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档案馆的地下三层,空气里永远飘着潮湿的纸张霉味和一种难以名状的冷香,像是腐烂花瓣混着松脂。我叫林砚,是这里的临时档案整理员,专门负责清理由民国至今的未归档冷门案卷——大多是些离奇失踪、无法定性的悬案,被锁在贴着“机密”标签的铁皮柜里,蒙尘数十年,几乎被遗忘。
那天下午,馆里停电检修,应急灯的绿光在走廊里铺出诡异的光晕。我在编号“丙-73”的柜子里翻到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封面没有署名,只用水墨画着一只奇怪的动物:身形像貘,却没有实体,轮廓由层层叠叠的阴影构成,眼睛是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下方用朱砂写着“影貘”二字,笔迹扭曲,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剧烈颤抖。
档案袋里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每页都带着细小的霉斑,字迹是不同人书写的,有钢笔字的工整,也有毛笔字的潦草,还有几页是打印体,像是不同时期的人补充记录的。我借着应急灯的光,逐字读了下去。
民国二十六年·南京老门东
记录人:陈砚秋(前清秀才,时任地方志编纂官)
庚午年秋,老门东一带频发怪事。先是绸缎庄的账房先生失踪,据其学徒说,当晚先生在柜台后对账,忽然窗外飘过一团黑影,像是被风吹动的墨汁,先生“啊”了一声,便消失不见了,柜台前只留下半本没算完的账本,上面溅着几滴黑色的、黏稠的液体,像是墨,却又比墨重,滴在纸上阴干后,留下一个个细小的黑洞,用手触碰,只觉得刺骨的凉。
接着是箍桶匠的儿子,一个六岁的孩童,在巷口玩耍时突然失踪。孩子的母亲说,当时天色已晚,巷子里的灯笼刚点上,她看见孩子朝着巷子深处跑去,身后跟着一团黑影,那黑影贴着墙根移动,速度极快,像是水流一般,孩子跑着跑着,就被黑影裹住,连同那团黑影一起融进了墙角的阴影里,再也没出来。
巷子里的人都说,是“影鬼”作祟。老人们说,老门东这片地,清朝时是刑场,死过太多人,那些含冤而死的鬼魂,化作了阴影里的怪物,专门掳走夜里独行的人。我起初不信这些鬼神之说,只当是有人趁乱绑架,便带着衙役在巷子里巡查了数日。
第五夜,我带着两个衙役守在绸缎庄的二楼,窗外是狭窄的青石板路,月光把屋檐的影子拉得很长。三更时分,巷口传来一阵轻微的呜咽声,像是猫叫,又像是人在低声啜泣。我探头去看,只见一团黑影从巷尾的阴影里钻了出来,那黑影约莫半人高,形状不定,时而像蜷缩的猫,时而像拉长的人影,它贴着墙根移动,所过之处,灯笼的光都暗了几分,地上的阴影像是被它吸走了一般,变得浅淡稀薄。
“在那儿!”一个衙役大喝一声,举枪便射。子弹穿过黑影,却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像是打在了空气里,黑影只是顿了顿,猛地转向我们所在的二楼,顺着墙壁向上攀爬,动作像壁虎一样灵活。我清楚地看见,它的“身体”是由无数细碎的阴影组成的,边缘模糊,像是随时会散开,又随时会聚拢,那双黑洞般的眼睛里,似乎映着无数扭曲的人脸。
衙役再次开枪,这次子弹打中了窗框,木屑飞溅。黑影却已经爬到了窗边,它没有进攻,只是用那双黑洞般的眼睛盯着我们,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我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像是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心脏狂跳,脑海里闪过无数可怕的画面:刑场上的鲜血、临死前的哀嚎、黑暗中伸出的手……这种恐惧并非来自眼前的怪物,而是源于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害怕,被它无限放大了。
另一个衙役吓得瘫倒在地,手里的刀掉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黑影似乎被这声音惊动,转身顺着墙壁滑了下去,融进了巷口的大槐树阴影里,消失不见了。
我惊魂未定,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发现掌心全是冷汗,而刚才黑影盯着我的地方,墙壁上的油漆竟然脱落了一大片,露出里面发黑的砖,砖上像是有无数细小的爪印,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麻。
后来,老门东又失踪了三个人,都是平日里胆子极小、经常被人欺负的人。有人说,影貘只吃“怕”,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最容易被它盯上。我派人在巷子里挂满了红灯笼,驱散阴影,影貘果然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我知道,它没有离开,只是藏在了更深的阴影里,等待着下一个猎物。
