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蒙毅!”嬴政冷喝,“将此獠押下,按族谱严查,依律行刑!”

  殿中文武噤若寒蝉。

  ** 盛怒之下,谁敢多言?

  “速杀这老贼!”赵高袖中指尖发颤,“若让他攀咬出旁人,我等更要损兵折将。

  ”他与阎乐对视一眼——只要王倌一死,便是死无对证。

  纵使暂时失势,总有卷土重来之日。

  “陛下且慢!”忽有一臣出列,“太史令王倌虽掌观星,然素来怯懦,诅咒之事绝非其所能为。

  王大人听真——若再不供出主谋,九族俱灭便在眼前。

  此刻悔悟,或可保全亲族性命。

  ”

  (

  “柴中丞所言极是,陛下,老臣也察觉此事蹊跷,李斯认为这些事恐与先前 ** 有关,请陛下命廷尉署彻查。

  ”

  殿内众臣纷纷附议,除赵高党羽外,几乎全数站出。

  这般情势,倒显得正气犹存。

  “既如此……便依众卿所奏。

  王倌,你若据实招供,朕可赦你族人。

  ”

  嬴政本意只是威慑,新法初行,若君王率先嗜杀,终非良策。

  横竖要施恩,不如就此作罢。

  “王倌!此刻再不言明,无人能救你!究竟何人指使你伪造此物?若供出主谋,本官保你一人担罪!”

  从诛九族到夷三族,王倌已觉侥幸。

  此刻柴髙再许独罪之诺,他猛然指向赵高,嘶声喊道:

  “陛下!皆是咸阳令赵高胁迫微臣!他言……言待陛下百年后,必扶胡亥殿下登基!臣若顺从便是从龙功臣,若违逆……新君必诛臣九族!”

  赵高闻言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这王倌临死反扑,竟将密谋尽数掀开!他暗自咬牙——自己苦心经营,借胡亥庸懦之性布局,原欲先捧其上位,再除扶苏,最终架空胡亥独揽大权,岂料……

  ### “陛下明鉴!微臣岂敢威胁太史令?全是岳父赵高指使!他说……说日后有他在……”

  话至此处戛然而止,此事牵连过巨,若全盘托出,恐引滔天巨浪。

  “咸阳令不敢言?那本官代劳!”柴髙冷笑,“赵高设此局,无非欲挟胡亥殿下称帝。

  届时胡亥为傀儡,他便是无冕之君!”

  字字如刀,断尽退路。

  赵高是否真有此心已不重要,关键在于——

  嬴政面色铁青,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照你们的说法,胡亥确实参与其中,想必除了最终计划,其余细节他都知晓吧?”

  嬴政的杀意愈发浓烈,此刻莫说是亲子,即便是神明挡路,他也会毫不犹豫挥剑斩之,否则大秦基业迟早易主。

  事到如今,众人心知已无隐瞒余地。

  柴髙这番话显然点醒了嬴政——若非胡亥这张底牌,这些人岂敢如此猖狂?

  眼下这两人只求保全族人性命,其余已不敢奢望。

  “陛下明鉴,自去年荧惑守心天象起,殿下便与我们 ** 此事。

  求陛下开恩,饶过我等族人!”

  嬴政闻言如遭雷击。

  他素来最疼幼子,虽知其贪恋美色,却始终认为其性情最肖自己。

  “太史令,你当真全招了?荧惑守心、陨石坠地、还有那些玉器,莫非皆是你等手笔?”

  王倌暗自苦笑,横竖难逃一死,倒不如信这中丞一回——普天之下,唯有此人或能求得一线生机。

  “中丞不必多言。

  此事乃我联合咸阳令、赵高及胡亥所为。

  陛下素来信奉天命,我们便借此布局。

  ”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柴髙中丞当真神机妙算!他此前根本不在咸阳,却能识破连环计谋,必是看出其中关窍。

  “尔等假托天意,以荧惑守心、陨石、玉器三番示警,搅乱圣心。

  明知陛下龙体欠安,仍行此诛心之举,其心可诛!”

