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指挥若定,再做突破-《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装甲车驶离机场十分钟后,指挥中心的通讯频道里传来驾驶员的声音:

  “前方路口临时管制,交警设卡检查,预计延误五分钟。”

  孙连城盯着屏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

  他没有抬头,只说了一句:

  “通知交警支队值班领导,调取该卡点任务来源,三分钟内回复。”

  技术员迅速操作,几秒后报出结果:

  “指令来自市局交通科,但签发人不在值班名单上。”

  “屏蔽掉。”孙连城语气不变,

  “派两辆便衣车绕行主路,提前抵达技侦中心待命。

  如果那辆车十分钟内没进院门,立刻启动b级应急预案。”

  命令下达后,他转向另一侧的技术监控屏。

  保险柜已被装入防磁箱,内部温差读数依旧微弱波动,像一颗埋在暗处的心脏还在跳动。

  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存储设备。

  丁义珍不会把证据留在明面,更不会让人轻易得手。

  那个冷笑不是失败者的癫狂,而是猎手看到陷阱被触发时的确认。

  他拿起对讲机:“审讯室准备好了吗?”

  “侯处和季检已经到位。”通讯员回应,

  “丁义珍仍在观察室,喝水,未说话。”

  “把问题递进去。”他说,“先问第一个,

  他最后一次联系周主任是什么时候。”

  画面切换到审讯室内部。

  单向玻璃后的房间里灯光均匀,丁义珍坐在铁桌一侧,双手交叠放在桌面,水杯搁在一旁。

  门开时他抬起眼,看到走进来的两人,嘴角略略一动,像是认出了谁。

  侯亮平穿黑色夹克,步伐沉稳,落座时不看对方,直接打开文件夹。

  季昌明随后坐下,神情平和,手里捏着一支笔,轻轻点了点本子封面。

  “我们不绕弯子。”侯亮平开口,

  “你和机场调度科周主任,最近一次通话是什么时间?”

  丁义珍没动,也没答话。他只是慢慢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又放下。

  季昌明轻声道:“你不回答也可以。

  但我们已经调了基站记录,只要你打过电话,就有痕迹。

  你现在不说,等我们查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丁义珍放下的杯子微微偏斜,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轻微“咔”声。

  镜头拉近,捕捉到他右手食指再次触碰杯沿。

  一下,停顿。

  两下,再停顿。

  第三下,稍重。

  孙连城盯着屏幕,眼神不动。

  他已下令将这段视频单独截取,送往编码分析组。

  但他心里清楚,这动作有目的,不是随意为之。

  “再问第二个问题。”侯亮平声音抬高半分,

  “‘0618’这个日期,除了是你儿子出国的日子,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有没有关联某个账户、某次交易、或者某个密钥?”

  丁义珍终于有了反应。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直视侯亮平,然后缓缓摇头。

  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

  接着,他左手抬起,拇指从唇边抹过,掌心朝上摊开,像展示空无一物的手心。

  和之前一样的动作。

  重复,却不冗余。

  孙连城忽然道:“回放刚才他摇头的瞬间,放大面部肌肉变化。”

  技术员迅速操作。

  画面定格在丁义珍颈部侧面,喉结上方的一小块皮肤,在摇头过程中出现极细微的抽动,几乎难以察觉。

  “这里。”孙连城指着位置,“记录下来,比对生理监测数据库,看看是不是应激反应。”

  “可能是吞咽动作。”技术员犹豫道。

  “也可能是压抑情绪。”孙连城低声说,

  “人在面对真正忌讳的问题时,身体会先于语言做出反应。尤其是……触及核心秘密的时候。”

  他顿了顿,又下令:“把‘0618’这三个字打印出来,贴在审讯室白板上。不要解释,就摆在那儿。”

  “现在做什么?”技术员问。

  “等。”他说,“让他看,让他想,让他知道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

  指挥室内安静下来。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和偶尔响起的通讯提示音。

  五分钟过去,审讯室里没人再提问。

  丁义珍低头看着桌面,手指不再敲击,但呼吸频率略有上升。

  监控显示他的脚尖开始轻微摆动,节奏紊乱。

  孙连城注意到这一点。

  “他在计算。”他说,“不是在想怎么应对,是在判断我们掌握了多少。”

  正说着,对讲机响起:

  “报告,周主任住所已抵达。

  家中无人,门未锁,鞋架上有外出鞋,但床铺有压痕,像是刚离开不久。”

  “宽带登录状态呢?”

