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伤势在野战医院的简陋条件下,依靠他传授的相对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李云龙等人的悉心照料,终于稳定下来并逐渐好转。高烧退去,伤口开始愈合,虽然左臂仍不能剧烈活动,但已能下床行走。他被转移到后方一处相对安静的农家小院继续休养。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楚云飞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就着一张小木桌,用还能活动的右手,艰难却专注地在一本笔记本上勾勒着粤东地区的地形草图,眉头微蹙,沉思着下一步的剿匪和建军方略。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楚云飞抬头,只见周树主任在一位警卫员的陪同下,微笑着走进了院子。他连忙起身相迎。
“云飞同志,伤势如何了?不要多礼,快坐下。”周树快步上前,扶住楚云飞,关切地打量着他的气色和包扎的左肩,语气温和而真诚。
“谢谢周树主任关心,已无大碍,劳您挂念了。”楚云飞请周树在对面石凳坐下。
“你这次负伤,是为革命流血,我们都记在心里。”周看着楚云飞摊在桌上的草图,目光中带着赞赏,“重伤未愈,就在思考军务,难得啊。”
楚云飞微微欠身:“躺不住。棉湖一战,虽胜,却也暴露诸多问题。部队伤亡大,补给困难,尤其是伤员救治和后续安置,更是棘手。我在想,东征虽节节胜利,但若不能建立稳固的后方,终是流寇式的作战,难以持久。”
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身体微微前倾:“哦?云飞同志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与这位富有远见的领导人深入交流的难得机会。他指着草图上的潮汕地区,声音清晰而沉稳:
“周主任,您看。潮汕地区,毗邻大海,可通外援;物产相对丰饶,能提供粮饷;民众受压迫深,革命基础较好。我军若能趁东征胜利之势,在此地建立一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意义将非同小可。”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思路清晰,极具前瞻性:
“首先,有了根据地,我军便有了稳定的兵源、财源和粮食补给地,可摆脱依赖外界、仰人鼻息的窘境。其次,可在此建立完善的军政训练机构,如军校分校、医院、兵工厂(哪怕是小型的),系统培养干部,救治伤员,维修装备,使部队能持续作战。再者,可推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改善民生,真正赢得民心,使根据地成为革命力量生根发芽的沃土。最后,以此为依托,进可图闽赣,退可守粤东,战略主动权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周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显然楚云飞的想法与他的某些思考不谋而合,甚至更为具体。他问道:“想法很好。但建立根据地,非一日之功。当前首要任务仍是军事上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军事进攻与根据地建设的关系?”
楚云飞显然深思熟虑过:“主任,军事清剿与根据地建设应同步进行,互为表里。我们可以采取‘波浪式’推进策略。以主力部队在前方扫荡敌军主力,同时派出精干的工作队(或称为‘前委’),随军行动。每攻克一地,工作队立即跟进,发动群众,建立农会、赤卫队等基层政权雏形,肃清残敌,恢复秩序。待主力继续向前,后方已初步稳定的区域,便可转为巩固区,深入开展土改和建设。如此,打下一地,巩固一地,步步为营,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成果,将游击区扩展为巩固的根据地。”
他特别强调:“关键在于,必须有一支完全忠于革命理想、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的军队作为核心力量,同时要有一批懂得发动群众、善于建设的政治干部。军队不仅是战斗队,更是宣传队、工作队。”
周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轻轻拍了下石桌:“好一个‘波浪式推进’!云飞同志,你的见解非常深刻,极具战略眼光!将军事斗争与群众工作、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这正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你在带兵中推行的‘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等做法,其实已蕴含了新型军队的雏形,这与建设新型根据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不过,此事牵涉甚广。根据地如何建?政权形式如何?土地政策如何定?与广州中央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研究,统一部署。但目前,你的这些想法,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我会向中央和总指挥部建议,在后续行动中,加强群众工作和地方政权建设的分量。”
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小院笼罩在暮色中。周起身,握住楚云飞未受伤的右手,郑重地说:“云飞同志,安心养伤。革命事业,正需要你这样有思想、有胆略的年轻将领。你的这些构想,很有价值。待你伤愈,必有更重要的担子交给你。”