这本档案看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应急灯的光忽明忽暗,我身边的阴影被拉得很长,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地板上微微蠕动。我下意识地往灯光下挪了挪,继续翻看后面的记录。
一九八七年·上海弄堂
记录人:赵建国(派出所民警)
我是1985年分配到这条弄堂派出所的,弄堂很老,房子挨得近,阳光很难照进来,白天也显得阴沉沉的。1987年夏天,弄堂里出了件怪事,退休女工王桂兰失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桂兰是个独居老人,性格孤僻,胆子又小,平时天一黑就锁上门,从不外出。她失踪的前一天,还跟邻居抱怨说,夜里总听到窗外有呜咽声,像是有人在哭,而且家里的影子总觉得不对劲,像是比以前浓了很多,有时候还会自己移动。邻居只当她是年纪大了,胡思乱想,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王桂兰家的门虚掩着,推门进去,屋里空荡荡的,没有打斗痕迹,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晚饭,已经馊了。最奇怪的是,屋里所有的影子都不见了——墙壁是白的,地板是水泥的,家具摆放整齐,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照光,都看不到任何阴影,整个屋子亮得刺眼,却又让人觉得阴森。
我接到报案后,在屋里仔细搜查,发现墙角有一团黑色的污渍,像是墨汁,又像是烟灰,用手一擦,污渍就散开了,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迹,很快又消失了。我问了弄堂里的老人,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说,这弄堂以前是个大杂院,抗战的时候,有个女人因为害怕日本人,躲在衣柜里活活闷死了,从那以后,弄堂里就总有人说看到奇怪的影子。
接下来的一个月,弄堂里又失踪了两个人,都是胆子小的人。一个是小学生,平时总被同学欺负,性格懦弱;另一个是刚搬来的年轻姑娘,据说以前受过惊吓,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他们失踪的现场,都跟王桂兰家一样,所有的影子都消失了,只留下一团黑色的污渍。
我开始怀疑,这失踪案跟“影子”有关。我让弄堂里的居民晚上尽量不要关灯,把家里的灯都打开,驱散阴影。但还是有人不听劝,住在弄堂尽头的老陈,因为省电,晚上只开一盏小灯。有天夜里,我巡逻经过他家,听到屋里传来一声尖叫,接着就没了动静。
我赶紧敲门,没人应,推门进去,只见老陈倒在地上,脸色惨白,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东西。他的身边,一团黑影正慢慢散开,融入墙壁的阴影里。我冲过去,想抓住那黑影,却只摸到一片冰凉的墙壁,黑影已经不见了。
老陈被送到医院,醒过来后,变得疯疯癫癫,嘴里反复念叨着:“影子……影子活了……它要吃我的怕……”我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地发抖,说不出完整的话。
后来,弄堂里进行了改造,拆了很多老房子,拓宽了道路,阳光终于能照进弄堂深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失踪了。但我总觉得,那个黑影还在,它可能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出现。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两起案件有很多相似之处:失踪者都是胆子小、内心充满恐惧的人,现场都有黑色污渍,而且都与阴影有关。难道真的有这样一种以“恐惧”为食的生物,藏在城市的阴影里?我揉了揉眼睛,继续往下看。
二零一二年·重庆山城步道
记录人:李薇(自由撰稿人,民俗爱好者)
我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山城步道的民俗文章,才搬到这条老步道附近住的。步道依山而建,两旁是老旧的居民楼,台阶陡峭,弯弯曲曲,因为地势原因,很多地方终年不见阳光,即使是白天,也显得阴森森的。
搬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发现了不对劲。每天晚上,我都会听到步道上有脚步声,像是有人在台阶上慢慢行走,声音很轻,却很清晰。我打开窗户往下看,步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路灯的光在台阶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有天夜里,我加班到凌晨,沿着步道往家走。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身后像是有人跟着。我回头看,什么都没有,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加快脚步,脚步声也跟着加快,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模仿我的步伐。
