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啊,明天我要做竹宣纸,你们感兴趣的还是可以接着来观看哈。”
村民一听,竹宣纸,竹子做的宣纸。
这可比麻纸高级多了,大家偶都迫不及待的搓手手。
第二天还是午时,村民们如约而至。
“寻衣呀,你去哪里啊?”
苏寻衣拿起背篓:“我去背竹子,乡亲们稍等。”
众人哪里等得了啊,一起跟着苏寻衣去了她埋竹子的地方。
是一个小水塘,她之前自己挖的。
苏寻衣把里面的竹子挖出来,全是泥浆。
“寻衣呀,这脏兮兮的,真的能做竹宣纸吗?”
苏寻衣回头看了一眼二狗娘,调皮的笑道。
“婶子,你有所不知,这竹子啊,比较坚硬,需得在水里泡上三个月呢。”
“用清水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了。”
众人跟着苏寻衣来到河边,只见苏寻衣把背篓放下,将里面的竹子取出,放在水里洗干净。
把竹青全部剥掉,只剩竹白。
再把竹白里面的竹麻全部剥出来。
又清洗了好几遍,看着是干净一些了。
拿出小竹子做的刷把,把那些腐质全部刷洗干净。
一众人跟着苏寻衣回到家,就看到苏寻衣把竹子倒入大水缸,加入生石灰粉,浸泡一夜。
“乡亲们,这还得浸泡一夜呢。
我现在教你们怎么做竹纸,就不用像我这样麻烦了。”
“大家都回去家里拿上柴刀,我们去后山砍竹子。”
“好嘞,寻衣呀,你在这等我们,我们这就回家拿砍刀。”
片刻后,众人浩浩荡荡的跟着苏寻衣上山了。
“乡亲们啊,咱们砍竹子不是乱砍啊。”
“砍这种嫩竹子,就砍这种今年开了枝桠,但是还没有散开的嫩竹子。”
苏寻衣将砍好的一根竹子递给他们看。
“记住了没?”
“知道了,寻衣。”
众人都纷纷去砍了一根扛着过来。
“都上山了,那就多砍几根吧。”
到最后众人都砍了一小捆小嫩竹子。
“走,我们扛下山去,去河边。”
一众人都扛着竹子来到了河边。
苏寻衣拿起刀,把竹子的外衣轻轻的削去。
“乡亲们,像我这样,把这些竹青都削了。
就不用像我刚才在河边那样慢慢剥皮了。”
等所有人都削完竹青,苏寻衣又叫大家把竹子砍成一截一截的。
“寻衣呀,为什么要砍小啊?”
“因为这样方便。
乡亲们砍完竹子,就去找个大石头,把竹子敲瘪,竹节也要记得敲开哦。”
苏寻衣先简单的示范了一下:“这个叫拷白。”
“乡亲们,做完就背回家自己找个地方泡着吧。
要是泡在河水里,大家分不清谁是谁的,到时候争吵起来就不好了。”
“行,我们都听寻衣的。”
“好。”
“寻衣呀,那明日午时还是去你家里?”
”明天不用来了,就是把泡好的竹子,放在锅中蒸上八九天,到时候再来。“
“反正我闲着没事,明日我还是来看看。”
啸风之前救人的事,他们也都看见了,都知道苏寻衣家里有只大老虎。
不会咬人,所以时不时的还给啸风投喂一些吃的。
啸风现在都长到六百多斤了,圆滚滚的躺在地上,眼皮都懒得动一下。
大家也都很亲近啸风,认为啸风是他们杏花村的庇护神。
苏寻衣从水缸里捞出竹子,蒸上八九天。
时间一晃而过。
第九天的时候,苏寻衣家里又来了很多村民。
苏寻衣把蒸好的竹子从锅里拿出来,放入水缸中清洗干净。
反反复复的清洗,清洗干净又拿着去河边用布包起来。
拴在一个大树上,让水流冲洗三天。
流动的水会把竹子上的石灰全部清洗干净。
再在灶洞里面舀几碗烧饭时候,剩下的草木灰放进去。
把竹子放进去,倒入碱水一起蒸煮。
差不多的时候就把竹子取出来,再把锅里的碱水舀出,淋在竹子上面。
再泡上十天。
这十天苏寻衣也没有闲着,到处去铺子里查看。
尤其是州城的铺子,生意火爆的都忙不过来,只好从杏山镇又调了几个伙计过去。
