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致命布局-《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监控室的灯一直亮着。

  孙连城坐在主控台前,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节奏不快,也不停。

  屏幕上的全球资金图还在运转,那些曾经跳动的绿点已经熄得差不多了,只剩下角落里几个零星信号,像是没来得及断电的旧线路。

  技术人员低声说:“赵瑞龙终端最后一次登录尝试失败后,彻底静默了。”

  孙连城点头,没有说话。

  他把眼镜摘下来,放在桌上,用衣角擦了一下镜片,又重新戴上。

  这动作很慢,但很稳。

  他知道,真正的风还没停。

  门被推开时,他听见脚步声。

  不是技术人员的,也不是值班员的。那人走路有股惯性,一步落地就不再回头。

  侯亮平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红色印章。

  他站在孙连城身后两步远的地方,把文件放在桌角。

  “最高检反贪总局,调取通信记录的搜查令。”他说,

  “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加密通道的日志。”

  孙连城转过身,看了他一眼。

  侯亮平穿着黑色夹克,领口微敞,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是直的。

  “我知道你会来。”孙连城说。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争辩。

  只是把手按在桌下的量子识别器上,指纹验证通过,系统自动弹出数据同步界面。

  “所有原始日志,已经上传至中央督导组预留端口。”他说,

  “你可以去查,也能看到记录时间戳。”

  侯亮平盯着他看了几秒,伸手打开平板,接入系统核对。

  页面刷新几次,确认了数据同步状态。

  他合上设备,声音低了些:“你为什么主动交?”

  “因为我不需要藏。”孙连城说,

  “真正该查的人,现在才开始露脸。”

  侯亮平没接话。

  他在屋里走了半圈,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资金流向图,最后停在主屏右下角的一个加密文件夹上。

  那是个独立分区,图标是一本闭合的笔记,名字写着“育良教书记”。

  “这个打不开。”他说,“权限锁死了。”

  孙连城站起身,走到饮水机旁,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五年前一次常委会的录音备份。”他说,“原始载体坏了,修复用了两年。”

  侯亮平接过杯子,没喝。他看着孙连城:“高育良讲的?”

  “他亲口说的。”孙连城说,“有些事,要等风停了才看得清人影。”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侯亮平把杯子放在桌上,水没动。他问:“你早就在准备这一天?”

  “不是准备。”孙连城说,“是等。”

  他走回主控台,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一条时间线。

  画面显示,从三个月前开始,所有与高育良有关的公开讲话、会议记录、签批文件都被标记,旁边附着语音分析波段。

  “我等的是他松口的时候。”孙连城说,

  “现在风停了,人影出来了,该谁站出来,就看谁敢接这份记录。”

  侯亮平没再追问。

  他低头翻了下手里的搜查令,撕成两半,扔进垃圾桶。

  “我会向督导组提交核查报告。”他说,“你的数据链完整,程序合规。”

  说完,他转身往门口走。

  手碰到门把时,他又停下。

  “你知道高育良今天被立案了吗?”

  孙连城点头:“刚收到消息。”

  “省纪委正式签发的。”侯亮平说,“沙书记没压,也没拖。”

  “所以他办公室灯还亮着。”孙连城看向窗外,“那边没睡。”

  侯亮平看了他一眼,推门出去。

  门关上后,孙连城坐回位置。他点开内部通讯系统,接通技术团队。

  “启动‘星图归档’协议。”他说,“把近期所有操作节点生成不可篡改日志,刻录三份物理介质。”

  “一份送中央督导组,一份存省纪委档案库,一份交京州市公证处。”

  技术人员回应:“明白。需要签名认证吗?”

