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鹬蚌相争-《穿越之,恶毒后娘的养娃攻略》

  他转身握住乌雅的手:阿姐,南疆的大业,就靠我们了。

  待我登基之后,定要挥师南下,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

  乌雅重重点头:娘已经准备好了延寿丹,只待合适的时机献给皇帝。

  服下此丹,他会在短时间内精神焕发,但不出三月,必会暴毙而亡。

  很好。乌言眼中闪过狠厉,就让三皇子先去斗吧。

  待他们两败俱伤,就是我们出手之时。

  姐弟二人又密谈许久,乌言才悄然返回长心宫。

  他刚溜回偏殿,还没来得及换下夜行衣,就听门外传来一声轻响。

  一个值夜的小宫女端着茶水进来,看见他这身打扮,吓得手一抖,茶盘一声掉在地上。

  殿、殿下恕罪。小宫女扑通跪地,浑身发抖,奴婢什么也没看见。

  八皇子脸上瞬间换上平日里那副人畜无害的表情,柔声道:无妨,起来吧。

  本王只是睡不着,出去透了透气。

  小宫女战战兢兢地起身,不敢抬头看他。

  乌言走上前,亲自扶起她,温和地说:这么晚了还当值,辛苦你了。

  本王这里没事了,你去休息吧。

  多谢殿下。小宫女如蒙大赦,慌忙退下。

  在她转身的瞬间,八皇子指尖轻轻一弹,一道几乎看不见的东西没入她的后颈。

  小宫女毫无所觉,行礼后退出了偏殿。

  八皇子看着她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冷。

  他轻轻拍去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身为南疆少主,他三岁便开始学习蛊术。

  刚才弹入小宫女后颈的,是南疆秘传的蛊虫。

  中蛊者毫无异状,第二日便会暴毙而亡,死状如同突发急病,任谁也查不出端倪。

  要怪,就怪你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八皇子轻声自语,语气平静得可怕。

  他换下夜行衣,重新躺回床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次日清晨,长心宫内一切如常。

  朱长圻早早起身,去向贤妃请安,然后前往上书房读书。

  在太傅和各位兄长面前,他依然是那个乖巧懂事、勤奋好学的八皇子。

  午膳时分,忽然有宫女慌慌张张来报:娘娘,不好了,小翠她突发急病,没了。

  贤妃手中的茶盏一顿:怎么回事?昨夜还好好的。

  奴婢也不知。宫女哭着说,今早发现时,人已经凉了。

  朱长圻放下筷子,关切地问:母妃,要不要请太医来看看?

  贤妃叹了口气:一个宫女罢了,让内务府按例处置就是了。

  圻儿不必担心,好生用膳。

  朱长圻乖巧点头,继续用膳。

  当日下午,乌雅再次奉旨入宫为几位皇子请脉。

  在给朱长圻诊脉时,她压低声音问:昨夜那个宫女.…..

  阿姐放心。朱长圻微笑,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不过是只碍事的蝼蚁,已经处理干净了。

  乌雅看着弟弟平静的面容,心中既欣慰又酸楚。

  欣慰的是弟弟已经成长得如此沉稳狠辣,酸楚的是他本该在南疆无忧无虑地长大,却要在这深宫之中步步为营。

  你要小心。乌雅轻声叮嘱,三皇子那边似乎有所察觉,最近在暗中调查南疆使团。

  朱长圻眼中闪过一丝讥诮:让他查吧。

  查得越深,就越会陷入我们布下的迷局。

  诊脉完毕,朱长圻亲自送乌雅出宫。

  在宫门口,他忽然提高声音说:乌雅姐姐的医术真是精湛,本王觉得今日精神好多了。

  乌雅会意,恭敬回道:殿下过奖。

  民女改日再为殿下配制些安神补气的丸药。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望着乌雅远去的背影,朱长圻脸上的笑容渐渐冷却。

  他转身回宫,在经过御花园时,恰好遇见前来向皇帝请安的三皇子朱尝洵。

  八弟这是刚从哪儿回来?朱尝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轻视。

  朱长圻立即换上怯懦的表情,恭敬行礼:三皇兄,臣弟方才送南疆圣女出宫。

  南疆圣女?朱尝洵眯起眼,八弟与南疆使节走得很近啊。

  皇兄说笑了。朱长圻低下头,只是奉旨诊脉罢了。

  臣弟体弱,父皇关心,才特许南疆圣女入宫诊治。

  朱尝洵冷笑一声,凑近他低声道:八弟,有些事,不是你这个年纪该掺和的。

  好好在长心宫待着,别给自己惹麻烦,明白吗?

  朱长圻装作害怕的样子,连连点头:臣弟明白,多谢皇兄教诲。

  待朱尝洵趾高气扬地离去后,朱长圻缓缓直起身,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三皇兄,就让你再得意几日吧。他轻声自语。

  待你与其他人斗得两败俱伤之时,我会让你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重新挂起乖巧的笑容,向着长心宫走去。

  夕阳西下,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年,心中却藏着足以颠覆整个王朝的野心。

  而深宫之中的这场权力游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与其他使团的热络往来不同,东瀛使团自入京以来,始终保持着安静。

  使节藤原广田与其随行的武士们,终日闭门不出。

  偶有外出,也只是在驿馆附近的茶楼小坐。

  或是前往寺庙参拜,举止规矩得近乎刻板。

  他们既不参与各国使节间的应酬,也不主动与朝廷官员结交,仿佛真的只是来观礼朝贺的普通使团。

  温明澜在向皇帝禀报各国使团动向时,特意提到了东瀛人的异常。

  陛下,东瀛使团这个月太过安静,臣总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皇帝漫不经心地批阅着奏章:东瀛人向来如此,不必多虑。

  可是.…..温明澜欲言又止,据沿海密报,近来倭寇活动频繁,屡次骚扰我东南沿海。

  臣担心,东瀛使团此次前来,恐与倭寇之乱有关。

  皇帝终于抬起头,眉头微蹙:可有证据?

  尚无确凿证据。

  温明澜摇头,但东瀛使团中混入了几个生面孔,据查都是东瀛有名的武士。

  臣已派人暗中监视,只是他们行事极为谨慎,至今未露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