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一会儿,客栈伙计就来通报,说又有几位富商求见,都想请二宝为他们家的店铺题字。
就说我在温书,不便见客。二宝婉言谢绝。
四宝好奇地问:二哥哥,为什么你不想给他们题字呀?题字不是能赚很多钱吗?
二宝正色道:读书人当以学问为重,况且我现在年纪尚小,倘若今日为他们题字,明日后日,便会有更多的人寻来。
若那时我不为他们题字,他们就会说我清高,摆架子,看不起商户。
所以早早的拒绝这些人,才是当前要做的。
苏寻衣赞许地点头:你二哥说的很对,少年得志,最易迷失本心。
当晚,苏寻衣在醉仙楼设宴庆祝。
除了自家人,只邀请了云亭。
醉仙楼掌柜听说解元公要来,特意清空了最好的雅间。
还命人在门口挂上了恭贺沈解元连中四元的横幅。
宴席间,掌柜亲自端上一道特别准备的四元及第羹。
这是小店特为沈解元准备的。掌柜笑道,用四种圆子寓意四元及第,祝解元公来年连中三元。
四宝好奇地数着羹里的圆子:真的是四种不同的圆子呢。
二宝起身举杯:今日学生侥幸得中,全仗师长和家人平日教诲,在此敬各位一杯。
沈砚安感慨道:十二岁的解元,我朝开国以来也不过三位。
二宝来日若能连中三元,便是千古佳话了。
云亭摇着扇子:以我徒儿的才学,中个状元也不是难事。
到时候就是真正的六元及第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悦来客栈的掌柜又派人送来一份厚礼——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这是小老儿的一点心意,预祝解元公来年高中状元。礼单上如是写道。
第二天,二宝连中四元的消息就见诸省城各大报章。
悦来客栈的生意越发红火,甚至连二宝用过的桌椅都被人高价预定。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客栈隔壁的书斋老板,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二宝常用的墨锭型号,连夜进货,第二天就销售一空。
这都是托了解元公的福啊。掌柜的见到二宝,总是这般感恩戴德。
次日清晨,悦来客栈还未开门,门外就已候着几个身着官服的小吏。
掌柜的忙不迭地开门迎客,却见为首的那个官员手持大红请帖,恭敬地问道。
“请问沈解元可曾起身?巡抚大人特命下官来送鹿鸣宴的请帖。”
这时,二宝正好从后院走来晨读,见这阵仗,连忙整衣上前:“学生便是沈清辞。”
那官员立即躬身施礼,双手奉上请帖:“解元公,今日午时,巡抚大人在贡院明伦堂设鹿鸣宴,特请新科举人赴宴。
您是今科解元,还请务必准时赴宴。”
二宝接过请帖,只见大红烫金的帖子上,用端庄的楷书写着邀请文字,末尾盖着巡抚衙门的官印。
“有劳大人亲自送来,学生定当准时赴宴。”二宝恭敬回礼。
送走官员后,掌柜的连连赞叹:“了不得,了不得,巡抚大人亲自设宴,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苏寻衣闻声出来,看着请帖,眼中既骄傲又担忧:“这鹿鸣宴规矩繁多,你第一次参加,可要小心应对。”
二宝微笑:“娘,您放心,儿子在书上读过鹿鸣宴的礼仪,不会失仪的。”
沈砚安也很骄傲:“鹿鸣宴源自周代,本是乡饮酒礼的一部分。
如今专为新科举人而设,意在勉励学子。
你是今科解元,宴上必是焦点,切记要谦逊有礼。”
悦来客栈内,四宝趴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络绎不绝前来道贺的人群,小脸上写满了好奇。
“娘亲,刚才那些官差送来的是什么帖子呀?”四宝转头问正在为二宝整理衣冠的苏寻衣。
苏寻衣小心地为二宝抚平衣襟上的褶皱,柔声答道:“那是鹿鸣宴的请帖。
今日午时,巡抚大人要在贡院为新科举人设宴。”
“鹿鸣宴?”四宝眨着大眼睛,“为什么要叫鹿鸣宴?是有小鹿在宴会上唱歌吗?”