我不敢回头,拼命往前跑,跑到家门口,掏出钥匙,手抖得半天插不进锁孔。就在这时,我看到地上的影子——我的影子旁边,多了一个影子,那个影子比我的影子更浓、更长,形状像是一只趴着的动物,头部有两个凸起,像是耳朵。
我吓得尖叫一声,钥匙掉在地上。那个影子慢慢抬起头,像是在看着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跟档案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被绑架的经历,那种无助和恐惧瞬间涌上心头,几乎让我窒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狗叫,那个影子像是被惊动了,慢慢缩成一团,顺着台阶的阴影滑了下去,消失在黑暗中。我捡起钥匙,飞快地打开门,冲进屋里,反锁了门,靠在门上大口喘气,浑身都是冷汗。
第二天,我向附近的居民打听,有个老人告诉我,这条步道以前是乱葬岗,很多年前,有个孩子在这里迷路,被活活吓死了,从那以后,就总有人说看到奇怪的影子。老人还说,那影子叫“影貘”,专门吃人的恐惧,你越害怕,它就越强大。
我开始调查这条步道的历史,发现从民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有失踪案发生,失踪者大多是胆子小、心里有阴影的人。我还在步道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祭坛,祭坛上刻着奇怪的符号,像是动物的爪印,旁边还有一些黑色的污渍,跟档案里描述的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怀疑,影貘是被某种仪式召唤出来的,而这个祭坛,就是它的巢穴。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决定夜里再去一次步道。我带上了强光手电和录音笔,还请了一个胆子大的朋友陪我一起。
我们在步道的半山腰等着,凌晨时分,那个影子果然出现了。它从祭坛的方向慢慢爬过来,形状比上次我看到的更大,更浓。我打开强光手电,照向它,它似乎很怕光,停下了脚步,喉咙里发出愤怒的呜咽声。
我的朋友拿起一根木棍,朝着影子打去,木棍穿过影子,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影子猛地扑了过来,我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惧,脑海里闪过所有可怕的回忆。但我知道,不能害怕,我强忍着恐惧,把强光手电对准它的眼睛,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狗叫声。
影子像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身体开始扭曲、变淡,慢慢化作一团黑色的雾气,融入了旁边的阴影里,消失不见了。我和朋友赶紧跑下步道,回到了家。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步道上看到过那个影子。但我知道,它没有消失,它只是藏在了更深的阴影里。城市在不断发展,高楼林立,阴影也越来越多,它有足够的地方可以躲藏,有足够的“恐惧”可以食用。
我把我的经历记录下来,希望有人能注意到这个隐藏在城市阴影里的生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再次出现,寻找下一个猎物。
档案读到这里,已经到了最后一页。我合上档案袋,发现手心全是冷汗,应急灯的光不知何时已经熄灭了,走廊里一片漆黑,只有安全出口的绿色指示灯,在远处发出微弱的光。
我站起身,想要离开地下三层,却发现脚下的影子似乎动了一下。我低头看去,我的影子旁边,多了一个淡淡的影子,那个影子比我的影子更浓,形状像是一只趴着的动物,头部有两个凸起。
一股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我想起了档案里的描述:影貘以人类的恐惧为食,你越害怕,它就越强大。我强忍着恐惧,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向脚下的影子。那个影子像是很怕光,慢慢缩成一团,顺着墙壁的阴影滑了下去。
我不敢停留,飞快地朝着安全出口的方向跑去。走廊里的阴影被手机的光拉得很长,像是有无数只手在黑暗中伸出,想要抓住我。我跑到楼梯口,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团影子停在走廊的尽头,黑洞般的眼睛似乎在盯着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我不敢再看,顺着楼梯往上跑,一口气跑到了一楼。馆里的电灯已经恢复了正常,明亮的灯光驱散了所有的阴影。我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大口喘气,心脏还在狂跳。
