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尘欲望断两乡-《细雨微风》

  与黎琳娜在沉默中彻底失联后,陈武桢的情感世界仿佛又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断电,随即被另一种形式的“忙碌”所填充。

  那场始于意外惊喜、终于现实差距的短暂交集,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曾激起涟漪,但终究迅速沉底,被后续不断涌来的水流淹没。失落感是有的,但似乎不再像最初被苏雯清冷淡或遭汪宇艳拒绝时那般尖锐和持久。一种麻木的适应性开始在他心底滋生。

  仿佛是为了填补某种空白,或者仅仅是顺应“到了年纪”的潮流,亲戚、同事、甚至父母老家的朋友,都开始更积极地为陈武桢张罗相亲。频率明显提高了。

  他又见了几个姑娘。

  有老家亲戚介绍的、在齐阳做文员的同乡女孩,两人在小餐馆吃了一顿饭,聊了些不痛不痒的家常,饭后互相客气地说“再联系”,然后便默契地消失在彼此的联系人列表里。

  有单位热心大姐介绍的、附近小学的老师,人在外地,两人只在网上视频聊了一次,画面卡顿,声音延迟,尴尬地寒暄了半小时,便心照不宣地不再发起第二次通话。

  还有一次,是母亲几乎以恳求的语气让他去见的一位远房表姨介绍的姑娘,在商场卖化妆品。见面过程平淡如水,姑娘更关心齐阳的房价和他单位的效益,问得直接又现实。陈武桢如实回答后,对方眼里的光便明显黯淡了下去。结果自然也是无疾而终。

  这一场场接踵而至、又迅速落幕的相亲,像一场场急促又潦草的面试。他机械地赴约,程式化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然后等待着或明确或沉默的拒绝。忙碌,却缺乏真正的期待和悸动。

  然而,这种忙碌本身,却产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它像一层厚厚的沙子,覆盖在他心底那片对柳晴雯持久而执着的痴念之上。频繁的见面、寒暄、得失,占据了他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无暇再像过去那样,深陷于对那轮“白月光”反复的、无意义的怀想和自怜之中。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近乎自虐地去点开柳晴雯的QQ空间,逐条翻阅那些早已停滞的动态。那个反复出现的、在翼城中学教室里无法动弹的梦魇,造访的频率似乎也悄然降低了。

  他并非忘记了她,也并非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