又重新招收了一批新的伙计,培训了十天,都能上手了。
而杏山镇的麻辣烫铺子,苏寻衣叫沈老三来打理。
也算是给他安排一个养得起他们一家的活计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苏寻衣想培养自己人,以后肯定是要开越来越多的铺子。
她不可能每一间铺子都亲力亲为,所以培养几个可靠的人也不错。
转眼间十天就到了。
苏寻衣把草木灰泡过的竹子捞出来。
因为草木灰泡过的竹子,能让竹纸变得更白,不会洇墨。
将泡好的竹子清洗干净,倒进石臼里舂碎,舂细。
再把舂碎的竹浆装在纱布里,然后绑在竹子上面拴紧,抛在河里。
来回击打,清洗干净。
拿出前一晚做好的纸药,倒入水池里,和竹浆搅拌均匀。
这后面的过程和做麻纸一样。
苏寻衣简单的给村民讲述了一遍。
又示范了一次。
等竹纸晾干,苏寻衣把所有的竹纸取下来。
还是简简单单的写了几个字。
这书写手感就是比麻纸好得多。
虽然是半生半熟,但是用来写字小行书小楷书,也足够了。
泛黄的宣纸上,孤单单的立着杏花村三个大字。
“寻衣呀,我以前见书斋里的纸都是白的,这个为什么是泛黄的呀?”
苏寻衣也不恼,仔细跟他们解释着:“因为这个是竹子做的竹纸,所以会有一点点泛黄。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宣纸产自泾县。
不过宣纸用的是檀皮和稻草,咱们也没那么多的檀皮。
所以宣纸也贵,就是这个道理嘛。”
村民们听完,原来是这样子的啊。
众人都纷纷表示脑子学会了。
又缠着苏寻衣问是不是笔墨纸砚都会做。
苏寻衣只好都答应第二天教他们做笔和墨条。
至于砚台嘛,随便找个能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得非说要那么讲究。
就算是捡个大石头打磨好看,也可以拿来做砚台。
毕竟他们都是穷苦百姓,又不是达官贵人。
折腾了几天,终于教会村民们制作文房四宝。
只不过时间都很长,就看大家有没有这个耐心了。
终于得了空休息一天了,可把苏寻衣累死了,这段时间。
村民一听,竹宣纸,竹子做的宣纸。
这可比麻纸高级多了,大家偶都迫不及待的搓手手。
第二天还是午时,村民们如约而至。
“寻衣呀,你去哪里啊?”
苏寻衣拿起背篓:“我去背竹子,乡亲们稍等。”
众人哪里等得了啊,一起跟着苏寻衣去了她埋竹子的地方。
是一个小水塘,她之前自己挖的。
苏寻衣把里面的竹子挖出来,全是泥浆。
“寻衣呀,这脏兮兮的,真的能做竹宣纸吗?”
苏寻衣回头看了一眼二狗娘,调皮的笑道。
“婶子,你有所不知,这竹子啊,比较坚硬,需得在水里泡上三个月呢。”
“用清水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了。”
众人跟着苏寻衣来到河边,只见苏寻衣把背篓放下,将里面的竹子取出,放在水里洗干净。
把竹青全部剥掉,只剩竹白。
再把竹白里面的竹麻全部剥出来。
又清洗了好几遍,看着是干净一些了。
拿出小竹子做的刷把,把那些腐质全部刷洗干净。
一众人跟着苏寻衣回到家,就看到苏寻衣把竹子倒入大水缸,加入生石灰粉,浸泡一夜。
“乡亲们,这还得浸泡一夜呢。
我现在教你们怎么做竹纸,就不用像我这样麻烦了。”
“大家都回去家里拿上柴刀,我们去后山砍竹子。”
“好嘞,寻衣呀,你在这等我们,我们这就回家拿砍刀。”
片刻后,众人浩浩荡荡的跟着苏寻衣上山了。
“乡亲们啊,咱们砍竹子不是乱砍啊。”
“砍这种嫩竹子,就砍这种今年开了枝桠,但是还没有散开的嫩竹子。”
苏寻衣将砍好的一根竹子递给他们看。
“记住了没?”
