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一年春,晋国公府邸内一派生机盎然。后花园中,垂丝海棠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如云似霞,微风拂过,落英缤纷,洒在蜿蜒的碎石小径上。几株珍贵的绿萼梅也已绽放,幽香暗浮。水榭临池,碧波荡漾,几尾锦鲤悠然游弋。林枫与王婉宁对坐在水榭中的汉白玉石桌旁,桌上除了清茶,还摊开着几份制作考究的泥金庚帖。他们刚满周岁不久的嫡女林音,穿着大红色绣福字纹的锦缎小袄,正被乳母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颈间挂着的赤金嵌宝长命锁在春日暖阳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映衬着她玉雪可爱的脸庞。
林枫的指尖在其中一份写着“杨昭”二字的庚帖上轻轻叩击着,眉头微蹙,语气带着深思:“晋王府那边,昨日又通过张衡递话来了,言语间颇为热切。广平郡王杨昭,是晋王殿下的嫡长子,今年刚满三岁,与我们的音儿年岁上倒是相当。”
王婉宁闻言,从乳母手中将女儿接了过来。小丫头一到母亲怀里,便本能地抓住王婉宁衣襟上一颗圆润的珍珠纽扣,玩得不亦乐乎。王婉宁轻轻拍抚着女儿柔软的背脊,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此事关乎音儿终身,妾身不敢轻忽。这些日子也托人多方打听过,广平郡王确如外界所言,聪颖早慧,举止有度,据说……还很得陛下喜爱,时常被召入宫中陪伴圣驾。只是……”她话语微顿,抬眼看向丈夫,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只是这门亲事太过显眼,几乎等同于在长安城头插上了一面旗帜。”林枫接过她的话头,语气凝重,“太子殿下位居东宫多年,至今未闻立下嫡孙。我们林家若在此时与晋王府结亲,在外人看来,便是公然站队,将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晋王这一边。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这时,月娘亲自端着一个红漆描金托盘,上面放着几样精致的江南点心和两盏新沏的雨前龙井,轻步走进水榭。她将茶点一一摆放在石桌上,动作娴雅,听到只言片语,忍不住轻声插话道:“老爷,夫人,妾身前两日听闻……太子妃娘娘的娘家,似乎也有意与咱们府上结亲,曾向几位夫人探过口风……”
王婉宁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闻言,目光并未看向月娘,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那几份庚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太子妃的侄儿,若是妾身没记错,今年该有七岁了吧?听闻性情颇为……活泼,前几日才在太傅讲学时,将老先生推入了荷花池,引得朝野非议。这般心性的郎君,岂是我林家嫡女的良配?”
月娘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与惶恐,立即垂首,恭顺地应道:“是妾身思虑不周,失言了,请夫人恕罪。”
待月娘带着侍女退下去准备其他事物后,水榭内只剩下夫妻二人与熟睡的婴儿。王婉宁这才压低声音,对林枫道:“不止太子妃娘家,还有一事,妾身觉得也需让夫君知晓。楚国公杨司徒,前日借着其夫人送来一批江南苏绣的名义,也隐晦地提过,愿为其嫡长孙求娶我们音儿,结两家秦晋之好。”
林枫闻言,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杨素?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借此将我林家绑在他杨家的战车上,共同进退?哼,可惜,我林家的女儿,还不至于非要与他杨家捆在一处,蹚他那摊浑水。”
