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现代练兵法”推行之初,质疑和嘲讽如影随形。连长胡胖子等着看笑话,其他排的军官私下议论纷纷,连三排内部也有老兵心存疑虑,觉得这位“学生官”是在瞎折腾。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个月后,当旅部组织的春季基础科目考核如期而至时,三排的表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考核第一项: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
以往,这项考核对三排来说是个老大难。士兵营养不良,耐力差,跑到后半程往往队伍散乱,掉队者众多,成绩在全连垫底。但这一次,发令枪响后,三排的士兵如同脱缰的野马,步伐稳健,呼吸均匀,队形保持紧凑。楚云飞推行的长跑和间歇训练法效果显现,士兵们的肺活量和耐力有了显着提升。最终,三排以领先第二名近两分钟的绝对优势,夺得全团第一!冲过终点时,士兵们虽然大汗淋漓,却个个眼神明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
考核第二项:步枪精度射击。
旧式训练只强调姿势,不讲究技巧,士兵射击成绩普遍不稳定。楚云飞引入了科学的瞄准、呼吸控制和击发要领训练,甚至用简易器材让士兵体会无弹状态下的肌肉记忆。考核场上,枪声过后,报靶员的声音一次次响起:“三排,赵铁柱,九环!”“三排,孙大勇,十环!”“三排,平均环数,优秀!” 以往射击总是拖后腿的三排,这次平均成绩竟然跃居全团前三!尤其赵铁柱等几个悟性好的士兵,几乎枪枪命中靶心,让负责考核的旅部参谋都连连点头。
考核第三项:班排战术协同演练。
这是最能体现楚云飞训练成果的项目。演练想定为一个加强班进攻敌占据的简易高地。以往各排演练,多是按照死板教条,一窝蜂往上冲,毫无章法。轮到三排时,只见班长(由一名老兵担任)根据楚云飞平时沙盘推演的模式,迅速判断地形,将全班分成火力组、突击组和掩护组。火力组占据侧翼有利地形,用精准射击压制“敌军”;突击组利用洼地、土坎交替掩护,灵活跃进;掩护组则随时准备投掷手榴弹(训练用模拟弹)支援。整个过程条理清晰,配合默契,完全不像是一支旧式军队的表现,反倒有了几分精锐小分队的影子。担任裁判的旅部作战科长看得目不转睛,结束后忍不住问道:“这是谁带的兵?战术意识很新颖啊!”
考核间隙,甚至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文化常识抽查环节(本是走形式)。考官随口问几个士兵“咱们当兵为了啥?”、“中国的首都在哪?”之类的问题。其他排的士兵大多抓耳挠腮,答非所问,引得哄堂大笑。而三排被抽到的几名士兵,虽然回答得磕磕巴巴,但都能说出“保家卫国”、“在北京”等基本答案,赵铁柱甚至还能补充一句“要赶走欺负我们的洋人”!这让考官和围观的其他部队军官惊讶不已,当兵的认识字、懂道理,这可是稀罕事!
为期三天的考核结束,成绩汇总。三排的综合评分,从以往的全团中下游,奇迹般地跃升至全团第一!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步兵团。所有人都震惊了!
“什么?三排拿了第一?就是那个‘傻子’排长带的三排?”
“不可能吧?他们不是整天跑步认字,不务正业吗?”
“邪门了!武装越野、射击、战术,样样拔尖!连他妈的文化考核都没拉胯!”
“那个楚云飞,还真有两下子啊!”
之前嘲讽楚云飞的军官们,此刻脸色精彩纷呈。连长胡胖子看着成绩单,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嘟囔了一句:“这小子……走的什么狗屎运!” 但眼神里,已经没了轻视,多了几分复杂难明的意味。连一向对楚云飞不冷不热的王排长,也私下找到他,感叹道:“楚排长,我老王带兵十几年,服的人不多,你算一个!你这套法子,虽然新鲜,但……真管用!”
最高兴的莫过于三排的士兵们。他们捧着获得的流动红旗和微不足道的一点物质奖励,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挺直腰板,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和尊严!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傻子”的年轻排长。
“排长!谢谢您!”赵铁柱带着哭腔,向楚云飞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其他士兵也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楚云飞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因为艰苦训练而黝黑、却洋溢着自豪和希望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平静地回礼,说道:“功劳是大家的!是你们这一个月的汗水和坚持,换来了今天的成绩!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场,比考核残酷百倍!我们还要继续练,练得更狠,更精!”
