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伏击战的胜利,在358团防区内激起了振奋的涟漪,却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日军的警觉和报复性扫荡的阴影。日军驻汾阳的联队部大为光火,一支完整的运输中队被成建制吃掉,不仅损失了大量物资,更严重挫伤了占领区的“治安”威信。接连数日,日军侦察机频繁掠过风陵渡上空,小股骑兵斥候也明显加大了活动范围,试图找出并咬住这支胆大妄为的中国军队主力。
楚云飞站在指挥部了望口,望着灰蒙蒙天空中那架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的日军九四式侦察机,眉头紧锁。他深知,传统的阵地防御或再次设伏,面对拥有绝对火力优势和空中侦察的日军,已非上策。部队需要一种新的、更加灵活且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的方式,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他的目光,投向了角落里那几门擦拭得锃亮的晋造山炮和82毫米迫击炮。一个大胆而超前的战术构想,在他脑中逐渐清晰——炮兵游击战。
“把伯格曼先生请来。”楚云飞对方立功吩咐道。片刻后,德军顾问汉斯·伯格曼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国军棉服,步伐稳健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表情。
“伯格曼先生,”楚云飞指着地图上几个被标注出来的点——分别是日军设在汾河沿岸的一个小型兵站、一个疑似物资囤积点以及一段重要的木桥,“日军正在收缩外围据点,强化这几个关键节点的防御,作为其向前沿部队提供补给和兵力投送的支点。正面强攻,我们力量不足。但我希望,能让他们这些支点,变得不那么安稳。”
伯格曼凑近地图,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上校的意思是,用炮兵进行骚扰和破坏性射击?”
“不仅仅是骚扰。”楚云飞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兵站的位置,“是精准的、突然的、打了就跑的炮击。要让鬼子吃饭时碗里落炮弹,睡觉时屋顶被掀翻,让他们在这些所谓的‘安全’据点里,也时刻提心吊胆,无法安宁!我们要用有限的炮弹,换取敌人无限的恐慌和后勤的瘫痪!”
伯格曼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很冒险,但很有想象力。这需要极高的炮兵素养,精准的侦察,以及严格的保密和机动能力。类似于我们在一战后期尝试过的‘突击炮’思想,但更加灵活和分散。”
“正是!”楚云飞眼中燃起火焰,“我们的炮兵数量少,炮弹宝贵,不能像日军那样进行大面积火力覆盖。每一发炮弹,都要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像刺客一样,悄无声息地接近,对准要害猛刺一刀,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计划迅速制定。楚云飞将其命名为“雷霆”行动。核心是组建一支精干的“炮兵游击支队”,由团属炮兵连最优秀的炮班和侦察连的精英组成,由伯格曼亲自进行临战强化训练,重点训练夜间快速架设火炮、间接瞄准射击、急速撤离等科目。楚云飞特别强调:“我们的炮,不是用来守阵地的,而是用来进攻的!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绝不在同一发射阵地停留超过十分钟!”
元月五日夜,月黑风高,寒风凛冽。“雷霆”支队首次出击。目标是距离风陵渡约二十五里,位于汾河拐弯处的一个日军小型兵站,那里驻有约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连的伪军,囤积着部分粮秣弹药。
支队悄无声息地潜行至兵站对岸一处预先选定的、背向日军主要警戒方向的河滩林地。侦察兵匍匐前进,用剪钳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的铁丝网和哨兵(由狙击手远程配合)。炮班则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地形和夜幕掩护,将两门82毫米迫击炮架设完毕,射击诸元早已根据白天的秘密勘测设定好。
凌晨两点,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刻。兵站内除了哨塔上的探照灯有气无力地扫视着,一片寂静。
“放!”带队连长低声下令。
“嗵!嗵!”两声沉闷的炮弹出膛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几秒钟后,兵站内猛然爆起两团巨大的火光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炮弹精准地命中了兵站的营房和疑似仓库的位置!瞬间,火光冲天,惨叫声、警报声、日伪军的惊呼怒骂声响成一片!
