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做点好吃的补补身子-《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张芳芳今天一大早就醒了, 睁开眼睛看了看对面病床上的柳加林, 见他睡得好, 便穿好衣服起床, 轻手轻脚去了卫生间洗脸刷牙。

  她想好了,今天早上先去农贸市场买点菜, 医生嘱咐在骨折治疗早期, 要以吃清淡、高蛋白的食物为主, 吃一些蔬菜、鱼汤、瘦肉之类的, 避免辛辣食物。

  从医院里出来, 她提着篮子快步向农贸市场走去, 一边走一边想, 最好是买点鸡蛋或者鱼什么的, 再买点蔬菜。好给柳加林做点好吃的,增加些营养补补身子。

  农贸市场离医院不远, 走路过去也就七八分钟。

  张芳芳来到农贸市场,先是转了一圈, 这个时候的农贸市场可以说是最有人气的地方, 巳经人流涌动, 热闹非凡, 每天都在上演关于生活和人间烟火的故事。

  在农贸市场, 摆摊的大部分来自县城郊区的菜农,一排排的摊位上随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有红的番茄、绿的青椒、黄的南瓜、紫的茄子等等, 摊主们正忙碌地整理着货物,他们用充满热情的眼神迎接着每一位顾客。

  耳边不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那讨价还价声, 也不时传来人们的笑声和聊天声。

  张芳芳在一个卖鱼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见地上的塑料布上面有一些草鱼、雄鱼,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鱼, 旁边的一个水桶里, 竟然还有两条乌鱼和几条鲫鱼,。

  张芳芳见了,很是高兴,她想起了乌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生肌补血的功效,食用后有利于伤口愈合,比较适合手术后的患者或外伤患者。

  心里就盘算着,把这两条乌鱼买下来, 先炖上一条, 另一条养两天再吃,反正乌鱼的生命力很强, 一时半会也不会死掉的。

  “大叔, 你这鱼怎么买?” 张芳芳指着水桶里的乌鱼问道。

  “你说这乌鱼呀, 四毛一斤, 这种鱼平时很少有的卖, 一般都很难抓到的。”鱼贩大叔答道。

  “你要不要来一条? 我给你称一下。” 鱼贩大叔拿起称问张芳芳。

  张芳芳接过话,“两条一起买, 能便宜一点吗?”

  鱼贩大叔看了看眼前这位姑娘,“姑娘,你要存心买的话, 就算三毛八一斤, 再也不能少了。”

  “那好, 把这两条都称了吧。” 张芳芳把篮子递给了鱼贩大叔。

  鱼贩大叔接过篮子一称, 说道。“空篮两斤一两,” 随手就抓起乌鱼放进篮子, 一手勾住称杆绳, 一手揶了挪称砣绳,动作十分利索, “连篮一起刚好四斤, 除篮两斤一两, 净鱼是一斤九两。”

  “鱼按两斤算, 就是七毛六, 扣除一两三分八, 算四分, 也就是七毛六减四, 两条鱼一共就是七毛两分钱。”

  张芳芳把钱递给了鱼贩大叔,“大叔, 你收好, 你的口算真厉害。”“

  “那里呀, 习惯了,平时就这么算的。” 鱼贩大叔高兴地笑道。

  张芳芳离开鱼摊,朝着卖鸡蛋的摊位走去,卖鸡蛋的是一位大娘, 她正坐在一条小板凳上, 一篮子鸡蛋摆在面前, 眼晴不时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 嘴里幺喝着,“卖鸡蛋, 新鲜的鸡蛋。”

  “大娘, 这鸡蛋多少钱一个?” 张芳芳蹲下去指着鸡蛋问道。

  大娘看了看张芳芳, 热情地说道,“姑娘,这是自家养的鸡生的, 很新鲜, 四分钱一个。”

  “四分钱一个,那我买十个。”

  “好喔, 你自己挑吧。”

  张芳芳一手把蓝子放在地上, 一手去捡鸡蛋, 一个两个地放进自己篮里的纸盒里,“大娘, 你数下一共十个。”

  大娘用手在纸盒里一双一双比划了几下, “不错, 是十个, 给四毛钱。”

  张芳芳一手递给大娘四张一毛的钱,“ 给你四毛钱, 你收好了。”

  大娘接过钱,随手将钱塞进了自己的布袋里, 然后说道,“你下次要, 再来买, 我经常在这里卖的。”大娘热情地对张芳芳说着。

  “好勒。”张芳芳高兴地答道, 转身来到了卖蔬菜的地方,又买了些西红柿、白菜等几样蔬菜以及姜葱蒜等佐料。

  从农贸市场出来, 便朝自己的食品店走去, 食品店就在农贸市场隔壁, 张芳芳不一会就到了,当看到店门已开着, 张芳芳心想, 小宁她这么早就过来了。于是叫了一声“小宁, 你回来了。”

  “唉, 来了, 大姐,”小宁应了一声, 连忙跑出来,见张芳芳提着的菜篮里买了许多菜,不禁好奇地问道“,大姐, 你今天买这么多菜干什么?”

