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丁义珍伪造文件,初露端倪-《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孙连城盯着那份夹在原始凭证中的审批文件,手指轻轻压在纸张右下角。

  这份名为《关于批准设立光明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的批复》的材料,

  编号为光发改批〔2016〕第47号,

  落款单位是区发改委、国土局与财政局三家联署,

  日期为2016年10月28日。

  他记得自己从未签过这个项目。

  更奇怪的是,G-207地块正式挂牌出让是在11月5日,

  而这份文件的审批时间竟早了整整八天。一个尚未挂牌的土地,怎么可能提前立项并获批财政支持?这不合程序。

  他把文件平铺在桌面中央,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复印好的流程图,这是他前两天整理的G-207项目全流程节点表。

  他用红笔在“项目立项”一栏画了个圈,又在“土地出让”前标出时间差。

  七天。

  不是巧合。

  他又翻开电脑,调出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目录》,逐条检索。

  没有“生态农业示范园”,也没有编号相近的项目记录。

  再查区发改委当年第三季度的工作台账,同样无此项目备案信息。

  文件是假的。

  但他没有立刻动怒,而是重新打开牛皮纸袋,将里面所有材料按顺序一一摆开:

  土地出让合同、付款申请单、监理验收报告、财政拨款凭证……

  每一份都盖着公章,签字齐全,表面看毫无破绽。

  可这份伪造的审批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伸手摸了摸文件背面。

  纸张厚度正常,印刷清晰,红头格式也符合当年标准。

  但当他把文件举到灯光下细看时,发现发文机关全称写着“京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少了“市”字。

  而在官方正式文书中,这种全称绝不会漏字。

  他又比对附件清单的编号格式。

  真正的政府公文附件应标注为“附1”“附2”,而这上面写的是“附件一”“附件二”,

  属于非规范用法。

  字体字号也略有偏差,正文所用仿宋字比标准版本大了半磅。

  这些细节单独看都不足以定罪,但叠加在一起,就成了破绽。

  最关键的,是分管副区长签字栏。

  那上面赫然签着他的名字:“孙连城”。

  笔迹模仿得很像,横平竖直,末笔收锋利落。

  可他知道,自己写字有个习惯,写“连”字最后一笔时,总会不自觉地往上带出一个小弧钩。

  而这份签名上,那一笔直挺挺地落下,没有任何回锋。

  不是他写的。

  有人拿他的名义,伪造了一份能通过财政审核的前置审批文件,目的就是让后续的资金拨付看起来合法合规。

  八百六十万的配套资金,正是基于这份虚假立项依据拨下去的。

  他慢慢靠回椅背,目光扫过办公室角落的望远镜模型。

  丁义珍主管国土和招商多年,对项目审批流程熟稔于心。

  他知道哪些环节最容易被忽视,也知道如何绕过监管制造“合规假象”。

  这个人一向喜欢打着“推动发展”的旗号行事,实则一步步把权力变现。

  而这次,他甚至懒得遮掩了。

  孙连城关掉屏幕,起身走到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拉开底层抽屉。

  他把这份伪造文件单独抽出,放进另一个小信封,封口后贴上标签:

  “光发改批〔2016〕47号(疑伪)”。然后塞进最里侧的一个夹层格,外面再压上几份旧会议纪要。

  不能现在就动。

  他回到座位,打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三行字:

  “虚构项目名称:光明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

  审批时间早于土地出让日七天

  签名笔迹不符,红头格式错误”

  写完,他合上本子,顺手拿起桌上的茶杯。水已经凉了,他没喝,只是握着杯子边缘,感受那一点残余的温意。

  门外走廊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他办公室门口。

  敲门声响起,两下,不急不缓。

  “请进。”他说。

  门开了,丁义珍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惯常的笑容,一手插在西装裤兜里,另一只手拎着个黑色皮包。

  他个子高大,肩宽背厚,进门时几乎占满了门框。

  “老孙,忙呢?”他声音洪亮,像是来串门的老友。

  “刚看完几个材料。”孙连城放下茶杯,站起身,“丁市长怎么亲自来了?”

  “路过嘛。”丁义珍走进来,目光自然地扫过桌面摊开的文件,

  “听说你在查G-207的事?这项目可是咱们京州的重点工程,可不能出岔子。”

  “也就是例行核对。”孙连城不动声色地把笔记本合拢,推向一边,“有些历史资料不太齐,补补课。”

  丁义珍点点头,走到办公桌旁,俯身看了看那份被翻开放置的监理验收报告。

  “哎,这张维啊,我记得是他公司做的监理吧?人还靠谱吗?”

  “目前没发现问题。”孙连城答得平静。

  “那就好。”丁义珍直起身,笑了笑,

  “不过你也别太较真,有些老账,查得太深反而影响团结。咱们都是为了工作,何必揪着过去不放?”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带着警告。

  孙连城点头:“我明白分寸。”

  “明白就好。”丁义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

  “你是个稳重的人,我一直信得过。有什么难处,随时找我聊。”

  说完,他转身朝门口走,手搭上门把时顿了顿:

  “对了,下周我要去省里开会,可能得走几天。要是有紧急事项,先跟李书记通个气。”

  “知道了。”孙连城送他到门口,看着他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

  门关上后,他站在原地没动。

  丁义珍刚才说话时,眼神一直有意无意地瞟向他桌上的文件堆。

  尤其是看到那份审批批复时,视线停留了一瞬。虽然表情没变,但喉结轻微滚动了一下。

  他在紧张。

  孙连城走回座位,重新打开电脑,进入内网档案系统。

  他搜索“生态农业示范园”关键词,结果为空。再以编号“光发改批〔2016〕47号”查询,系统提示“未收录该文件”。

  彻底证实了。

  这份文件从未录入官方数据库,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他的原始凭证袋中,

  显然是有人故意塞进去的。

  目的只有一个,试探他是否真的在追查这笔钱。

  而丁义珍的突然造访,正是为了确认他的反应。

  他打开抽屉,取出一张空白便签纸,写下一行字:

  “有人往我材料里塞假文件,丁义珍已察觉我在查。”

  然后撕下来,折成小方块,塞进烟盒底部。

  他知道,接下来每一步都会更加危险。

  电话铃响了。

  他看了一眼号码,是书记办公室。

  接起来,那边传来秘书的声音:

  “孙区长,李书记让您十点整到他办公室一趟,有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