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送别阿里一家-《穿越之,恶毒后娘的养娃攻略》

  十日光阴转瞬即逝,温玉清兄弟俩先行回京,波斯商队在杏花村的行程也即将结束。

  清晨,阿里一家早早起身,开始整理行装。

  苏寻衣站在窗前,望着阿里一家忙碌的身影,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这十日的相处,让她对这位远道而来的波斯商人印象不错。

  “大宝,”她转身吩咐道,“去把准备好的伴手礼都拿过来。”

  “好嘞!”大宝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就带着几个村民抬来了几个大箱子。

  箱子里装满了苏寻衣精心准备的各式礼物。

  有江南最新款的丝绸披肩,有苏记食肆特制的各色零食。

  有杏花村特产的玫瑰露和杏花酒,还有专门为法蒂玛和两个女儿准备的精致首饰。

  “这些礼物太贵重了。”阿里看着满箱的礼品,连连摆手,“我们不能再收了。”

  苏寻衣微笑着用英语回答:“这些都是杏花村的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

  法蒂玛抚摸着一条绣着杏花图案的丝绸披肩,眼中闪着泪光:“这太美了,我会好好珍藏的。”

  这时,村民们也陆续来到村口,为波斯客人送行。

  这几日的相处,让原本对异域感到陌生和畏惧的村民们,现在都已经把阿里一家当成了朋友。

  “阿里先生,下次再来啊!”里正拿着一茬新割的韭菜,笑着说道。

  “法蒂玛夫人,记得给我们写信。”几个与法蒂玛相熟的妇人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手。

  孩子们更是围着萨娜和莱拉,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

  阿里看着这温馨的场景,不禁感慨道:“我们来时还担心会因为长相不同而受到排斥,没想到离开时却像是与老朋友分别。”

  苏寻衣温和地说:“天下本一家,只要有真诚的心,就能跨越千山万水的隔阂。”

  这时,村长带着几个村民牵来了骆驼。

  这些沙漠之舟经过十日的休整,显得精神抖擞。

  村民们已经不再害怕,反而亲切地抚摸着它们的毛发。

  “记得第一天来时,大家还被这些骆驼吓得不轻呢。”阿里回忆道,眼中带着笑意。

  二宝接话:“现在孩子们都敢骑着骆驼玩耍了。”

  接着二宝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礼物——几本手抄的中原诗集和一幅自己绘制的杏花村全景图。

  “萨娜,莱拉,这些送给你们。”二宝用英语说道,“希望你们在回程的路上,可以通过这些诗和画,了解更多的中原文化,也能记住杏花村的样子。”

  萨娜小心翼翼地接过画卷,轻轻展开。

  画上的杏花村栩栩如生,有村口的大水牛,有半山腰的玫瑰园,有蜿蜒的溪流,还有他们这些天住过的客舍。

  “画得真好。”莱拉惊叹道,“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的。”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阿里一家骑上骆驼,向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别,驼铃声再次响起。

  “一路顺风。”

  “记得再来看我们。”

  “一定要写信啊。”

  村民们的祝福声此起彼伏,苏寻衣和二宝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上,望着商队渐行渐远的身影。

  “回吧,二宝。”

  “娘,您还在想阿里先生他们吗?”

  苏寻衣转身,看着已经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儿子,微笑道:“我在想,杏花村的未来。”

  二宝顺着苏寻衣的目光望向远方:“经过这次,杏花村的名字一定会传得更远。”

  “是啊.…..”苏寻衣轻声道,“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科举一事,你打算如何?”

  二宝略微思索,便毫不犹豫的应道:“娘,当初想着科举,就是为了给您挣个名头,自然不能放弃。

  如今,我游学归来,已经准备好了。”

  苏寻衣拍了拍二宝的肩:“不愧是我好大儿,有志气,娘等着你挣个状元郎。

  走,回家,娘给你做你最爱的桂花奶茶。”

  初夏,杏果初结,翠绿的叶子间藏着青涩的果实。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二宝已经在杏花阁后的书斋里温书多时。

  书案上摊开着《四书章句》,旁边的笔记密密麻麻,都是他这些时日来的心得。

  窗外,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枝头鸣叫,却丝毫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二宝,你爹爹来看你了。”苏寻衣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二宝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整理衣冠。

  门开处,只见苏寻衣与沈砚安并肩而立。

  沈砚安今日穿着一件青灰色长衫,手持一卷书册,神色一如既往的严肃。

  “爹。”二宝恭敬行礼。

  沈砚安微微颔首,目光在书案上扫过,看到那叠整齐的笔记时,心里闪过一丝赞许,但很快又恢复了平日的严肃。

  “乡试在即,你准备得如何了?”沈砚安直截了当地问道。

  二宝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爹,您放心,儿子已经准备好了。”

  这句话说得从容不迫,没有丝毫犹豫。

  苏寻衣在一旁听着,心中既欣慰又不舍。

  她知道,若是二宝此次乡试得中,就意味着他要离开杏花村,踏上仕途了。

  沈砚安盯着二宝看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这几个月好生准备,八月份去参加乡试。”

  他走到书案前,随手翻开二宝的笔记,指着一处道:“这里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朱子注《大学》,重在明明德,你要体会其中修身齐家的深意…...”

  二宝凝神静听,不时点头。

  苏寻衣悄悄退了出去,准备茶点。

  她知道沈砚安虽然严厉,但对二宝的学业确是格外重视,对二宝的要求从未放松过。

  沈砚安的讲解声与二宝偶尔的提问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初夏的午后平添了几分书卷气息。

  “治国平天下,要先从修身做起。”沈砚安语重心长地说。

  “你娘将杏花村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是修身的延伸。

  你日后若为官,当时时以此为念。”

  二宝郑重应下:“儿子谨记爹爹教诲。”

  就在这时,一道红色的身影翩然而至。

  云亭先生摇着折扇,笑吟吟地走进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