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
新来的三人局促地站在中央,承受着房尘毫无感情的目光审视,如同等待宣判的囚徒。柳芸和苏晓萌则远远站在生活区入口附近,既好奇又带着一丝本能的警惕,尤其是看向那个姿色气质丝毫不逊于她们、甚至带着一股英气的凌萱时。
凌萱站得笔直,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张工紧紧搂着女儿玲玲,父女二人都是一脸惶恐。
那把缴获的手枪,就放在控制台上,像是一个无声的警告。
“凌萱。”房尘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在金属墙壁间碰撞,带着回音,“特警队。你的价值,除了会用这把枪,还有什么?”
凌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迎上房尘的目光:“系统性的格斗与擒拿技巧,基础的战术指挥与小队协同作战经验,野外生存技能,包括追踪、反追踪、设置陷阱。另外,我受过专业急救训练,远超普通水准。”
她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丝夸大。
房尘的目光转向张工。
张工一个激灵,连忙结结巴巴地开口:“我……我叫张海,是、是市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我懂建筑结构、材料力学,会看图纸,也、也懂一点机械原理和电路……”他似乎怕自己的价值不够,又补充道,“我、我可以维修一些简单的东西……”
房尘不置可否,最后看向那个小女孩玲玲。
玲玲吓得把脸埋在父亲怀里,不敢抬头。
“她……她还小……”张海护着女儿,声音带着哀求。
房尘收回目光,重新落在凌萱身上。“证明它。”
凌萱愣了一下。
房尘指了指控制台辅助屏幕上调出的避难所外围隧道结构图。“根据现有条件,设计三条防御纵深方案,包含预警、阻滞、杀伤三个阶段。给你半小时。”
这是一个极具针对性的考验,直接检验凌萱宣称的“战术指挥”能力。
凌萱眼神一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走到屏幕前,开始快速操作起来。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神情专注,仿佛回到了曾经的作战指挥室。
房尘不再看她,转而看向张海。
“你。”他指了指旁边一堆从丽景苑带回来的、型号不一的金属材料和零件,“用这些东西,设计并制造一个可以有效提升那扇金属长矛穿刺威力或使用效率的配件。工具可以用制造台旁边的。时间,同样半小时。”
张海看着那堆“破烂”,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但接触到房尘冰冷的视线,他不敢多言,连忙蹲下身,开始翻捡材料,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地计算着什么。
房尘则走到控制台前,再次拿起了那个银色的金属箱。他尝试着输入几个常见的军用密码组合,毫无意外地失败了。箱子表面的电子屏闪烁着红色的错误提示。
他沉吟片刻,将箱子放在制造台的扫描区内。
“系统,尝试进行低强度能量共振,探测内部锁具结构弱点。”
“指令确认。开始低强度能量共振扫描……”
制造台发出微弱的嗡鸣,一道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波纹笼罩了金属箱。
几分钟后,扫描结束。
“扫描完成。目标锁具结构精密,存在三重物理互锁及一道能量扰流屏障。低强度共振无法突破。强行提升能量强度有触发内部自毁机制的风险。建议获取更高级别的解码权限或特定密钥。”
还是不行。房尘皱起了眉头。这个箱子,比他想象的还要麻烦。
他暂时放下箱子,目光转向正在忙碌的凌萱和张海。
凌萱那边,屏幕上已经勾勒出了清晰的隧道结构,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出了三条截然不同的防御方案。一条侧重于利用现有障碍物和声光警报进行层层阻滞;一条偏向于设置致命的物理陷阱和狙击点;最后一条则更加激进,包含了诱敌深入和利用环境制造塌方等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每条方案都附带了简单的物资需求和风险评估。
专业,而且高效。
张海那边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他面前摊着几根金属管和几个齿轮零件,正用找到的工具费力地挫磨着什么东西,额头上满是汗水。他似乎想制作一个可以加装在长矛尾端的配重平衡器,或者是一个可以卡在矛头后方、增加穿刺深度的血槽卡榫?想法有些粗糙,动手能力也明显生疏。
时间一到,房尘叫停了他们。
他走到屏幕前,快速浏览了一遍凌萱的方案。不得不说,非常专业,远超他这个野路子的水平。有了这些方案,避难所外围的防御能力可以提升几个档次。
“方案一,细化执行步骤和物资清单。”房尘选择了最稳妥的那条,“完成后,由你负责带领柳芸和苏晓萌,在两天内部署完成。”