第二天,我向馆长辞职了。我没有告诉馆长我看到了什么,只是说我不适合这份工作。离开档案馆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栋古老的建筑,阳光照在上面,显得很平静,但我知道,在地下三层的阴影里,在城市的每一个阴暗角落,那个以恐惧为食的生物,还在潜伏着。
我把那个牛皮纸档案袋带了出来,藏在了家里的书柜最深处。我知道,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影貘还在城市里游荡,寻找着下一个内心充满恐惧的猎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出现在你的身边,在你最害怕的时候,从阴影里钻出来,吞噬你的恐惧,也吞噬你。
而我,只能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一份警告,提醒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小心阴影,小心影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身边的阴影里,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阴影也越来越多。影貘有了更多的藏身之处,也有了更多的“食物”。那些在生活中饱受压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都是它的猎物。它不需要主动攻击,只需要在阴影里潜伏着,放大人们内心的恐惧,就能轻易地将他们吞噬。
也许,影貘不仅仅存在于档案里,不仅仅存在于南京的老门东、上海的弄堂、重庆的山城步道,它存在于每一个城市的阴影里,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恐惧的化身,是阴影的精灵,只要还有人感到恐惧,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我常常在夜里醒来,看着窗外的阴影,总觉得那里有什么东西在盯着我。我知道,那是影貘,它在等待,等待我内心的恐惧再次滋生,等待着吞噬我的那一天。但我不会让它得逞,我会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变得强大。因为我知道,只有无所畏惧,才能摆脱影貘的纠缠。
这份影貘档案,我会一直保存着。也许有一天,会有人像我一样,偶然发现它,了解到这个隐藏在城市阴影里的秘密。也许有一天,会有人找到消灭影貘的方法,让城市不再有这样的恐惧。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只能小心谨慎,远离阴影,远离内心的恐惧。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身边的阴影里,影貘是否已经盯上了你。
那天下午,馆里停电检修,应急灯的绿光在走廊里铺出诡异的光晕。我在编号“丙-73”的柜子里翻到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封面没有署名,只用水墨画着一只奇怪的动物:身形像貘,却没有实体,轮廓由层层叠叠的阴影构成,眼睛是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下方用朱砂写着“影貘”二字,笔迹扭曲,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剧烈颤抖。
档案袋里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每页都带着细小的霉斑,字迹是不同人书写的,有钢笔字的工整,也有毛笔字的潦草,还有几页是打印体,像是不同时期的人补充记录的。我借着应急灯的光,逐字读了下去。
民国二十六年·南京老门东
记录人:陈砚秋(前清秀才,时任地方志编纂官)
庚午年秋,老门东一带频发怪事。先是绸缎庄的账房先生失踪,据其学徒说,当晚先生在柜台后对账,忽然窗外飘过一团黑影,像是被风吹动的墨汁,先生“啊”了一声,便消失不见了,柜台前只留下半本没算完的账本,上面溅着几滴黑色的、黏稠的液体,像是墨,却又比墨重,滴在纸上阴干后,留下一个个细小的黑洞,用手触碰,只觉得刺骨的凉。
接着是箍桶匠的儿子,一个六岁的孩童,在巷口玩耍时突然失踪。孩子的母亲说,当时天色已晚,巷子里的灯笼刚点上,她看见孩子朝着巷子深处跑去,身后跟着一团黑影,那黑影贴着墙根移动,速度极快,像是水流一般,孩子跑着跑着,就被黑影裹住,连同那团黑影一起融进了墙角的阴影里,再也没出来。
巷子里的人都说,是“影鬼”作祟。老人们说,老门东这片地,清朝时是刑场,死过太多人,那些含冤而死的鬼魂,化作了阴影里的怪物,专门掳走夜里独行的人。我起初不信这些鬼神之说,只当是有人趁乱绑架,便带着衙役在巷子里巡查了数日。
第五夜,我带着两个衙役守在绸缎庄的二楼,窗外是狭窄的青石板路,月光把屋檐的影子拉得很长。三更时分,巷口传来一阵轻微的呜咽声,像是猫叫,又像是人在低声啜泣。我探头去看,只见一团黑影从巷尾的阴影里钻了出来,那黑影约莫半人高,形状不定,时而像蜷缩的猫,时而像拉长的人影,它贴着墙根移动,所过之处,灯笼的光都暗了几分,地上的阴影像是被它吸走了一般,变得浅淡稀薄。
