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爽朗一笑,“地点定在青云观,这吉时嘛?等我回去推算推算,明日我让小童捎信下来。”
“青云观?”苏寻衣有些意外,“观里能办喜事?”
“能的。”玄清点点头。
苏寻衣打心眼里开心,“那成,我们过几日就去挑最好的布料,给婉婉姐赶制嫁衣,定要婉婉姐风光大嫁。
来来来,庆祝一下,碰个碗。”
众人有说有笑,吃过晚饭,玄清才离开杏花村。
“行了,婉婉姐,道长已经走远了,你再看他也不会回来,当心着凉。
反正明后天又能见到,你快些去睡觉。”
苏寻衣和萧婳一起打趣她,“唉呀。你们俩,讨厌,不理你们了。”
王婉婉快速跑回楼上,苏寻衣和萧婳在身后捂嘴笑。
青云观,殿内光线昏暗,只有三清神像前的长明灯烛火摇曳。
清虚道长盘坐在蒲团上,闭着眼,手中一串紫檀念珠拨得极慢,几乎凝滞。
终于,一声叹息在空旷的大殿里荡开。
“痴儿……”
清虚道长睁开眼,目光越过洞开的殿门,落在那纹丝不动的背影上。
“道门清净地,非是儿女情长处,你,可想好了?”
玄清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师父,弟子所求,非是破戒。
弟子所求,是合籍。”
“合籍?”清虚道长的手指猛地一紧,念珠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你可知这‘合籍’二字的分量?
那非世俗嫁娶,需告天地,禀祖师,行三礼九叩之大仪。
更要备齐道门婚仪三宝——天蚕素锦织就的喜帕,象征阴阳和合的合卺葫芦,还有夫妻同命同心的龙凤同心佩!”
玄清恭敬的行了个礼,“师父说的这些东西,弟子会备齐的。”
“罢了罢了,我老了,你们年轻人的事,自己做主便好,下去吧。”
“弟子告退。”
玄清行了个礼,才退出三清殿。
回了自己的住所,便开始演算良辰吉日。
次日,小道童就来杏花村传信,说吉日已选好,就定在腊月十六,腊月十六。
道长说,那是冬阳初升、天地清朗之时,也合了‘重日’(农历十六)的吉兆,六六大顺。”
“腊月十六……”苏寻衣掰着手指算。
“那得赶紧准备了,寒冬腊月里东西采买不易,嫁衣、被褥、还有观里布置。
不过想想,点着红灯笼,在道观里行礼,倒真是别致又庄重!”
她越想越兴奋,已经开始盘算需要置办些什么了。
萧婳撑着下巴,“寻衣呀,你怎么比婉婉还着急呀。”
苏寻衣嘿嘿一笑,“我这不是为婉婉姐谋划谋划嘛。”
玄清提亲、合过庚帖、定下腊月十六的婚期后,青云观与杏花村苏家小院之间,便弥漫开甜蜜的忙碌气息。
虽因王婉婉坚持“二嫁之身,不宜张扬”,婚礼只在青云观内小范围举行,但该有的礼数、该备的物品,苏寻衣和凌兰芝等人是半点不肯马虎。
务必要让王婉婉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出嫁。
选了一个天气晴好的冬日,苏寻衣早早拉着王婉婉、凌兰芝,还有要跟着去的司言锦、司言轩兄弟俩,一起去府城采买。
马车晃晃悠悠行进在乡间小路上,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
王婉婉看着车外掠过的萧瑟冬景,心中五味杂陈。
上一次这样为了婚事采买是什么时候?
记忆早已模糊,只留下仓促、寒酸和挥之不去的阴霾。
而这一次,身边有义母凌兰芝慈爱的叮嘱,有苏寻衣和萧婳的筹划,还有几个半大少年好奇,气氛是截然不同的期待。
“婉婉姐,你看这个料子。”在府城最大的绸缎庄“云锦坊”里,苏寻衣扯着一匹正红色。
“这颜色多正,又厚实又垂坠,给你做嫁衣里衬最好不过。
还有这个,”她又指向一匹霞色锦缎,“这个做条新的罗裙,开春穿正好,咱们多扯几尺。”
王婉婉摸着那光滑的缎面,有些迟疑:“寻衣,里衬用棉布就好了……”
“那怎么行?”苏寻衣立刻打断她,叉着腰,“一辈子就这一次。
在苏寻衣心里,上一次的不算,必须用最好的。
再说了,玄清道长那通禀三界的婚书都写了。
你可是正儿八经、天地祖师都认可的夫人,穿点好料子怎么了?