凌萱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挺直了腰板:“是!”她知道,自己初步获得了认可,并且被赋予了实际的职责。
房尘又走到张海面前,看着他手中那个歪歪扭扭、勉强成型的小金属件。
“想法尚可,手艺太差。”房尘的评价毫不留情,“以后,你负责避难所内部所有非精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同时,协助凌萱进行防御工事的搭建。”
张海脸色一白,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但也松了口气,至少没有被直接判定为无用。“是,我……我一定努力。”
房尘的目光最后扫过几人。“在这里,劳动换取生存。具体的贡献点制度,稍后会公布。记住你们的定位,也记住我的规矩。”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股寒意:“任何背叛、懈怠、或者无用的内耗,结果只有一个。”
他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新来的三人,包括旁观的柳芸和苏晓萌,心头都是一凛。
“柳芸,带他们去空置的房间,分配基本生活物资。”房尘吩咐道。
“是,主人。”柳芸连忙上前,引着凌萱、张海和玲玲走向生活区。
控制室内,再次只剩下房尘一人。
他看了一眼能量点数,还是89。新成员的加入,暂时没有带来直接的能源收益,反而增加了消耗。但他们的潜在价值,值得前期投入。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个银色的金属箱上。
凌萱是特警,会不会接触过这类军用装备?或许她知道一些相关信息?
不过,现在还不是询问的时候。他需要先观察,确保这些新成员的忠诚度——或者说,可控性。
他拿起箱子,准备将其暂时锁进储备库的保险柜。
就在他手指拂过箱子侧面一道细微的划痕时,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检测到微弱的、特定频率的能量残留信号……信号特征分析中……与数据库残缺记录比对……”
“比对完成。能量残留信号特征,与‘黑蛇’雇佣兵军团制式装备加密频段,相似度71.3%。”
房尘的动作猛然顿住。
黑蛇雇佣兵?
不是军方,是雇佣兵?
一个雇佣兵的箱子,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高档小区的民用越野车里?
这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谜团,似乎更大了。
新来的三人局促地站在中央,承受着房尘毫无感情的目光审视,如同等待宣判的囚徒。柳芸和苏晓萌则远远站在生活区入口附近,既好奇又带着一丝本能的警惕,尤其是看向那个姿色气质丝毫不逊于她们、甚至带着一股英气的凌萱时。
凌萱站得笔直,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张工紧紧搂着女儿玲玲,父女二人都是一脸惶恐。
那把缴获的手枪,就放在控制台上,像是一个无声的警告。
“凌萱。”房尘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在金属墙壁间碰撞,带着回音,“特警队。你的价值,除了会用这把枪,还有什么?”
凌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迎上房尘的目光:“系统性的格斗与擒拿技巧,基础的战术指挥与小队协同作战经验,野外生存技能,包括追踪、反追踪、设置陷阱。另外,我受过专业急救训练,远超普通水准。”
她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丝夸大。
房尘的目光转向张工。
张工一个激灵,连忙结结巴巴地开口:“我……我叫张海,是、是市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我懂建筑结构、材料力学,会看图纸,也、也懂一点机械原理和电路……”他似乎怕自己的价值不够,又补充道,“我、我可以维修一些简单的东西……”
房尘不置可否,最后看向那个小女孩玲玲。
玲玲吓得把脸埋在父亲怀里,不敢抬头。
“她……她还小……”张海护着女儿,声音带着哀求。
房尘收回目光,重新落在凌萱身上。“证明它。”
凌萱愣了一下。
房尘指了指控制台辅助屏幕上调出的避难所外围隧道结构图。“根据现有条件,设计三条防御纵深方案,包含预警、阻滞、杀伤三个阶段。给你半小时。”
这是一个极具针对性的考验,直接检验凌萱宣称的“战术指挥”能力。
凌萱眼神一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走到屏幕前,开始快速操作起来。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神情专注,仿佛回到了曾经的作战指挥室。
房尘不再看她,转而看向张海。
“你。”他指了指旁边一堆从丽景苑带回来的、型号不一的金属材料和零件,“用这些东西,设计并制造一个可以有效提升那扇金属长矛穿刺威力或使用效率的配件。工具可以用制造台旁边的。时间,同样半小时。”
