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始皇帝挥手示意,四名画师入内围坐,执笔在纸上作画。

  柴髙暗自诧异:纸张才发明不久,怎会这么快出现素描技法?

  画师们手中的炭条正是他急需的石炭。

  观其笔法,显是初学素描,民间果然藏龙卧虎。

  爱卿竟不惊讶?此种人物画法朕也少见,但这些画师技艺确实精湛,比传统水墨更为传神。

  嬴政展开一幅画卷,画中一位宫装女子眉目如画,风姿绰约。

  柴髙目光一凝,此女容色竟比巴嫱更胜三分。

  画中女子神情凄楚,似有无限哀愁,令人心生怜惜。

  柴髙暗自思忖:这般绝色,莫非正是自己要寻之人?但此画既呈于陛下面前,必是有人进献。

  若此时开口索要,恐引猜疑。

  转念又想,虽此女姿容绝世,但后世网络 ** 如云,自己早已见惯。

  何况身边已有佳人相伴,倒也不必太过在意。

  国婿对此女有意?嬴政笑道,若你喜欢,尽管带走。

  永巷令言此女面带忧色,不宜入宫。

  陛下明鉴,臣非贪恋美色。

  柴髙躬身道,敢问此女可是姓姬?

  嬴政神色微动。

  此画乃永巷令前日所献,本欲赐予胡亥。

  未料柴髙竟识得此女,一语道破其姓氏。

  确是姬姓。

  嬴政颔首,周室后裔,不宜纳入后宫。

  爱卿若有所需,但说无妨。

  天助我也!柴髙击掌而笑,臣苦寻此女多时,今日得见,实乃大幸。

  扶苏殿下又将添一助力。

  他心中暗喜:霸王别姬的传说,莫非正源于此?

  嬴政疑惑道:永巷令称此女精通琴艺,怎会是悍将?爱卿此言何意?

  陛下可知泗水叛乱主谋何人?柴髙正色道。

  他瞥见四名画师正在专心作画,虽不知其详,但见嬴政无意避讳,便未多问。

  他们在为爱卿画像。

  嬴政解释道,待朕百年之后,爱卿陶俑将伴朕长眠骊山。

  然你尚需辅佐扶苏,故只携俑像前往。

  柴髙恭敬行礼,始皇帝从未有过以活人殉葬的念头,看来那些陶俑几乎不可能是真人制成的。

  “此物赐予爱卿,想必你能领会朕的心意。

  至于这名女子,卿可有妥善处置之法?”

  柴髙心头一震。

  此女在史册中本是项羽之妻,如今项羽势力已不足为惧。

  但若肆意篡改历史轨迹,是否会引发后世剧变?甚至将整个时代引向未知歧途?

  收服项羽利弊难断,但这绝色佳人绝不能放过——传闻她姿容绝世,为何在嬴政眼中却如敝履?

  “陛下厚赐,臣愧不敢当。

  此女乃泗水叛将之妻,臣本欲招揽其夫为陛下效力,然心有疑虑,望陛下解惑。

  ”

  “柴卿,你当真要凭这点兵力平叛?非是朕质疑你,实不忍折损栋梁。

  ”

  “陛下勿忧,臣早有谋划。

  此行非但能平定叛乱,更可顺势削夺蒙氏兵权。

  两千兵马已属逾矩……”

  始皇帝眉峰微蹙。

  眼下大好局面全赖这位女婿之功,若有不测,实难承受。

  “五百神兽军真能荡平叛军?未免势单力薄,朕命你增调兵马!”

  “谢陛 ** 恤。

  若允臣多带些人,不如先将此女交由臣处置。

  ”

  嬴政望着胸有成竹的柴髙,竟无言以对。

  此人素来善创奇迹,诸多不可能之事,经他之手皆成现实。

  那些预言成真的、无人知晓的,件件令人应接不暇。

  他端起金澄液体浅尝,异香扑鼻宛若百花。

  回想起来,自己今日着实大胆——昔日严防死守躲过无数刺杀,此刻却对女儿转交的陌生饮品毫无戒备。

  连试毒女官都怔立一旁,自己竟对这人信任至此?

