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写字楼的顶,张芳芳的手刚触到季度报表的封皮,内线电话就“叮铃”响了。
市场部总监的声音裹着雀跃,像含了颗糖,“张总!Luère的亚太区负责人发邮件了,说想面谈合作——就是那个把极简风做进骨子里的法国牌子!”
“Luère?”钢笔在报表上顿了下,墨水晕开个小圈。张芳芳想起去年米兰时装周,她在Luère秀场前站了许久,那件烟灰色亚麻西装的走线,细得像用尺子量着缝的,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松弛。
“让核心团队十分钟后到会议室。”她挂了电话,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过Luère的官网,目光停在那句“Sophistication in Silicity”上。
会议室的大屏幕亮起来,Luère的品牌故事在光影里流淌:1968年在巴黎左岸开的第一家小店,如今全球32家门店,复购率却稳在85%。
“他们找亚洲合作伙伴找了三年,淘汰了七家,最后盯上咱们。”市场部总监点开标靶图,“尤其看重咱们配饰的文化感,还有供应链的协同劲儿。”
“可他们是冷调极简,咱们是东方水墨,搭吗?”设计总监指着屏幕上Luère的黑色西装,又点了点公司“竹影”系列的衬衫——烟灰色面料上绣着淡墨竹纹,竟和西装莫名和谐。
“搭不搭,看怎么揉。”张芳芳把两张图并在一起,“他们缺的是‘活气’,咱们缺的是‘规矩’,刚好凑成一对。”
供应链总监敲了敲桌子,语气带着点较真,“Luère的品控能把人逼疯,纽扣色差超3个色号都不行。咱们的协同链扛得住?”
张芳芳翻开抽屉,拿出上个月的质检报告,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真丝染色调试17次,最终色差控制在2个色号内。”“咱们早练过了,正好借这机会再上一层楼。”
三个小时的讨论,从利润分成的小数点,到工艺标准的毫米数,连概念图的配色都辩了三回合。最后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散会后,张芳芳站在落地窗前,楼下的货车正装着“竹影”套装往港口赶,阳光把车身上的“华夏逸洋” logo 晒得发烫。手机震了,Luère那边发来消息:“下周三下午三点,巴黎总部见?”
她指尖敲着屏幕,回得干脆,“不如来上海,看我们的车间——比PPT实在。”发送键按下的瞬间,阳光刚好穿过玻璃,在地板上铺出条金色的路,像在往未来延伸。
很快,对方的回复来了,“很期待看贵司的生产现场,上海见,下周三上午十点。”
放下手机,张芳芳立刻让助理通知各部门,“车间把激光裁床的防尘罩拆了,擦得能映出人影;质检区加透明窗,灯调亮两档;设计部连夜出合作概念图,要把东方的柔揉进西方的挺里。”
车间里,老吴带着工人忙开了。软布蘸着酒精擦流水线,连传送带的缝隙都抠得干干净净;设备旁的看板加了新字,“激光裁床:源自苏绣‘针针精准’的逻辑”。
质检区的工作台上,放大镜、光泽度仪摆得整整齐齐,记录本换成了带云纹的宣纸本。“得让外国朋友知道,咱们的细致,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吴拍了拍仪器,屏幕亮起来,“精度0.01”。
设计部的灯亮到后半夜。小李把Luère西装的领型改了三版,最后定了微喇戗驳领,“更贴东方人的肩线。”
林溪在丝巾稿上绣云纹,每厘米12针,用的是苏绣的“虚实针”,“得让云像在动。”图纸旁的说明是手写的,钢笔字娟秀,“胸针:3D打印原型 七遍手工抛光,磨砂质感呼应西装暗纹。”
周三上午十点,安托万准时到了。走进车间,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工人戴着白手套,把真丝面料轻轻铺在裁床上,电脑屏幕上的排版图像块精密拼图,边角料小得几乎看不见。