……
“宫中试探与家族权衡”
三日后,宫中设赏花宴。王婉宁穿着一品诰命吉服,带着得体的妆容,出席了宴会。席间,晋王妃萧氏,这位以温婉贤德着称的王妃,特意寻了机会,坐在王婉宁身旁,与她闲话家常。说着说着,萧氏似是不经意地提起,语气中充满了为人母的骄傲与怜爱:“前日昭儿那孩子在他皇祖父跟前请安,陛下考较他功课,他竟能将《孝经》通篇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父皇当时高兴得很,直夸这孩子聪慧懂事,还说……这沉稳好学的性子,像极了他二叔小时候。”
王婉宁面带得体的微笑,仔细听着,不时颔首附和,心下却如明镜一般。晋王妃这番话,表面是在夸赞自己的儿子如何得圣心,实则句句都在暗示晋王杨广自幼便深得帝心,其子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甚至隐隐有超越东宫孙辈之势。这其中的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宴至半酣,心情颇佳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召见了在场的一些年幼皇孙。在一众孩童中,年仅三岁的广平郡王杨昭确实显得格外突出。他年纪虽小,行礼问安却一丝不苟,举止从容,应答清晰,在一群或拘谨或嬉闹的孩子里,显得沉稳有度。杨坚显然对这个孙子十分喜爱,竟破例将他抱在膝上坐了一会儿,还亲自喂了他一块西域进贡的蜜饯,引得在场众多命妇、大臣侧目,神色各异。坐在下首的太子杨勇,虽然面上带笑,眼神却瞬间阴沉了几分,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那一闪而过的厉色,并未逃过某些有心人的眼睛。
回府之后,林枫在书房内独自踱步,直至深夜。窗外的月色清冷地洒在地板上,映出他来回走动的修长身影。王婉宁安抚好一双儿女,看着他们沉沉睡去后,才端着一盏温热的参茶,轻轻走进书房。见他仍对着棋盘上未下完的一局残棋出神,便将茶盏轻轻放在书案一角,柔声问道:“夫君可是在为今日宫中之事,以及音儿的婚事为难?”
林枫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棋盘那错综复杂的局势上,伸手执起一枚代表己方的黑子,在指间摩挲,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今日陛下当着满朝文武和命妇的面,如此明显地夸赞晋王之子,其偏爱之意,几乎不加掩饰。太子当时虽强颜欢笑,但那脸色……着实是难看得很。这储位之争的硝烟味,是越来越浓了。”
“陛下如今春秋鼎盛,龙体康健,此时贸然站队,确实凶险万分,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王婉宁走到他身边,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紧握着棋子的手背上,试图传递一丝安抚的力量,“但话说回来,若我们一味观望,待到那大局已定、尘埃落定之时,只怕……只怕我们的音儿,届时便再也高攀不上嫡皇孙的正妃之位了。届时,难道要让她屈居人下,或者随意配个寻常勋贵子弟吗?”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为人母对女儿未来的深切考量与一丝不甘。
就在这时,书案上的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朵明亮的灯花。林枫反手握住王婉宁微凉的手指,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这些利害关系,我何尝不知?但你我都清楚,一旦应下这门亲事,便如同将这阖府上下的性命前程,都系在了晋王府的马车上。这其中的分量,你可真想清楚了?”
