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致命追踪,量子逃生-《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孙连城推开监控室的门,走廊的光落在他肩上。

  他没有回头,径直走到主控台前坐下。技术员正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有动静了。”技术员低声说,“京州港方向出现异常信号波动,频率不在常规通信范围内。”

  孙连城点头,目光扫过面前三块显示屏。

  左侧是全市基站状态图,中间为热成像追踪界面,右侧则是一串不断跳动的数据流。

  他拿起平板调出过去两小时的频谱记录,放大那段异常波形。

  “不是普通加密传输。”他说,“这是量子纠缠通道的特征扰动。”

  技术员抬头看了他一眼:“他们真敢用这个?那玩意儿还没通过安全评审。”

  “正因为没通过,才有人想拿它逃命。”孙连城把平板放在桌边,

  “查一下项目源头,这种实验性系统必须经过审批备案。”

  几分钟后,技术员皱起眉:“找到了。‘幽灵链’计划,五年前由省公安厅立项,用于高保密级别应急通信测试。

  审批人签字——祁同伟。”

  孙连城嘴角微微一动。

  “是他批的。”他说,“也是我参与设计的。当时做了三个后门协议,其中一个就是实时同步镜像。”

  技术员愣住:“您没告诉任何人?”

  “没必要。”孙连城起身走到操作台前,

  “现在启动日志回传程序,把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复制一份到本地服务器。”

  “已经开始了。”技术员按下确认键,

  “数据正在流入……奇怪,这些信息不是文字也不是语音,像是某种结构化指令。”

  屏幕上跳出一串编码序列,自动解析后生成一张图表。

  图表显示一组坐标点沿着特定路线移动,最后停在京州港七号码头地下区域。

  “他在传递位置信息。”孙连城盯着图表,

  “不是求救,是在向境外残余势力汇报自己的行踪和行动计划。”

  “可这系统理论上无法定位发射源。”技术员说,

  “量子纠缠态一旦被观测就会坍缩,传统手段根本锁不住信号来源。”

  “但我们可以反推。”孙连城打开另一组程序界面,“调用气象卫星的中继信号记录,查找大气层电离层扰动轨迹。

  每次量子态激发都会引起微弱共振,只要时间戳对得上,就能还原发射方位。”

  技术员迅速操作,连接天文台数据库。

  三维地图逐渐成型,红点缓缓浮现,最终定格在码头下方约二十米处,位于一条废弃排水管网内。

  “找到了。”技术员声音压低,“这里有个密闭空间,可能是旧时战备设施改造的避难所。”

  孙连城拿起平板,接入远程摄像头控制系统。

  画面切换数次后,终于捕捉到一段昏暗通道的实时影像。

  一个人影背对镜头蹲在地上,正在检查一台黑色设备。

  “放大。”

  图像拉近。那人穿着警服,肩章已被撕去,但身形轮廓清晰可辨。

  “祁同伟。”孙连城轻声说。

  他点击语音同步按钮,将麦克风接入量子通信信道。

  几秒后,耳机里传来电流声。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正是他自己。

  “祁厅,你选的频率不错,可惜相位偏移了0.3度。”

  画面中的身影猛然一震,猛地站起,左右张望。

  他摘下耳机,又重新戴上,似乎在确认信号来源。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通风管道传来轻微气流声。

  他低头查看设备面板,手指快速调整参数。但几秒钟后,屏幕闪了一下,显示出错代码。

  “权限验证失败。”系统提示音响起,“账户已冻结。”

  祁同伟盯着屏幕,脸色发白。他拔掉数据线,抓起背包准备离开。

  刚转身,前方通道尽头的金属闸门突然落下,发出沉重撞击声。他冲到门前用力拍打,门纹丝不动。

  “再试其他出口。”孙连城说。

  技术员切换视角,调取密道内部多个隐藏探头的画面。

  另外三条通道的闸门也已关闭,控制面板显示“远程锁定”。

  “他出不去了。”技术员说,“整个地下管网都被智能安防系统接管。”