  “呵, 是这样, 加林昨天脚受了伤, 骨折了在医院动了手术, 买点鱼呀、蛋什么的,增加些营养补补身子。” 张芳芳边说边将篮子里的菜,一样一样捡出来摆在里面的桌子上。

  “哎呀! 昨天呀, 那我昨天该不请假了,让你一个人忙里忙外的, 姐夫还好吧? 你要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我做好了。”小宁主动地向张芳芳说道。

  “还好,其它也没有太多的事, 这几天加林住院, 我在医院的时间会多点,店里的事就拜托你看着点, 我就两边跑,中午还要给加林炖点鱼汤吃。”

  “这样呀,那炖鱼汤就拿到我家去炖吧, 我爹妈都在家, 反正俩老在家也没太多的事。”

  “那不是太麻烦叔叔阿姨了。”

  “没事的, 不麻烦, 我这就把鱼送过去。”小宁热情地说道。

  “那好吧, 就辛苦你跑一趟。”张芳芳说着, 便把乌鱼、生姜、香葱放回篮子, 并拿了一个小钢精锅,一起递给了小宁。

  “ 对了,跟你妈说一声,乌鱼洗好切成片,与姜片、葱段一同放入锅里, 加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炖, 待汤变得浓白了再放点盐,鱼肉熟烂了就可以了。”

  “好的!” 小宁说完,转身提着篮子去了。

  张芳芳把另一条乌鱼放到脸盆里,倒上了水养着, 又用锅盖盖上, 防止鱼跳出来。

  做完这些事, 把门带上,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直接去了医院食堂, 她要给柳加林安排早餐, 就买了两杯豆浆、两个水煮蛋、三个馒头,火急火燎地快步向病房走去。

  来到二楼病房,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柳加林刚从卫生间洗漱出来,“你怎么就起来了, 不多睡一会, 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好, 只是这左脚捆绑了夹板石膏不能受力, 没事,过几天就习惯了,走动一下不受太多影响, 脚跟还是可以着地的, 慢慢走问题不大。”

  “你呀, 就你逞能, 好好休息几天不好吗?” 张芳芳埋怨道。

  “哎呀,哪有一天到晚都躺在床上的, 下床活动一下也好。”柳加林接着说道,“对了,你这一大早就去店里了?”

  “没有,我先是去了农贸市场买了一点菜, 然后去的店里,中午给你弄点乌鱼汤喝, 这样对你脚骨折愈合有利,这乌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能生肌补血。”

  “那太麻烦了,就在食堂打点饭菜就可以了, 以后出院了再说, 看把你忙的, 又要照顾我, 又要去看店。”

  “呵, 还没来得及告诉你, 店里已经请了人看店了。”

  “这一下哪能请到人看店?”柳加林满腹狐疑地问道。

  “都请了一个多月了, 当时店里比较忙, 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于是就跟房东说起了这事, 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女孩子。房东说,‘她家有个亲戚, 就住在隔壁不远的小巷子里, 家里有个小女儿刚高中毕业,还待在家里, 这一下子也没找到事做, 要不让她来帮你看店。’

  我说,‘那感情好, 就让她来,不知她愿不愿意。’

  房东说,‘那我帮你问一下。’结果那姑娘同意了。

  就这样小宁就来帮我看店了,每月付给她工钱二十块, 比单位正式学徒工要高两块钱, 小姑娘自然高兴。”

  柳加林见张芳芳这么一说, 打心眼里佩服张芳芳, 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原先还担心她一个人在县城开店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没想到她在农村生活有些水土不服, 到了城里却如同龙归大海鸟入林。

  “哎呀,我们光顾着说话,都忘记吃早饭了,来,来,先吃早饭。”张芳芳说着,连忙把早餐递给了柳加林, 自己也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