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名将李牧正是因抗击匈奴而崭露头角,其后王翦、蒙恬等将领持续与匈奴交战,虽未彻底平定,但战功显赫。

  蒙恬曾多次击退匈奴单于,迫使其迁离故地。

  匈奴人游牧为生,部族松散却骁勇善战,正因组织松散,始终未能形成强大威胁。

  然其游牧特性使其时常南下劫掠,故蒙恬长期镇守北疆。

  始皇帝首先询问蒙恬匈奴近况:北境战事如何?匈奴可有南侵迹象?

  蒙恬早有准备,禀报道:臣离任时匈奴内乱不止,三十万秦军严守边关。

  此次内乱致诸多小部消亡,数个大部崛起。

  柴髙听闻神色骤变。

  他深知匈奴史上唯有一次重大内乱——冒顿弑父夺位。

  若此事属实,匈奴必将迅速崛起。

  他急问:敢问将军,匈奴内乱可是冒顿以响箭弑父自立?

  蒙恬一时怔住,此事他也是在返程途中才听闻,不知柴髙如何得知。

  柴卿此言何意?看来蒙将军尚不知情,爱卿可否详述?

  柴髙略作沉吟。

  史册中的冒顿单于确非等闲之辈,其生平事迹颇为传奇。

  此人本是头曼单于嫡子,后因父宠爱幼子,被遣往月氏为质。

  谁知刚至异邦,头曼便发兵攻月氏。

  危急关头,冒顿盗得骏马逃归,其勇武令头曼另眼相看,遂命其统领万骑。

  这冒顿更独创鸣镝为号,严令部众:鸣镝所向,不射者斩。

  初试于鸟兽,违令者立斩。

  继而射杀己之爱马,犹豫者皆诛。

  后又射宠妾,迟疑者复诛。

  最终围猎时,鸣镝直指单于坐骑,众人皆随射之。

  至此,冒顿知其部属皆可驱策。

  后随父 ** ,鸣镝直取头曼咽喉,左右万箭齐发。

  弑父后,冒顿更将继母、幼弟及异己大臣尽数铲除,自立为单于。

  言毕,蒙恬背脊发凉。

  他原未将这胡人首领放在眼里,不料柴髙竟掌握如此详实。

  不过柴髙适时收住话头——那些尚未发生的史实,此刻不宜多言。

  始皇目光灼灼,对匈奴之事显是极感兴趣。

  见柴髙欲言又止,不禁心生疑惑。

  蒙恬亦觉蹊跷,但既未追问。

  这番叙述已令嬴政警醒:能设局弑父者,绝非庸常之辈。

  柴髙心知肚明,史笔如铁,这冒顿单于确是枭雄人物。

  冒顿成为单于后,正值东胡强盛时期。

  东胡得知其弑父夺位,决定先礼后兵,遣使索要头曼单于的千里马。

  冒顿征询臣属意见,众人皆言此乃匈奴珍宝不可赠予。

  冒顿反问:岂能因一匹马伤邻邦和气?遂将宝马赠与东胡。

  东胡得寸进尺,又遣使索要单于宠妃。

  群臣震怒,纷纷请战。

  冒顿却道:女子岂能影响两国邦交?便将爱妃送往东胡。

  此后东胡愈发骄横,开始西侵。

  两国边境有千里荒原,双方各设哨所对峙。

  东胡再派使者,要求独占缓冲地带。

  这次冒顿勃然大怒:国土乃立国之本,岂能相让!当即处死主和派大臣,亲率大军突袭东胡。

  东胡因轻敌未作防备,一战即溃,其王被杀,部众尽为匈奴所虏。

  此后冒顿势如破竹:西逐月氏,南并楼烦,收复被秦将蒙恬占据的故土,甚至蚕食秦朝北部疆域。

  经此征伐,草原各部尽皆臣服,匈奴帝国疆域东起辽河,西至帕米尔,南抵秦长城,北达贝加尔湖,步入全盛时期。

  冒顿麾下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又相继征服北方诸部,威望日隆。

  正是从此时起,统一的游牧民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农耕文明的最大威胁。

  幸有秦始皇修筑长城作为屏障,虽后世屡被突破,总算为中原争取了喘息之机。