掌柜的,这两匹,还有那匹藕荷色的,都给我量足了!”
她不由分说地拍板,又拉着王婉婉去看绣线。
凌兰芝在一旁笑着点头,仔细挑选着做被面需要的丝线。
司言锦锦则拿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苏寻衣让他记下的各种物品名称和数量。
离开绸缎庄,一行人又转至杂货铺和香烛店。
买了大匹厚实的正红绸布,还有成摞的大红洒金“囍”字剪纸。
苏寻衣:“多买点,道观门窗、新房、连厨房灶台都得贴上,喜庆。
这是重中之重。
婚礼要在三清祖师面前行礼,香烛马虎不得。”
在香烛老字号“福寿斋”,凌兰芝亲自挑选: 手臂粗的龙凤红烛九对,取九九归一,长久之意。
上好的线香数捆,都是清香型烟气清雅。
特制的“天地通”金箔、银箔各三叠。
崭新的黄表纸数刀。
以及撒帐吉物等等……
“言轩言锦,你们俩过来,交代你们点事。”
两人凑到苏寻衣面前,“姐,你说。”
……
“明白了吗?”
兄弟俩点点头,“姐,你就放心吧,交给我和弟弟。”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沉的人也无精打采。这期间还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就是郭掌柜。
只不过苏寻衣告诉他,年前再分红,郭掌柜又美滋滋的回去了。
婚礼前三日,玄清再次来到苏家。
他神情庄严肃穆,捧着一个紫檀木长匣。
“婉婉,吉时已定,按我正一脉仪轨,需立‘道教婚书’,上表天庭,下鸣地府,通禀三界,以为你我婚盟之证。
此婚书需你我共同立誓,由我亲笔书写,加盖法印。”
王婉婉心点点头。
玄清净手焚香,于案前正襟危坐。
他展开特制的青藤纸,提笔饱蘸朱砂墨。
落笔时,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
“青云观?”苏寻衣有些意外,“观里能办喜事?”
“能的。”玄清点点头。
苏寻衣打心眼里开心,“那成,我们过几日就去挑最好的布料,给婉婉姐赶制嫁衣,定要婉婉姐风光大嫁。
来来来,庆祝一下,碰个碗。”
众人有说有笑,吃过晚饭,玄清才离开杏花村。
“行了,婉婉姐,道长已经走远了,你再看他也不会回来,当心着凉。
反正明后天又能见到,你快些去睡觉。”
苏寻衣和萧婳一起打趣她,“唉呀。你们俩,讨厌,不理你们了。”
王婉婉快速跑回楼上,苏寻衣和萧婳在身后捂嘴笑。
青云观,殿内光线昏暗,只有三清神像前的长明灯烛火摇曳。
清虚道长盘坐在蒲团上,闭着眼,手中一串紫檀念珠拨得极慢,几乎凝滞。
终于,一声叹息在空旷的大殿里荡开。
“痴儿……”
清虚道长睁开眼,目光越过洞开的殿门,落在那纹丝不动的背影上。
“道门清净地,非是儿女情长处,你,可想好了?”
玄清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师父,弟子所求,非是破戒。
弟子所求,是合籍。”
“合籍?”清虚道长的手指猛地一紧,念珠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你可知这‘合籍’二字的分量?
那非世俗嫁娶,需告天地,禀祖师,行三礼九叩之大仪。
更要备齐道门婚仪三宝——天蚕素锦织就的喜帕,象征阴阳和合的合卺葫芦,还有夫妻同命同心的龙凤同心佩!”
玄清恭敬的行了个礼,“师父说的这些东西,弟子会备齐的。”
“罢了罢了,我老了,你们年轻人的事,自己做主便好,下去吧。”
“弟子告退。”
玄清行了个礼,才退出三清殿。
回了自己的住所,便开始演算良辰吉日。
次日,小道童就来杏花村传信,说吉日已选好,就定在腊月十六,腊月十六。
道长说,那是冬阳初升、天地清朗之时,也合了‘重日’(农历十六)的吉兆,六六大顺。”
“腊月十六……”苏寻衣掰着手指算。
“那得赶紧准备了,寒冬腊月里东西采买不易,嫁衣、被褥、还有观里布置。
不过想想,点着红灯笼,在道观里行礼,倒真是别致又庄重!”