“是!排长!”士兵们异口同声,士气高昂。
三排的异军突起,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晋军这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楚云飞那套看似“离经叛道”的练兵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支有思想、有体能、懂战术的军队,其战斗力远非旧式军队可比。
楚云飞的“现代练兵法”,不再是被嘲笑的“花架子”,而是成了全团乃至全旅热议和暗中研究的对象。许多底层军官开始偷偷模仿他的训练方式,甚至有些营连长也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带兵方法。
效果已然初显,楚云飞的名字,和他所带来的新风,真正开始在这支北方军队中扎根、扩散。
考核第一项: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
以往,这项考核对三排来说是个老大难。士兵营养不良,耐力差,跑到后半程往往队伍散乱,掉队者众多,成绩在全连垫底。但这一次,发令枪响后,三排的士兵如同脱缰的野马,步伐稳健,呼吸均匀,队形保持紧凑。楚云飞推行的长跑和间歇训练法效果显现,士兵们的肺活量和耐力有了显着提升。最终,三排以领先第二名近两分钟的绝对优势,夺得全团第一!冲过终点时,士兵们虽然大汗淋漓,却个个眼神明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
考核第二项:步枪精度射击。
旧式训练只强调姿势,不讲究技巧,士兵射击成绩普遍不稳定。楚云飞引入了科学的瞄准、呼吸控制和击发要领训练,甚至用简易器材让士兵体会无弹状态下的肌肉记忆。考核场上,枪声过后,报靶员的声音一次次响起:“三排,赵铁柱,九环!”“三排,孙大勇,十环!”“三排,平均环数,优秀!” 以往射击总是拖后腿的三排,这次平均成绩竟然跃居全团前三!尤其赵铁柱等几个悟性好的士兵,几乎枪枪命中靶心,让负责考核的旅部参谋都连连点头。
考核第三项:班排战术协同演练。
这是最能体现楚云飞训练成果的项目。演练想定为一个加强班进攻敌占据的简易高地。以往各排演练,多是按照死板教条,一窝蜂往上冲,毫无章法。轮到三排时,只见班长(由一名老兵担任)根据楚云飞平时沙盘推演的模式,迅速判断地形,将全班分成火力组、突击组和掩护组。火力组占据侧翼有利地形,用精准射击压制“敌军”;突击组利用洼地、土坎交替掩护,灵活跃进;掩护组则随时准备投掷手榴弹(训练用模拟弹)支援。整个过程条理清晰,配合默契,完全不像是一支旧式军队的表现,反倒有了几分精锐小分队的影子。担任裁判的旅部作战科长看得目不转睛,结束后忍不住问道:“这是谁带的兵?战术意识很新颖啊!”
考核间隙,甚至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文化常识抽查环节(本是走形式)。考官随口问几个士兵“咱们当兵为了啥?”、“中国的首都在哪?”之类的问题。其他排的士兵大多抓耳挠腮,答非所问,引得哄堂大笑。而三排被抽到的几名士兵,虽然回答得磕磕巴巴,但都能说出“保家卫国”、“在北京”等基本答案,赵铁柱甚至还能补充一句“要赶走欺负我们的洋人”!这让考官和围观的其他部队军官惊讶不已,当兵的认识字、懂道理,这可是稀罕事!
为期三天的考核结束,成绩汇总。三排的综合评分,从以往的全团中下游,奇迹般地跃升至全团第一!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步兵团。所有人都震惊了!
“什么?三排拿了第一?就是那个‘傻子’排长带的三排?”
“不可能吧?他们不是整天跑步认字,不务正业吗?”
“邪门了!武装越野、射击、战术,样样拔尖!连他妈的文化考核都没拉胯!”
“那个楚云飞,还真有两下子啊!”
之前嘲讽楚云飞的军官们,此刻脸色精彩纷呈。连长胡胖子看着成绩单,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嘟囔了一句:“这小子……走的什么狗屎运!” 但眼神里,已经没了轻视,多了几分复杂难明的意味。连一向对楚云飞不冷不热的王排长,也私下找到他,感叹道:“楚排长,我老王带兵十几年,服的人不多,你算一个!你这套法子,虽然新鲜,但……真管用!”
最高兴的莫过于三排的士兵们。他们捧着获得的流动红旗和微不足道的一点物质奖励,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挺直腰板,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和尊严!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傻子”的年轻排长。
“排长!谢谢您!”赵铁柱带着哭腔,向楚云飞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其他士兵也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楚云飞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因为艰苦训练而黝黑、却洋溢着自豪和希望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平静地回礼,说道:“功劳是大家的!是你们这一个月的汗水和坚持,换来了今天的成绩!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场,比考核残酷百倍!我们还要继续练,练得更狠,更精!”
“是!排长!”士兵们异口同声,士气高昂。
三排的异军突起,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晋军这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楚云飞那套看似“离经叛道”的练兵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支有思想、有体能、懂战术的军队,其战斗力远非旧式军队可比。
楚云飞的“现代练兵法”,不再是被嘲笑的“花架子”,而是成了全团乃至全旅热议和暗中研究的对象。许多底层军官开始偷偷模仿他的训练方式,甚至有些营连长也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带兵方法。
效果已然初显,楚云飞的名字,和他所带来的新风,真正开始在这支北方军队中扎根、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