“在那儿!”一个衙役大喝一声,举枪便射。子弹穿过黑影,却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像是打在了空气里,黑影只是顿了顿,猛地转向我们所在的二楼,顺着墙壁向上攀爬,动作像壁虎一样灵活。我清楚地看见,它的“身体”是由无数细碎的阴影组成的,边缘模糊,像是随时会散开,又随时会聚拢,那双黑洞般的眼睛里,似乎映着无数扭曲的人脸。
衙役再次开枪,这次子弹打中了窗框,木屑飞溅。黑影却已经爬到了窗边,它没有进攻,只是用那双黑洞般的眼睛盯着我们,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我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像是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心脏狂跳,脑海里闪过无数可怕的画面:刑场上的鲜血、临死前的哀嚎、黑暗中伸出的手……这种恐惧并非来自眼前的怪物,而是源于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害怕,被它无限放大了。
另一个衙役吓得瘫倒在地,手里的刀掉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黑影似乎被这声音惊动,转身顺着墙壁滑了下去,融进了巷口的大槐树阴影里,消失不见了。
我惊魂未定,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发现掌心全是冷汗,而刚才黑影盯着我的地方,墙壁上的油漆竟然脱落了一大片,露出里面发黑的砖,砖上像是有无数细小的爪印,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麻。
后来,老门东又失踪了三个人,都是平日里胆子极小、经常被人欺负的人。有人说,影貘只吃“怕”,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最容易被它盯上。我派人在巷子里挂满了红灯笼,驱散阴影,影貘果然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我知道,它没有离开,只是藏在了更深的阴影里,等待着下一个猎物。
这本档案看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应急灯的光忽明忽暗,我身边的阴影被拉得很长,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地板上微微蠕动。我下意识地往灯光下挪了挪,继续翻看后面的记录。
一九八七年·上海弄堂
记录人:赵建国(派出所民警)
我是1985年分配到这条弄堂派出所的,弄堂很老,房子挨得近,阳光很难照进来,白天也显得阴沉沉的。1987年夏天,弄堂里出了件怪事,退休女工王桂兰失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桂兰是个独居老人,性格孤僻,胆子又小,平时天一黑就锁上门,从不外出。她失踪的前一天,还跟邻居抱怨说,夜里总听到窗外有呜咽声,像是有人在哭,而且家里的影子总觉得不对劲,像是比以前浓了很多,有时候还会自己移动。邻居只当她是年纪大了,胡思乱想,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早上,邻居发现王桂兰家的门虚掩着,推门进去,屋里空荡荡的,没有打斗痕迹,桌上还放着没吃完的晚饭,已经馊了。最奇怪的是,屋里所有的影子都不见了——墙壁是白的,地板是水泥的,家具摆放整齐,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照光,都看不到任何阴影,整个屋子亮得刺眼,却又让人觉得阴森。
我接到报案后,在屋里仔细搜查,发现墙角有一团黑色的污渍,像是墨汁,又像是烟灰,用手一擦,污渍就散开了,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迹,很快又消失了。我问了弄堂里的老人,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说,这弄堂以前是个大杂院,抗战的时候,有个女人因为害怕日本人,躲在衣柜里活活闷死了,从那以后,弄堂里就总有人说看到奇怪的影子。
接下来的一个月,弄堂里又失踪了两个人,都是胆子小的人。一个是小学生,平时总被同学欺负,性格懦弱;另一个是刚搬来的年轻姑娘,据说以前受过惊吓,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他们失踪的现场,都跟王桂兰家一样,所有的影子都消失了,只留下一团黑色的污渍。
我开始怀疑,这失踪案跟“影子”有关。我让弄堂里的居民晚上尽量不要关灯,把家里的灯都打开,驱散阴影。但还是有人不听劝,住在弄堂尽头的老陈,因为省电,晚上只开一盏小灯。有天夜里,我巡逻经过他家,听到屋里传来一声尖叫,接着就没了动静。
我赶紧敲门,没人应,推门进去,只见老陈倒在地上,脸色惨白,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东西。他的身边,一团黑影正慢慢散开,融入墙壁的阴影里。我冲过去,想抓住那黑影,却只摸到一片冰凉的墙壁,黑影已经不见了。
