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笔墨融汇-《觉醒书法家?不!是天书卷主!》

  时间在一种高度紧张、高效运转的节奏中悄然流逝,如同握在掌心的细沙,无声无息地从指缝间溜走。

  天枢塔最深处,那片被戴慈、宋庄、欧阳瑾等几位人族巨擘联手——

  倾注海量资源与顶尖智慧改造而成的“超级经验养殖场”,早已不再是图纸上的构想。

  巨大的环形空间内,能量符文如同呼吸般明灭,模拟出的各种环境中,由纯粹能量构成的、形态各异的“经验怪”以惊人的密度刷新、汇聚。

  而戎在其中不知疲倦地挥剑,海量的经验值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汇入“经验池”。

  其填充速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恐怖效率,为整个“星火计划”的推进,积累了堪称雄厚的底气。

  ……

  在这段对外界而言相对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日子里,人族最高决策层并未停止战略布局的脚步。

  继程星宇之后,又有两位在人族内部享有盛誉、心性坚韧、潜力卓绝的精英,被选定为“星火计划”的开拓人选。

  一位是常年镇守前线线重伤的顶级辅助(LV.89 → LV.100)。

  其职业能力偏向于大规模群体治疗、长时加护与持久战状态维持,性格温柔而坚韧。

  另一位则是潜龙学府工事防御学院的院长(LV.88 → LV.100)。

  专精于超大型防御工事构建、阵地符文固化与地形规则利用,性格沉稳如山。

  二人相继在天枢塔核心的“伪独立空间”内,接受了来自“经验池”的灌注,成功突破凡俗极限,点燃了属于自身的神火。

  稳稳踏入了LV.100的神民领域,生命本质发生了跃迁。

  晋升成功后,他们没有时间熟悉暴涨的力量,更没有机会在人族疆域内展现神民之威。

  在戎提供的、经过反复核验的星路精确坐标指引,以及司徒弘毅府主亲自制定的、详尽到每一步、每一种意外应对预案的周密计划下。

  二人凭借初生的神民之力对空间规则的初步适应能力,先后悄然穿越那条隐秘、危险、充满未知且对能量消耗巨大的古老“星路”。

  最终成功抵达了那片规则崩坏、满目疮痍、死寂与危险并存的异星——

  艾兰彗星。

  在那里,先行者“影子”程星宇,早已利用其作为顶尖刺客的隐匿、生存与侦查特长——

  在广袤废墟与复杂地形中,精心选择并初步建立了一个极其隐蔽、拥有多个出口和预警措施的地下据点。

  三位来自人族的初生神民,在这片被遗忘的死亡世界中成功汇合。

  代表着人族希望与未来的三簇“星火”,终于在魔族侵袭的星系的边缘,悄然点燃。

  他们开始在恶劣的环境下,一边适应神民级的力量,一边利用各自特长,小心翼翼地拓展据点,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遥远母星的召唤,或者……

  迎接未知的挑战。

  “星火计划”最为艰难的第一步,在无数人的心血与牺牲下,终于迈出了坚实而意义非凡的一步。

  然而,与人族在域外悄然布局的顺利相比。

  人族疆域之内,尤其是漫长的边境防线之上,气氛却如同不断加压的锅炉,变得愈发凝重、压抑。

  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

  前线各大战区最高观测站传回的数据曲线,日益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异常峰值。

  仿佛有什么庞然大物正在另一侧躁动不安,试图强行挤过狭窄的通道。

  低阶魔物的袭扰频率和强度呈指数级提升,它们不再是零散的试探。

  而是如同受到统一指挥的潮水,一波接一波,不计伤亡地冲击着防线最外围的哨站与预警结界,攻势中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疯狂与决绝。

  所有指向性的征兆,都如同逐渐收拢的绞索,明确无误地指向那日益逼近的巨大阴影——

  魔族大规模入侵。

  战争的阴云,厚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

  与此相对,星辰区。

  陈墨的宿舍内,却保持着一种奇异的、专注于内在提升的宁静。

  书桌上,此前练习基础笔画时堆积如山的废弃宣纸早已清理一空,显得整洁而空旷。

  唯有桌角那个陶土花盆中,第二颗琉璃心种子埋下的地方,生根发芽,等待绽放。

  陈墨静坐于桌前,身姿挺拔,气息沉凝。

  经过这段时间心无旁骛的苦修并先后掌握“点”与“钩”的意境后。

  他的等级已然提升至LV.98!距离那传说中的百级门槛,仅剩两级之遥。

  现在陈墨的面前,铺着一张崭新的雪白宣纸。

  天书悬浮在一旁,书页上显示的不再是单一的基础笔画,而是结构更为复杂、蕴含多种笔画变化的——

  复合笔画。

  正如他最初所猜想的那样,当八种基础笔画的意境被他逐一领悟并掌握后,天书引导他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融会贯通。

  ……

  融会贯通?

  陈墨的脑海中,清晰地回放着之前对于最后两种基础笔画“点”和“钩”的感悟——

  “点”:凝聚、开端、核心。

  虽然是字中最为简约的笔画,却能为整个字定调、平衡或升华整体气质,小而关键。

  如同画龙点睛,是灵魂所在;如同宇宙奇点,蕴含着迸发无限可能的潜力。

  微小,却也可以是天地演变的源头。

  “钩”:藏锐、蓄势待发、刚柔并济。

  其书写逻辑是先蓄力,再出锋。

  无论是刚直挺拔的竖钩、横钩,还是柔和的弯钩、卧钩,都能让字的结构更和谐,如同做人的平衡之道。

  ……

  “点”也好,“钩”也好。

  在字中,他们的方向、力道、形态都需要与其他笔画完美适配,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

  如同战斗中的配合,团队中的协作,个人的力量再强,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与他人衔接,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巨大效能。

  把不同的力量(笔画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复合笔画)。

  这样才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局面(书写更强大的字、应对更强大的敌人)。

  而陈墨接下来要练习的复合笔画,正是将不同的基础笔画意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更具表现力、更富力量感、也更贴近真实文字构架的全新单元。

  这不仅是书写技巧的提升,更是对他之前所有感悟的一次整合与升华,是将那些分散的意境熔铸成自身力量体系思想基石的关键一步。

  陈墨的目光落在“横折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