  如今既知这段历史,自当未雨绸缪。

  后世网络间流传的应对之策,此刻正可派上用场。

  得知匈奴即将统一的消息后,柴髙意识到征服匈奴的时机已近,必须加速推进各项备战工作。

  陛下,臣认为对匈奴作战需改变旧策。

  蒙将军也清楚,以往虽能击败匈奴,却难以重创其根本。

  长此以往,只会损耗我方国力,反助匈奴凝聚。

  柴髙明白此刻正是劝谏嬴政的最佳时机。

  方才听闻冒顿之事,皇帝已对其心生警惕。

  借此良机,必须让始皇帝形成正确的判断。

  柴髙如此重视匈奴问题,实因这个游牧民族一旦完成统一,为求壮大必会劫掠农耕文明的中州。

  作为心腹大患,越早铲除越有利。

  始皇帝之所以无力远征他处,正是受匈奴牵制。

  即便是 ** 状态的匈奴已令中州头疼,何况统一后的帝国?历史早已昭示,强盛如汉朝亦未能彻底消灭匈奴,足见游牧民族的顽强生命力。

  汉匈数百战,始终无法根除祸患,根源就在于军队机动性不足,难以追击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

  正是这些持续消耗中州元气的匈奴后裔,最终多次入主中原,带来无尽杀戮。

  从五胡乱华到蒙元入侵,直至后金立国,无不印证一个真理:绝不可给北方游牧民族任何可乘之机。

  作为穿越者,柴髙深谙此中利害。

  对付这些游牧民族的方法早已了然于胸。

  今日,他誓要将这些曾犯下滔天罪行的民族彻底抹杀,从根源上断绝其存续可能。

  看来爱卿另有高见,朕愿闻其详。

  始皇帝自然不会忽视柴髙的建议。

  这个臣子训练精锐之师,似乎正是为对付匈奴而准备。

  臣首要建议:趁匈奴尚未统一之际,立即发兵剿灭。

  冒顿此人绝不可小觑,他能设计弑父,足见其阴险狡诈。

  此等危险的邻邦,断不可留。

  柴髙说完看向蒙恬,见其面露迟疑,便知难以立即说服嬴政。

  但仍需竭力阐明利害,让众人做好万全准备。

  匈奴当前对大秦构不成太大威胁,关键在于他们内部不团结。

  从李牧到王翦将军,再到蒙恬将军的多次征讨,已经让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若他们完成统一,我们将面对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

  蒙恬闻言不禁失笑。

  论及匈奴,没人比他更有资格评判,即便是柴中丞也不例外。

  中丞大人是否过于抬举匈奴了?我军与匈奴交战屡战屡胜,那个冒顿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正如蒙恬所言,自六国时期起,匈奴就是边境各国的软柿子,谁都能去踩一脚。

  尤其在大秦一统天下后,蒙恬更是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将其逐出河西走廊。

  因此他对柴髙的担忧颇不以为然。

  蒙将军,若单打独斗,一个秦兵和一个匈奴兵,孰胜孰负?

  蒙恬神色微变。

  他不得不承认,匈奴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确实远胜秦军。

  不过若是列阵而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严阵以待的秦军足以轻松应对匈奴骑兵。

  确实,食肉之族的体魄强于我们这些食谷之人。

  但正如蒙将军所言,我军战阵严整,无惧来犯之敌。

  那敢问蒙将军,历次征讨匈奴,究竟歼灭多少敌军?占领多少疆土?又缴获多少物资?