  “妙极,此乃何物?竟如此……奇特?初尝时芬芳扑鼻,入喉却似烈焰灼烧,当真畅快!为何不再给朕斟上一杯?”

  “陛下,龙体要紧,此物一日仅可饮一杯,方能活血通络,促进气血运行。

  若过量饮用,恐会迷乱神智,令人飘然欲仙。

  ”

  嬴政眉峰一挑,这番话再度勾起他求仙的渴望。

  不过柴髙早已言明,欲成仙道,须舍权势。

  始皇帝心知自己断难割舍权柄,故而打消此念。

  但若饮酒亦可登仙,岂非美事一桩?

  “陛下偶尔豪饮或许无碍,然若时常沉醉,恐伤及性命。

  酒可延年,亦可毁人,请陛下三思。

  日后若欲饮酒,可遣人至公主处取用,或待臣新酿成后,献上十余坛予陛下。

  但切记,每日仅限一杯。

  ”

  嬴政微微颔首,深感柴髙确是忠心为他考量。

  他曾问其缘由,柴髙直言不讳:唯有陛下在位,他方能施展抱负,助大秦更加强盛。

  “出征之事不再斟酌?朕实不忍爱卿涉险。

  若需此物,朕即刻命人奉上,但卿须答应朕,定要平安归来。

  ”

  “陛下宽心,如此稀世之才已为陛下觅得,此战岂有不胜之理?得此女相助,臣心头大患可解矣。

  ”

  “臣尚有一问:若那猛将难以驯服,陛下将作何决断?”

  柴髙心中始终萦绕此惑——若项羽拒不归降,该当如何?难道真要取其性命?若虞姬亦无法劝降,又该如何是好?

  “柴卿何其糊涂!此等小事何须朕言?纵是扶苏亦知答案。

  莫非卿以为,为人君者须忍尽天下屈辱不成?”

  柴髙眼中迷惘顿散,恍然彻悟。

  原来如此!自己竟未参透此理。

  “爱卿,看来卿确然淡泊权势。

  否则以卿之聪慧,早该明悟。

  吾儿扶苏得卿辅佐,实乃大幸。

  ”

  嬴政轻叹一声。

  若柴髙这般英才早日归于麾下,大秦何至陷于今日困局?只怕早已国运昌隆,威震四海。

  “陛下为臣解惑,臣请陛下移步,观臣操练新军,顺带为陛下详解新铸兵器。

  ”

  嬴政欣然颔首。

  殿上柴髙调遣禁军,正是为演练敌我之势。

  其所率六千精兵,皆为模拟刘邦、项羽两方势力而设。

  “行,咱们这就出发,你们画完了吗?抓紧时间,再给你们一刻钟。

  ”