老陈被送到医院,醒过来后,变得疯疯癫癫,嘴里反复念叨着:“影子……影子活了……它要吃我的怕……”我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地发抖,说不出完整的话。
后来,弄堂里进行了改造,拆了很多老房子,拓宽了道路,阳光终于能照进弄堂深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失踪了。但我总觉得,那个黑影还在,它可能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出现。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两起案件有很多相似之处:失踪者都是胆子小、内心充满恐惧的人,现场都有黑色污渍,而且都与阴影有关。难道真的有这样一种以“恐惧”为食的生物,藏在城市的阴影里?我揉了揉眼睛,继续往下看。
二零一二年·重庆山城步道
记录人:李薇(自由撰稿人,民俗爱好者)
我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山城步道的民俗文章,才搬到这条老步道附近住的。步道依山而建,两旁是老旧的居民楼,台阶陡峭,弯弯曲曲,因为地势原因,很多地方终年不见阳光,即使是白天,也显得阴森森的。
搬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发现了不对劲。每天晚上,我都会听到步道上有脚步声,像是有人在台阶上慢慢行走,声音很轻,却很清晰。我打开窗户往下看,步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路灯的光在台阶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有天夜里,我加班到凌晨,沿着步道往家走。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身后像是有人跟着。我回头看,什么都没有,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加快脚步,脚步声也跟着加快,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模仿我的步伐。
我不敢回头,拼命往前跑,跑到家门口,掏出钥匙,手抖得半天插不进锁孔。就在这时,我看到地上的影子——我的影子旁边,多了一个影子,那个影子比我的影子更浓、更长,形状像是一只趴着的动物,头部有两个凸起,像是耳朵。
我吓得尖叫一声,钥匙掉在地上。那个影子慢慢抬起头,像是在看着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跟档案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被绑架的经历,那种无助和恐惧瞬间涌上心头,几乎让我窒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狗叫,那个影子像是被惊动了,慢慢缩成一团,顺着台阶的阴影滑了下去,消失在黑暗中。我捡起钥匙,飞快地打开门,冲进屋里,反锁了门,靠在门上大口喘气,浑身都是冷汗。
第二天,我向附近的居民打听,有个老人告诉我,这条步道以前是乱葬岗,很多年前,有个孩子在这里迷路,被活活吓死了,从那以后,就总有人说看到奇怪的影子。老人还说,那影子叫“影貘”,专门吃人的恐惧,你越害怕,它就越强大。
我开始调查这条步道的历史,发现从民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有失踪案发生,失踪者大多是胆子小、心里有阴影的人。我还在步道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祭坛,祭坛上刻着奇怪的符号,像是动物的爪印,旁边还有一些黑色的污渍,跟档案里描述的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怀疑,影貘是被某种仪式召唤出来的,而这个祭坛,就是它的巢穴。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决定夜里再去一次步道。我带上了强光手电和录音笔,还请了一个胆子大的朋友陪我一起。
我们在步道的半山腰等着,凌晨时分,那个影子果然出现了。它从祭坛的方向慢慢爬过来,形状比上次我看到的更大,更浓。我打开强光手电,照向它,它似乎很怕光,停下了脚步,喉咙里发出愤怒的呜咽声。
我的朋友拿起一根木棍,朝着影子打去,木棍穿过影子,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影子猛地扑了过来,我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惧,脑海里闪过所有可怕的回忆。但我知道,不能害怕,我强忍着恐惧,把强光手电对准它的眼睛,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狗叫声。
