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荣耀齐聚,共展风采-《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第 60 章:荣耀齐聚,共展风采

  金秋十月,国庆节后的庆丰县,阳光依旧明媚而温暖,整个县城都沉浸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热烈振奋氛围之中。一场备受瞩目的全县群英大会,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即将盛大开幕。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郑重下发通知,葛溪人民公社的下放知青张芳芳,因在知青生涯中的卓越表现,作为全县知青代表受邀出席会议,且将以知青艰苦创业典型的身份进行发言。

  而她的丈夫柳加林,同样凭借回乡后的非凡创业成就,作为葛溪乡的回乡知青创业代表,收到了参会邀请。夫妻二人双双获此殊荣,着实令人欣羡不已。

  这一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洋田大队的每一寸土地。乡里乡亲们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你听说了吗?加林和芳芳要去县里参加群英大会啦!”“那可不,这俩孩子可真是咱洋田大队的骄傲啊!”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着这对夫妻的成就,言语间满是赞赏与钦佩。

  张芳芳的公婆柳高阳和杨桂兰,更是喜笑颜开,合不拢嘴。杨桂兰一大早就忙碌在厨房里准备饭菜,嘴里还不住念叨着,“我就知道咱芳芳和加林有出息,这下可好,都能去县里开会发言了,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柳高阳则坐在院子里,仔细地打扫着那辆老旧的平板车,笑着回应,“是啊,看着孩子们有这样的成绩,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咱得好好给他们庆祝庆祝。”老两口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儿子儿媳载誉归来。

  洋田大队的支书杨东山,得知消息后,心里也是乐开了花。他暗自觉得自己对这夫妻俩的支持功不可没。

  想当初,柳加林参与葛溪大桥建设时,他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合理安排人力,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张芳芳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他也没少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虽然嘴上未表,但他心里认为,“要不是我在背后支持,他们哪能这么顺利取得这些成绩。”不过,杨东山心里明白,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更离不开张芳芳和柳加林自身的不懈努力与拼搏。

  他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欣慰与期望,希望他们能以这对夫妻为榜样,为洋田大队的发展添砖加瓦。

  为准备这场意义非凡的会议,张芳芳全身心投入到发言稿的撰写中。她坐在书桌前,一盏台灯洒下柔和的光,照亮她专注的面庞。

  她时而低头沉思,初到葛溪人民公社时的青涩与迷茫,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艰辛,以及与乡亲们并肩奋斗的点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

  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的知青岁月、创业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化作饱含深情的文字,融入字里行间。

  柳加林则在一旁默默陪伴支持,帮她查阅资料,凭借自身见解提出修改建议,二人齐心协力,力求发言稿尽善尽美。

  终于,群英大会召开之日来临。天还未亮,张芳芳和柳加林便早早起身,精心装扮自己。张芳芳穿上一件朴素却不失大方的连衣裙,简约款式凸显她的干练,淡蓝色调又为她增添几分优雅。

  她将头发整齐束在脑后,露出光洁额头,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柳加林身着整洁笔挺的中山装,每粒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身姿愈发挺拔。他对着镜子整理衣领,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光芒,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决心与抱负。

  他们携手走进会场,瞬间吸引众人目光。只见张芳芳身穿淡蓝色连衣裙,简约款式衬出温婉气质,微微隆起的肚子,昭示着她已有五六个月身孕。这一幕,让台下原本轻声交谈的人们瞬间将目光聚焦过来,人群中响起一阵细微议论声。

  “咦,你们看,那不是洋田大队的张芳芳吗?她都怀孕这么大月份了呀。”一个年轻姑娘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惊讶。

  “是啊,真没想到,她怀着孩子还能作为全县知青代表来参会,这得多不容易啊。”旁边一位中年妇女附和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

  “听说她为洋田大队做了不少实事呢,带着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把村子搞得有声有色。”一个小伙子接过话茬,眼神中流露出赞许。

  “这么有能力,又怀着身孕,还坚持参会,真是不简单。看来她是真心扎根农村,为咱们庆丰县的发展付出了不少心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感慨地说道。

  大家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张芳芳和柳加林,低声议论在会场此起彼伏。然而,这些议论声中,更多的是对张芳芳的赞赏与钦佩。

  会议开始后,领导们的讲话振奋人心,对全县各行业优秀代表给予高度评价,强调他们为庆丰县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台下听众全神贯注聆听,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轮到张芳芳发言时,她深吸一口气,迈着沉稳步伐走上讲台。尽管身形略显笨重,但目光坚定自信,缓缓扫过台下人群,看到那一张张充满期待与鼓励的脸庞。她微微扬起下巴,清脆有力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流淌进每个人心里。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还记得初到农村时,面对陌生环境,我也曾迷茫与不安……”张芳芳从初到农村的青涩讲起,那些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日子,面对困难时的挣扎与坚持,都在她的讲述中鲜活起来。台下听众静静聆听,仿佛被带入那段艰苦却充满希望的岁月。

