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无论军事还是民生都需快速发展,待国力强盛之时,便可大力发展附属国体系。

  这是柴髙提出的建议。

  对那些贫弱小国,只需静待其主动归附;而对强大帝国,则必须通过铁血手段解决。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决出高下。

  除了瓦解这些大帝国,建立有效的统治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徐福的提问很有见地,这确实是始皇帝正在考虑的问题。

  少昊之国路途遥远,派遣船队前往至少需要数年才能传回消息。

  朕已与中丞商议过,决定让这些国家成为大秦的藩属国。

  他们每年需来朝贡,既可宣扬大秦国威,又能获取当地物产。

  嬴政神色自若地说道,对待潜在的对手他从不手软。

  可命他们更换旗帜,承认附属国地位。

  我们可提供铁制武器援助,逐步实现文化同化。

  虽然不确定他们是否会答应,但有了我们的武器装备支持,少昊之国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蒙恬上前进言。

  他对少昊之国颇感兴趣,更想借此机会建功立业,尽管这个想法暂时难以实现。

  要让他们归顺并非不可行,只需我们暂时做出些让步。

  这些让步都是暂时的,将来自然会逐步收回。

  柴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冯去疾立即反驳:中丞此言何意?莫非是要让这些国家继续保持 ** ?

  正是此意。

  这些国家距离遥远,驻军管理不便。

  不如让他们自治,既能维持少昊之国的稳定,我们也不必直接干预其内政。

  他们可用归化换取大秦支持,最终自然会纳入大秦版图。

  柴髙解释道。

  众人沉思良久才明白,这与藩属国的概念如出一辙,本质上这些国家已属于大秦。

  待大秦势力延伸过去时,他们自然会归顺。

  这种策略比武力征服更为高效。

  中丞此计甚妙!这样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发展,汇聚天下财富,加速大秦的强盛。

  柴髙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比一味征战更为有效,还能为中州带来更多助力。

  此举等于将大秦的影响力延伸至远方,虽不直接干预少昊之国内政,却能在精神上引领这个国家。

  少昊之国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补给,都能得到充足供应,甚至在局势危急时还可派遣军队增援。

  有了这些优势,少昊之国可以顺利扫荡美洲的原住民势力。

  这一过程虽显残酷,但也是必然趋势——即便他们不亡于少昊之国的征伐,最终也会覆灭在西方殖民者的屠刀之下。

  待局势稳定后,大秦将派遣学者前往当地推行教化,通过思想引导与文化融合,逐步实现民心归附。

  只要确保少昊之国长期存在,未来将其纳入大秦版图便水到渠成——唯有依附强大帝国,才能获得真正的长治久安。

  中丞大人,此计是否过于理想?倘若少昊之国拒绝归顺,甚至滋生不臣之心,又当如何?冯去疾当即指出政策漏洞。

  柴髙从容应对:无妨,我们另设盟国制度。

  愿结盟者,大秦仍会提供援助,并给予优厚待遇,譬如邀请其使团来访。

  即便对方执意 ** ,我们亦可扶持其敌对势力。

  他早已备好全套应对之策。

  始皇帝闻言轻笑。

  这番谋划正合他意——若少昊之国不识时务,大秦只需在旁煽风 ** ,令其陷入战争泥潭,自然无暇他顾。

  徐福,可听明白了?此番出使,无论最终建立邦交或附属关系,皆记你大功。

  皇帝特意叮嘱。

  徐福内心狂喜,这简直是平步青云的绝佳机遇,完全契合他的野心。

  待其退下后,柴髙正欲行礼告退,却被始皇帝抬手留住。

  退朝后到秦川宫详谈。

  皇帝压低声音,朝堂上仍需维持威严形象。

  但随即又忍不住高声追问:朕更关心的是——那飞艇何时能载人升空?此刻的嬴政,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急切。

  陛下,其实您随时都能体验飞天之旅。

  若您有意,两日后便可启程。

  目前飞艇的安全性已有保障,待正式投产后,微臣计划调派它们支援边疆建设。

  当然,陛下若想保留一艘也合情合理。

  始皇帝微微颔首,看来扶苏所言非虚,确实曾翱翔天际。

  听其描述,那番景象着实令人神往。

  柴髙的答复令他颇为满意。

  真要亲自登天,终究有所顾虑。

  毕竟 ** 之尊,安危最是要紧。

  柴髙明白陛下心切,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做足了准备。

  虽仍在改进技术,但眼下若陛下决意升空,太子府院内已万事俱备。

  只要嬴政一声令下,即刻便能启程。

  只是柴髙暗自忧虑:当统治达到巅峰,陛下是否会因此轻敌?甚至忽视潜在威胁?

  他实在担心始皇帝沉醉其中,忘却危机,将大秦置于险境。

  陛下当真要御驾亲征云霄?此事仍有风险。

  目前热气球仅具侦察与有限运输功能,其余用途尚待开发。

  在君王面前,柴髙保持着谦逊。

  但他清楚,空中优势足以令敌胆寒。

  眼下虽只能用酒精作为燃料,待倭国硫磺产地归入版图,便能研制更佳混合材料——届时自当采用热气球,毕竟氢气球易引发事故。

  不必多言!尔等皆已飞天,独朕不可?朕知你顾虑安危,但大秦子民的欢呼,比朕的周全更重要。

  早朝结束后,柴髙随心急如焚的嬴政赶往太子府。

  连日来,扶苏与杜志正为完善飞艇而日夜忙碌。

  密封 ** 如何?务必确保热气球操控无误,还有画布的立体效果——若这幅画不够精美,陛下登临又有何意义?