  蒙恬再次沉默。

  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尴尬——每次出兵不过是将匈奴人驱赶而已,真正斩获的战果寥寥无几。

  这就是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也是后世机动部队的雏形。

  在这个时代,要彻底击败他们确实困难。

  中丞何必多虑?那冒顿生性怯懦,轻易不敢进犯大秦。

  况且匈奴内乱未平,怎有余力对我朝开战?

  蒙恬起身指着地图分析道。

  作为边关守将,他对匈奴的了解确实深入。

  中丞请看这幅地图——大人真乃神人,绘制得丝毫不差。

  匈奴两侧尚有月氏和东胡两大部族,形成掎角之势。

  在这般环伺之下,匈奴断不敢轻举妄动。

  不错。

  但以冒顿的谋略,他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倘若匈奴有朝一日吞并了这两个部族,届时......

  柴髙抬手在地图上划了个大圈,满朝文武顿时色变——若真如此,大秦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

  若此时不趁匈奴羽翼未丰之际予以重创,待其壮大之时,大秦必将面对劲敌。

  中丞大人未曾亲历边关吧?即便到过,也不过是督建长城罢了。

  这些消息从何得知?蒙恬将军都断言冒顿怯懦,如此胆小之人怎会构成威胁?冯去疾起身反驳,认为柴小题大做。

  边塞军情自当以蒙恬判断为准。

  边塞虽未亲至,但情报所示冒顿弑父夺位,此等心机绝非庸碌之辈。

  众卿所言朕已明了。

  始皇帝抬手示意,匈奴之事非旦夕可决,容朕思量。

  冯去疾转向柴髙:中丞若实在忧虑,不妨请陛下诏令王贲、杨端和加强戒备。

  见始皇颔首,他又补充道:仅凭弑父之名兴兵,未免师出无名。

  不如与冯相立个赌约。

  柴髙突然提议,若冯相落败,需依我之言做件事。

  冯去疾望向蒙恬,获得肯定眼神后朗声道:好!若中丞输了,也需应我一事。

  朕来作保。

  始皇拍板道,冒顿若真怯懦,算中丞输;若其挑起战端,便是冯卿败。

  嬴政是否采信已不重要。

  有柴髙在,即便冒顿崛起亦不足惧,大不了发兵剿灭便是。

  此刻他更牵挂府中刚到的十几车货物——巴清派人送来的硫磺正散发着刺鼻气味。

  这些黄色粉末将助他提炼硫酸,距离制造氢气的目标又近一步。

  “来人,找个干燥的仓库把这些东西收好,小心存放,这东西易燃。

  ”

  这个化学方程式其实很简单,学过化学的人都懂,但燃烧产生的硫磺气体溶于水会形成硫酸,这一点知道的人却不多。

  柴髙匆忙制出的硫酸一时派不上用场,必须密封才能发挥作用,这让他有些发愁。

  聪明的巴嫱想到了解决办法。

  她曾见过有人将打磨好的羊皮制成羊皮气球,能轻松浮在水面上。

  这种羊皮气球不会漏气,而且重量很轻。

  柴髙对这个提议兴奋不已,当场奖励了巴嫱一个吻,弄得她满脸通红——这个夫君有时就像个孩子,高兴起来毫无顾忌。

  当两张羊皮缝制的气囊成功升空时,包括巴嫱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东西居然真的能飞起来?

  柴髙一脸得意,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让两位夫人又好气又好笑。

  她们辛苦缝制的东西,竟成了夫君的玩具。

  “夫人,这可不是玩具,而是为夫克敌制胜的法宝!”

  柴髙松开气囊,释放氢气,想试试热气球的威力。

  果然,气囊没让他失望,带着特制的油灯再次升空,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等着瞧吧,我要做个能载人的大气球!”

  这次柴髙更加认真,召集了上百名裁缝,用收购的细羊皮缝制出一个巨大的球体。

  展开后,它比四间房子还大,充气后绝对是个庞然大物。

  充气前得先测试气密性,上千人的部队被调来帮忙。

  众人合力吹气,终于让这个大家伙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