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业务拓展之市场洞察-《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多元化的念头,藏在客户的话里

  秋老虎正盛的午后,张芳芳把核心团队叫到样品间。窗外的蝉鸣聒噪,她却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客户反馈表笑,“你们看,这月有十七个人问‘青花裙能不能配个同系列的披肩’,还有人想要‘跟旗袍盘扣一样的胸针’。”

  老吴蹲在地上翻订单,突然指着一张巴黎的单子“皮埃尔也提过,说咱们的榫卯外套要是有配套手包,能多卖三成。”小李正在改“小雪”系列的设计稿,闻言抬头,“我早觉得了,上次去面料厂,看见他们新出的提花布,做围巾肯定好看,跟青花瓷裙是绝配。”

  会议室的白板很快被写满了。张芳芳让小王把客户的留言分类抄上去——“要配套腰带”“想要同纹样丝巾”“盘扣能不能做成胸针”……满满一板的需求,像在提醒他们:衣服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唱戏得有行头,少了配饰,总差点精气神。

  “不能只盯着衣服做文章了。”张芳芳擦掉白板一角,写下“配饰”两个字,“就像盖房子,主体立起来了,得有窗棂、门环这些细处的讲究,才算真的像样。”

  配饰市场的潜力,藏在细节里

  专项团队扎进市场调研里,足足泡了两个月。回来汇报那天,小王抱来的资料堆成了小山,最上面是块绣着青花纹样的丝巾样品,“您摸摸这真丝,跟咱们青花瓷裙的雪纺是一个厂子的料,花型也能对上。”

  她翻出数据报表,手指点着一行行数字,“手袋市场看着大,但高端的被奢侈品牌占着,咱们可以先从‘小而美’入手——比如做能装口红和手机的迷你包,用旗袍的盘扣当搭扣,成本低,还能跟衣服配成一套。”

  小李补充道:“围巾更灵活,把敦煌飞天纹、二十四节气的图案印上去,春秋能围,夏天能当披肩,客户说不定买完衣服就顺手带一条。”

  最让人动心的是消费者访谈。有位上海顾客说:“我买你们的旗袍是为了参加婚礼,结果翻遍衣柜没找到合适的配饰,最后只能搭条普通珍珠项链,总觉得差点意思。”还有位留学生在问卷里写着“国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