“这排版算法,比我们的还精准3%。”安托万凑到屏幕前,对技术顾问低声说。张芳芳笑着解释,“是按苏绣‘留线不留缝’的法子优化的,能省不少料。”
样品区的暖光落在那枚概念胸针上。安托万拿起胸针,指尖触到金属表面,愣了下——不是工业的冷硬,是带着温度的磨砂感,像被人戴了多年的老物件。
“3D打印保精准,手工抛光留温度。”张芳芳说,“就像你们在意大利工坊手工缝西装内衬,一样的道理。”
安托万把胸针别在西装领上,对着镜子转了圈,突然笑了,“出发前我还怕东方美学会不搭,现在才懂,这种‘克制的惊艳’,正是我们要的。”他指着概念图,“一周内能不能做出实物?米兰时装周的静态展,我想让它站C位。”
张芳芳看了眼设计总监,对方立刻点头,“面料库里有现成的真丝,绣娘也备好了,一周肯定成。”
洽谈一直到午后,三个合作方向定了:联合开发胶囊系列、共享面料渠道、共建供应链中心。临别时,安托万握着张芳芳的手,“原计划考察半年,现在看来,一个月就能签协议。”
送走安托万,张芳芳回办公室,设计部已经炸开了锅。小李在改西装肩线,林溪在和绣娘通电话,讨论云纹的虚实针;阳光落在图纸上,红蓝线条交错,像在织一张网——一头连着东方的苏绣与盘扣,一头连着西方的西装与暗纹,跨越山海,紧紧缠在一起。
张芳芳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想起米兰时装周那天,她站在Luère秀场前的样子。那时她还在想,东方的美什么时候能走进西方的舞台;如今,舞台已经搭好了,就等他们把东方的柔与西方的挺,一起绣进未来里。
手机屏幕上“上海见”三个字还没暗下去,张芳芳已经抓起内线电话。“让车间把那台激光裁床的防尘罩拆了,再把质检区的灯调亮两档。”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给每台设备旁的看板加行小字——标注工艺传承,比如裁床旁写‘源自苏州缂丝的精准剪裁逻辑’。”
生产车间的工人们连夜忙开了。老吴带着人用软布蘸着酒精,把流水线的钢架擦得能映出人影,连传送带的缝隙里都没放过。
质检区的透明窗擦了三遍,窗边摆上两盆文竹,窗内的工作台上,放大镜、光泽度检测仪、耐折度测试仪摆得像待阅的兵阵,连记录数据的本子都换成了带云纹暗纹的宣纸装订本。
“得让外国朋友知道,咱们的细致,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吴拍了拍检测仪,仪器屏幕亮起,显示着“精度0.01”。
设计部的灯亮到后半夜。小李把Luère的西装版型图铺在最中间,用红笔在领口画了个圈,“这里别胸针,得把盘扣的弧度改得柔和点,不然会硌着西装面料。”
林溪则在丝巾纹样稿上添了几笔,“云纹得留三分白,像水墨画的留白,配黑色西装才不闷。”图纸旁的设计说明,是用钢笔写的,字迹娟秀,“胸针金属部分采用3D打印 七遍手工抛光,磨砂质感呼应西装暗纹;丝巾用16姆米真丝,苏绣针法绣云纹,每厘米12针,确保垂坠感。”
周三上午十点,安托万的车准时停在厂区门口。走进车间时,他的脚步下意识慢了下来——工人戴着雪白的手套,将真丝面料轻轻铺在裁床上,电脑屏幕上,面料排版图像块精密的拼图,边角料小得几乎看不见。
“我们的排版算法,是请高校团队根据苏绣‘留线不留缝’的原理优化的。”张芳芳指着屏幕,“您看,这块面料能裁出三条丝巾,还能余出做胸针衬布的小方块,利用率比行业标准高5%。”
安托万凑近屏幕,指尖在虚空中跟着线条划动,转头对技术顾问低声说:“这种对‘零浪费’的追求,和我们在意大利工坊手工缝制内衬的坚持,是一样的。”
样品展示区的灯光是暖黄色的,刚好落在那枚概念胸针上。安托万拿起胸针,指尖触到金属表面时,他“咦”了一声——不是冰冷的工业感,而是带着点温润的磨砂质感,像被人戴了多年的老物件。
“3D打印保证了盘扣的弧度精准,手工抛光则是让金属‘呼吸’。”张芳芳笑着说,“就像你们的西装,机器裁剪保证版型,手工缝制内衬则留住温度。”