  “更欲借东巡之机,将陛下诱至沙丘——是也不是?”

  柴髙字字见血,将最后阴谋和盘托出。

  二人闻言如泄气皮囊,瘫软在地。

  虽东巡未成,但计划分毫不差。

  望着柴髙洞悉一切的目光,王倌几欲癫狂。

  他从未想过,世间竟有如此料事如神之人。

  “你们不仅借天象威吓陛下,还想以路途劳顿拖垮陛下,接下来就该轮到中车令赵高大人出手了吧?陛下的印信在他手中,起草诏书拥立胡亥殿下即位,想必易如反掌。

  ”

  柴髙的目光落在赵高身上。

  此时的赵高面如死灰,眼神涣散,连焦点都无法凝聚,显然今日之事已令他心神俱裂。

  “既然中车令敢拥立胡亥太子,自然也有胆量再拟一道诏书。

  想杀谁,还不是轻而易举?赵高,我说得可对?”

  赵高哑口无言。

  那群追随他的大臣们望着柴髙,仿佛亲眼目睹了整个阴谋,如同撞见最匪夷所思之事。

  他们为谋划此事绞尽脑汁,若非赵高多次提点,根本想不出如此妙计。

  可眼前这人,竟似洞悉了一切。

  “师父,您究竟如何得知?简直神机妙算!我记得那时您还在长城服徭役,怎会推算得如此详尽?”

  扶苏此言一出,连始皇帝都不由凝视柴髙。

  是,能推算出这么多隐秘,岂是常人所能为?

  “赵高,这些事你认还是不认?需要本相再替你捋一遍吗?”

  此刻的赵高已彻底失魂落魄,活见鬼般盯着柴髙,仿佛对方是命中克星。

  “柴髙,你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究竟如何推算出来的?我们的计划已被你搅乱,难道你向陛下献药,就是为了破坏此局?”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赵高的反应无疑印证了柴髙所言非虚。

  废话,你们这些伎俩,小爷在史书上见多了。

  只是世事玄妙,此刻揭穿,柴髙“神算”之名怕是坐实了。

  这些事虽已发生,但按当时情势,无人能想到是赵高所为。

  众人只道是天意使然,却不知赵高竟敢算计始皇帝性命。

  若非柴大人今日揭穿此事,谁能想到这般诡谲阴谋与诅咒陛下的勾当竟是他们所为?但柴中丞究竟如何洞悉其中玄机?

  关键在于时间线索的断裂——若柴大人远在长城便能推演出赵高的毒计,这般未卜先知之能已非凡人所能及,堪称通鬼神之智。

  即便依据近日蛛丝马迹推断,其谋略亦堪称惊世,可伪造诏书这等密谋,纵使智谋滔天又如何凭空勘破?

  此刻殿中众人皆心神剧震,始皇帝与扶苏公子自不必说,便是满朝文武亦觉天旋地转。

  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他那个神仙 ** 的身份。

  所幸这层身份还背负着昌盛大秦的使命——细想来,柴大人自入秦以来,桩桩件件皆为国运谋划,大秦确在其手中日渐兴盛。

  这般看来,倒似上天特遣仙使护佑大秦。

  嬴政虽早得柴髙预警,但今日所闻仍属首次,可见中丞始终在暗中守护。

  或许真如其所言,唯有那位尊神的 ** ,方能如此举重若轻地化解这场劫数。

  柴大人。

  赵高死死盯住对方双眼,将死之人但求一事解惑——你究竟如何算尽天机?