“急速射!三发!”连长再次下令。
“嗵嗵嗵……”炮弹接连飞出,再次准确砸入混乱的兵站,引发更大的混乱和二次爆炸。
“撤!”炮击刚停,连长毫不犹豫地下令。炮班成员以惊人的速度拆卸火炮,扛起部件,侦察兵殿后布下诡雷,整个支队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只留下对岸兵站一片火海和混乱。
当日军驻汾阳的主力部队接到求救信号,派出装甲车和步兵气势汹汹地赶到兵站时,看到的只有被炸毁的房屋、燃烧的物资、数十具日伪军尸体和一片狼藉。袭击者早已无影无踪,甚至连发射阵地都找不到明显的痕迹,只在河滩上留下几个模糊的脚印和炮弹底火壳,很快也被寒风卷起的沙土掩盖。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类似的袭击接连发生。今天是一座关键桥梁的桥墩被精准炮击受损,明天是一个前出的日军侦察分队营地遭到突如其来的炮火覆盖,后天甚至是一支在公路上行军的日军小队被不知从哪个山坳里飞来的炮弹炸得人仰马翻。袭击毫无规律,时间地点变幻莫测,每次炮击持续时间极短,但极其精准狠辣,打完就走,绝不恋战。日军疲于奔命,重兵围剿往往扑空,轻兵追剿又时常遭到预设伏击或冷枪狙击。占领区的“安全”神话被彻底打破,日军士兵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夜间恐惧症”,小股部队不敢轻易外出。
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斥责下属无能,却始终无法抓住这支神出鬼没的“幽灵炮兵”。他们无法理解,一支中国军队的炮兵,为何能拥有如此高的战术素养和机动能力。他们更不会知道,在这背后,是一位德国职业军官的严谨训练和一位中国指挥官超越时代的战术眼光。
风陵渡指挥部内,楚云飞看着侦察连送回的一次次成功袭击报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展笑容。他对伯格曼和方立功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浪费’的炮火!我们用几十发炮弹,搅得鬼子一个联队鸡犬不宁,其效果,远比在正面阵地对抗中消耗掉一个基数的弹药要大得多!我们要让鬼子明白,在这晋南的土地上,没有哪里是绝对安全的!我们要用这看似‘奢侈’的炮火,点燃他们内心的恐惧!”
这种超前的“炮兵游击”战术,如同插入日军占领区心脏的一根毒刺,虽不致命,却持续放血,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振奋了中方军民的抗战士气,也为楚云飞部赢得了宝贵的休整和备战时间。
楚云飞站在指挥部了望口,望着灰蒙蒙天空中那架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的日军九四式侦察机,眉头紧锁。他深知,传统的阵地防御或再次设伏,面对拥有绝对火力优势和空中侦察的日军,已非上策。部队需要一种新的、更加灵活且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的方式,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他的目光,投向了角落里那几门擦拭得锃亮的晋造山炮和82毫米迫击炮。一个大胆而超前的战术构想,在他脑中逐渐清晰——炮兵游击战。
“把伯格曼先生请来。”楚云飞对方立功吩咐道。片刻后,德军顾问汉斯·伯格曼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国军棉服,步伐稳健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表情。
“伯格曼先生,”楚云飞指着地图上几个被标注出来的点——分别是日军设在汾河沿岸的一个小型兵站、一个疑似物资囤积点以及一段重要的木桥,“日军正在收缩外围据点,强化这几个关键节点的防御,作为其向前沿部队提供补给和兵力投送的支点。正面强攻,我们力量不足。但我希望,能让他们这些支点,变得不那么安稳。”
伯格曼凑近地图,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上校的意思是,用炮兵进行骚扰和破坏性射击?”
“不仅仅是骚扰。”楚云飞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兵站的位置,“是精准的、突然的、打了就跑的炮击。要让鬼子吃饭时碗里落炮弹,睡觉时屋顶被掀翻,让他们在这些所谓的‘安全’据点里,也时刻提心吊胆,无法安宁!我们要用有限的炮弹,换取敌人无限的恐慌和后勤的瘫痪!”