这话引得屋内众人都笑了起来。
二宝蹲下身,平视着四宝的眼睛,耐心解释。
“鹿鸣宴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鹿鸣》篇。
这首诗描写的是群鹿在野外鸣叫,呼唤同伴共享美食。
后来,朝廷就用鹿鸣宴来款待新科举人,寓意招贤纳士,君臣同乐。”
四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追问:“那宴会上都要做什么呀?
是不是就像我们杏花村过节时那样,大家在一起吃饭喝酒?”
“比那要隆重得多。”沈砚安接过话头,语气温和。
“鹿鸣宴是朝廷规制的大宴,有严格的礼仪流程。
首先要奏《鹿鸣》雅乐,然后新科举人要向考官行谢师礼,接着是跳魁星舞,最后才是宴饮。”
“魁星舞?”四宝的眼睛亮了起来,“魁星舞是什么?是跳给魁梧的星星看的舞蹈吗?魁星是谁呀?”
二宝微笑着继续解释:“四宝呀,魁星是主管文运的神明。
传说他生前相貌丑陋,却才华横溢,高中状元后,天帝封他为主管科举的神仙。
跳魁星舞,就是为了感谢魁星的庇佑,祈求来年再创佳绩。”
四宝兴奋地拉着二宝的衣袖:“二哥哥要在宴会上跳舞吗?可惜四宝不能去看..….”
苏寻衣将四宝揽入怀中:“你二哥是今科解元,按照规矩,要由他领舞。
这是很重要的仪式,可不能儿戏。
不过既然是巡抚大人亲自设宴,想必不用你二哥亲自跳。”
这时,客栈外传来更鼓声,已到巳时。
二宝整了整衣冠,向家人行礼告辞。
“爹,娘,儿子这便去赴宴了。”
苏寻衣仔细端详着二宝,今日的二宝穿着一身崭新的青罗长衫,头戴方巾,腰系玉带,俨然已是翩翩少年郎的模样。
她眼中既有骄傲,又带着些许忧色。
出门前沈砚安还在叮嘱二宝:“宴上若有人敬酒,浅尝即可,莫要贪杯。”
“与官员说话要不卑不亢,与同科举人要和睦相处。”
“若是有人问起学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宝一一记下:“爹,您放心,儿子明白。”
就说我在温书,不便见客。二宝婉言谢绝。
四宝好奇地问:二哥哥,为什么你不想给他们题字呀?题字不是能赚很多钱吗?
二宝正色道:读书人当以学问为重,况且我现在年纪尚小,倘若今日为他们题字,明日后日,便会有更多的人寻来。
若那时我不为他们题字,他们就会说我清高,摆架子,看不起商户。
所以早早的拒绝这些人,才是当前要做的。
苏寻衣赞许地点头:你二哥说的很对,少年得志,最易迷失本心。
当晚,苏寻衣在醉仙楼设宴庆祝。
除了自家人,只邀请了云亭。
醉仙楼掌柜听说解元公要来,特意清空了最好的雅间。
还命人在门口挂上了恭贺沈解元连中四元的横幅。
宴席间,掌柜亲自端上一道特别准备的四元及第羹。
这是小店特为沈解元准备的。掌柜笑道,用四种圆子寓意四元及第,祝解元公来年连中三元。
四宝好奇地数着羹里的圆子:真的是四种不同的圆子呢。
二宝起身举杯:今日学生侥幸得中,全仗师长和家人平日教诲,在此敬各位一杯。
沈砚安感慨道:十二岁的解元,我朝开国以来也不过三位。
二宝来日若能连中三元,便是千古佳话了。
云亭摇着扇子:以我徒儿的才学,中个状元也不是难事。
到时候就是真正的六元及第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悦来客栈的掌柜又派人送来一份厚礼——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这是小老儿的一点心意,预祝解元公来年高中状元。礼单上如是写道。
第二天,二宝连中四元的消息就见诸省城各大报章。
悦来客栈的生意越发红火,甚至连二宝用过的桌椅都被人高价预定。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客栈隔壁的书斋老板,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二宝常用的墨锭型号,连夜进货,第二天就销售一空。