  当嬴政与柴髙一行人出城时,恰逢上午的工程招标结束。

  望着喜形于色的商贾们,嬴政心中泛起一丝愧疚,暗自思忖:当初推行重农抑商之策,或许确有偏颇。

  这些商人不仅从竞标中获利,更多人被巴季的一席话点醒。

  自知无望中标的商贾早已行动起来,首要目标便是各地的流民。

  此时咸阳附近的流民早已被雇佣一空,提前囤积人手稳赚不赔——尽管饥民身体羸弱,但只需饱食数日,很快便能恢复体力。

  果然,早先下手的商户手下之人已能采石运木。

  巴家自然未落下风。

  柴髙早将计划告知巴季,后者充分利用这一良机,抢先收拢流民,既赢得感激,又占得先机。

  其他商号若要雇工,只得奔赴更远之地。

  不少商户干脆提前派遣人手至各地分号争抢流民。

  彼时招募流民极为容易,只需提供口粮、保住性命即可。

  而商人们的谋划更为长远。

  “孩儿他娘,咱们有救了!有饭吃了!”东阳郡一户断炊三日的人家,男主人正欲出门觅食,忽闻街上有商号施米招工。

  他半信半疑前往,发现条件优厚:报上家中人口,立领粮米,代价仅是签订契约——农闲时出一人替商号做工。

  如此既保全家温饱,又不误农事。

  男子当即画押,领粮归家。

  卧床的妻子喜极而泣,饿了几日的孩子们终于喝上热粥。

  这批粮食足以支撑到秋收,而这般好事正在大秦各地上演。

  一场招募流民的风潮席卷大秦属地。

  商号发放的粮食足以养家糊口,一队队流民有序进驻工地。

  为换取全家活命之粮,人人干劲冲天。

  人们常疑惑为何平日吝啬的商人突然开仓济民。

  很快 ** 大白——当今陛 ** 恤民艰,特命中丞柴髙委派商贾发放赈粮。

  这些粮食无需偿还,只需灾民协助商人劳作,日后工程款项由朝廷支付。

  这分明是陛下与中丞自掏腰包为咱们换口粮,真是圣主明臣在世!流民中自发传颂着这样的心声。

  很快,各地掀起了供奉长生牌位的风潮。

  供奉皇帝尚属寻常,但供奉中丞柴髙的举动却遇到了阻碍——柴大人早有严令:生者不立祠。

  官府拆毁生祠的方式颇为特别:不强拆,而是付费拆除。

  此前处理徭役人员立祠时此法尚不为人知,如今却因知晓者众多陷入僵局。

  流民心中自有衡量,地方官无奈上报后,柴髙淡然处置:拆了我的祠堂也罢。

  若执意供奉,便将我的牌位置于陛下身侧。

  此令一出,万民欢腾。

  圣君携贤臣治世的佳话不胫而走。

  原本因 ** 引发的劫掠风潮,在政令颁布后迅速平息。

  偶有冥顽不灵者,不等官府出手,乡邻亲友便已将其斥为忘恩负义之徒——陛下非但不究抢粮之罪,反开仓赈济,如此仁政岂能辜负?这场以工代赈的善政注定载入史册。

  这段历史被记为以商赈灾,成为后世君臣应对大灾的范本。

  每逢巨灾,此法一出便能立见成效,既安民生又促商利,更难得的是带动各地富户纷纷效仿。

  举国同心之下,这场席卷大秦的灾祸终被遏制。

  天灾虽平,人祸未息。

  沛县与泗水一带的叛乱仍在持续,但原本迅猛的扩张势头竟莫名受阻,反呈收缩之势。

  周边郡县皆感诧异:莫非这些叛军集体染疾,无力为乱了?

  州县官员们心中已有几分明了,毕竟治下的青壮流民都被征去修渠筑路,留下的尽是些妇孺老弱。

  除了郡县守军,哪还有壮丁可募?

  只要城防稳固,那些乌合之众根本破不开城门。

  百姓们见官府稳如磐石,自然不会再被 ** 作乱。

  可这终究不是根治之法。

  各地急报如雪片般飞向咸阳,蒙志等将领早已知晓——按大秦军制,军政寺总揽兵事,战报须先经武将之手,再呈于御前。

  眼下太尉一职虚悬,暂由廷尉蒙志兼领。

  但观近日朝局,这临时差事怕也快到头了。

  平叛主帅人选才是关键。

  众人原以为必是王赍挂帅、章邯副之,如此定能马到功成。

  可自从上次朝议后,事情却起了变数:柴髙与军方势同水火,显然不愿让武将再立新功。

  如今叛军已成强弩之末,五万精兵足矣荡平。

  偏生始皇帝迟迟未发诏令,急得王赍、章邯日日枯等,连蒙志都探不到半点风声。

  中丞府怕是在玩疲敌之计。

  章邯摩挲着剑柄冷笑,柴髙当初夸口带五百神兽军就能平叛,如今灾民都招安了,他的神兵天将在哪?

  王赍望着沙盘皱眉:文人治国终非长久。

  若放任叛乱自生自灭,大秦锐士的威名岂不成了笑话?檐外忽掠过信使身影,二人倏然起身——却见驿马径直奔向中丞府方向。

  中丞府迟迟未有行动,众人心中不免猜测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