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
家里仅有的黑白电视里,正放着一首军旅歌曲。
趁着下雨天,地里的活没法干。母亲便在堂屋的空地上铺了一块大大塑料布,再拼接着铺上几张凉席,然后在凉席上给陈武祯缝制上学用的棉被和褥子。姨妈也赶来帮忙,铺开的面积很大,还把门口堵上了,整个屋里几乎没有可以挪动的空间。
那时候的乡村,每逢夏天大家会把旧被子摆出来,拆掉被套洗干净在缝制好,里面的棉花也会放到夏季的阳光下暴晒一下,小孩子们总会在平铺的被子上打滚,干扰大人们干活,大人们总会说被子里有遗忘的绣花针,会扎到屁股;每次都会受到这样的“恐吓”,然而每次都会平安无事的渡过。
而这一次的主角却是陈武祯,姨妈带来她新买的布匹,她和母亲姐俩边干活边说着话,虽然只是普通的家长里短,平凡的甚至有点沉闷,但那个祥和的场景却依旧印在了陈武祯的脑海,记忆里也很少有她们俩单独一起的片段,只记得在陈武祯五六岁的时候,外婆去世之后不多久的一个时间,陈武祯闯进屋里的隔间,看着她们姐俩一个坐在床沿,一个站在旁边说着以前关于外婆的事情,说着说着在那里流泪,那是陈武祯第一次看见两个心疼自己的女人在一起偷偷掉眼泪。当时的他还在心里思忖着大人怎么也有那么多的眼泪。
大约一两天的时间,陈武祯上学用的被子褥子等都缝制好了,母亲用姨妈专门带来的大编织袋装下,准备好,姨妈临走的时候又塞给母亲一些钱,说是留给我上学的路费。转头对陈武祯说一定要好好上学,你爸妈在家都不容易。
陈武祯点头答应着,心里想着姨妈您也不容易啊,家里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是被您这样一针一线的辛苦供应着上学的,姨妈辛苦担水的样子又浮现在陈武祯的脑海里。
姨妈走后,陈武祯思考着她说的话,心里也沉重了许多,自己并不是优秀的,可以算是资质平庸的,可父母并没有抱怨的依旧坚持节衣缩食的供应自己上学,因为那是他们信念里唯一能做的,也是他们觉得可以让自己子女以后活的比他们好一些的希望,而且是唯一的希望。而自己呢,有时候却在嫌弃家里的贫穷影响了自己的面子。
开学的日子到了,因为学校报名的时候去过一次,路线也熟悉,陈武祯和张博海一起背着各自的行李坐着班车去的学校。那天,陈武祯背着行李往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还是那条笔直的上坡路,一路上都没有任何交流,等车的过程中,陈武祯偶尔和张博海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父亲只是在旁边默默地抽烟。灰蒙蒙的天,似乎要有雨飘下来。车来了,俩人便背着大包的行李急忙窜上车。
上车之际,陈武祯向着父亲的方向轻声说道:“爸,我走了。”“哦”,父亲匆匆忙忙地将口中的烟丢弃,随后只吐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字。车子缓缓启动,陈武祯满心渴望能够回头望一眼路边的父亲,然而他所在的位置却无法看到父亲的身影。他的目光越过车窗,落在路的对面,只见从村子来的那段上坡路上,一位老奶奶正步履匆匆地奔来,或许她也是一位急于赶车的人吧,可惜车已渐行渐远。
未能目睹父亲的身影,陈武祯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楚的感觉。母亲并未一同前来,或许,她也不愿面对这离别的场景吧。陈武祯的思绪飘回到往昔的岁月,母亲每天清晨早早起床为自己做饭的温馨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她与姨妈一同缝制棉被的身影仿佛近在眼前,她熬制中药时低头吹火的瞬间更是历历在目。
父母皆不善言辞,更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一件件琐碎的小事。然后,他们用这一件件平凡而普通的小事编织成了一张无比宽广的父爱母爱之网。而年少时的陈武祯,只看到了那一件件小事的平淡无奇,却未能领悟到其背后蕴含的无私与伟大。
车子逐渐加速,望着路边那熟悉的山野、熟悉的水间、熟悉的田边一草一木,陈武祯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此次是真的要离开这里了,心中却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而多了几分不舍。因为这次的离别,将是陈武祯永远无法回头的起点。
真的离开了,陈武祯却开始无比怀念从前,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过去,做那个围绕在父母身旁肆意奔跑的少年。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然而,那只能是怀念罢了,前方的路犹如脱缰野马般疾驰而来。或许,青春恰似一场远行,而远行则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唯有重逢,人们方能体悟到那如醇酒般浓烈的深情。
上车后,陈武祯将车窗开到最大,任凭车速掀起的风如凌厉的鞭子般抽打在自己的脸上,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凉爽。他凝视着车窗,宛如雕塑般呆立,心中暗自思忖,还有谁曾像自己这般坐在这车窗前,又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和内心的惊涛骇浪,如果车窗会说话,或许它会如泣如诉地讲述它曾经见证过的那些美好瞬间和难忘时刻。
