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
一个宏大、威严、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仿佛从宇宙的尽头,又仿佛从陈墨心底深处响起:
“试炼者,汝已见本源。”
“此界,法则崩坏,秩序不存,乃寰宇之‘错漏’,存在之‘悖逆’。”
“判寰笔,执掌判决之权,裁定存在之理。”
“今,予汝抉择——”
抉择一:毁灭与重建。
动用判寰笔之全部权能,引动汝之全部力量,判决此混乱世界——存在无效!
将其彻底湮灭,归于虚无。
而后,于虚无之中,以汝之意,重新书写法则,构筑秩序。
此乃最彻底、最符合“常理”之解法,斩断一切错乱根源,重塑清明世界。
“然,代价为此微缩宇宙内,一切于混乱中挣扎存在之痕迹,无论其形态如何怪异,皆将彻底消失,不复存在。”
抉择二:妥协与维系。
承认此种混乱,亦为一种秩序。判决此界——存在合理!
汝将离开,此界将作为一种怪异的‘肿瘤’,继续存于寰宇一隅。
然,‘判决寰宇’之公正性将因此蒙尘。
判寰笔之权能将受此‘错误判决’污染,此后汝书写真言,法则或将随机错乱。
譬如书写【火】可能显现【水】之效,书写【生】可能引动【死】之力。
此乃维系‘错误’存在之代价。
……
陈墨从未想过,百级的试炼,考验的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
抉择。
他感觉自己的心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拷问。
再次看向那团代表世界本源、纠缠混乱的光线,又看向自己手中的判寰笔。
判寰。
判决寰宇。
执掌判决之权,裁定存在之理。
这支笔的真正作用,此刻才如此清晰地展现在陈墨面前。
它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裁定存在与否的权柄之笔!
而此刻,这支笔的锋芒,指向了一个关乎存在的问题。
……
陈墨陷入了沉思。
选择一。
这似乎是最“正确”、最符合逻辑与直觉的选择。
这个混乱的世界,法则崩坏,秩序不存,因果颠倒,时间错乱,确实如同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寰宇的“毒瘤”。
用判寰笔的力量将其彻底湮灭,按照自己对“秩序”与“正确”的理解,从虚无中重新书写法则。
构建一个纯净、有序的新世界。
这听起来多么诱人,如同一位创世神只在纠正造物时的谬误,展现无上权能。
而代价,听起来似乎也很“小”:
仅仅是抹去这个世界里一切存在的痕迹。
那些在混乱中扭曲生长、以怪异方式挣扎求存的“生灵”痕迹,无论它们多么畸形,多么不符合“美”与“秩序”的定义。
都将被彻底抹去,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
这真的是一种毫无瑕疵的……
“正确”吗?
为了一个理想的秩序蓝图,就可以轻易抹杀所有既存的、哪怕是扭曲的“存在”?
这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正确”,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傲慢?
……
选择二,妥协与维系。
这似乎体现了一种包容,一种对“存在”本身多样性的尊重。
承认这种混乱,或许也是一种另类的、难以理解的“秩序”,允许这个“错误”的世界继续存在下去。
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去接纳不可理解之物。
但代价呢?
判寰笔的权能将受到污染,从此书写真言可能随机错乱。
这意味着他未来力量的根基将变得极不确定,充满风险。
每一次动用力量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实力的折损,更可能影响到他未来需要守护的一切人、事、物。
为了维系一个“错误”的、与自己道路近乎背道而驰的存在,牺牲自身力量的可控性,值得吗?
……
思来想去,从最功利的角度看,选择一对自身最有利——
清除隐患,完成创世、保持判寰笔的纯粹与强大,力量不受影响,未来道路平坦。
……
这天书设定的百级试炼,真的会如此简单,仅仅是为了让他做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
陈墨的眉头越皱越紧,心神在两种极端的选择中剧烈拉扯。
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也陷入了这个法则乱狱,被各种矛盾的念头纠缠、撕扯。
就在这思维的绝境中,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心湖!
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吗?!
为什么一定要被这两个预设的选择框住?
为什么一定要急迫地对这个混乱宇宙进行终极“判决”?
判定它是对是错?是存是亡?
在对这极致的混乱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观察、理解、解析之前。
任何判决,无论是毁灭还是包容。
不都是一种基于固有认知的、武断的行为吗?
这宇宙本身不就是一种极其特殊、极其复杂的“存在”吗?
它们虽然悖逆常理,但能维持自身不灭,其中是否也蕴含着某种极致的、扭曲的“平衡”?