安托万把胸针别在西装翻领上,对着镜子转了半圈。黑色西装的利落,配上胸针的东方雅致,竟有种出乎意料的和谐。
“我原以为,东方美学是浓墨重彩的,没想到克制的惊艳,更有力量。”他指着那套概念图,眼神发亮,“能不能一周内做出实物?米兰时装周的静态展,我想让它站C位。”
张芳芳转头看设计总监,后者立刻点头:“面料库里有现成的16姆米真丝,绣娘已经在准备苏绣线了,三天出丝巾,四天出胸针,一周肯定能配齐。”
洽谈时,安托万的笔记本记满了。从联合开发胶囊系列,到共享高端面料渠道,再到共建供应链协同中心,每个议题都聊得格外顺畅。“原本计划用半年考察,现在看来,一个月就够了。”
临别时,他握着张芳芳的手,指了指自己西装上临时别着的胸针,“这枚胸针,我先戴着,就当是我们合作的‘信物’。”
送走安托万,设计部立刻沸腾起来。小李已经在改西装领型图,“戗驳领改微喇,肩线收0.5厘米,更适合东方人身形。”林溪则在联系苏州的绣娘,“云纹要绣得‘活’,让它看起来像在动。”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摊开的图纸上,红笔、蓝笔的线条交错,像在编织一张网——一头连着东方的苏绣与盘扣,一头连着西方的西装与暗纹,而中间,是两种美学跨越山海的共鸣。
张芳芳站在门口,看着忙碌的设计师们,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时装周上看到Luère西装的场景。
那时她就想,东方的美,不该只藏在旗袍里;而西方的精致,也能与东方的雅致相融。如今,这个想法,正在车间的裁床上、设计部的图纸上,一点点变成现实。
市场部总监的声音裹着雀跃,像含了颗糖,“张总!Luère的亚太区负责人发邮件了,说想面谈合作——就是那个把极简风做进骨子里的法国牌子!”
“Luère?”钢笔在报表上顿了下,墨水晕开个小圈。张芳芳想起去年米兰时装周,她在Luère秀场前站了许久,那件烟灰色亚麻西装的走线,细得像用尺子量着缝的,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松弛。
“让核心团队十分钟后到会议室。”她挂了电话,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过Luère的官网,目光停在那句“Sophistication in Silicity”上。
会议室的大屏幕亮起来,Luère的品牌故事在光影里流淌:1968年在巴黎左岸开的第一家小店,如今全球32家门店,复购率却稳在85%。
“他们找亚洲合作伙伴找了三年,淘汰了七家,最后盯上咱们。”市场部总监点开标靶图,“尤其看重咱们配饰的文化感,还有供应链的协同劲儿。”
“可他们是冷调极简,咱们是东方水墨,搭吗?”设计总监指着屏幕上Luère的黑色西装,又点了点公司“竹影”系列的衬衫——烟灰色面料上绣着淡墨竹纹,竟和西装莫名和谐。
“搭不搭,看怎么揉。”张芳芳把两张图并在一起,“他们缺的是‘活气’,咱们缺的是‘规矩’,刚好凑成一对。”
供应链总监敲了敲桌子,语气带着点较真,“Luère的品控能把人逼疯,纽扣色差超3个色号都不行。咱们的协同链扛得住?”
张芳芳翻开抽屉,拿出上个月的质检报告,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真丝染色调试17次,最终色差控制在2个色号内。”“咱们早练过了,正好借这机会再上一层楼。”
三个小时的讨论,从利润分成的小数点,到工艺标准的毫米数,连概念图的配色都辩了三回合。最后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散会后,张芳芳站在落地窗前,楼下的货车正装着“竹影”套装往港口赶,阳光把车身上的“华夏逸洋” logo 晒得发烫。手机震了,Luère那边发来消息:“下周三下午三点,巴黎总部见?”
