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优势-《觉醒书法家?不!是天书卷主!》

  既然现有的手段无法分出胜负,那就创造新的手段!

  判寰笔此时还在空中与镜像的笔对峙,暂时无法调用。

  但陈墨还有一样东西——

  那便是在“绝法之地”中初步领悟、尚未完全纯熟的“言出法随”!

  这种力量,本就超越了常规书写,更依赖于施法者自身意念的强度与纯粹度。

  或许,这正是突破口!

  陈墨强压下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损耗,将全部心神凝聚。

  他不再去思考如何用现有的真言组合去攻击,而是开始尝试……

  融合!

  “灭”字真言,代表极致的毁灭与终结,霸道而纯粹。

  “杀”字真言,代表凌厉的攻伐与剥夺,尖锐而直接。

  他要尝试将这两种意境融合,创造出一种威力更强的新“真言”!

  陈墨在心中反复推演、模拟,试图找到两种意境交融的那个平衡点。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意念冲突,反噬自身。

  然而,就在他尝试融合的瞬间!

  对面的镜像体,眼神微微波动,竟然也同步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它的脸上也露出了推演和思索的神色,虽然动作略显滞涩,比陈墨慢了半拍,但确实是在模仿!

  片刻后,陈墨率先完成推演,低喝出声:

  “灭杀!”

  随着音波扩散,一道暗红色的扭曲能量束,无声无息却迅疾无比地射向镜像体!

  几乎同时,镜像体也完成了模仿,同样吐出一个模糊的“灭杀”二字,发出一道类似的、但颜色稍浅、威力似乎也稍弱的暗红能量束!

  两道能量束在空中相撞,没有爆炸,而是相互侵蚀、湮灭,最终同时消散。

  陈墨心中一沉。

  有效!

  创新确实能带来优势,他创造的新真言威力更强,镜像的模仿慢了一线且效果稍差。

  但是……

  效率太低了!

  风险也太高了!

  他创造一个新真言需要耗费大量心神推演,而镜像虽然慢一点、效果差一点,但终究能模仿出来!

  长此以往,他创新的速度,未必能快过镜像模仿和适应的速度!

  而且这种强行融合意境的行为,对自身精神负荷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受伤。

  此路或许能占得一时上风,但想要凭此彻底击败镜像,难!

  甚至可能因为过度消耗心神而先一步落败。

  必须找到更根本的破局点!

  陈墨一边维持着警惕,与镜像体周旋,一边大脑飞速运转。

  不再急于进攻,而是转为防守,仔细观察着镜像体的每一个细节,试图寻找其弱点。

  同时,他的思绪开始回溯整个试炼的过程。

  第一试,【法则乱狱】,考验的是抉择,是在绝对混乱中坚守本心,做出符合自身信念的判决。

  第二试,【绝法之地】,考验的是在失去一切外在依凭后,如何向内挖掘,将自身意念化为力量。

  那么,这第三试,【镜照本心】,考验的又是什么?

  而且,最关键的是……

  这一试的规则是什么?

  陈墨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他猛地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

  前两次试炼,在他进入试炼空间后,都有明确的规则提示或引导!

  第一试,有光门和字迹提示【法则乱狱】,并有声音给出选择。

  第二试,虽然环境恶劣,但规则是通过“书写符文开门”来逐步揭示的。

  可这次!

  进入【镜照本心】后,除了光门上的四个字,没有任何关于试炼规则、目标或限制的说明!

  让他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一试炼的目标就是“战胜镜像”、“击败自己”!

  战斗的激烈和凶险,让他根本没有余暇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

  “规则……这一试的规则,没有被直接告知!它需要我自己去发现和理解!”

  陈墨心中豁然开朗,

  “战斗本身,或许就是误导!或者说,战斗只是表象,真正的考验隐藏其后!”

  就在他想通这一点的刹那——

  嗡!

  整个纯白的镜面空间微微震动了一下。

  前方,那光滑如镜的地面上,缓缓浮现出一行清晰的字:

  【于此战中,取得优势。】

  规则出现了!

  陈墨的目光瞬间锁定在那行字上。

  是“优势”,而不是“胜利”,也不是“击杀”!

  也就是说……

  不需要彻底战胜它,不需要击杀它!

  他眼中爆发出明亮的光芒。

  优势又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可以是力量上的压制,可以是战术上的领先,也可以是……某种层面上的“不败”!

  而陈墨下意识地就想到,只只需要做到让对方无法战胜自己,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优势自然在他!

  这样就行了!

  思路瞬间清晰!

  问题的关键,从如何击败一个完美的自己,转变为了如何创造一个不败的局面。

  如何不败?如何创造镜像无法复刻的优势?

  陈墨的思维急速运转,目光扫过空中对峙的判寰笔,一个更加大胆、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想法,如同火花般迸现!

  判寰笔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是“判决”,是“书写”,但同样也是……

  “记录”!

  既然判寰笔可以记录法则、记录真言、记录意境……

  那么,它能不能……

  记录“存在”本身?

  “我能不能……把‘镜像’本身给‘记录’下来?”

  这个念头让陈墨自己都感到一丝荒谬,但随即变成了强烈的探索欲,

  镜像是什么?

  它是一个完美的复刻体,但它没有真正的灵魂,它的“存在”根基是虚幻的,是基于陈墨的“模板”而生的。

  如果用判寰笔去书写、去复刻这个镜像的存在……

  会发生什么?

  这会不会造成某种逻辑上的悖论?会不会导致镜像的崩溃?

  这个想法极具诱惑力,但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判寰笔从未被用来记录过另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尤其还是一个如此特殊的存在。

  说干就干!

  陈墨心念一动,召回了与镜像笔对峙的判寰笔。

  几乎同步地,镜像体也做出了完全一致的反应,召回了它的判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