影子像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身体开始扭曲、变淡,慢慢化作一团黑色的雾气,融入了旁边的阴影里,消失不见了。我和朋友赶紧跑下步道,回到了家。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步道上看到过那个影子。但我知道,它没有消失,它只是藏在了更深的阴影里。城市在不断发展,高楼林立,阴影也越来越多,它有足够的地方可以躲藏,有足够的“恐惧”可以食用。
我把我的经历记录下来,希望有人能注意到这个隐藏在城市阴影里的生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再次出现,寻找下一个猎物。
档案读到这里,已经到了最后一页。我合上档案袋,发现手心全是冷汗,应急灯的光不知何时已经熄灭了,走廊里一片漆黑,只有安全出口的绿色指示灯,在远处发出微弱的光。
我站起身,想要离开地下三层,却发现脚下的影子似乎动了一下。我低头看去,我的影子旁边,多了一个淡淡的影子,那个影子比我的影子更浓,形状像是一只趴着的动物,头部有两个凸起。
一股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我想起了档案里的描述:影貘以人类的恐惧为食,你越害怕,它就越强大。我强忍着恐惧,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向脚下的影子。那个影子像是很怕光,慢慢缩成一团,顺着墙壁的阴影滑了下去。
我不敢停留,飞快地朝着安全出口的方向跑去。走廊里的阴影被手机的光拉得很长,像是有无数只手在黑暗中伸出,想要抓住我。我跑到楼梯口,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团影子停在走廊的尽头,黑洞般的眼睛似乎在盯着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我不敢再看,顺着楼梯往上跑,一口气跑到了一楼。馆里的电灯已经恢复了正常,明亮的灯光驱散了所有的阴影。我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大口喘气,心脏还在狂跳。
第二天,我向馆长辞职了。我没有告诉馆长我看到了什么,只是说我不适合这份工作。离开档案馆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栋古老的建筑,阳光照在上面,显得很平静,但我知道,在地下三层的阴影里,在城市的每一个阴暗角落,那个以恐惧为食的生物,还在潜伏着。
我把那个牛皮纸档案袋带了出来,藏在了家里的书柜最深处。我知道,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影貘还在城市里游荡,寻找着下一个内心充满恐惧的猎物。也许有一天,它会出现在你的身边,在你最害怕的时候,从阴影里钻出来,吞噬你的恐惧,也吞噬你。
而我,只能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一份警告,提醒那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小心阴影,小心影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身边的阴影里,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阴影也越来越多。影貘有了更多的藏身之处,也有了更多的“食物”。那些在生活中饱受压力、内心充满恐惧的人,都是它的猎物。它不需要主动攻击,只需要在阴影里潜伏着,放大人们内心的恐惧,就能轻易地将他们吞噬。
也许,影貘不仅仅存在于档案里,不仅仅存在于南京的老门东、上海的弄堂、重庆的山城步道,它存在于每一个城市的阴影里,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恐惧的化身,是阴影的精灵,只要还有人感到恐惧,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我常常在夜里醒来,看着窗外的阴影,总觉得那里有什么东西在盯着我。我知道,那是影貘,它在等待,等待我内心的恐惧再次滋生,等待着吞噬我的那一天。但我不会让它得逞,我会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变得强大。因为我知道,只有无所畏惧,才能摆脱影貘的纠缠。
这份影貘档案,我会一直保存着。也许有一天,会有人像我一样,偶然发现它,了解到这个隐藏在城市阴影里的秘密。也许有一天,会有人找到消灭影貘的方法,让城市不再有这样的恐惧。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只能小心谨慎,远离阴影,远离内心的恐惧。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身边的阴影里,影貘是否已经盯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