伯格曼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很冒险,但很有想象力。这需要极高的炮兵素养,精准的侦察,以及严格的保密和机动能力。类似于我们在一战后期尝试过的‘突击炮’思想,但更加灵活和分散。”
“正是!”楚云飞眼中燃起火焰,“我们的炮兵数量少,炮弹宝贵,不能像日军那样进行大面积火力覆盖。每一发炮弹,都要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像刺客一样,悄无声息地接近,对准要害猛刺一刀,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计划迅速制定。楚云飞将其命名为“雷霆”行动。核心是组建一支精干的“炮兵游击支队”,由团属炮兵连最优秀的炮班和侦察连的精英组成,由伯格曼亲自进行临战强化训练,重点训练夜间快速架设火炮、间接瞄准射击、急速撤离等科目。楚云飞特别强调:“我们的炮,不是用来守阵地的,而是用来进攻的!打一炮换一个地方,绝不在同一发射阵地停留超过十分钟!”
元月五日夜,月黑风高,寒风凛冽。“雷霆”支队首次出击。目标是距离风陵渡约二十五里,位于汾河拐弯处的一个日军小型兵站,那里驻有约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连的伪军,囤积着部分粮秣弹药。
支队悄无声息地潜行至兵站对岸一处预先选定的、背向日军主要警戒方向的河滩林地。侦察兵匍匐前进,用剪钳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的铁丝网和哨兵(由狙击手远程配合)。炮班则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地形和夜幕掩护,将两门82毫米迫击炮架设完毕,射击诸元早已根据白天的秘密勘测设定好。
凌晨两点,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刻。兵站内除了哨塔上的探照灯有气无力地扫视着,一片寂静。
“放!”带队连长低声下令。
“嗵!嗵!”两声沉闷的炮弹出膛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几秒钟后,兵站内猛然爆起两团巨大的火光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炮弹精准地命中了兵站的营房和疑似仓库的位置!瞬间,火光冲天,惨叫声、警报声、日伪军的惊呼怒骂声响成一片!
“急速射!三发!”连长再次下令。
“嗵嗵嗵……”炮弹接连飞出,再次准确砸入混乱的兵站,引发更大的混乱和二次爆炸。
“撤!”炮击刚停,连长毫不犹豫地下令。炮班成员以惊人的速度拆卸火炮,扛起部件,侦察兵殿后布下诡雷,整个支队如同鬼魅般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只留下对岸兵站一片火海和混乱。
当日军驻汾阳的主力部队接到求救信号,派出装甲车和步兵气势汹汹地赶到兵站时,看到的只有被炸毁的房屋、燃烧的物资、数十具日伪军尸体和一片狼藉。袭击者早已无影无踪,甚至连发射阵地都找不到明显的痕迹,只在河滩上留下几个模糊的脚印和炮弹底火壳,很快也被寒风卷起的沙土掩盖。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类似的袭击接连发生。今天是一座关键桥梁的桥墩被精准炮击受损,明天是一个前出的日军侦察分队营地遭到突如其来的炮火覆盖,后天甚至是一支在公路上行军的日军小队被不知从哪个山坳里飞来的炮弹炸得人仰马翻。袭击毫无规律,时间地点变幻莫测,每次炮击持续时间极短,但极其精准狠辣,打完就走,绝不恋战。日军疲于奔命,重兵围剿往往扑空,轻兵追剿又时常遭到预设伏击或冷枪狙击。占领区的“安全”神话被彻底打破,日军士兵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夜间恐惧症”,小股部队不敢轻易外出。
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斥责下属无能,却始终无法抓住这支神出鬼没的“幽灵炮兵”。他们无法理解,一支中国军队的炮兵,为何能拥有如此高的战术素养和机动能力。他们更不会知道,在这背后,是一位德国职业军官的严谨训练和一位中国指挥官超越时代的战术眼光。
风陵渡指挥部内,楚云飞看着侦察连送回的一次次成功袭击报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展笑容。他对伯格曼和方立功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浪费’的炮火!我们用几十发炮弹,搅得鬼子一个联队鸡犬不宁,其效果,远比在正面阵地对抗中消耗掉一个基数的弹药要大得多!我们要让鬼子明白,在这晋南的土地上,没有哪里是绝对安全的!我们要用这看似‘奢侈’的炮火,点燃他们内心的恐惧!”
这种超前的“炮兵游击”战术,如同插入日军占领区心脏的一根毒刺,虽不致命,却持续放血,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振奋了中方军民的抗战士气,也为楚云飞部赢得了宝贵的休整和备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