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殿试-《穿越之,恶毒后娘的养娃攻略》

  握着那几枚沾着不知名污渍的铜钱,王翠的手在袖中微微发抖。

  不是因为感激,而是因为这是机会。

  虽然微小,但却是她被困在这里后,第一次有可能接触到外界的机会。

  她不敢表现出任何异样,低眉顺眼地谢过,将铜钱仔细收好。

  王翠并没有真的去买什么胭脂水粉。

  那些廉价的铅粉和俗艳的胭脂,只会让她想起自己如今的处境,让她恶心。

  她将得到的铜板,都偷偷藏在一个破布里,塞在床铺下最隐蔽的角落。

  钱不多,但积少成多,或许将来某一天,能派上大用场。

  偶尔被允许出门“采买”的那一刻,是王翠灰暗生活中唯一能感受到些许自由气息的时候。

  尽管身后通常跟着一个监视她的龟公,尽管她只能在附近那条充斥着各种下九流行当、气味混杂的短街上活动。

  但能走出那扇散发着霉味和欲望气息的大门,看到街上熙攘的人群,看到天空,对她而言,都是一种奢侈的。

  王翠走在街上,脚步虚浮,尽量低着头,避免与任何人对视。

  她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有淫邪的,有鄙夷的,有麻木的。

  她紧紧攥着衣角,指甲掐进肉里,用疼痛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她不敢轻易尝试逃跑。

  卖身契还在老鸨手里,那是她的枷锁。

  而且,她一个弱女子,身无分文,能逃到哪里去?

  一旦被抓回来,下场只会比现在更惨。

  老鸨有的是手段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她必须忍,等待最佳的时机。

  王翠尝试过在街上寻找熟悉的面孔,希望能偶遇哥哥或者同乡。

  但京城太大了,她活动的范围又太小,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那一小片天。

  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熄灭。

  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让她的脸色日渐憔悴,即使扑上厚厚的脂粉也难以完全掩盖眼底的青黑和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疲惫。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褪去了最初的惊恐和茫然。

  她学会了在客人身上套话,用看似无意的、娇嗔的语气,打听外面的消息。

  每多听到一点关于那些“贵人”们的消息,她心中的恨意就加深一分。

  他们在云端争斗,倾轧,却随手就将她这样的小人物碾落尘埃,永世不得超生。

  娇娇,苏寻衣,还有那些所有将她推入这深渊的人。

  她对着水盆中那张日益陌生、浓妆艳抹也掩不住沧桑的脸,一遍遍在心里刻下这些名字。

  “等着吧……”她无声地嘶吼,嘴角却扯出迎合客人的、僵硬的笑,“只要我艳红还有一口气在,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而眼下,她只能继续扮演好“艳红”这个角色,在这人间炼狱里,挣扎着,苟活着,等微乎其微的转机。

  沈砚安一直监视刘瑕,自然也将他和娇娇的事,告诉了苏寻衣。

  苏寻衣听完,也只是说了句自作自受。

  殿试之期,转瞬即至。

  天还未亮,京城却已苏醒。

  苏寻衣他们早早的就陪着二宝来到皇宫外面。

  贡院至皇城的御道早已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两侧站满了御林军。

  通过会试的贡士们,身着崭新的青色贡士服,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排列成整齐的队伍。

  怀着激动、忐忑与无限憧憬的心情,穿过一道道宫门,走向那象征着天下权力中枢、也是无数读书人梦想的殿堂——奉天殿。

  二宝走在队伍中,身形依旧略显单薄,再有一段时间,他就十三岁了。

  如今个头长高不少,已是翩翩少年郎了。

  经过天牢的磨难与会试的波折,眉宇间那份属于少年的稚气似乎又被磨去了几分。

  他目不斜视,心中却在默默回顾着云亭先生曾经的教诲,以及自己对时局的思考。

  刘瑕跟在他身后不远不近的位置,目光偶尔掠过二宝的背影,复杂难言。

  嫉妒、不甘、还有一点点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畏惧。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到来的殿试上。

  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殿试只考一道制策题目,必须在御前压倒沈清辞。

  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鸦雀无声。

  御座之上,皇帝朱翊钧头戴翼善冠,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在冕旒后显得有些模糊。

  但那股睥睨天下的威严,却笼罩着整个大殿。

  繁琐的礼仪过后,司礼太监高声宣唱:“陛下有旨,策问开始!”

  一名内阁大学士出列,展开明黄色的圣旨,朗声宣读皇帝亲拟的策问题目。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位贡士的耳中。

  “朕,承祖宗基业,夙夜惕厉。

  然,近年来,东南八闽沿海,倭患日炽。

  彼等倭寇,狡黠凶残,依仗舟楫之利,忽聚忽散,劫掠州县,屠戮百姓,甚而勾结内贼,为祸惨烈。

  朕,屡遣将弁征剿,然彼辈或据险而守,或飘忽海上。

  官军劳师糜饷,往往无功而返,甚或反遭其噬。

  海波不靖,黎民涂炭,朕心甚忧!

  兹,策问尔等贡士:倭寇之患,症结何在?

  剿抚之策,何者为先?

  水战陆战,何以制胜?

  望尔等摭实直陈,务求可行之策,勿以空言虚文塞责。

  钦此——”

  题目一出,许多贡士心中便是一凛。

  东南倭患是困扰朝廷的顽疾,历任官员将领想尽办法,却始终未能根除,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此题不仅考校学识,更考验对海防、乃至沿海民情的了解,极为棘手。

  刘瑕也是眉头微蹙,但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他自己也曾翻阅过一些关于东南地区海防的策论。

  迅速在脑中组织思路,决定从“整顿吏治、严查内应”、“增派精锐、坚壁清野”、“仿造倭船、精练水师”几个方面入手。

  力求稳妥周全,虽无惊人之语,但也能言之有物,不出大错。

  他悄悄瞥了一眼身旁的沈清辞,见对方依旧垂眸静立,似乎还在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