王婉宁迎上丈夫深邃的目光,眼中虽有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下定决心的坚定:“妾身别无所求,只盼能为音儿寻一个不被轻贱、能让她一世尊荣安稳的归宿。晋王若他日能成事,我们的音儿便是未来太子嫡妃,甚至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可若……若事有不谐……”她的话语未尽,但其中的风险,两人心知肚明。
“若不成,”林枫替她说完了那最坏的结果,声音沉郁,“我林家满门,从你我到承业、安澜,乃至所有依附林家的族人故旧,恐怕都要为之陪葬,身死族灭。”这残酷的现实,如同冰冷的巨石,压在夫妻二人的心头。
……
“后宅日常与最终决断”
次日,晋王府长史张衡再次来访,这次他带来的礼物更为贵重,是一对由上等和田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的如意长命锁,玉质温润无瑕,雕工精湛绝伦,一看便知是宫内造办处的手笔。
“晋王殿下说,小郡主玉雪可爱,灵秀动人,这对如意锁寓意吉祥平安,正合配她。”张衡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恭敬笑容,语气热络,但那双精明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意味深长的光芒,“殿下还让下官转告国公,若得此姻缘,必视若己出,绝不相负。”
林枫沉默着,伸出手,拿起其中一把玉锁,指尖感受着那玉石特有的温润细腻的质感,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物件,触摸到那个遥远而尊贵的未来。他脑海中闪过朝堂上杨坚对杨昭的喜爱,闪过太子阴郁的眼神,闪过杨素那老谋深算的面孔,最终,定格在女儿林音那纯真无邪的笑脸上。过了许久,他终于缓缓点头,声音沉稳而清晰:“晋王殿下厚爱,林某感激不尽。小女顽劣,蒙殿下不弃,许以佳儿。如此,便……有劳张长史回禀殿下,待小女及笄之年,还望广平郡王多加爱护,琴瑟和鸣。”
这便算是正式应下了这门极具分量的亲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权贵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太子府那边反应迅速而直接,当即寻了个由头,退回了原本按例要送给林府的端午节礼,态度鲜明。而令人玩味的是,楚国公杨素却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贺仪,锦盒之中,除了价值不菲的珠宝古玩,还附了一张未署名的洒金笺,上面只有力透纸背的四个字:“国公好眼光。”
王婉宁此刻正在内室,仔细整理着女儿那些小巧精致的衣物,一件件抚摸过柔软的布料,心中充满了对女儿未来的不舍与期盼。见林枫拿着那张字条,面色凝重地走进来,她便知道,此事已再无转圜余地,那个关乎家族命运的决定,已经落下。
“可是……后悔了?”她放下手中的小衣服,轻声问道,目光关切地落在丈夫脸上。
林枫将那张字条递给她,语气沉重:“杨素此人……他这是在提醒我们,从今往后,我林家与东宫,已是势同水火,再无转圜可能。他乐见其成,甚至可能……早已与晋王有所默契。”
王婉宁接过字条,只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将它凑到窗边小几上的烛火前。橘红色的火苗瞬间舔舐上纸张,将其化为一小撮蜷曲的灰烬。“迟早都要有这么一遭。”她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向前,再无回头之理。妾身只是……只是心疼我们的音儿,她还这么小,懵懂无知,却注定要被卷入这些是是非非、权力倾轧之中,将来怕是难得片刻真正的安宁喜乐。”
林枫走到她身边,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略显单薄的肩膀,目光投向旁边摇篮中正吮着手指、睡得香甜的女儿,语气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别怕,婉宁。既然是我为她选的路,我必会倾尽全力,护她一世周全。待她长大成人,风风光光出嫁之时,我定要让这全天下,无人敢轻慢她分毫!她要的尊荣,我这个做父亲的,给得起!”
窗外,月色愈发清明皎洁,如水银般静静流淌,温柔地笼罩着这座气象万千的晋国公府,也映照着这对为年幼女儿亲手选定了一条充满荣耀与风险的未来的父母。政治联姻的棋子,已然在长安这盘大棋局上郑重落下,晋国公府从此与晋王府的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府邸之内,其他的生活仍在继续。
……
“后宅光影,日常里的微妙”
自嫡女林音与广平郡王杨昭定亲的消息正式传出后,晋国公府后宅的气氛,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下人们行走做事更加谨慎,言语间对主母王婉宁和嫡出的小姐、公子更是敬畏有加。而几位妾室,心态则更为复杂。