  “每一份都加上我的生物信息和时间戳。”孙连城说,“记住,这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没错,

  是为了让后来者知道——这条路是怎么走通的。”

  指令下发后,系统开始自动生成封包。屏幕上跳出进度条,数字缓慢上升。

  孙连城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再睁开时,目光落在那个加密文件夹上。

  “育良书记”四个字静静躺在那里,像一块埋进土里的石碑。

  他打开侧边面板,输入一串密钥。文件夹弹出二级验证窗口,要求绑定外部设备。

  他插上一个银色U盘,提示音响起。

  “认证通过,开始解密预演。”

  画面切换,出现一段音频波形图,下方标注时间:

  五年前十一月三日,省委常委会临时会议。

  几秒后,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出来。

  “……有些人总想把事情闹大,可他们忘了,风刮得再猛,也掀不翻一艘压了舱石的船。

  真正沉下去的,往往是那些空着肚子抢风头的。”

  声音顿了顿。

  “所以啊,等风停了,人才看得清。”

  音频到这里中断。

  孙连城没动,也没说话。

  他把这段内容重新打包,附加一层动态加密,命名更新为:

  “育良教书记_v2.1_仅限中央开启”。

  然后点击上传。

  进度条走完,系统提示:

  已同步至中央督导组专用通道,接收确认码已生成。

  他松开鼠标,抬头看向大屏。

  省委大楼的方向,沙瑞金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他嘴角动了一下,声音很轻。

  “老高,你说的那句话,我替你应了。”

  这时,技术员忽然出声:“孙区长,省纪委那边有反馈。”

  “什么内容?”

  “他们调取了高育良近三年的出入境记录,发现他有四次在境外与赵立春会面,地点都在澳门。”

  “有没有同行人员?”

  “有两次,祁同伟出现在同一酒店的登记名单里,但房间不在同一楼层。”

  孙连城点头:“把这条线单独标红,加入证据链主图。”

  “还要做什么?”

  “通知档案组,把这四次会面期间的所有省内重大决策文件全部调出来。”他说,

  “尤其是涉及国土出让、项目审批、人事任命的。”

  “是。”

  命令下达后,系统开始自动关联文档。

  几分钟后,一张新的关系网成型。

  其中三条红线直指山水集团的早期拿地项目,审批签字人正是高育良。

  孙连城放大其中一个节点。

  那是三年前的一份会议纪要,内容关于光明区东部地块开发。

  记录显示,当时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报价异常偏低,可能存在利益输送。

  但高育良当场表态:“价格不是唯一标准,效率才是改革的生命线。”

  这句话被加粗标注,旁边附上语音比对结果——声纹匹配度98.6%。

  孙连城把这段截下来,另存为新文件,命名为:“生命线”。

  他正准备归档,耳机突然震动。

  是监控系统的紧急提示。

  “孙区长,d7区c417货柜又有动静。”

  “什么情况?”

  “温控系统再次启动,这次持续了五分钟,温度设定仍是零下十八度。”

  “来源Ip?”

  “还是斐济,但这次用了跳转服务器,伪装成新西兰教育机构的网络出口。”

  孙连城立刻坐直:“通知缉私队,所有人撤到安全距离。无人机升空,环绕拍摄货柜顶部和底部。”

  “是。”

  等待图像传回的间隙,他打开另一条通讯频道。

  “联系港口电力调度中心。”他说,

  “从现在起,c417货柜的供电由我们远程控制。”

  “您要断电?”

  “不。”孙连城说,“我要让它觉得电一直都在。”

  十秒后,无人机画面接入主屏。

  货柜顶部无异常,但底部排水孔周围水渍范围扩大,边缘呈霜化状态。

  孙连城放大细节。

  在货柜右下角焊缝处,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像是被工具撬动过,又被重新焊接。

  他盯着那道痕迹,手指慢慢收紧。

  就在这时,技术人员喊了一声:“孙区长,我们刚截获一段加密语音,来自斐济方向的中继节点。”

  “内容能恢复吗?”

  “正在解码,需要一点时间。”

  “尽快。”孙连城说,“另外,把‘育良书记’的副本再传一次,这次直接发到侯亮平个人安全邮箱。”

  “他刚才已经走了。”

  “我知道。”孙连城看着屏幕,“但他会回来。”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侧面,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名字:

  高育良

  祁同伟

  赵立春

  然后画了一条线,指向第四个名字:赵瑞龙。

  笔尖停在那里,微微一顿。

  他把笔放回笔筒,转身面对大屏。

  货柜的实时画面还在刷新,冷凝水顺着金属外壳缓缓滑落。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一下,节奏比之前慢。

  门没关严,走廊的光斜照进来,落在他的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