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柳加林的心事-《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张芳芳提着篮子送刘春英和杨桂兰从医院出来 ,边走边对刘春英说 ,“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们 ,这篮子里有些水果糖和饼干你就带回去,帮我分发一下 ,并代向大家问好 ,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情意。”

  “芳芳妹 ,你真客气了 ,我吃了还要拿呀。”

  “春英姐,一点点小意思 ,不成敬意 ,就给大家道个谢 ,还要请你代劳。”

  到了庆丰旅社门口,这也是上次张芳芳和刘春英搭车的地方,张芳芳把篮子递给了刘春英。然后转过身对杨桂兰说,“妈,你放心好了,等加林好点出院了,我就陪他回来养伤 ,如果店里不忙的话,就住上一段时间 。”

  杨桂兰听到张芳芳这么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连声答道,“好!好!好!”

  不一会,地质队的一辆解放牌大货车拉着一车货开了过来,停靠在旅社门口的路边,司机小李看见刘春英,叫了声,“刘主任,你们久等了吧?”

  “没有,我们也是刚到一会,”刘春英答道 。

  张芳芳一看,这位年轻的司机就是上次送柳加林来县医院的小李,连忙走过去打招呼,“小李子,谢谢你!辛苦你了,每次都麻烦你。”

  “不麻烦,顺路,嫂子,加林哥好些了吗?”小李司机问道。

  “好些了,过两天就出院了。”

  “那好,那没什么事,我们就回队部。”小李子说着。这时刘春英和杨桂兰已坐进了驾驶室 ,解放牌大货车驾驶室宽敞,可乘坐 3人,

  小李司机见她们俩已经坐好了,就对张芳芳说了声,“嫂子,我们走了。”“路上慢慢开,下次过来我请你吃饭。”张芳芳朝小李子挥了挥手。

  小李司机一扭车钥匙,启动了车子,接着按了一下喇叭,“嘟嘟”,打了一个左转向灯,车子缓缓驶离了停车的地方,向着前方开去,张芳芳这才转身先回了店里。

  正当张芳芳送刘春英和杨桂兰去搭车的时侯,坐在病床上的柳加林,正背靠在床头上,两只手交叉着垫在脑后,他回味着刘春英刚才所说的那句话。“在来医院的路上,好远看到她把一个男的摔倒在地。”,就冲这一点,想必那男的应该是张芳芳的前男友。

  柳加林想着,他清楚,自从张芳芳下放到他们村后,显然追她的人不少,但都不入她的眼,她的到来也成了当地小伙和下乡知青暗恋的对象,甚至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当地最美的女知青。

  追求者自然不少,可是时间没过多久,大伙们反而望而却步了。

  为啥,太高冷了!

  张芳芳身高1.66米,身材高挑纤细,气质出众。她有着一张白皙瓜子脸,肌肤细腻光滑,仿佛羊脂玉般温润。眉毛如远山般淡雅,,眼神清冷,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感。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抿起,显得格外严肃。

  一头自然卷发如波浪般轻柔起伏,为她增添了几分灵动。虽然众多青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但她的高冷气场却轻易就打碎了那些爱慕者的幻想。

  可偏偏就在她悼进河里被柳加林救起后,却阴差阳错地选择了柳加林作为她的护花使者。

  这两三年来,虽然夫妻关系不咋的,但也没见过她与前男友有什么来往,甚至连个电话和书信都没有,她也没回过城里,关于她家里人的情况他也一无所知。

  柳加林觉得张芳芳虽然刁蛮任性,争强好胜,有时也蛮不讲理,什么事都要争个输赢,这种性格,与邻居关系也很紧张, 好像她也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人?否则她也不会与自己约法三章 。

  虽说这约法三章的确叫人难以接受,毕竟是婚姻大事,不能儿戏。要说过去张芳芳在校期间有过什么恋情,那倒不如说是青春期的一种憧情和幻想吧。

  其结局多半是在校时会好上一阵子,到走上社会也就各奔东西了。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或许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只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柳加林这样想着。

  思绪不由地转到了自己头上来,就拿自己来说,不也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青春期的一种憧情和幻想吗。

  在读高二的时候,就有一对干部下放到葛溪镇,他家有俩个子女,老大男孩子读高三;老二女儿读高二,正好插到柳加林这个班上,就坐在他前面的一个位子。

  当时柳加林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收收作业本,就免不了在学习上有所接触,久而久之双方都有些好感,看上眼的他,心中萌发了一种想法, 要是能和她交个朋友该有多好哇。

  甚至有一次,他偷偷地把两个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仔细端详一番,想想与她相比,又有一种难以克服的自卑感。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如人家。别做梦了,很快又把纸条撕碎了。

  没过多久,那女生被县剧团到学校招演员看中,招了去就享受着国家干部待遇,此后也再无联系,就像一阵风一样擦肩而过,这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柳加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村里又纷纷扬扬传着他和刘夏英的要好事情。反对最凶的莫过于刘夏英她爹刘光明,他认为柳加林家太穷,凭他女儿的美貌,至少要找个门当户对的。

  其实也并不是谣言所传播的那样,柳加林觉得自己当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这样匆忙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谈这事情,等于自己这一辈子就交给了土地,跳不出农门了。

  他非常清楚,尽管刘夏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