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 一个之前叫嚣得最厉害的学子,面红耳赤地站起身,对着苏寻衣深深一揖到底。
连声音都带着羞愧:“苏,苏夫人,是在下有眼无珠,轻信流言,污了夫人清誉。
在下,在下向夫人赔罪。”
有一人带头,其他曾参与非议或心存疑虑的学子们也纷纷起身,躬身致歉。
“夫人大才,我等井底之蛙,妄加揣测,实在汗颜。”
“望夫人海涵,恕我等无知之罪。”
“江南第一才女,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道歉之声此起彼伏,整个揽月楼的气氛,从之前的质疑、挑衅,彻底转变为敬佩与折服。
二宝的目光最后落在脸色难看的刘瑕和那几个最初散布谣言、此刻恨不得缩进地缝里的学子身上。
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清辞才疏学浅,不敢与诸位争胜。
今日前来,只为一事。”他顿了顿,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学问可以切磋,名声可以不论。
但,若有谁再敢妄议家师云亭先生,污蔑家母清誉……”
二宝没有把话说完,但那冰冷的眼神,以及那首诗中透出的无比坚劲,已经说明了一切。
满堂寂静,无人敢与之对视。
刘瑕站在原地,脸色煞白,嘴唇抿得死死的。
如今,连苏寻衣,都展现出了碾压他的才情!
这母子二人,就像是横亘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将他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击得粉碎。
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数道目光鞭笞着,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瑕强撑着最后一丝体面,对着苏寻衣和沈清辞的方向拱了拱手,声音干涩:“苏夫人高才,清辞兄亦是不凡,刘某佩服。”
说完,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率先离开了揽月楼。
苏寻衣坦然接受了众人的道歉,并未多言,只是微微颔首。
她今日此举,并非为了炫耀,只是为了自证清白,并为二宝扫清一些不必要的污名障碍。
效果,显然比她预期的还要好。
然后便转身离开,在无数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一大家子从容地离开了揽月楼。
身后,是尚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满楼学子,以及一个个被彻底击碎了骄傲的京城才子。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温家别院那位苏夫人,就是写《寻·诗词集》的那个,今日在揽月楼当场作诗。
一首《春山夜月》,连翰林院的老大人都赞不绝口!”
“真的假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我的天,这句子绝了。”
“之前谁传的人家欺世盗名?真是瞎了眼。”
“江南第一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快,快去陈家书斋看看还有没有《寻·诗词集》,那里面肯定收录了更多佳作。”
当晚,京城最大的书局之一——陈家书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抢购狂潮。
所有库存的、署名“寻”或与苏寻衣相关的诗词集,无论是正规刊印的还是私下流传的手抄本,在短短一个时辰内被抢购一空。
闻讯而来的人还在不断涌入,将书斋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没了,真的没了,各位学子请回吧。”书斋掌柜嗓子都快喊哑了,脸上却笑开了花。
“掌柜的,加印,一定要加印啊。”
“我预订,我出双倍价钱,下个月的份额给我留一份。”
“我订下下个月的。”
“我订半年后的,掌柜的,记下了。”
不过一夜之间,《寻·诗词集》就堪比洛阳纸贵,一册难求。
预订的名单,据说已经排到了一年之后。
苏寻衣“江南第一才女”的名号,在京城彻底打响,再无半分质疑。
三皇子府邸。
夜色深沉,刘瑕的房间却只点了一盏孤灯,映得刘瑕那张原本俊朗的脸庞阴晴不定,扭曲狰狞。
他猛地将书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在地,发出乒乓的巨响。
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沈清辞,苏寻衣。”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那是一种极度不甘、嫉妒和怨恨的疯狂。
一次,两次,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上一次在州城诗词大会,他志在必得,却被横空出世的沈清辞抢尽了风头。
让他沦为陪衬,成了州城口中的笑柄,也让李荣一家抛弃了他。
如今他好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京城重新站稳脚跟,博得了“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
本以为可以一雪前耻,却在今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沈清辞和他那个娘亲,再次狠狠踩在脚下。
那首《咏冰糖葫芦》,那首《春山夜月》,像两个响亮的耳光,扇得他头晕目眩,颜面尽失。
他可以想象,从明天开始,京城文坛会如何议论他刘瑕,如何将他与沈清辞对比。
而他刘瑕将彻底成为苏寻衣母子扬名立万的垫脚石。
不,他绝不能接受!
若是让沈清辞顺顺利利参加会试,以他今日展现出的才学和云亭先生弟子的身份,金榜题名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到那时,他刘瑕将永远被沈清辞压上一头,永无出头之日。
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让沈清辞通过会试。
可是,直接动手?