越是恋恋不舍的时候,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快得让人无法察觉。须臾之间,陈武祯和张博海便抵达了新的学校,公示栏里赫然列着每个人被分配的班级和宿舍,陈武祯是五班,宿舍是 303,他和海博就此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不同的班级和宿舍。
当陈武祯前往图书楼附近的学校加工厂排队领取统一的被罩和床单时,很快被汹涌的人潮淹没,在这陌生的人群中,他找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环顾四周,寻觅数次,也未见张博海的身影。他只能如木桩般呆呆地伫立在人群中,等待着,分发物资的老师呼喊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那似曾相识的孤独感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虽说,初至新校园的孤独感,陈武祯也曾体会过,可这一次,却犹如那浓烈的烈酒,灼烧着他的心灵。或许是因为离家更远了,亦或是一同前来的老同学太少了,又或许是自己心中藏匿的秘密太多了。往昔,孤独时陈武祯会想家,思念父母亲人,如今孤独,除了这些,他还会想起那个她。
陈武祯无从知晓柳晴雯是如何面对这份孤独的,他只能想象着柳晴雯到一个陌生校园报到的场景,是否会邂逅昔日的老同学,是否会有人帮她提起那沉重的行李,她是否也在默默忍受着这份孤独的折磨。陈武祯曾渴望一直守护柳晴雯,幻想着柳晴雯遇到的老同学中有自己的身影,幻想着帮柳晴雯提起行李的有他陈武祯,幻想着与柳晴雯一同分担那份孤独的人也有他陈武祯。
陈武祯抬头仰望着那湛蓝的天空,心中思忖着,若是这天空能够化作一面巨大的镜子该有多好,如此,便可以透过这镜子,望见故乡的山河,望见父母和家中的角角落落,望见柳晴雯独自漫步在新校园的倩影。而他们,在抬头仰望天空时,也能够瞧见自己,瞧见自己心中那夹杂着悲伤的思念,已然如滔滔江水般逆流成河。
然而,现实中的陈武祯却如那被缚住翅膀的鸟儿,什么也做不成。他对柳晴雯的去向一无所知,宛如那迷失在迷雾中的船只,不知自己在柳晴雯心中究竟是特别的存在,还是如那平静湖面般毫无波澜。或许,陈武祯只是借助这份幻想来慰藉自己的孤独,而柳晴雯恰似那幻想中的一抹甜蜜,每当想到她,陈武祯那孤独的苦涩便会如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丝丝微甜;又或许,这便是青春的美妙之处吧。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
家里仅有的黑白电视里,正放着一首军旅歌曲。
趁着下雨天,地里的活没法干。母亲便在堂屋的空地上铺了一块大大塑料布,再拼接着铺上几张凉席,然后在凉席上给陈武祯缝制上学用的棉被和褥子。姨妈也赶来帮忙,铺开的面积很大,还把门口堵上了,整个屋里几乎没有可以挪动的空间。
那时候的乡村,每逢夏天大家会把旧被子摆出来,拆掉被套洗干净在缝制好,里面的棉花也会放到夏季的阳光下暴晒一下,小孩子们总会在平铺的被子上打滚,干扰大人们干活,大人们总会说被子里有遗忘的绣花针,会扎到屁股;每次都会受到这样的“恐吓”,然而每次都会平安无事的渡过。
而这一次的主角却是陈武祯,姨妈带来她新买的布匹,她和母亲姐俩边干活边说着话,虽然只是普通的家长里短,平凡的甚至有点沉闷,但那个祥和的场景却依旧印在了陈武祯的脑海,记忆里也很少有她们俩单独一起的片段,只记得在陈武祯五六岁的时候,外婆去世之后不多久的一个时间,陈武祯闯进屋里的隔间,看着她们姐俩一个坐在床沿,一个站在旁边说着以前关于外婆的事情,说着说着在那里流泪,那是陈武祯第一次看见两个心疼自己的女人在一起偷偷掉眼泪。当时的他还在心里思忖着大人怎么也有那么多的眼泪。
大约一两天的时间,陈武祯上学用的被子褥子等都缝制好了,母亲用姨妈专门带来的大编织袋装下,准备好,姨妈临走的时候又塞给母亲一些钱,说是留给我上学的路费。转头对陈武祯说一定要好好上学,你爸妈在家都不容易。
陈武祯点头答应着,心里想着姨妈您也不容易啊,家里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是被您这样一针一线的辛苦供应着上学的,姨妈辛苦担水的样子又浮现在陈武祯的脑海里。
姨妈走后,陈武祯思考着她说的话,心里也沉重了许多,自己并不是优秀的,可以算是资质平庸的,可父母并没有抱怨的依旧坚持节衣缩食的供应自己上学,因为那是他们信念里唯一能做的,也是他们觉得可以让自己子女以后活的比他们好一些的希望,而且是唯一的希望。而自己呢,有时候却在嫌弃家里的贫穷影响了自己的面子。
开学的日子到了,因为学校报名的时候去过一次,路线也熟悉,陈武祯和张博海一起背着各自的行李坐着班车去的学校。那天,陈武祯背着行李往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还是那条笔直的上坡路,一路上都没有任何交流,等车的过程中,陈武祯偶尔和张博海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父亲只是在旁边默默地抽烟。灰蒙蒙的天,似乎要有雨飘下来。车来了,俩人便背着大包的行李急忙窜上车。