她指尖敲着屏幕,回得干脆,“不如来上海,看我们的车间——比PPT实在。”发送键按下的瞬间,阳光刚好穿过玻璃,在地板上铺出条金色的路,像在往未来延伸。
很快,对方的回复来了,“很期待看贵司的生产现场,上海见,下周三上午十点。”
放下手机,张芳芳立刻让助理通知各部门,“车间把激光裁床的防尘罩拆了,擦得能映出人影;质检区加透明窗,灯调亮两档;设计部连夜出合作概念图,要把东方的柔揉进西方的挺里。”
车间里,老吴带着工人忙开了。软布蘸着酒精擦流水线,连传送带的缝隙都抠得干干净净;设备旁的看板加了新字,“激光裁床:源自苏绣‘针针精准’的逻辑”。
质检区的工作台上,放大镜、光泽度仪摆得整整齐齐,记录本换成了带云纹的宣纸本。“得让外国朋友知道,咱们的细致,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吴拍了拍仪器,屏幕亮起来,“精度0.01”。
设计部的灯亮到后半夜。小李把Luère西装的领型改了三版,最后定了微喇戗驳领,“更贴东方人的肩线。”
林溪在丝巾稿上绣云纹,每厘米12针,用的是苏绣的“虚实针”,“得让云像在动。”图纸旁的说明是手写的,钢笔字娟秀,“胸针:3D打印原型 七遍手工抛光,磨砂质感呼应西装暗纹。”
周三上午十点,安托万准时到了。走进车间,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工人戴着白手套,把真丝面料轻轻铺在裁床上,电脑屏幕上的排版图像块精密拼图,边角料小得几乎看不见。
“这排版算法,比我们的还精准3%。”安托万凑到屏幕前,对技术顾问低声说。张芳芳笑着解释,“是按苏绣‘留线不留缝’的法子优化的,能省不少料。”
样品区的暖光落在那枚概念胸针上。安托万拿起胸针,指尖触到金属表面,愣了下——不是工业的冷硬,是带着温度的磨砂感,像被人戴了多年的老物件。
“3D打印保精准,手工抛光留温度。”张芳芳说,“就像你们在意大利工坊手工缝西装内衬,一样的道理。”
安托万把胸针别在西装领上,对着镜子转了圈,突然笑了,“出发前我还怕东方美学会不搭,现在才懂,这种‘克制的惊艳’,正是我们要的。”他指着概念图,“一周内能不能做出实物?米兰时装周的静态展,我想让它站C位。”
张芳芳看了眼设计总监,对方立刻点头,“面料库里有现成的真丝,绣娘也备好了,一周肯定成。”
洽谈一直到午后,三个合作方向定了:联合开发胶囊系列、共享面料渠道、共建供应链中心。临别时,安托万握着张芳芳的手,“原计划考察半年,现在看来,一个月就能签协议。”
送走安托万,张芳芳回办公室,设计部已经炸开了锅。小李在改西装肩线,林溪在和绣娘通电话,讨论云纹的虚实针;阳光落在图纸上,红蓝线条交错,像在织一张网——一头连着东方的苏绣与盘扣,一头连着西方的西装与暗纹,跨越山海,紧紧缠在一起。
张芳芳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想起米兰时装周那天,她站在Luère秀场前的样子。那时她还在想,东方的美什么时候能走进西方的舞台;如今,舞台已经搭好了,就等他们把东方的柔与西方的挺,一起绣进未来里。
手机屏幕上“上海见”三个字还没暗下去,张芳芳已经抓起内线电话。“让车间把那台激光裁床的防尘罩拆了,再把质检区的灯调亮两档。”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给每台设备旁的看板加行小字——标注工艺传承,比如裁床旁写‘源自苏州缂丝的精准剪裁逻辑’。”
生产车间的工人们连夜忙开了。老吴带着人用软布蘸着酒精,把流水线的钢架擦得能映出人影,连传送带的缝隙里都没放过。