张海看着那堆“破烂”,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但接触到房尘冰冷的视线,他不敢多言,连忙蹲下身,开始翻捡材料,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地计算着什么。
房尘则走到控制台前,再次拿起了那个银色的金属箱。他尝试着输入几个常见的军用密码组合,毫无意外地失败了。箱子表面的电子屏闪烁着红色的错误提示。
他沉吟片刻,将箱子放在制造台的扫描区内。
“系统,尝试进行低强度能量共振,探测内部锁具结构弱点。”
“指令确认。开始低强度能量共振扫描……”
制造台发出微弱的嗡鸣,一道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波纹笼罩了金属箱。
几分钟后,扫描结束。
“扫描完成。目标锁具结构精密,存在三重物理互锁及一道能量扰流屏障。低强度共振无法突破。强行提升能量强度有触发内部自毁机制的风险。建议获取更高级别的解码权限或特定密钥。”
还是不行。房尘皱起了眉头。这个箱子,比他想象的还要麻烦。
他暂时放下箱子,目光转向正在忙碌的凌萱和张海。
凌萱那边,屏幕上已经勾勒出了清晰的隧道结构,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出了三条截然不同的防御方案。一条侧重于利用现有障碍物和声光警报进行层层阻滞;一条偏向于设置致命的物理陷阱和狙击点;最后一条则更加激进,包含了诱敌深入和利用环境制造塌方等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每条方案都附带了简单的物资需求和风险评估。
专业,而且高效。
张海那边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他面前摊着几根金属管和几个齿轮零件,正用找到的工具费力地挫磨着什么东西,额头上满是汗水。他似乎想制作一个可以加装在长矛尾端的配重平衡器,或者是一个可以卡在矛头后方、增加穿刺深度的血槽卡榫?想法有些粗糙,动手能力也明显生疏。
时间一到,房尘叫停了他们。
他走到屏幕前,快速浏览了一遍凌萱的方案。不得不说,非常专业,远超他这个野路子的水平。有了这些方案,避难所外围的防御能力可以提升几个档次。
“方案一,细化执行步骤和物资清单。”房尘选择了最稳妥的那条,“完成后,由你负责带领柳芸和苏晓萌,在两天内部署完成。”
凌萱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挺直了腰板:“是!”她知道,自己初步获得了认可,并且被赋予了实际的职责。
房尘又走到张海面前,看着他手中那个歪歪扭扭、勉强成型的小金属件。
“想法尚可,手艺太差。”房尘的评价毫不留情,“以后,你负责避难所内部所有非精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同时,协助凌萱进行防御工事的搭建。”
张海脸色一白,有些羞愧地低下头,但也松了口气,至少没有被直接判定为无用。“是,我……我一定努力。”
房尘的目光最后扫过几人。“在这里,劳动换取生存。具体的贡献点制度,稍后会公布。记住你们的定位,也记住我的规矩。”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股寒意:“任何背叛、懈怠、或者无用的内耗,结果只有一个。”
他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新来的三人,包括旁观的柳芸和苏晓萌,心头都是一凛。
“柳芸,带他们去空置的房间,分配基本生活物资。”房尘吩咐道。
“是,主人。”柳芸连忙上前,引着凌萱、张海和玲玲走向生活区。
控制室内,再次只剩下房尘一人。
他看了一眼能量点数,还是89。新成员的加入,暂时没有带来直接的能源收益,反而增加了消耗。但他们的潜在价值,值得前期投入。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个银色的金属箱上。
凌萱是特警,会不会接触过这类军用装备?或许她知道一些相关信息?
不过,现在还不是询问的时候。他需要先观察,确保这些新成员的忠诚度——或者说,可控性。
他拿起箱子,准备将其暂时锁进储备库的保险柜。
就在他手指拂过箱子侧面一道细微的划痕时,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检测到微弱的、特定频率的能量残留信号……信号特征分析中……与数据库残缺记录比对……”
“比对完成。能量残留信号特征,与‘黑蛇’雇佣兵军团制式装备加密频段,相似度71.3%。”
房尘的动作猛然顿住。
黑蛇雇佣兵?
不是军方,是雇佣兵?
一个雇佣兵的箱子,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高档小区的民用越野车里?
这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谜团,似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