  “昨晚十二点四十七分有一次登录,持续六分钟,访问了一个加密云盘接口。”

  “哪个服务商?”

  “私人节点,境外注册,无法溯源。”

  孙连城沉默片刻:“留人蹲守。

  同时查他名下所有银行卡,看是否有异地取现或转账记录。

  另外,通知网安组,盯住那个云盘入口,一旦再登录,立即反向追踪Ip跳转路径。”

  命令刚落,另一条消息接踵而至:

  “技侦中心通报,保险柜运输车辆已通过临时卡点,正在加速前进,预计七分钟后抵达。”

  “通知破拆组,原地待命,不准提前接柜。”孙连城强调,“等我指令。”

  他重新看向审讯画面。

  丁义珍仍坐着,但身体姿态变了。

  原本放松的背部微微弓起,肩膀下沉,像是承受某种无形压力。

  侯亮平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笔在“0618”下方写下一行数字:“”。

  丁义珍眼皮猛地跳了一下。

  虽然只是一瞬,但红外监测仪捕捉到了他左眼睑的快速颤动。

  “记下来。”孙连城说,

  “瞳孔收缩百分之十八,眨眼频率由每三十秒一次提升至每十五秒。

  这是认知负荷加重的表现。”

  季昌明这时开口:“要不要试试反过来刺激他?比如告诉他,周主任已经交代了。”

  “不行。”孙连城否决,

  “他不怕背叛。

  他怕的是我们根本不懂规则。

  如果我们假装掌握内幕,他会立刻识破,反而封闭自己。”

  “那怎么办?”

  “继续晾着他。”孙连城说,

  “让他以为我们在僵持,实际上……我们在等另一个突破口。”

  他靠回椅背,目光扫过三个屏幕:

  一个是审讯室实时画面,

  一个是技侦中心倒计时进度条,

  第三个是机场调度科的人员名单滚动页。

  突然,他目光停住。

  “把周主任的排班表调出来,最近七天。”

  屏幕切换。技术员快速翻找。

  “发现异常。”他说道,“前天夜里,他本应值班,但系统记录为‘替岗’,接班人是副科长李成。

  可李成当天请了病假,医院有证明。”

  “也就是说,有人冒用身份替他值守?”

  “可能性很大。而且……”技术员继续翻查,

  “当晚两点十三分,有一条设备检测日志,显示对b区三号仓库的通风系统进行了远程重启。

  操作Ip归属周主任工号。”

  孙连城眼神一沉。

  那个时间点,正是丁义珍藏身夹层期间。

  “这不是巧合。”他说,“他们在通气。”

  “要抓周主任吗?”

  “不。”孙连城摇头,“现在抓,只会打草惊蛇。我们要让他主动露面。”

  他拿起对讲机:“通知机场安保部,发布一条内部通告,

  就说今晚要进行突击消防演练,重点排查b区地下管道线路,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到场签到。”

  “如果他是清白的,自然会来。

  如果他有问题……”他顿了顿,“就会躲。”

  计划布置完毕,指挥室重新陷入等待的节奏。

  孙连城盯着审讯室的画面,丁义珍已经开始第四次加水,动作缓慢,像是在拖延时间。

  就在这时,技术员低声提醒:

  “红外扫描显示,保险柜内部温差出现小幅上升,持续三十秒后回落。”

  “是不是环境干扰?”

  “排除。温度变化集中在右下角夹层,位置固定,不像自然波动。”

  孙连城立刻下令:

  “切断技侦中心所有非必要电源,只保留监控和恒温系统。

  任何人不得靠近保险柜存放区,包括破拆组。”

  “会不会是定时擦除装置?”

  “有可能。”他说,

  “也可能是在接收信号。

  只要周围有特定频段的电磁波触发,它就会启动自毁程序。”

  “那怎么办?”

  “等专家。”他说,“宁可慢。”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清明。

  此刻,所有线索都悬在半空:

  一个沉默的男人,

  一个加密的箱子,

  一个失踪的科长,

  一段无法破解的日期。

  他知道,答案就在其中。

  只是还没落地。

  对讲机忽然响起。

  “报告,机场消防演练通知已发布。

  目前已有十六名员工签到,周主任……尚未出现。”

  孙连城看着屏幕,缓缓坐直身体。

  “继续等。”他说,“他一定会来。”

  因为不来,才是最大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