而且。
判寰笔在他手中,不仅仅是裁决之器,更是……
书写之笔!
它的核心权能是“判决”,但做出的这个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陈墨认为应该是“认知”,是“理解”!
而认知与理解的途径,除了毁灭和回避,难道不更应该包括记录、分析、学习吗?
他打算书写!
先记录下这个混乱的宇宙一切表象与内在联系,以及这些错乱的法则!
再尝试复写、拷贝其运行逻辑,哪怕它是扭曲的!
进而理解它存在的根源与维系的方式!
记录它!拷贝它!承载它!理解它!
最终……
找到那条将混乱导向秩序、或者理解秩序与混乱本质的、独属于他陈墨自己的道路!
就像他练习书法,临摹名帖。
绝非一上来就评判优劣、焚毁重写,而是先静心观察、细致临摹、深刻理解各家之精髓、笔墨之神韵。
最后才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学习、吸收、转化的过程!
那么,对此界,为何不能如此?
与其仓促判决,不如亲自来体会这份混乱——
先成为它的记录者、观察者、学习者!
再慢慢试出那条最优解!
……
这个念头一生,陈墨只觉得胸中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不再纠结于那两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一条更具挑战,却也更符合他本心的道路!
挥笔书写——
【记录】!【复写】!【拷贝】!【承载】!
没有惊天动地的气势,没有撕裂虚空的光芒。
判寰笔的笔尖划过虚空,留下淡淡的、不断延伸的墨痕。
墨痕化作无数流动的轨迹,轻柔地覆盖、渗透进这片混乱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在不停地记录、复写着周围一切错乱的法则线条、空间碎片、时间乱流、因果悖论……
陈墨的心神跟随着墨痕轨迹,沉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书写”状态之中。
不再评判对错,只是纯粹地观察、感受、记录。
他“看”到了因果倒置的脉络如何扭曲,“听”到了时间碎片碰撞的尖啸,“触”到了存在与虚无边界那令人心悸的波动。
这是一种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他需要用意志保持心境的平和,去容纳、解析这些疯狂混乱的信息。
而不知过了多久,当那柔和的墨色光辉几乎笼罩了整个“法则乱狱”的核心区域时——
异变陡生!
一个宏大、威严、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仿佛从宇宙的尽头,又仿佛从陈墨心底深处响起:
“试炼者,汝已见本源。”
“此界,法则崩坏,秩序不存,乃寰宇之‘错漏’,存在之‘悖逆’。”
“判寰笔,执掌判决之权,裁定存在之理。”
“今,予汝抉择——”
抉择一:毁灭与重建。
动用判寰笔之全部权能,引动汝之全部力量,判决此混乱世界——存在无效!
将其彻底湮灭,归于虚无。
而后,于虚无之中,以汝之意,重新书写法则,构筑秩序。
此乃最彻底、最符合“常理”之解法,斩断一切错乱根源,重塑清明世界。
“然,代价为此微缩宇宙内,一切于混乱中挣扎存在之痕迹,无论其形态如何怪异,皆将彻底消失,不复存在。”
抉择二:妥协与维系。
承认此种混乱,亦为一种秩序。判决此界——存在合理!
汝将离开,此界将作为一种怪异的‘肿瘤’,继续存于寰宇一隅。
然,‘判决寰宇’之公正性将因此蒙尘。
判寰笔之权能将受此‘错误判决’污染,此后汝书写真言,法则或将随机错乱。
譬如书写【火】可能显现【水】之效,书写【生】可能引动【死】之力。
此乃维系‘错误’存在之代价。
……
陈墨从未想过,百级的试炼,考验的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
抉择。
他感觉自己的心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拷问。
再次看向那团代表世界本源、纠缠混乱的光线,又看向自己手中的判寰笔。
判寰。
判决寰宇。
执掌判决之权,裁定存在之理。
这支笔的真正作用,此刻才如此清晰地展现在陈墨面前。
它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裁定存在与否的权柄之笔!
而此刻,这支笔的锋芒,指向了一个关乎存在的问题。
……
陈墨陷入了沉思。
选择一。
这似乎是最“正确”、最符合逻辑与直觉的选择。
这个混乱的世界,法则崩坏,秩序不存,因果颠倒,时间错乱,确实如同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寰宇的“毒瘤”。
用判寰笔的力量将其彻底湮灭,按照自己对“秩序”与“正确”的理解,从虚无中重新书写法则。
构建一个纯净、有序的新世界。
这听起来多么诱人,如同一位创世神只在纠正造物时的谬误,展现无上权能。
而代价,听起来似乎也很“小”:
仅仅是抹去这个世界里一切存在的痕迹。
那些在混乱中扭曲生长、以怪异方式挣扎求存的“生灵”痕迹,无论它们多么畸形,多么不符合“美”与“秩序”的定义。
都将被彻底抹去,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
这真的是一种毫无瑕疵的……
“正确”吗?
