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宪章-《末世:我的避难所连通多元宇宙》

  技术奇点的风暴席卷而过,留给圣地联盟的不仅是力量的飞跃,更是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与秩序挑战。当个体或文明掌握了近乎“创世”般的力量时,原有的道德框架和法律体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房尘深知,若不能及时建立起一套被广泛认同、且具备约束力的新秩序,联盟很可能从内部因力量的失衡与滥用而分崩离析,甚至自我毁灭。于是,一场关乎联盟未来命运的、围绕 **“星海伦理”** 与 **“秩序重建”** 的大讨论,在万道学宫和联盟最高议事会层面激烈展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几个核心问题上:

  1. **技术共享的边界**:像“规则编程”核心范式、“创世模拟器”使用权这样的颠覆性技术,是否应对所有联盟成员无条件开放?逻辑族等贡献巨大的文明认为,这会导致技术滥用,主张设立严格的“技术权限等级”。而许多中小文明则激烈反对,认为这是制造新的不平等,违背联盟“知识共享”的初衷。

  2. **个体力量的约束**:随着“科修”体系的普及和元始灵气的滋养,联盟内个体强者辈出。一位熔火族天才学员在实验中失控,其爆发的力量险些摧毁半个“镜天”平台。是否需要设立“个体力量评级”和“限制器”制度?这引发了关于自由与安全的激烈辩论。

  3. **文明自治与联盟干预**:当一个文明内部出现严重的人权侵害、或者为追求力量进行危险的禁忌实验(例如试图大规模克隆拥有战斗本能的高等生命体)时,联盟是否有权进行干预?干预的尺度和依据是什么?

  4. **对外政策的伦理**:面对外部那些警惕甚至敌视联盟的文明,联盟是应该利用技术优势进行“仁慈同化”,还是坚守“不干涉内政”原则?对于确认与“低语者”有染的文明,又该如何处置?

  学宫的辩论场上,各族学者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议事会中,各方代表据理力争,气氛时常剑拔弩张。

  面对纷繁复杂的诉求与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房尘在聆听了所有声音后,于万法碑前召开了联盟全体大会。

  “力量的增长,不应带来混乱,而应催生更高的秩序与责任。”他的声音透过寰宇通讯网,清晰地传遍联盟每一个角落,“我们需要的,不是扼杀创新的枷锁,而是引导文明航向的星辰。今日,我将提出《星海宪章》的基石原则,以此为基础,构建我们的新秩序。”

  他宣布了**三大基石原则**:

  1. **存在与发展权**:任何智慧生命与文明,均享有不被无故毁灭、并追求自身发展的基本权利。联盟有义务保护其成员免受外部灭绝威胁,并为其发展提供必要协助。

  2. **责任与限制原则**:权力的行使必须与相应的责任匹配。个体或文明在行使力量(尤其是可能对他人或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力量)时,必须承担相应后果,并接受基于联盟整体利益的必要限制。

  3. **知识共享与安全并重**:知识属于所有智慧生命,联盟鼓励并促进知识共享。但涉及可能对联盟存续或宇宙稳定构成即时、重大威胁的特定高危技术,其传播与应用需受“安全理事会”监管。

  基于这三大基石,房尘下令组建 **“星海法典编纂委员会”** ,由上官云雀、逻各斯、一位以公正着称的光羽族长老、一位来自中立弱小文明的法学家共同领导,广泛吸收各文明代表,在一年内起草完成《星海宪章》细则。

  同时,他宣布成立几个关键机构:

  * **技术安全理事会**:负责评估、定级、监管高危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权叫停危险项目。

  * **星际法庭**:依据《星海宪章》,审理跨文明重大纠纷和严重违宪案件。

  * **文明观察与援助司**:负责监测成员文明内部状况,对出现严重内部危机或人道灾难的文明,在符合宪章前提下提供必要援助或进行有限度干预。

  法典的编纂过程充满了博弈与妥协。

  * **案例一:熔火族能源改造计划**。熔火族计划利用规则引擎技术,抽取一颗濒死恒星的全部能量用于母星改造。技术安全理事会评估后,认为此举可能引发不可控的星系引力紊乱,危及邻近文明。最终,在房尘的协调下,熔火族接受了修改方案,采用效率稍低但更安全的分段抽取技术,并由联盟提供部分资源补偿。

  * **案例二:逻辑族的“绝对优化社会模型”**。逻辑族试图在其自治星域推行该模型,要求所有个体严格按照计算出的“最优路径”生活。文明观察司认为此举严重侵犯个体自由与多样性,援引“存在与发展权”原则进行干预。经过激烈辩论和房尘的施压,逻辑族同意在模型中加入了尊重个体选择权的“模糊变量”。

  * **案例三:对外“低语者”关联文明的处理**。一个边远文明被确认与“低语者”存在交易。联盟内部就是否立即武力清除产生分歧。最终,依据宪章中“抵御外部威胁”条款,联盟采取了“先隔离、后净化”的策略,出动舰队封锁该星域,同时派出由林晓、白夜等组成的特遣队,尝试清除低语污染,拯救该文明普通民众,只对顽固高层进行精准打击。此举既展现了联盟的决心,也体现了其对“存在权”的尊重,在联盟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星海宪章》从一个抽象的概念,逐渐变成了有血有肉、可以指导实际行动的准则。虽然过程充满拉扯,但一个基于规则、而非纯粹强权的联盟新秩序,正在艰难地孕育成形。

  《星海宪章》的推行,逐渐显现出成效:

  * **内部矛盾缓和**:明确的规则减少了猜忌与摩擦,中小文明获得了基本保障,强势文明的行为也受到了约束,联盟内部氛围更加和谐。

  * **创新规范发展**:技术安全理事会并非一味禁止,而是引导研究走向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反而催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辅助技术和安全标准。

  * **外部形象提升**:联盟以一套相对公正、透明的规则处理内外事务,改变了过往“恃强凌弱”的潜在印象,吸引了一些原本观望的文明主动接触,考虑加入。

  然而,暗流依旧存在。部分强势文明私下对权力受限不满;技术安全理事会的监管与科研自由的边界仍需持续探索;星际法庭的权威性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典型案例来巩固;而如何将这套伦理秩序推行到可能遭遇的、更高级别的外星文明,更是未知数。

  房尘站在已然成为联盟法律与伦理象征的“万法碑”下,碑文上如今不仅流转着万法奥义,更铭刻着《星海宪章》的核心条款。

  他深知,这套秩序的建立,远比研发一件神器、打赢一场战争更加艰难,也更加重要。它是文明能否从“强大”走向“伟大”的关键。

  “宪章并非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更深邃星海的航标。”房尘对汇聚而来的联盟高层说道,“规则需要守护,秩序需要力量来维系。在我们内部践行此道的同时,亦需警惕外部的黑暗……是时候,将目光再次投向那些潜伏的威胁了。”

  内部秩序的初步建立,为联盟凝聚了更强的力量,也让他们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去面对“虚空低语者”以及其他未知的挑战。

  星海宪章的光芒,已然点亮。

  而这光芒能照耀多远,取决于联盟能否将这秩序之力,转化为守护文明的火炬与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