沈清辞身边有温家兄弟明里暗里的照拂,而且他身边还有那两个诡异的小奶娃。
上次放青蛙咬他,令人防不胜防。
硬来风险太大,容易引火烧身。
他需要借力,需要一把更锋利、更不容易被察觉的刀。
刘瑕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
如今,能帮他,也愿意帮他的,只有那一位了——三皇子,朱常洵。
三皇子与温首辅一派素来不睦,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想到这里,刘瑕再也坐不住。
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整理了一下衣冠,他要连夜求见三皇子。
三皇子府,书房内。
朱常洵年纪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美,却带着一股阴鸷之气。
他身着常服,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听着刘瑕声情并茂、甚至略带哭腔的禀报。
连声音都带着羞愧:“苏,苏夫人,是在下有眼无珠,轻信流言,污了夫人清誉。
在下,在下向夫人赔罪。”
有一人带头,其他曾参与非议或心存疑虑的学子们也纷纷起身,躬身致歉。
“夫人大才,我等井底之蛙,妄加揣测,实在汗颜。”
“望夫人海涵,恕我等无知之罪。”
“江南第一才女,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啊。”
道歉之声此起彼伏,整个揽月楼的气氛,从之前的质疑、挑衅,彻底转变为敬佩与折服。
二宝的目光最后落在脸色难看的刘瑕和那几个最初散布谣言、此刻恨不得缩进地缝里的学子身上。
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清辞才疏学浅,不敢与诸位争胜。
今日前来,只为一事。”他顿了顿,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学问可以切磋,名声可以不论。
但,若有谁再敢妄议家师云亭先生,污蔑家母清誉……”
二宝没有把话说完,但那冰冷的眼神,以及那首诗中透出的无比坚劲,已经说明了一切。
满堂寂静,无人敢与之对视。
刘瑕站在原地,脸色煞白,嘴唇抿得死死的。
如今,连苏寻衣,都展现出了碾压他的才情!
这母子二人,就像是横亘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将他所有的骄傲和自信都击得粉碎。
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数道目光鞭笞着,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瑕强撑着最后一丝体面,对着苏寻衣和沈清辞的方向拱了拱手,声音干涩:“苏夫人高才,清辞兄亦是不凡,刘某佩服。”
说完,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率先离开了揽月楼。
苏寻衣坦然接受了众人的道歉,并未多言,只是微微颔首。
她今日此举,并非为了炫耀,只是为了自证清白,并为二宝扫清一些不必要的污名障碍。
效果,显然比她预期的还要好。
然后便转身离开,在无数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一大家子从容地离开了揽月楼。
身后,是尚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满楼学子,以及一个个被彻底击碎了骄傲的京城才子。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温家别院那位苏夫人,就是写《寻·诗词集》的那个,今日在揽月楼当场作诗。
一首《春山夜月》,连翰林院的老大人都赞不绝口!”
“真的假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我的天,这句子绝了。”
“之前谁传的人家欺世盗名?真是瞎了眼。”
“江南第一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快,快去陈家书斋看看还有没有《寻·诗词集》,那里面肯定收录了更多佳作。”
当晚,京城最大的书局之一——陈家书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抢购狂潮。
所有库存的、署名“寻”或与苏寻衣相关的诗词集,无论是正规刊印的还是私下流传的手抄本,在短短一个时辰内被抢购一空。
闻讯而来的人还在不断涌入,将书斋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没了,真的没了,各位学子请回吧。”书斋掌柜嗓子都快喊哑了,脸上却笑开了花。
“掌柜的,加印,一定要加印啊。”
“我预订,我出双倍价钱,下个月的份额给我留一份。”
“我订下下个月的。”
“我订半年后的,掌柜的,记下了。”
不过一夜之间,《寻·诗词集》就堪比洛阳纸贵,一册难求。
预订的名单,据说已经排到了一年之后。
苏寻衣“江南第一才女”的名号,在京城彻底打响,再无半分质疑。
三皇子府邸。
夜色深沉,刘瑕的房间却只点了一盏孤灯,映得刘瑕那张原本俊朗的脸庞阴晴不定,扭曲狰狞。
他猛地将书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在地,发出乒乓的巨响。
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沈清辞,苏寻衣。”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名字,那是一种极度不甘、嫉妒和怨恨的疯狂。
一次,两次,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上一次在州城诗词大会,他志在必得,却被横空出世的沈清辞抢尽了风头。
让他沦为陪衬,成了州城口中的笑柄,也让李荣一家抛弃了他。
如今他好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京城重新站稳脚跟,博得了“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
本以为可以一雪前耻,却在今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沈清辞和他那个娘亲,再次狠狠踩在脚下。
那首《咏冰糖葫芦》,那首《春山夜月》,像两个响亮的耳光,扇得他头晕目眩,颜面尽失。
他可以想象,从明天开始,京城文坛会如何议论他刘瑕,如何将他与沈清辞对比。
而他刘瑕将彻底成为苏寻衣母子扬名立万的垫脚石。
不,他绝不能接受!
若是让沈清辞顺顺利利参加会试,以他今日展现出的才学和云亭先生弟子的身份,金榜题名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到那时,他刘瑕将永远被沈清辞压上一头,永无出头之日。
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让沈清辞通过会试。
可是,直接动手?
沈清辞身边有温家兄弟明里暗里的照拂,而且他身边还有那两个诡异的小奶娃。
上次放青蛙咬他,令人防不胜防。
硬来风险太大,容易引火烧身。
他需要借力,需要一把更锋利、更不容易被察觉的刀。
刘瑕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
如今,能帮他,也愿意帮他的,只有那一位了——三皇子,朱常洵。
三皇子与温首辅一派素来不睦,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想到这里,刘瑕再也坐不住。
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整理了一下衣冠,他要连夜求见三皇子。
三皇子府,书房内。
朱常洵年纪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美,却带着一股阴鸷之气。
他身着常服,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听着刘瑕声情并茂、甚至略带哭腔的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