这都是托了解元公的福啊。掌柜的见到二宝,总是这般感恩戴德。
次日清晨,悦来客栈还未开门,门外就已候着几个身着官服的小吏。
掌柜的忙不迭地开门迎客,却见为首的那个官员手持大红请帖,恭敬地问道。
“请问沈解元可曾起身?巡抚大人特命下官来送鹿鸣宴的请帖。”
这时,二宝正好从后院走来晨读,见这阵仗,连忙整衣上前:“学生便是沈清辞。”
那官员立即躬身施礼,双手奉上请帖:“解元公,今日午时,巡抚大人在贡院明伦堂设鹿鸣宴,特请新科举人赴宴。
您是今科解元,还请务必准时赴宴。”
二宝接过请帖,只见大红烫金的帖子上,用端庄的楷书写着邀请文字,末尾盖着巡抚衙门的官印。
“有劳大人亲自送来,学生定当准时赴宴。”二宝恭敬回礼。
送走官员后,掌柜的连连赞叹:“了不得,了不得,巡抚大人亲自设宴,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苏寻衣闻声出来,看着请帖,眼中既骄傲又担忧:“这鹿鸣宴规矩繁多,你第一次参加,可要小心应对。”
二宝微笑:“娘,您放心,儿子在书上读过鹿鸣宴的礼仪,不会失仪的。”
沈砚安也很骄傲:“鹿鸣宴源自周代,本是乡饮酒礼的一部分。
如今专为新科举人而设,意在勉励学子。
你是今科解元,宴上必是焦点,切记要谦逊有礼。”
悦来客栈内,四宝趴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络绎不绝前来道贺的人群,小脸上写满了好奇。
“娘亲,刚才那些官差送来的是什么帖子呀?”四宝转头问正在为二宝整理衣冠的苏寻衣。
苏寻衣小心地为二宝抚平衣襟上的褶皱,柔声答道:“那是鹿鸣宴的请帖。
今日午时,巡抚大人要在贡院为新科举人设宴。”
“鹿鸣宴?”四宝眨着大眼睛,“为什么要叫鹿鸣宴?是有小鹿在宴会上唱歌吗?”
这话引得屋内众人都笑了起来。
二宝蹲下身,平视着四宝的眼睛,耐心解释。
“鹿鸣宴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鹿鸣》篇。
这首诗描写的是群鹿在野外鸣叫,呼唤同伴共享美食。
后来,朝廷就用鹿鸣宴来款待新科举人,寓意招贤纳士,君臣同乐。”
四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追问:“那宴会上都要做什么呀?
是不是就像我们杏花村过节时那样,大家在一起吃饭喝酒?”
“比那要隆重得多。”沈砚安接过话头,语气温和。
“鹿鸣宴是朝廷规制的大宴,有严格的礼仪流程。
首先要奏《鹿鸣》雅乐,然后新科举人要向考官行谢师礼,接着是跳魁星舞,最后才是宴饮。”
“魁星舞?”四宝的眼睛亮了起来,“魁星舞是什么?是跳给魁梧的星星看的舞蹈吗?魁星是谁呀?”
二宝微笑着继续解释:“四宝呀,魁星是主管文运的神明。
传说他生前相貌丑陋,却才华横溢,高中状元后,天帝封他为主管科举的神仙。
跳魁星舞,就是为了感谢魁星的庇佑,祈求来年再创佳绩。”
四宝兴奋地拉着二宝的衣袖:“二哥哥要在宴会上跳舞吗?可惜四宝不能去看..….”
苏寻衣将四宝揽入怀中:“你二哥是今科解元,按照规矩,要由他领舞。
这是很重要的仪式,可不能儿戏。
不过既然是巡抚大人亲自设宴,想必不用你二哥亲自跳。”
这时,客栈外传来更鼓声,已到巳时。
二宝整了整衣冠,向家人行礼告辞。
“爹,娘,儿子这便去赴宴了。”
苏寻衣仔细端详着二宝,今日的二宝穿着一身崭新的青罗长衫,头戴方巾,腰系玉带,俨然已是翩翩少年郎的模样。
她眼中既有骄傲,又带着些许忧色。
出门前沈砚安还在叮嘱二宝:“宴上若有人敬酒,浅尝即可,莫要贪杯。”
“与官员说话要不卑不亢,与同科举人要和睦相处。”
“若是有人问起学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宝一一记下:“爹,您放心,儿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