  孙连城没说话。

  他打开轨迹分析程序,输入祁同伟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活动数据。系统开始运算,生成动态路径图,并与当前环境叠加投影。

  几分钟后,程序完成建模。

  孙连城将结果推送到平板,再通过无线投射功能发送至密道墙壁上的应急显示板。

  画面亮起。

  无数光点在空中流转,如同星辰排列。

  每一点代表祁同伟一次行动节点:

  凌晨三点离开藏身处、四点十七分更换伪装衣物、六点零九分进入地下管网入口……

  所有路线最终汇聚成一个闭环,终点正是他此刻站立的位置。

  他的名字浮现在星图中央,下方标注一行小字:

  预测抵达时间:21:47:33 实际抵达时间:21:47:35

  误差仅两秒。

  祁同伟抬头看着墙上的投影,身体晃了一下。

  他后退几步,背靠冰冷墙面,呼吸变得急促。手中的警徽滑落,砸在地上发出闷响。

  他弯腰想去捡,手伸到一半又停住。抬起头时,眼神已失去焦距。

  “不可能……”他喃喃道,“没人知道这条路……这是我亲手画的设计图……”

  孙连城看着监控画面,手指轻轻划过平板边缘。

  “你忘了。”他说,“当年审图纸的时候,我在通风井第六段加了个监测点。

  你说太麻烦,让我删掉。我没删,只是改成了隐形标记。”

  技术员低声问:“下一步怎么办?要不要通知公安收网?”

  “还不用。”孙连城摇头,“让他多看一会儿。”

  话音未落,画面中祁同伟突然抬手,狠狠砸向墙面。

  拳头撞上去的声音沉闷而无力。他靠着墙慢慢下滑,双膝触地,整个人蜷缩起来。

  监控镜头拉近。

  他的肩膀微微颤抖,嘴唇动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

  孙连城放下平板,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温刚好。

  “查一下他设备里最后传输的内容。”他说,“看看他想送出去什么。”

  技术员调出解码日志,逐行扫描数据包。片刻后,他停下动作。

  “区长,这段信息不是给别人的。”他说,“是备份指令。

  他在尝试激活一个预设程序——如果二十四小时内没有手动解除,就会自动向几家境外媒体发布一批文件。”

  “内容是什么?”

  “部分是赵立春时期的干部任免记录,另一部分……是关于您调动岗位的真实原因。”

  孙连城放下杯子。

  “真实原因?”

  “系统里提到一句话。”技术员念出来,

  “‘孙连城不宜外放,必须留在可控范围内。此人知情,且具备独立调查能力。’

  签署人是——中央某督查组代号‘青松’。”

  房间安静下来。

  孙连城盯着屏幕,眼神没有变化。

  “把这条信息单独存档。”他说,“命名‘青松备忘录’,加密等级最高。”

  “需要上报吗?”

  “暂时不用。”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夜色浓重,远处港口灯火稀疏。

  “他们以为把我留在京州是为了监视我。”他说,“其实我一直知道,我是被安排回来的。”

  技术员不敢接话。

  孙连城转过身,重新看向主屏幕。

  祁同伟仍跪在原地,头低垂着,像一尊失去支撑的雕像。

  “通知技术组。”他说,“切断所有外部中继节点,确保那份文件永远发不出去。

  同时,在公网模拟一次虚假传输成功反馈,让他以为已经送出。”

  “明白。”

  “然后……”他顿了顿,

  “把‘育良书记’文件夹里的视频片段提取出来,混入一批无关数据流,悄悄上传到祁同伟能接触到的暗网缓存区。”

  技术员一怔:“您要让他自己看到证据?”

  “不是我要给他。”孙连城说,“是他该看见了。”

  就在这时,主屏幕上,祁同伟忽然抬起头。

  他的脸在昏暗灯光下显得苍白,眼睛布满血丝。他缓缓抬起右手,指向摄像头方向,嘴唇一张一合。

  孙连城让技术员放大画面。

  读唇程序运行几秒后,弹出一行字:

  “你早就等着我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