质检区的透明窗擦了三遍,窗边摆上两盆文竹,窗内的工作台上,放大镜、光泽度检测仪、耐折度测试仪摆得像待阅的兵阵,连记录数据的本子都换成了带云纹暗纹的宣纸装订本。
“得让外国朋友知道,咱们的细致,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吴拍了拍检测仪,仪器屏幕亮起,显示着“精度0.01”。
设计部的灯亮到后半夜。小李把Luère的西装版型图铺在最中间,用红笔在领口画了个圈,“这里别胸针,得把盘扣的弧度改得柔和点,不然会硌着西装面料。”
林溪则在丝巾纹样稿上添了几笔,“云纹得留三分白,像水墨画的留白,配黑色西装才不闷。”图纸旁的设计说明,是用钢笔写的,字迹娟秀,“胸针金属部分采用3D打印 七遍手工抛光,磨砂质感呼应西装暗纹;丝巾用16姆米真丝,苏绣针法绣云纹,每厘米12针,确保垂坠感。”
周三上午十点,安托万的车准时停在厂区门口。走进车间时,他的脚步下意识慢了下来——工人戴着雪白的手套,将真丝面料轻轻铺在裁床上,电脑屏幕上,面料排版图像块精密的拼图,边角料小得几乎看不见。
“我们的排版算法,是请高校团队根据苏绣‘留线不留缝’的原理优化的。”张芳芳指着屏幕,“您看,这块面料能裁出三条丝巾,还能余出做胸针衬布的小方块,利用率比行业标准高5%。”
安托万凑近屏幕,指尖在虚空中跟着线条划动,转头对技术顾问低声说:“这种对‘零浪费’的追求,和我们在意大利工坊手工缝制内衬的坚持,是一样的。”
样品展示区的灯光是暖黄色的,刚好落在那枚概念胸针上。安托万拿起胸针,指尖触到金属表面时,他“咦”了一声——不是冰冷的工业感,而是带着点温润的磨砂质感,像被人戴了多年的老物件。
“3D打印保证了盘扣的弧度精准,手工抛光则是让金属‘呼吸’。”张芳芳笑着说,“就像你们的西装,机器裁剪保证版型,手工缝制内衬则留住温度。”
安托万把胸针别在西装翻领上,对着镜子转了半圈。黑色西装的利落,配上胸针的东方雅致,竟有种出乎意料的和谐。
“我原以为,东方美学是浓墨重彩的,没想到克制的惊艳,更有力量。”他指着那套概念图,眼神发亮,“能不能一周内做出实物?米兰时装周的静态展,我想让它站C位。”
张芳芳转头看设计总监,后者立刻点头:“面料库里有现成的16姆米真丝,绣娘已经在准备苏绣线了,三天出丝巾,四天出胸针,一周肯定能配齐。”
洽谈时,安托万的笔记本记满了。从联合开发胶囊系列,到共享高端面料渠道,再到共建供应链协同中心,每个议题都聊得格外顺畅。“原本计划用半年考察,现在看来,一个月就够了。”
临别时,他握着张芳芳的手,指了指自己西装上临时别着的胸针,“这枚胸针,我先戴着,就当是我们合作的‘信物’。”
送走安托万,设计部立刻沸腾起来。小李已经在改西装领型图,“戗驳领改微喇,肩线收0.5厘米,更适合东方人身形。”林溪则在联系苏州的绣娘,“云纹要绣得‘活’,让它看起来像在动。”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摊开的图纸上,红笔、蓝笔的线条交错,像在编织一张网——一头连着东方的苏绣与盘扣,一头连着西方的西装与暗纹,而中间,是两种美学跨越山海的共鸣。
张芳芳站在门口,看着忙碌的设计师们,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时装周上看到Luère西装的场景。
那时她就想,东方的美,不该只藏在旗袍里;而西方的精致,也能与东方的雅致相融。如今,这个想法,正在车间的裁床上、设计部的图纸上,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