  “后来,我在劳动中逐渐找到了奋斗方向,我发现咱们农村有着丰富资源,只要善于挖掘,就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张芳芳详细讲述如何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期间遇到的种种难题,以及大家如何齐心协力攻克难关。

  每一个故事都饱含她的心血与汗水,深深打动在场每一个人。台下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大家被她的坚韧、智慧和奉献精神所折服。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感动泪花,尤其是那些同样在基层奋斗的知青们,更是感同身受。

  他们从张芳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奋斗的方向。而对于那些不了解知青生活的人来说,张芳芳的讲述,让他们对知青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

  柳加林在台下静静听着,眼中满是对妻子的骄傲与爱意。他深知妻子一路走来的不易,此刻看着她在台上自信分享自己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当轮到他发言时,他从容地走上台,身姿挺拔,气场不凡。他的发言充满激情,从回乡时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初心讲起,“当年我组织民工队参与地质队矿山建设,抬钻机设备,挖探矿槽,因救队友而受伤骨折。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队精神。”

  后来,他成立了建筑施工队,参与了大队中心仓库、葛溪大桥和钽铌矿厂房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起来。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他依靠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顺利完成了项目施工。这不仅为家乡的交通带来了便利,为乡里乡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为大队集体经济闯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他还讲述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如何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他的发言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回乡知青的担当与抱负,展现了洋田大队年轻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台下的听众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为他的精彩发言喝彩。

  会议结束后,许多人纷纷围上张芳芳和柳加林,向他们取经,交流经验。有年轻创业者虚心请教创业思路与方法,有其他知青分享自身经历与困惑,希望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张芳芳和柳加林耐心解答问题,真诚分享心得,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大家。

  突然,一个声音响亮传来,“柳加林,好久不见,想起我是谁吧?”柳加林闻声回头,只见一位气质不凡的女子站在不远处。他微微思索,记忆瞬间被唤醒,惊喜道:“哎呀,是你呀!卢建萍。”

  柳加林记得,当年卢建萍跟随父母下放到葛溪人民公社,恰好插到自己所在班级,坐在他前面的位置。那时的卢建萍,活泼开朗,一双灵动大眼睛总是闪烁着求知光芒,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年后,她凭借出众才艺,被县剧团到学校招演员时看中,此后便再无交集。

  “卢建萍,你还在剧团吗?”柳加林好奇地问道。

  “不,我不在剧团了,我公公把我调县广播站去了。”卢建萍笑意盈盈地回答。语毕,她目光落在张芳芳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后,笑着说:“这是嫂子吧?”

  张芳芳大方微笑回应,“你好呀,我是张芳芳,听加林提起过以前的同学,没想到今天能碰到你。”

  卢建萍热情拉过张芳芳的手,说道:“嫂子,久仰大名啦!加林以前在学校就是个踏实努力的人,我就知道他以后肯定有出息,嫂子你眼光真好。”

  柳加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看你说的,这么多年没见,你这嘴还是跟以前一样甜。对了,你在广播站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呀?”

  卢建萍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我现在主要负责采编和播音工作,每天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和故事,可有意思了。而且通过广播,能把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张芳芳眼中流露出赞赏,“哇,听起来就很厉害。现在广播可是大家获取消息的重要途径,你这份工作能帮到好多人呢。”

  卢建萍谦逊地摆摆手,“过奖啦,也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对了,嫂子,你刚才的发言真是太好了。”

  柳加林便把他们商量成立知青联合公司、将施工队改造为农工商联合社等一系列事情简要叙述了一遍。卢建萍听后,眼中满是钦佩:“加林,你真行啊,这想法太有前瞻性了。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家乡,你们这是要带着洋田村走上致富路呀。要是有什么需要宣传的,尽管跟我说,我在广播站也能帮上点忙。”

  柳加林和张芳芳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柳加林连忙说道:“那感情好啊,正发愁以后这些产业发展起来,怎么让更多人知道呢。你在广播站工作,这宣传效果肯定杠杠的。”

  卢建萍自信地笑道:“没问题,等你们有具体的计划和成果,我可以做个专题报道,把洋田村的新变化、新发展传播出去,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人来合作呢。”

  张芳芳感激地说道:“那就先谢谢你啦,建萍。有你帮忙宣传,我们更有信心了。”

  卢建萍爽朗地笑道:“谢什么呀,咱们老同学还这么客气。能看到你们为家乡发展努力,我也开心。以后咱们多联系,有啥事儿都能互相照应。”

  几人又热络地聊了一会儿,中午的阳光温柔地将他们的身影映照得愈发温暖。他们相互道别,柳加林和张芳芳带着与老同学重逢的喜悦,以及对未来更多助力的期待,继续踏上回家的路,心中对未来的规划也愈发清晰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