月娘在自个儿屋里,对着心腹嬷嬷忍不住感叹:“夫人所出的音小姐,这福分真是……旁人羡慕不来。一落地便是国公府的嫡女,如今更是许给了皇孙,将来怕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但更多的是认命般的淡然。她很清楚,自己的儿子虽是庶长子,将来前程多半要靠自己努力,或者仰仗嫡母和父亲的安排,与嫡妹的未来已是云泥之别。她如今只想守着自己的孩子,安稳度日,尽力办好主母交代的每一件事,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薛姨娘性子更安静些,平日主要负责协助王婉宁管理一些文书账目和库房事宜。她听闻此事后,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精心抄录的一份祈福经文送到了王婉宁的正房,轻声道:“祈求佛祖保佑音小姐平安顺遂,也保佑我们林家上下安稳。”她深知,林家这艘大船如今驶入了更广阔却也更深不可测的水域,一损俱损,唯有祈求平安。
王婉宁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并未多言,只是对府中事务管理得更加细致周密。她每日清晨依旧雷打不动地接受妾室和管事嬷嬷们的请安,听取汇报,分派事务。午后会亲自检查一双儿女的起居,看着乳母和丫鬟们伺候他们玩耍、进食。偶尔,她也会将月娘和薛姨娘唤到跟前,询问她们分管事务的细节,或是指点她们如何应对一些人情往来。
这日,王婉宁正在暖阁里看着林音和林承业(嫡子)在厚厚的地毯上蹒跚学步,两个孩子咿咿呀呀,为寂静的室内增添了许多生气。月娘和薛姨娘都在一旁陪着说话。
“眼看着音儿和承业一天天长大,这衣裳鞋袜也换得勤了。”王婉宁拿起一件林音刚换下的小衣服,对月娘道,“你针线好,有空的时候,带着下面几个手巧的丫鬟,多给他们做几身里衣,用料要最柔软吸汗的松江棉布,针脚务必细密,不可磨了孩子们的嫩皮肤。”
“是,夫人,妾身记下了,回头就去库房领料子。”月娘连忙应下。
王婉宁又转向薛姨娘:“府里往来的文书账目,你都要仔细核对清楚,特别是与各府之间的礼尚往来,记录务必清晰,不可有丝毫错漏。如今我们林家处在风口浪尖,多少双眼睛盯着,绝不能在这些小事上授人以柄。”
“夫人放心,妾身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怠慢。”薛姨娘恭谨地回答。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婉宁看着眼前这一幕——乖巧的儿女,恭顺的妾室,井然有序的生活——心中那份因政治联姻带来的沉重感,似乎被这日常的温馨冲淡了些许。无论外界风浪如何,至少在这深宅之内,她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为子女,也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她知道,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既然选择了,便唯有步步为营,砥砺前行。
林枫的指尖在其中一份写着“杨昭”二字的庚帖上轻轻叩击着,眉头微蹙,语气带着深思:“晋王府那边,昨日又通过张衡递话来了,言语间颇为热切。广平郡王杨昭,是晋王殿下的嫡长子,今年刚满三岁,与我们的音儿年岁上倒是相当。”
王婉宁闻言,从乳母手中将女儿接了过来。小丫头一到母亲怀里,便本能地抓住王婉宁衣襟上一颗圆润的珍珠纽扣,玩得不亦乐乎。王婉宁轻轻拍抚着女儿柔软的背脊,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此事关乎音儿终身,妾身不敢轻忽。这些日子也托人多方打听过,广平郡王确如外界所言,聪颖早慧,举止有度,据说……还很得陛下喜爱,时常被召入宫中陪伴圣驾。只是……”她话语微顿,抬眼看向丈夫,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只是这门亲事太过显眼,几乎等同于在长安城头插上了一面旗帜。”林枫接过她的话头,语气凝重,“太子殿下位居东宫多年,至今未闻立下嫡孙。我们林家若在此时与晋王府结亲,在外人看来,便是公然站队,将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晋王这一边。其中风险,不言而喻。”
这时,月娘亲自端着一个红漆描金托盘,上面放着几样精致的江南点心和两盏新沏的雨前龙井,轻步走进水榭。她将茶点一一摆放在石桌上,动作娴雅,听到只言片语,忍不住轻声插话道:“老爷,夫人,妾身前两日听闻……太子妃娘娘的娘家,似乎也有意与咱们府上结亲,曾向几位夫人探过口风……”
王婉宁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闻言,目光并未看向月娘,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那几份庚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太子妃的侄儿,若是妾身没记错,今年该有七岁了吧?听闻性情颇为……活泼,前几日才在太傅讲学时,将老先生推入了荷花池,引得朝野非议。这般心性的郎君,岂是我林家嫡女的良配?”