为了一个理想的秩序蓝图,就可以轻易抹杀所有既存的、哪怕是扭曲的“存在”?
这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正确”,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傲慢?
……
选择二,妥协与维系。
这似乎体现了一种包容,一种对“存在”本身多样性的尊重。
承认这种混乱,或许也是一种另类的、难以理解的“秩序”,允许这个“错误”的世界继续存在下去。
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去接纳不可理解之物。
但代价呢?
判寰笔的权能将受到污染,从此书写真言可能随机错乱。
这意味着他未来力量的根基将变得极不确定,充满风险。
每一次动用力量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实力的折损,更可能影响到他未来需要守护的一切人、事、物。
为了维系一个“错误”的、与自己道路近乎背道而驰的存在,牺牲自身力量的可控性,值得吗?
……
思来想去,从最功利的角度看,选择一对自身最有利——
清除隐患,完成创世、保持判寰笔的纯粹与强大,力量不受影响,未来道路平坦。
……
这天书设定的百级试炼,真的会如此简单,仅仅是为了让他做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
陈墨的眉头越皱越紧,心神在两种极端的选择中剧烈拉扯。
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也陷入了这个法则乱狱,被各种矛盾的念头纠缠、撕扯。
就在这思维的绝境中,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心湖!
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吗?!
为什么一定要被这两个预设的选择框住?
为什么一定要急迫地对这个混乱宇宙进行终极“判决”?
判定它是对是错?是存是亡?
在对这极致的混乱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观察、理解、解析之前。
任何判决,无论是毁灭还是包容。
不都是一种基于固有认知的、武断的行为吗?
这宇宙本身不就是一种极其特殊、极其复杂的“存在”吗?
它们虽然悖逆常理,但能维持自身不灭,其中是否也蕴含着某种极致的、扭曲的“平衡”?
而且。
判寰笔在他手中,不仅仅是裁决之器,更是……
书写之笔!
它的核心权能是“判决”,但做出的这个行为的基础是什么?
陈墨认为应该是“认知”,是“理解”!
而认知与理解的途径,除了毁灭和回避,难道不更应该包括记录、分析、学习吗?
他打算书写!
先记录下这个混乱的宇宙一切表象与内在联系,以及这些错乱的法则!
再尝试复写、拷贝其运行逻辑,哪怕它是扭曲的!
进而理解它存在的根源与维系的方式!
记录它!拷贝它!承载它!理解它!
最终……
找到那条将混乱导向秩序、或者理解秩序与混乱本质的、独属于他陈墨自己的道路!
就像他练习书法,临摹名帖。
绝非一上来就评判优劣、焚毁重写,而是先静心观察、细致临摹、深刻理解各家之精髓、笔墨之神韵。
最后才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学习、吸收、转化的过程!
那么,对此界,为何不能如此?
与其仓促判决,不如亲自来体会这份混乱——
先成为它的记录者、观察者、学习者!
再慢慢试出那条最优解!
……
这个念头一生,陈墨只觉得胸中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不再纠结于那两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一条更具挑战,却也更符合他本心的道路!
挥笔书写——
【记录】!【复写】!【拷贝】!【承载】!
没有惊天动地的气势,没有撕裂虚空的光芒。
判寰笔的笔尖划过虚空,留下淡淡的、不断延伸的墨痕。
墨痕化作无数流动的轨迹,轻柔地覆盖、渗透进这片混乱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在不停地记录、复写着周围一切错乱的法则线条、空间碎片、时间乱流、因果悖论……
陈墨的心神跟随着墨痕轨迹,沉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书写”状态之中。
不再评判对错,只是纯粹地观察、感受、记录。
他“看”到了因果倒置的脉络如何扭曲,“听”到了时间碎片碰撞的尖啸,“触”到了存在与虚无边界那令人心悸的波动。
这是一种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他需要用意志保持心境的平和,去容纳、解析这些疯狂混乱的信息。
而不知过了多久,当那柔和的墨色光辉几乎笼罩了整个“法则乱狱”的核心区域时——
异变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