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整装待发-《玉虚医缘》

  目标既定,竹韵居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迫而有序。五日之期,如同悬在头顶的沙漏,催促着每一个人。

  青黛与苏婆婆几乎整日待在临时辟出的丹房里,药香弥漫。她们不仅要制备足够数量的、用于压制咒印和稳固神魂的“定魂丹”与“培元散”,还需针对极北之地的酷寒环境,准备一些驱寒护体、恢复体温的“暖阳丹”。青黛更是根据《星辉医典》与《朱批医书》中的古老方剂,尝试改良,力求药效更强,副作用更小。云逸偶尔会前来,以自身对药性的独特理解提出建议,两人时常低声讨论,配合愈发默契。

  墨老则专注于阵法与器具的炼制。他先是精心改进了那套“安魂定魄阵”,将其核心阵盘炼制得更加小巧稳固,并镶嵌了数块中品灵石,确保在缺乏灵气补充的极端环境下,也能维持阵法运转相当长的时间,为严铁山提供持续的神魂滋养。此外,他还利用手头现有的材料,结合云逸带回的火蜥赤鳞,炼制了几枚“阳炎符”和一件“辟寒佩”。阳炎符激活后可散发持续温暖,驱散寒气;辟寒佩则能形成一道微弱的护身气罩,一定程度上隔绝低温与风雪。

  林天南则凭借其在天师道多年的阅历与人脉,不仅绘制了一份详尽的北上路线草图,还设法弄到了一些关于极北之地风土人情、危险区域乃至可能存在的部族聚居点的零星信息。这些信息虽不完整,却弥足珍贵。同时,他也暗中留意着天师道内部的动向。玄玑真人在得到部分丹方后,果然暂时沉寂下去,似乎真的专注于验证丹方效用,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并未消散。

  木雄与张山则负责所有物资的清点、整理与分配。从干粮、清水、御寒的毛皮衣物,到武器、伤药、绳索等一应杂物,皆需考虑周全,确保在漫长的旅途中不会出现短缺。张山更是利用自己对天师道外围地形的熟悉,规划出了几条隐秘的离开路线,以避开可能的耳目。

  而苏醒后的严铁山,则在进行着最艰难的恢复。他深知自己此刻是队伍的拖累,强烈的责任感和不甘驱使着他,即使虚弱不堪,也坚持在青黛的允许和木雄的看护下,进行着极其缓慢的体能恢复。每一次简单的抬手、抬腿,都耗尽他极大的气力,冷汗涔涔,但他紧咬着牙关,目光中的坚毅从未改变。他渴望尽快恢复哪怕一丝力量,不愿完全成为需要被保护的对象。

  云逸则统筹全局,并抓紧一切时间巩固自身修为。筑基后期的境界已然稳固,那融合了星辰生机与寂灭意蕴的真元在体内奔流不息。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层无形的壁垒,那是通往更高境界的瓶颈。他知道,突破急不得,需要机缘与积累。此刻,他更多是在反复锤炼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力求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将每一分力量都发挥到极致。

  期间,张源澄来过一次,送来了之前承诺的药材,并旁敲侧击地询问他们接下来的打算。云逸只以“铁山大哥伤势未愈,需寻更静谧之处长期休养”为由含糊应对。张源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并未点破,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北地风寒,路途险恶,万望保重”,便不再多言。

  五日时间,转瞬即逝。

  第六日黎明前,夜色最深沉的时分。竹韵居内灯火俱无,所有人已准备就绪,静静地聚集在院中。

  严铁山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铺着厚厚毛皮、两侧有抬杆的肩舆上,由木雄和另一名体格健壮的天师道弟子负责抬行。他看着身边这些为了他即将奔赴险地的同伴,虎目微红,嘴唇翕动,最终只化作一句:“……连累大家了。”

  “铁山大哥,别说这话。”云逸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众人。

  林天南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生活了数十年的宗门胜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化为决然:“走吧。”

  墨老激活了预先布置在竹韵居周围的几个小型隐匿阵法和干扰气息的装置,确保他们离开后一段时间内,不会立刻被人察觉。

  云逸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目光投向北方那未知的茫茫黑暗,低声道:

  “出发。”

  一声令下,数道身影如同融入了夜色之中,悄无声息地沿着张山规划好的隐秘路径,迅速离开了天师道这暂时的庇护所,也是是非之地,向着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极北之地,毅然前行。

  新的征程,就此开启。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