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收网-《我,孙连城,搅动汉东风云!》

  孙连城把手机放下,屏幕还亮着那行字。他没有再看第二眼。

  车还在往京州方向开,天已经完全亮了。司机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车内很安静,只有导航偶尔发出提示音。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高育良过去三个月的公开行程表。

  每一条都标注清楚:会议、调研、接待外宾。表面上看不出异常。

  但技术组很快发现,每月十五日前后,他的日程都会空出一个下午,

  时间在两到三个小时之间,地点一栏写着“内部学习”。

  孙连城让技术组立刻联系机场数据接口,调取当天进出港航班记录。

  同时派人去查城南那家私人会所的消费登记。

  不到两个小时,消息回传,

  高育良名下的司机曾多次在当日下午驾驶公务车前往该区域,停车时间与行程表上的“内部学习”完全重合。

  他拨通侯亮平电话:“把会所监控调出来,重点看十五号那天。”

  “已经在处理。”侯亮平声音低沉,

  “另外,我们拿到了助理的手机备份。

  里面有几条加密转账记录,收款方是‘宏远咨询’,

  付款备注写的是‘课题研究经费’。金额是八十万。”

  “转给谁?”

  “账户所有人叫高小凤,户籍信息显示是高育良妹妹。

  但她五年前就移民了,现在账户操作Ip来自新加坡。”

  孙连城挂了电话,转身对季昌明说:“证据链能闭合。”

  季昌明点头:“税务那边也确认了,

  这几笔钱最终通过离岸公司回流,用于购买境外房产。

  合同签字人是高育良妻子的堂弟。”

  孙连城打开加密文件夹L-001,将所有材料归类整合。

  资金流、物流、人脉三条主线全部指向同一个节点。

  他开始撰写正式报告,每一个数据都附上来源编号和验证方式。

  写完最后一段,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十一点二十七分。

  手机震动。

  系统警报弹出一条通知:

  检测到非常规登录尝试,目标为L-001主服务器,Ip地址归属省委办公厅三楼闲置终端。

  他立刻按下通讯键:“封锁该区域网络端口,派人上去查设备使用痕迹。”

  技术人员回复:“指令已执行。同时发现对方试图远程删除文件夹权限记录,操作被拦截。”

  孙连城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停车场有辆黑色轿车刚停下,下来两个人,穿着便装,但动作利落。

  他知道是纪检的人到了。

  他把报告打印出来,装进文件袋,亲自交到侯亮平手上。

  “你带一份走。”他说,

  “另一份交给季昌明。第三份存在独立服务器,密码由技术组长保管。

  三个人都在,才能打开完整版。”

  侯亮平接过文件,没多问,直接出门上了车。

  下午三点,沙瑞金来电。

  “我看了摘要。”他说,“中央同意启动特别行动。”

  孙连城只回了一句:“什么时候?”

  “凌晨四点。全国同步。”

  电话挂断后,他召集所有人进会议室。

  “这次不留空档。”他说,“所有涉案账户立即冻结,抓捕同时进行。

  公安、纪委、银行监管三方联动,一个都不能漏。”

  没人提问。每个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散会后,他独自留在办公室,重新检查一遍证据目录。

  手指划过屏幕,停在一段录音文件上。

  这是恢复出来的语音片段,背景嘈杂,但能听清一句话:

  “……项目批下来,五百万到账,老规矩,三成给上面。”

  他把这段音频单独导出,加上时间戳和取证说明,放入核心证据包。

  晚上九点,技术组传来最后确认:

  全国十八个关联账户已完成资金冻结,总计超过九亿元。

  四十三台电子设备被扣押,其中包括高育良家中的私人硬盘。

  硬盘内容正在解密。

  初步扫描显示,里面存有一份名为“汉大帮成员联络表”的文档,

  列出三十七人,涵盖政法、公安、司法系统。

  孙连城关掉电脑,走出办公楼。

  夜风吹过来,有点凉。街上行人不多,路灯照着地面,影子拉得很长。

  他站在台阶上,点了根烟。火光闪了一下,映在镜片上。

  凌晨三点五十分,行动组全员到位。

  四点整,指令下达。

  京州郊区,赵瑞龙正在别墅里喝酒。

  门被踹开时,他猛地站起来,手里酒杯摔在地上。

  两名特警冲进去,将他按倒在地。

  他挣扎着喊:“你们知道我爸是谁吗!”话没说完,嘴就被捂住。

  市区一家高档餐厅后巷,祁同伟刚下车,准备赴宴。

  一辆无牌车横停在路中间,七八个人迅速围上来。

  手铐咔的一声扣上手腕。

  同一时间,六名厅级干部、十七名处级人员被依法立案。八十七个账户冻结,四十三台设备送检。

  早上七点,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沙瑞金站在台上,身后是巨大的党徽。

  他宣布,“丁义珍案”已查明为系统性腐败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和企业,目前主要责任人均已控制,案件正在依法推进。

  记者提问环节,有人问:“此次调查的关键突破口是什么?”

  沙瑞金说:“是一个基层干部的坚持,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

  孙连城同志在案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台下一片安静。

  当天中午,多家媒体发布专题报道。标题写着《从“宇宙区长”到反腐先锋》。

  文章提到孙连城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的天文望远镜模型,称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张照片:

  孙连城站在指挥中心,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神情冷静。评论区不断刷新。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公务员。”

  有人说:“原来真的有人敢动这些人。”

  孙连城没有看手机。

  他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准备移交下一步审查工作。

  下午两点,季昌明打来电话:“省检收到了三封自首信,都是以前跟赵瑞龙合作过的商人。”

  “让他们如实交代。”他说,“一个都不放过。”

  窗外阳光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个望远镜模型上。

  金属表面反着光,刺得他眯了下眼。

  他起身走过去,拿起模型,用袖子擦了擦灰,放回原位。

  然后坐下来,打开新文档。

  标题写着:关于进一步清理政商勾结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