月娘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与惶恐,立即垂首,恭顺地应道:“是妾身思虑不周,失言了,请夫人恕罪。”
待月娘带着侍女退下去准备其他事物后,水榭内只剩下夫妻二人与熟睡的婴儿。王婉宁这才压低声音,对林枫道:“不止太子妃娘家,还有一事,妾身觉得也需让夫君知晓。楚国公杨司徒,前日借着其夫人送来一批江南苏绣的名义,也隐晦地提过,愿为其嫡长孙求娶我们音儿,结两家秦晋之好。”
林枫闻言,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杨素?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想借此将我林家绑在他杨家的战车上,共同进退?哼,可惜,我林家的女儿,还不至于非要与他杨家捆在一处,蹚他那摊浑水。”
……
“宫中试探与家族权衡”
三日后,宫中设赏花宴。王婉宁穿着一品诰命吉服,带着得体的妆容,出席了宴会。席间,晋王妃萧氏,这位以温婉贤德着称的王妃,特意寻了机会,坐在王婉宁身旁,与她闲话家常。说着说着,萧氏似是不经意地提起,语气中充满了为人母的骄傲与怜爱:“前日昭儿那孩子在他皇祖父跟前请安,陛下考较他功课,他竟能将《孝经》通篇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父皇当时高兴得很,直夸这孩子聪慧懂事,还说……这沉稳好学的性子,像极了他二叔小时候。”
王婉宁面带得体的微笑,仔细听着,不时颔首附和,心下却如明镜一般。晋王妃这番话,表面是在夸赞自己的儿子如何得圣心,实则句句都在暗示晋王杨广自幼便深得帝心,其子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甚至隐隐有超越东宫孙辈之势。这其中的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宴至半酣,心情颇佳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召见了在场的一些年幼皇孙。在一众孩童中,年仅三岁的广平郡王杨昭确实显得格外突出。他年纪虽小,行礼问安却一丝不苟,举止从容,应答清晰,在一群或拘谨或嬉闹的孩子里,显得沉稳有度。杨坚显然对这个孙子十分喜爱,竟破例将他抱在膝上坐了一会儿,还亲自喂了他一块西域进贡的蜜饯,引得在场众多命妇、大臣侧目,神色各异。坐在下首的太子杨勇,虽然面上带笑,眼神却瞬间阴沉了几分,虽然很快掩饰过去,但那一闪而过的厉色,并未逃过某些有心人的眼睛。
回府之后,林枫在书房内独自踱步,直至深夜。窗外的月色清冷地洒在地板上,映出他来回走动的修长身影。王婉宁安抚好一双儿女,看着他们沉沉睡去后,才端着一盏温热的参茶,轻轻走进书房。见他仍对着棋盘上未下完的一局残棋出神,便将茶盏轻轻放在书案一角,柔声问道:“夫君可是在为今日宫中之事,以及音儿的婚事为难?”
林枫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停留在棋盘那错综复杂的局势上,伸手执起一枚代表己方的黑子,在指间摩挲,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今日陛下当着满朝文武和命妇的面,如此明显地夸赞晋王之子,其偏爱之意,几乎不加掩饰。太子当时虽强颜欢笑,但那脸色……着实是难看得很。这储位之争的硝烟味,是越来越浓了。”
“陛下如今春秋鼎盛,龙体康健,此时贸然站队,确实凶险万分,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王婉宁走到他身边,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紧握着棋子的手背上,试图传递一丝安抚的力量,“但话说回来,若我们一味观望,待到那大局已定、尘埃落定之时,只怕……只怕我们的音儿,届时便再也高攀不上嫡皇孙的正妃之位了。届时,难道要让她屈居人下,或者随意配个寻常勋贵子弟吗?”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为人母对女儿未来的深切考量与一丝不甘。
就在这时,书案上的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朵明亮的灯花。林枫反手握住王婉宁微凉的手指,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这些利害关系,我何尝不知?但你我都清楚,一旦应下这门亲事,便如同将这阖府上下的性命前程,都系在了晋王府的马车上。这其中的分量,你可真想清楚了?”