“知道了,寻衣。”
众人都纷纷去砍了一根扛着过来。
“都上山了,那就多砍几根吧。”
到最后众人都砍了一小捆小嫩竹子。
“走,我们扛下山去,去河边。”
一众人都扛着竹子来到了河边。
苏寻衣拿起刀,把竹子的外衣轻轻的削去。
“乡亲们,像我这样,把这些竹青都削了。
就不用像我刚才在河边那样慢慢剥皮了。”
等所有人都削完竹青,苏寻衣又叫大家把竹子砍成一截一截的。
“寻衣呀,为什么要砍小啊?”
“因为这样方便。
乡亲们砍完竹子,就去找个大石头,把竹子敲瘪,竹节也要记得敲开哦。”
苏寻衣先简单的示范了一下:“这个叫拷白。”
“乡亲们,做完就背回家自己找个地方泡着吧。
要是泡在河水里,大家分不清谁是谁的,到时候争吵起来就不好了。”
“行,我们都听寻衣的。”
“好。”
“寻衣呀,那明日午时还是去你家里?”
”明天不用来了,就是把泡好的竹子,放在锅中蒸上八九天,到时候再来。“
“反正我闲着没事,明日我还是来看看。”
啸风之前救人的事,他们也都看见了,都知道苏寻衣家里有只大老虎。
不会咬人,所以时不时的还给啸风投喂一些吃的。
啸风现在都长到六百多斤了,圆滚滚的躺在地上,眼皮都懒得动一下。
大家也都很亲近啸风,认为啸风是他们杏花村的庇护神。
苏寻衣从水缸里捞出竹子,蒸上八九天。
时间一晃而过。
第九天的时候,苏寻衣家里又来了很多村民。
苏寻衣把蒸好的竹子从锅里拿出来,放入水缸中清洗干净。
反反复复的清洗,清洗干净又拿着去河边用布包起来。
拴在一个大树上,让水流冲洗三天。
流动的水会把竹子上的石灰全部清洗干净。
再在灶洞里面舀几碗烧饭时候,剩下的草木灰放进去。
把竹子放进去,倒入碱水一起蒸煮。
差不多的时候就把竹子取出来,再把锅里的碱水舀出,淋在竹子上面。
再泡上十天。
这十天苏寻衣也没有闲着,到处去铺子里查看。
尤其是州城的铺子,生意火爆的都忙不过来,只好从杏山镇又调了几个伙计过去。
又重新招收了一批新的伙计,培训了十天,都能上手了。
而杏山镇的麻辣烫铺子,苏寻衣叫沈老三来打理。
也算是给他安排一个养得起他们一家的活计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苏寻衣想培养自己人,以后肯定是要开越来越多的铺子。
她不可能每一间铺子都亲力亲为,所以培养几个可靠的人也不错。
转眼间十天就到了。
苏寻衣把草木灰泡过的竹子捞出来。
因为草木灰泡过的竹子,能让竹纸变得更白,不会洇墨。
将泡好的竹子清洗干净,倒进石臼里舂碎,舂细。
再把舂碎的竹浆装在纱布里,然后绑在竹子上面拴紧,抛在河里。
来回击打,清洗干净。
拿出前一晚做好的纸药,倒入水池里,和竹浆搅拌均匀。
这后面的过程和做麻纸一样。
苏寻衣简单的给村民讲述了一遍。
又示范了一次。
等竹纸晾干,苏寻衣把所有的竹纸取下来。
还是简简单单的写了几个字。
这书写手感就是比麻纸好得多。
虽然是半生半熟,但是用来写字小行书小楷书,也足够了。
泛黄的宣纸上,孤单单的立着杏花村三个大字。
“寻衣呀,我以前见书斋里的纸都是白的,这个为什么是泛黄的呀?”
苏寻衣也不恼,仔细跟他们解释着:“因为这个是竹子做的竹纸,所以会有一点点泛黄。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宣纸产自泾县。
不过宣纸用的是檀皮和稻草,咱们也没那么多的檀皮。
所以宣纸也贵,就是这个道理嘛。”
村民们听完,原来是这样子的啊。
众人都纷纷表示脑子学会了。
又缠着苏寻衣问是不是笔墨纸砚都会做。
苏寻衣只好都答应第二天教他们做笔和墨条。
至于砚台嘛,随便找个能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得非说要那么讲究。
就算是捡个大石头打磨好看,也可以拿来做砚台。
毕竟他们都是穷苦百姓,又不是达官贵人。
折腾了几天,终于教会村民们制作文房四宝。
只不过时间都很长,就看大家有没有这个耐心了。
终于得了空休息一天了,可把苏寻衣累死了,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