  不必问了。

  柴髙拂袖,此乃师命,特来收你。

  哈哈哈!赵高突然癫狂大笑,败于仙家之手,赵高认栽!只恨我赵氏宏图......当年有廉颇李牧尚不能灭秦,如今机关算尽,偏又遇上你!话音未落便喷出鲜血,踉跄欲扑时已气绝身亡。

  陛下,逆贼气绝。

  嬴政凝视尸身默然。

  此人确属枭雄,甘受宫刑潜伏数十载,即便复国成功也不过为阎乐作嫁。

  然赵高虽死,肃清余孽之事方才开始——这些附逆之徒,一个都逃不掉。

  (

  他们曾经风光无限,追随赵高时享尽荣华,如今却难逃清算。

  这个时代的嬴政虽不及史书记载那般暴虐,但对谋逆之徒绝不留情。

  道理很简单,若有人要取你性命,你还心存仁慈,那便是愚蠢。

  纵观历史,手段强硬的君主往往能成就霸业,而优柔寡断者鲜有明君之名。

  赵高被活活气死,嬴政仍不解恨——死了就能逃过惩罚?荒谬!随即下令:赵高谋逆,罪无可赦,诛灭九族。

  扶苏面露不忍,但谋反乃大罪,他终究未发一言。

  柴髙侧目看他,心知这位太子又犯了心软的毛病,便低声问道:“殿下熟读典籍,想必知晓‘中山狼’的典故?”

  此言一出,扶苏恍然醒悟,嬴政亦赞许地看了柴髙一眼。

  这位中丞深谙 ** 心思,处置逆党不难,唯独最后一人稍显棘手。

  嬴政目光落在阎乐身上。

  此人靠着赵高坐上咸阳令之位,却远不如历史上那般嚣张,连胡亥都曾命丧其手。

  “阎乐,腰斩,诛九族!王倌身为皇族却勾结外敌,立斩不赦,其家人发配边疆,无军功不得赦免!”

  这判决让柴髙略感意外,他本想替王倌求情,不料嬴政竟主动留了余地。

  二人反应截然不同——阎乐当场昏死,王倌却挺直脊背。

  虽难逃一死,但家人得以保全,虽失去富贵,却有了征战的机会。

  嬴政心知,若非经历边关磨砺,皇室子弟难有长进。

  柴髙功不可没,但边疆之行也让扶苏眼界大开。

  方才扶苏犹豫时,柴髙一句“中山狼”点醒了他——此事必与匈奴有关。

  将王倌这类皇族遣往边疆,非为惩罚,实为给予生机。

  王倌感激涕零。

  对老秦人而言,始皇帝终究念旧。

  但“无军功不赦”意味着,若无战功,便永无归期。

  柴髙清楚,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彻底征服北方草原,甚至趁早对那头尚未崛起的“北极熊”给予致命一击。

  如同昔日的成吉思汗仅凭两万铁骑便能横扫四方,眼下的局面也已尘埃落定。

  其余追随赵高的官员皆依新律处置,量刑从宽,倒让这些人重燃生机。

  这般安排无人敢有异议,唯独幼子胡亥令始皇帝颇感棘手。

  柴髙心知肚明,这胡亥虽耽于享乐,却非庸碌之辈——若非如此,怎能在赵高眼皮底下周旋多年,最终还将大秦江山交予子婴?

  父皇,儿臣许久未见胡亥弟弟了,不如同去探望?师傅莫要推辞,随父王一道吧,父王早将您视为心腹。

  扶苏一把拽住正欲开溜的柴髙。

  这位师傅的急智令他叹服,普天之下恐怕唯有此人能劝住父皇不杀胡亥。

  手足相残之事,他扶苏断然做不出来。

  柴髙暗自叹息。

  对始皇帝而言,这或许并非最坏的选择——终究是自家骨肉。

  待群臣退去,三人相对无言。

  胡亥之事须得议定,否则始皇盛怒之下,这逆子怕是性命难保。

  尔等竟要为这逆子求情?今日朝堂之上听得明白,自赵高谋逆伊始,他便参与其中!这等弑君逆子,还要朕饶恕?

  父皇容禀,弟弟不过一时利令智昏。

  若父皇开恩后他仍不知悔改,届时再治罪不迟。

  扶苏叩首如捣蒜,青砖地面咚咚作响,显是真心为弟弟焦急。

  陛下,臣倒有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