她越想越兴奋,已经开始盘算需要置办些什么了。
萧婳撑着下巴,“寻衣呀,你怎么比婉婉还着急呀。”
苏寻衣嘿嘿一笑,“我这不是为婉婉姐谋划谋划嘛。”
玄清提亲、合过庚帖、定下腊月十六的婚期后,青云观与杏花村苏家小院之间,便弥漫开甜蜜的忙碌气息。
虽因王婉婉坚持“二嫁之身,不宜张扬”,婚礼只在青云观内小范围举行,但该有的礼数、该备的物品,苏寻衣和凌兰芝等人是半点不肯马虎。
务必要让王婉婉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出嫁。
选了一个天气晴好的冬日,苏寻衣早早拉着王婉婉、凌兰芝,还有要跟着去的司言锦、司言轩兄弟俩,一起去府城采买。
马车晃晃悠悠行进在乡间小路上,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
王婉婉看着车外掠过的萧瑟冬景,心中五味杂陈。
上一次这样为了婚事采买是什么时候?
记忆早已模糊,只留下仓促、寒酸和挥之不去的阴霾。
而这一次,身边有义母凌兰芝慈爱的叮嘱,有苏寻衣和萧婳的筹划,还有几个半大少年好奇,气氛是截然不同的期待。
“婉婉姐,你看这个料子。”在府城最大的绸缎庄“云锦坊”里,苏寻衣扯着一匹正红色。
“这颜色多正,又厚实又垂坠,给你做嫁衣里衬最好不过。
还有这个,”她又指向一匹霞色锦缎,“这个做条新的罗裙,开春穿正好,咱们多扯几尺。”
王婉婉摸着那光滑的缎面,有些迟疑:“寻衣,里衬用棉布就好了……”
“那怎么行?”苏寻衣立刻打断她,叉着腰,“一辈子就这一次。
在苏寻衣心里,上一次的不算,必须用最好的。
再说了,玄清道长那通禀三界的婚书都写了。
你可是正儿八经、天地祖师都认可的夫人,穿点好料子怎么了?
掌柜的,这两匹,还有那匹藕荷色的,都给我量足了!”
她不由分说地拍板,又拉着王婉婉去看绣线。
凌兰芝在一旁笑着点头,仔细挑选着做被面需要的丝线。
司言锦锦则拿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苏寻衣让他记下的各种物品名称和数量。
离开绸缎庄,一行人又转至杂货铺和香烛店。
买了大匹厚实的正红绸布,还有成摞的大红洒金“囍”字剪纸。
苏寻衣:“多买点,道观门窗、新房、连厨房灶台都得贴上,喜庆。
这是重中之重。
婚礼要在三清祖师面前行礼,香烛马虎不得。”
在香烛老字号“福寿斋”,凌兰芝亲自挑选: 手臂粗的龙凤红烛九对,取九九归一,长久之意。
上好的线香数捆,都是清香型烟气清雅。
特制的“天地通”金箔、银箔各三叠。
崭新的黄表纸数刀。
以及撒帐吉物等等……
“言轩言锦,你们俩过来,交代你们点事。”
两人凑到苏寻衣面前,“姐,你说。”
……
“明白了吗?”
兄弟俩点点头,“姐,你就放心吧,交给我和弟弟。”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沉的人也无精打采。这期间还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就是郭掌柜。
只不过苏寻衣告诉他,年前再分红,郭掌柜又美滋滋的回去了。
婚礼前三日,玄清再次来到苏家。
他神情庄严肃穆,捧着一个紫檀木长匣。
“婉婉,吉时已定,按我正一脉仪轨,需立‘道教婚书’,上表天庭,下鸣地府,通禀三界,以为你我婚盟之证。
此婚书需你我共同立誓,由我亲笔书写,加盖法印。”
王婉婉心点点头。
玄清净手焚香,于案前正襟危坐。
他展开特制的青藤纸,提笔饱蘸朱砂墨。
落笔时,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