望着周离去的背影,楚云飞心潮起伏。这次谈话,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革命的道路,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造新型军队,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目标,更是一个宏大的政治理想。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楚云飞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就着一张小木桌,用还能活动的右手,艰难却专注地在一本笔记本上勾勒着粤东地区的地形草图,眉头微蹙,沉思着下一步的剿匪和建军方略。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楚云飞抬头,只见周树主任在一位警卫员的陪同下,微笑着走进了院子。他连忙起身相迎。
“云飞同志,伤势如何了?不要多礼,快坐下。”周树快步上前,扶住楚云飞,关切地打量着他的气色和包扎的左肩,语气温和而真诚。
“谢谢周树主任关心,已无大碍,劳您挂念了。”楚云飞请周树在对面石凳坐下。
“你这次负伤,是为革命流血,我们都记在心里。”周看着楚云飞摊在桌上的草图,目光中带着赞赏,“重伤未愈,就在思考军务,难得啊。”
楚云飞微微欠身:“躺不住。棉湖一战,虽胜,却也暴露诸多问题。部队伤亡大,补给困难,尤其是伤员救治和后续安置,更是棘手。我在想,东征虽节节胜利,但若不能建立稳固的后方,终是流寇式的作战,难以持久。”
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身体微微前倾:“哦?云飞同志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楚云飞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与这位富有远见的领导人深入交流的难得机会。他指着草图上的潮汕地区,声音清晰而沉稳:
“周主任,您看。潮汕地区,毗邻大海,可通外援;物产相对丰饶,能提供粮饷;民众受压迫深,革命基础较好。我军若能趁东征胜利之势,在此地建立一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意义将非同小可。”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思路清晰,极具前瞻性:
“首先,有了根据地,我军便有了稳定的兵源、财源和粮食补给地,可摆脱依赖外界、仰人鼻息的窘境。其次,可在此建立完善的军政训练机构,如军校分校、医院、兵工厂(哪怕是小型的),系统培养干部,救治伤员,维修装备,使部队能持续作战。再者,可推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改善民生,真正赢得民心,使根据地成为革命力量生根发芽的沃土。最后,以此为依托,进可图闽赣,退可守粤东,战略主动权将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周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显然楚云飞的想法与他的某些思考不谋而合,甚至更为具体。他问道:“想法很好。但建立根据地,非一日之功。当前首要任务仍是军事上彻底消灭陈炯明叛军,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军事进攻与根据地建设的关系?”
楚云飞显然深思熟虑过:“主任,军事清剿与根据地建设应同步进行,互为表里。我们可以采取‘波浪式’推进策略。以主力部队在前方扫荡敌军主力,同时派出精干的工作队(或称为‘前委’),随军行动。每攻克一地,工作队立即跟进,发动群众,建立农会、赤卫队等基层政权雏形,肃清残敌,恢复秩序。待主力继续向前,后方已初步稳定的区域,便可转为巩固区,深入开展土改和建设。如此,打下一地,巩固一地,步步为营,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成果,将游击区扩展为巩固的根据地。”
他特别强调:“关键在于,必须有一支完全忠于革命理想、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的军队作为核心力量,同时要有一批懂得发动群众、善于建设的政治干部。军队不仅是战斗队,更是宣传队、工作队。”
周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轻轻拍了下石桌:“好一个‘波浪式推进’!云飞同志,你的见解非常深刻,极具战略眼光!将军事斗争与群众工作、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这正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你在带兵中推行的‘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等做法,其实已蕴含了新型军队的雏形,这与建设新型根据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不过,此事牵涉甚广。根据地如何建?政权形式如何?土地政策如何定?与广州中央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研究,统一部署。但目前,你的这些想法,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我会向中央和总指挥部建议,在后续行动中,加强群众工作和地方政权建设的分量。”
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小院笼罩在暮色中。周起身,握住楚云飞未受伤的右手,郑重地说:“云飞同志,安心养伤。革命事业,正需要你这样有思想、有胆略的年轻将领。你的这些构想,很有价值。待你伤愈,必有更重要的担子交给你。”
望着周离去的背影,楚云飞心潮起伏。这次谈话,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革命的道路,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造新型军队,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目标,更是一个宏大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