  我看进展不错,或许明日就能试飞。

  始皇帝最终拍板。

  如今的热气球已相当完备,热源采用柴髙亲手打造的酒精喷灯,火焰温度近九百度,能迅速充满气囊。

  对嬴政而言,今夜注定难眠。

  但心中对柴髙的疑虑已随着事态发展烟消云散。

  望着柴髙来回奔忙的背影,这位 ** 暗自思忖:此人似乎真对朕的江山毫无觊觎之心。

  柴爱卿,随朕回宫,尚有要事相询。

  嬴政第三次催促时,柴髙终于应允。

  尽管他渴望亲眼见证飞艇完工,却明白 ** 此刻最关切之事——自知晓地球疆域后,嬴政必然已着手筹备远征物资。

  (柴髙暗想:恐怕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但愿陛下出征前能再给我十到十五年,届时大秦学子才能真正肩负建设重任。

  )

  此刻柴髙正全力研发新型飞艇动力系统。

  一旦成功,其速度将远超骏马。

  无论是奇袭扰敌还是火攻城池,都将成为可能。

  这项研究虽尚在雏形,却对整体战略大有裨益——尤其当机动飞艇追击匈奴时,必予其致命打击。

  免礼吧。

  步入殿内,嬴政摆手道,且与朕细说那地球仪上的奥秘。

  比起扶苏那孩子般按捺不住的好奇(若非 ** 威严震慑,太子早扑向地球仪逐个追问列国详情),嬴政对未知的渴求更显克制。

  陛下最关心的,当属能与大秦比肩的强国。

  柴髙指尖落在地球仪某处,微臣已为您标注清楚——

  那里正是与大秦齐名的辽阔帝国:古罗马。

  柴髙想象中的这个国家是军事实力强大的罗马帝国。

  按照他的理解,该帝国的军事力量相当雄厚,特别是闻名于世的古罗马步兵方阵。

  但在柴髙看来,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作为一个远程武器落后的帝国,罗马取得的胜利显得不堪一击。

  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甚至难以突破武侯战车把守的五百步防线,再加上超远程巨弩的打击,罗马军队注定会遭遇惨败。

  遗憾的是,这个帝国始终未能踏足这片土地,即便是鼎盛时期的古罗马也未能进入大秦疆域。

  即便假设罗马军队真的攻来,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

  且不论兵力差距,就连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坚固盾牌也抵挡不住秦军的强弩。

  要 ** 罗马严密的方阵,只需出动大秦的强弩部队和重甲骑兵团。

  不过罗马骑兵恐怕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仅凭弩箭就足以将其射成筛子。

  后世论坛分析显示,罗马的远程武器相当有限,主要依赖骑兵下马射箭,步兵虽然也能射箭,但多数时候都在冲锋途中。

  从武器性能来看,古罗马使用的猎弓完全无法与大秦的长弓相提并论。

  一旦开战,罗马弓箭手很快就会倒在箭雨之下,因为猎弓射程仅一百三十步左右,最佳状态也不过一百八十步。

  相比之下,大秦长弓的射程几乎是其两倍,最轻的长弓也能达到二百步,强力型号可达四百步,最强弩箭甚至能达到六百步射程。

  这意味着双方的远程火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当两军列阵对峙时,大秦可以肆意放箭,而罗马军团毫无还手之力。

  在军阵对抗方面,大秦的各种阵型都能有效克制罗马军团。

  特别是骑兵对冲时,罗马重骑兵的软甲完全无法与大秦重装骑兵相抗衡。

  虽然罗马重骑兵的板甲还算可观,但主要防护部位仅限于头部和肩部,躯干仅靠锁子甲保护。

  面对大秦的弩箭,这种程度的防护根本无济于事。

  除非罗马能装备传说中的完整版板甲,但以当时落后的冶铁技术,这种盔甲根本无法量产,仅有少数贵族拥有十几套而已。

  当真正的罗马军团遭遇大秦军队时,恐怕会像利刃划过豆腐般,让素来骄傲的罗马士兵折戟沉沙。

  陛下,这里还有个劲敌,号称孔雀王朝。

  他们最特别的就是拥有战象部队。

  战象?从未听闻。

  柴髙微微颔首,这些长鼻子巨兽确实棘手。

  一旦士兵对其产生恐惧,战局就会一败涂地。

  战象并非无懈可击。

  虽然体型优势明显,但我们的重骑兵确实难以抗衡。

  始皇帝面露讶色。

  这是柴髙首次提及需要重视的特殊兵种。

  不过对付战象倒也简单,火攻足矣。

  或者放出狮虎等猛兽,就能吓得战象溃不成军。

  只要战象阵型大乱,便不足为惧。

  这两处算得上威胁,至于那个叫安息的国家,虽有二十万兵力,却不堪一击。

  嬴政深以为然。

  当年大秦未统一时就能动员六十万大军,如今坐拥庞大帝国,百万雄师不在话下。

  马其顿更不值一提,常备军仅十万。

  放眼四方,已无更强对手。

  还有个不足十万的迦太基,简直不值一哂。

  若敢来犯,顷刻间就能让其俯首称臣。

  就这些?偌大天下竟无更多敌手?

  始皇帝略显失望。

  这点敌人还不够他舒展筋骨。

  但问题在于,大秦的利爪能否伸到那么远。

  主要是路途遥远,加之匈奴牵制。

  若不解决匈奴,大秦永远走不出中州。

  匈奴?长城筑成后,他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