王婉宁迎上丈夫深邃的目光,眼中虽有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下定决心的坚定:“妾身别无所求,只盼能为音儿寻一个不被轻贱、能让她一世尊荣安稳的归宿。晋王若他日能成事,我们的音儿便是未来太子嫡妃,甚至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可若……若事有不谐……”她的话语未尽,但其中的风险,两人心知肚明。
“若不成,”林枫替她说完了那最坏的结果,声音沉郁,“我林家满门,从你我到承业、安澜,乃至所有依附林家的族人故旧,恐怕都要为之陪葬,身死族灭。”这残酷的现实,如同冰冷的巨石,压在夫妻二人的心头。
……
“后宅日常与最终决断”
次日,晋王府长史张衡再次来访,这次他带来的礼物更为贵重,是一对由上等和田羊脂白玉精心雕琢而成的如意长命锁,玉质温润无瑕,雕工精湛绝伦,一看便知是宫内造办处的手笔。
“晋王殿下说,小郡主玉雪可爱,灵秀动人,这对如意锁寓意吉祥平安,正合配她。”张衡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恭敬笑容,语气热络,但那双精明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意味深长的光芒,“殿下还让下官转告国公,若得此姻缘,必视若己出,绝不相负。”
林枫沉默着,伸出手,拿起其中一把玉锁,指尖感受着那玉石特有的温润细腻的质感,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物件,触摸到那个遥远而尊贵的未来。他脑海中闪过朝堂上杨坚对杨昭的喜爱,闪过太子阴郁的眼神,闪过杨素那老谋深算的面孔,最终,定格在女儿林音那纯真无邪的笑脸上。过了许久,他终于缓缓点头,声音沉稳而清晰:“晋王殿下厚爱,林某感激不尽。小女顽劣,蒙殿下不弃,许以佳儿。如此,便……有劳张长史回禀殿下,待小女及笄之年,还望广平郡王多加爱护,琴瑟和鸣。”
这便算是正式应下了这门极具分量的亲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权贵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太子府那边反应迅速而直接,当即寻了个由头,退回了原本按例要送给林府的端午节礼,态度鲜明。而令人玩味的是,楚国公杨素却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贺仪,锦盒之中,除了价值不菲的珠宝古玩,还附了一张未署名的洒金笺,上面只有力透纸背的四个字:“国公好眼光。”
王婉宁此刻正在内室,仔细整理着女儿那些小巧精致的衣物,一件件抚摸过柔软的布料,心中充满了对女儿未来的不舍与期盼。见林枫拿着那张字条,面色凝重地走进来,她便知道,此事已再无转圜余地,那个关乎家族命运的决定,已经落下。
“可是……后悔了?”她放下手中的小衣服,轻声问道,目光关切地落在丈夫脸上。
林枫将那张字条递给她,语气沉重:“杨素此人……他这是在提醒我们,从今往后,我林家与东宫,已是势同水火,再无转圜可能。他乐见其成,甚至可能……早已与晋王有所默契。”
王婉宁接过字条,只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将它凑到窗边小几上的烛火前。橘红色的火苗瞬间舔舐上纸张,将其化为一小撮蜷曲的灰烬。“迟早都要有这么一遭。”她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向前,再无回头之理。妾身只是……只是心疼我们的音儿,她还这么小,懵懂无知,却注定要被卷入这些是是非非、权力倾轧之中,将来怕是难得片刻真正的安宁喜乐。”
林枫走到她身边,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略显单薄的肩膀,目光投向旁边摇篮中正吮着手指、睡得香甜的女儿,语气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别怕,婉宁。既然是我为她选的路,我必会倾尽全力,护她一世周全。待她长大成人,风风光光出嫁之时,我定要让这全天下,无人敢轻慢她分毫!她要的尊荣,我这个做父亲的,给得起!”