上车之际,陈武祯向着父亲的方向轻声说道:“爸,我走了。”“哦”,父亲匆匆忙忙地将口中的烟丢弃,随后只吐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字。车子缓缓启动,陈武祯满心渴望能够回头望一眼路边的父亲,然而他所在的位置却无法看到父亲的身影。他的目光越过车窗,落在路的对面,只见从村子来的那段上坡路上,一位老奶奶正步履匆匆地奔来,或许她也是一位急于赶车的人吧,可惜车已渐行渐远。
未能目睹父亲的身影,陈武祯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楚的感觉。母亲并未一同前来,或许,她也不愿面对这离别的场景吧。陈武祯的思绪飘回到往昔的岁月,母亲每天清晨早早起床为自己做饭的温馨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她与姨妈一同缝制棉被的身影仿佛近在眼前,她熬制中药时低头吹火的瞬间更是历历在目。
父母皆不善言辞,更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一件件琐碎的小事。然后,他们用这一件件平凡而普通的小事编织成了一张无比宽广的父爱母爱之网。而年少时的陈武祯,只看到了那一件件小事的平淡无奇,却未能领悟到其背后蕴含的无私与伟大。
车子逐渐加速,望着路边那熟悉的山野、熟悉的水间、熟悉的田边一草一木,陈武祯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此次是真的要离开这里了,心中却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而多了几分不舍。因为这次的离别,将是陈武祯永远无法回头的起点。
真的离开了,陈武祯却开始无比怀念从前,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过去,做那个围绕在父母身旁肆意奔跑的少年。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然而,那只能是怀念罢了,前方的路犹如脱缰野马般疾驰而来。或许,青春恰似一场远行,而远行则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唯有重逢,人们方能体悟到那如醇酒般浓烈的深情。
上车后,陈武祯将车窗开到最大,任凭车速掀起的风如凌厉的鞭子般抽打在自己的脸上,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凉爽。他凝视着车窗,宛如雕塑般呆立,心中暗自思忖,还有谁曾像自己这般坐在这车窗前,又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和内心的惊涛骇浪,如果车窗会说话,或许它会如泣如诉地讲述它曾经见证过的那些美好瞬间和难忘时刻。
越是恋恋不舍的时候,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快得让人无法察觉。须臾之间,陈武祯和张博海便抵达了新的学校,公示栏里赫然列着每个人被分配的班级和宿舍,陈武祯是五班,宿舍是 303,他和海博就此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不同的班级和宿舍。
当陈武祯前往图书楼附近的学校加工厂排队领取统一的被罩和床单时,很快被汹涌的人潮淹没,在这陌生的人群中,他找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环顾四周,寻觅数次,也未见张博海的身影。他只能如木桩般呆呆地伫立在人群中,等待着,分发物资的老师呼喊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那似曾相识的孤独感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虽说,初至新校园的孤独感,陈武祯也曾体会过,可这一次,却犹如那浓烈的烈酒,灼烧着他的心灵。或许是因为离家更远了,亦或是一同前来的老同学太少了,又或许是自己心中藏匿的秘密太多了。往昔,孤独时陈武祯会想家,思念父母亲人,如今孤独,除了这些,他还会想起那个她。
陈武祯无从知晓柳晴雯是如何面对这份孤独的,他只能想象着柳晴雯到一个陌生校园报到的场景,是否会邂逅昔日的老同学,是否会有人帮她提起那沉重的行李,她是否也在默默忍受着这份孤独的折磨。陈武祯曾渴望一直守护柳晴雯,幻想着柳晴雯遇到的老同学中有自己的身影,幻想着帮柳晴雯提起行李的有他陈武祯,幻想着与柳晴雯一同分担那份孤独的人也有他陈武祯。
陈武祯抬头仰望着那湛蓝的天空,心中思忖着,若是这天空能够化作一面巨大的镜子该有多好,如此,便可以透过这镜子,望见故乡的山河,望见父母和家中的角角落落,望见柳晴雯独自漫步在新校园的倩影。而他们,在抬头仰望天空时,也能够瞧见自己,瞧见自己心中那夹杂着悲伤的思念,已然如滔滔江水般逆流成河。
然而,现实中的陈武祯却如那被缚住翅膀的鸟儿,什么也做不成。他对柳晴雯的去向一无所知,宛如那迷失在迷雾中的船只,不知自己在柳晴雯心中究竟是特别的存在,还是如那平静湖面般毫无波澜。或许,陈武祯只是借助这份幻想来慰藉自己的孤独,而柳晴雯恰似那幻想中的一抹甜蜜,每当想到她,陈武祯那孤独的苦涩便会如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丝丝微甜;又或许,这便是青春的美妙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