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皇后要见我-《穿越之,恶毒后娘的养娃攻略》

  阿里会意地笑了:“若是少量,倒是可以想办法。不过..….”

  “价钱好商量,我出三倍价格。”苏寻衣立即道,“而且,我可以帮阿里先生在江南打开波斯地毯的销路。

  听说江南的富商们,最是喜欢这些异域珍品。”

  阿里眼中闪过商人的精明:“既然如此,阿里愿意尽力一试。”

  送走阿里后,苏寻衣立即找来二宝。

  “二宝,你明日去找阿里先生,具体商议火铳运输的细节。”她嘱咐道,“记住,此事必须保密。”

  二宝点头:“孩儿明白。”

  三日后,各国使团陆续离京。

  南洋使臣希兰志得意满,带着开放八个口岸的圣旨,踏上了归途。

  临行前,他还特意向太子进贡了大量阿芙蓉膏,以示“友好”。

  瓦剌使团也在同一天启程。

  阿木尔图面带微笑,和亲之事已经定下,只待回去准备事宜,迎娶萧婳。

  东瀛使团则是买了许多大景的礼物,表面上看着规规矩矩的离开了。

  只有契丹使团是真心想和大景交好。

  波斯使团是最后离开的。

  阿里先生在临行前,秘密与二宝见了一面。

  “清辞,这是我们在江南的联络方式。”阿里递上一张纸条,“首批火铳将在两个月后运抵江南,到那时,还请你派人接应。”

  二宝郑重接过:“多谢阿里先生。”

  “不必客气。”阿里笑了笑说,“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送走所有使团后,京城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暗地里,各方势力都在悄然行动。

  养心殿内,皇帝的毒瘾越来越重。

  没有阿芙蓉膏时,他会变得暴躁易怒,甚至殴打太监宫女。

  吸食之后,又变得昏昏沉沉,政事完全交由太子处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太子和郑贵妃把朝堂势力清理的差不多了,就等着萧婳去瓦剌和亲。

  所以这段时间皇帝也不能出事,一但皇帝驾崩了,就得举办国丧,那么太子就拿不到瓦剌的城池。

  冬月初五,苏寻衣收到江南来的密信。

  “太好了。”她欣喜地对沈砚安说,“我们在江南的人已经打通了关节,可以在泉州秘密接收货物。”

  沈砚安担忧道:“但如何将火铳从江南运到泉州?这一路关卡重重,风险太大。”

  苏寻衣微笑:“这个我早有安排。

  还记得我去年投资的那些货运商行吗?

  他们有自己的运输渠道,可以避开官府的检查。”

  就在这时,司言轩急匆匆跑进来:“姐夫,姐姐,燕叔叔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了。”

  众人急忙来到燕漠云房间,只见他面色青紫,浑身抽搐,显然在承受极大的痛苦。

  司言锦哭着说:“金蟾快要压制不住蛊毒了,要是再拿不到金蚕蛊,燕叔叔发作的次数恐怕越来越频繁。”

  苏寻衣担忧道:“别怕,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救燕叔叔的。”

  当晚,沈府书房内灯火通明。苏寻衣、沈砚安、温明澜和司言轩兄弟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当务之急有三。”温明澜总结道,“一是切断阿芙蓉膏的供应,二是尽快取得火铳增强军力,三是找到金蚕蛊。”

  沈砚安点头:“这三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地方——皇宫。

  我怀疑,那个下蛊的人,与阿芙蓉膏的流传也脱不了干系。”

  苏寻衣忽然道:“你们说,下蛊之人会不会与南洋使团有勾结?”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

  第二天,沈砚安将一张泛黄的纸条放在桌上,神色凝重。

  “冷宫递出来的。”他轻声道,“张皇后想见二宝。”

  苏寻衣接过纸条,指尖微微发颤。

  纸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字迹娟秀却透着虚弱:“乞见吾儿清辞一面。”

  二宝站在一旁,垂眸不语。

  “二宝,”苏寻衣柔声问道,“你想去吗?”

  二宝沉默良久,才轻声道:“很多年没见她了。”

  司言轩取出一个小竹筒,却异常认真地说:“清辞哥,把这个带上。

  这是寻踪蛊,只要靠近金蚕蛊百丈之内,它就会有反应。

  那金蚕蛊想来是在皇宫,不妨试试看。”

  司言锦也凑过来,往二宝手里塞了几个香囊:“这些是避蛊香,能掩盖生人气息。

  皇宫那边肯定有好多蛊虫守着。”

  沈砚安看着两个忙前忙后的小家伙,他转向二宝:“今夜子时,我带你入宫。”

  子时的更鼓刚刚敲过,两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掠过宫墙。

  沈砚安带着二宝在皇宫中穿梭,对皇宫的布局了如指掌。

  “爹对皇宫很熟悉?”二宝轻声问。

  沈砚安脚步微顿,低声道:“当年常来入宫议事。”

  他们绕过巡逻的侍卫,来到冷宫外。

  宫墙斑驳,荒草丛生。

  就在这时,司言轩给的寻踪蛊在竹筒里轻轻震动,发出细微的嗡鸣。

  “爹,蛊虫反应了,金蚕蛊应该就在这附近。”

  沈砚安警惕地环顾四周,带着二宝翻过围墙,落在冷宫的庭院中。

  院内更是破败不堪,只有正殿还亮着一盏昏黄的油灯。

  一个老嬷嬷守在殿外,见到他们也不惊讶,只是默默行了一礼,推开殿门。

  殿内陈设简陋,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背对着他们,正跪在佛前诵经。

  虽然衣衫朴素,但挺直的脊背依然透着威仪。

  “娘娘,人来了。”老嬷嬷轻声禀报。

  诵经声停下,女子缓缓转身。

  尽管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双与二宝极为相似的眼睛,依然明亮。

  “辞儿.…..”她声音颤抖,眼中瞬间盈满泪水。

  二宝站在原地,没有上前,只是躬身行礼:“臣,沈清辞,参见皇后娘娘。”

  这声“皇后娘娘”让张皇后的脸色白了白,她苦笑道:“在这里,哪还有什么皇后娘娘。”

  她示意老嬷嬷退下,殿内只剩下他们三人。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张皇后轻声问,目光描摹着儿子的面容。

  “很好。”二宝回答得简短,“爹和娘待我如己出。”

  张皇后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沈将军和苏夫人将你教养得很好。

  十三岁的状元郎,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