窗外,月色愈发清明皎洁,如水银般静静流淌,温柔地笼罩着这座气象万千的晋国公府,也映照着这对为年幼女儿亲手选定了一条充满荣耀与风险的未来的父母。政治联姻的棋子,已然在长安这盘大棋局上郑重落下,晋国公府从此与晋王府的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府邸之内,其他的生活仍在继续。
……
“后宅光影,日常里的微妙”
自嫡女林音与广平郡王杨昭定亲的消息正式传出后,晋国公府后宅的气氛,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下人们行走做事更加谨慎,言语间对主母王婉宁和嫡出的小姐、公子更是敬畏有加。而几位妾室,心态则更为复杂。
月娘在自个儿屋里,对着心腹嬷嬷忍不住感叹:“夫人所出的音小姐,这福分真是……旁人羡慕不来。一落地便是国公府的嫡女,如今更是许给了皇孙,将来怕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但更多的是认命般的淡然。她很清楚,自己的儿子虽是庶长子,将来前程多半要靠自己努力,或者仰仗嫡母和父亲的安排,与嫡妹的未来已是云泥之别。她如今只想守着自己的孩子,安稳度日,尽力办好主母交代的每一件事,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薛姨娘性子更安静些,平日主要负责协助王婉宁管理一些文书账目和库房事宜。她听闻此事后,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精心抄录的一份祈福经文送到了王婉宁的正房,轻声道:“祈求佛祖保佑音小姐平安顺遂,也保佑我们林家上下安稳。”她深知,林家这艘大船如今驶入了更广阔却也更深不可测的水域,一损俱损,唯有祈求平安。
王婉宁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并未多言,只是对府中事务管理得更加细致周密。她每日清晨依旧雷打不动地接受妾室和管事嬷嬷们的请安,听取汇报,分派事务。午后会亲自检查一双儿女的起居,看着乳母和丫鬟们伺候他们玩耍、进食。偶尔,她也会将月娘和薛姨娘唤到跟前,询问她们分管事务的细节,或是指点她们如何应对一些人情往来。
这日,王婉宁正在暖阁里看着林音和林承业(嫡子)在厚厚的地毯上蹒跚学步,两个孩子咿咿呀呀,为寂静的室内增添了许多生气。月娘和薛姨娘都在一旁陪着说话。
“眼看着音儿和承业一天天长大,这衣裳鞋袜也换得勤了。”王婉宁拿起一件林音刚换下的小衣服,对月娘道,“你针线好,有空的时候,带着下面几个手巧的丫鬟,多给他们做几身里衣,用料要最柔软吸汗的松江棉布,针脚务必细密,不可磨了孩子们的嫩皮肤。”
“是,夫人,妾身记下了,回头就去库房领料子。”月娘连忙应下。
王婉宁又转向薛姨娘:“府里往来的文书账目,你都要仔细核对清楚,特别是与各府之间的礼尚往来,记录务必清晰,不可有丝毫错漏。如今我们林家处在风口浪尖,多少双眼睛盯着,绝不能在这些小事上授人以柄。”
“夫人放心,妾身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怠慢。”薛姨娘恭谨地回答。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婉宁看着眼前这一幕——乖巧的儿女,恭顺的妾室,井然有序的生活——心中那份因政治联姻带来的沉重感,似乎被这日常的温馨冲淡了些许。无论外界风浪如何,至少在这深宅之内,她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为子女,也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她知道,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既然选择了,便唯有步步为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