办企业在石雕和刺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来开发产品。”

  队办企业选派的技术骨干赵翠玲也点头表示赞同,她说:“李经理这个提议不错,我们队里的石雕工艺是有名气的,刺绣也是女工们的拿手好戏。但在开发产品时,我们要注重创新,要不断有新产品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产品定位、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展开了深入讨论。经过数小时的热烈讨论,初步确定了以具有洋田大队特色的石雕摆件和刺绣手帕作为首批主打产品,并制定了详细的产品开发计划和时间表。

  会后,项目组迅速展开工作。赵翠玲回到队里,组织石雕工匠和刺绣女工传达了会议精神,并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开始准备原材料。工匠们忙着选石料,女工们忙着选丝线,大家都豪情满怀,期待着新产品的诞生。

  在开发产品的同时,李峰带领的销售团队,也深入各地,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他们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向各地的经销商、零售商介绍合作产品。经过一番努力,与不少商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没想到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对新产品的工艺要求更高,部分石雕工匠和刺绣女工,一时难以适应,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了波动。赵翠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赶忙一头组织技术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大家进行一对一指导,从雕刻手法到刺绣针法,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另一头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产品坚决返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产品生产逐渐稳定,质量也得到提升。第一批石雕摆件和刺绣手帕终于制作完成,精美的工艺让人眼前一亮。

  李峰带着样品,再次奔赴各地,与之前有合作意向的商家,进一步洽谈。当看到如此精美的产品,商家们纷纷表示愿意签订正式合同。

  就在项目组为产品打开市场之时,村里调整种植结构的工作也初见成效。示范田的经济作物迎来丰收,社员们心里十分高兴。

  柳加林经常抽空到田间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指导社员做好最后的田间管理。

  终于,收获的日子到了。社员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田间。看着饱满的经济作物,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拿起手中的工具收获经济作物。

  随着经济作物陆续销往市场,由于品质优良,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订单不少。社员们看着不断增加的收入,对柳加林和大队干部们充满了感激。

  而此时,建筑公司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杨明清亲自坐镇在施工现场指挥,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和进度。年轻的施工队员们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傅们的带领下,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这当中,建筑公司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拆除老旧建筑时,遇到了地下复杂的管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管线破裂,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柳加林和杨明清紧急召集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商讨,制定了地下管线探测和保护方案。

  在探测过程中,果然发现了多条年久而复杂的管线。施工队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和保护,遇到难题就请教专业人员,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成功避开了地下管线,继续推进工程进度。

  随着工程的推进,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崭新的楼房、平整的道路、优美的绿化环境已开始显现出来。

  建筑公司凭借着出色的施工质量和高效的工程进度,在当地建筑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周边不少社区和单位听闻后,纷纷主动联系柳加林,询问建筑公司是否有承接新工程的意向。

  柳加林看到建筑公司的业务逐渐拓展,心中十分欣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提升施工队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于是,他组织施工队的骨干成员参加各类建筑行业的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进一步完善施工队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管理。

  就在这时,榨油厂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设备改造和工艺调试,第一批山茶籽油终于成功榨取出来。

  李教授带着学生们对这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市场标准。刘老叔看着金黄色的山茶籽油,脸上笑开了花。

  为了打开山茶籽油的市场,刘老叔和李教授商议后,决定先在周边地区进行试销。他们组织了一支销售队伍,带着产品参加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和超市推广活动。

  一开始,消费者对这种新型的食用油还比较陌生,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但销售队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耐心地向消费者介绍山茶籽油的营养价值、烹饪特点和使用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购买,并且对山茶籽油的品质赞不绝口。口口相传之下,山茶籽油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订单量也开始稳步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叔也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和柳加林商量后,决定为山茶籽油注册一个专属品牌。

  经过一番讨论和筛选,最终确定品牌名为“洋田金油”,寓意着来自洋田大队的珍贵油品。同时,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突出了产品的地方特色和高品质形象。

  随着“洋田金油”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榨油厂需要更多的原料来满足生产需求。刘老叔一方面与周边的山茶籽种植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鼓励他们扩大种植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原料来源渠道,与其他地区的种植户和供应商进行洽谈合作。

  而在队办企业与知青联合公司合作的项目上,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生产规模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王美珍和张峰意识到,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他们经过协商,决定在洋田大队新建一座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项目组迅速启动了新车间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了节能型设备和环保型材料。

  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和工作效率,组织了大规模的员工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

  然而,新车间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项目资金出现了缺口。王美珍和李峰紧急召开项目协调会,商讨解决办法。

  他们积极与银行沟通,争取贷款支持,同时,内部也对项目预算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优化,合理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经过多方努力,资金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银行同意提供一部分贷款,新车间的建设得以继续推进。

  值得欣慰的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迎来了竣工的日子。整个小区焕然一新,原本破旧的建筑变得崭新坚固,坑洼的道路变得平坦整洁,小区内还增添了许多休闲设施和绿化景观。

  居民们纷纷走上街头,对施工队的成果赞不绝口,还自发组织了一场庆祝活动,邀请柳加林和建筑公司的成员们参加。

  在活动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住柳加抹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啊,让我们这些老居民能住上这么好的小区,你们可真是做了件大好事!”

  柳加林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大家满意,我们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成功,不仅为建筑公司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让建筑公司顺利通过了资质等级评定,提升了一个等级。这一消息传来,建筑公司的成员们欢呼雀跃,大家深知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柳加林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改造项目。于是,他开始带领团队研究新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为承接更多更高质量的项目做准备。

  再看队办企业与知青联合公司合作的新生产车间,经过紧张的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终于顺利落成。崭新的车间里,先进的设备整齐排列,员工们在经过专业培训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生产工作中。

  新车间的投入使用,使得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订单,现在能够更快地交付。而且,由于新设备的精准度更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洋田金油”的市场拓展步伐也在加快。销售团队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他们参加各类国际农产品展会,向国外的采购商展示“洋田金油”的独特魅力。

  在一次广交会上,一位来自欧洲的采购商对“洋田金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详细了解了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品牌文化后,当场就与刘老叔签订了一份大额订单,并表示希望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一消息传回村里,让大家看到了“洋田金油”走向世界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