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龚母她手脚麻利,经验老道,从给婴儿洗澡换尿布的轻柔利落,到变着法子给龚雪炖催奶的鲫鱼汤、猪蹄汤,再到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井井有条,一切都打理得熨熨帖帖。许愿看着妻子脸上日渐恢复的红润,听着小婴儿吃饱后满足的哼唧声,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
这天傍晚,龚雪倚在床头,怀里抱着刚喂完奶、睡得香甜的儿子,龚母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手里织着一件嫩黄色的小毛衣,毛线针翻飞,动作娴熟。许愿端着一碗龚母刚熬好的小米红枣粥进来,轻轻放在床头柜上。
“妈,您歇会儿吧,一天没闲着。”许愿看着岳母眼下的淡淡青影,真心实意地说。
“不累,看着这小外孙,浑身都是劲儿。”龚母笑着摇摇头,目光慈爱地落在襁褓上,又转向龚雪,“小雪气色好多了,奶水也足了,我这心就放下一大半。”
许愿在床沿坐下,看着龚雪温柔地拍抚着儿子,又看看这被悉心照料、充满生机的家,一个酝酿了许久的念头清晰起来。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商量的口吻:“妈,小雪,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龚雪和龚母都抬起头看他。
“我是这么想的,”许愿斟酌着词句,“有了孩子以后,我在想……咱们是不是该买辆汽车?”
“买汽车?!”龚母手里的毛线针“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惊得瞪大了眼睛,仿佛听见了什么天方夜谭,“小许!那…那可是汽车啊!不是自行车!那得多少钱?在她的认知里,汽车是属于单位、属于领导的庞然大物,跟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
龚雪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她眼中闪过一丝理解,随即是深切的认同。
她秀眉微蹙,“现在私人买汽车,政策允许吗?手续会不会特别麻烦?还有,钱……”
“政策在松动,上海那边已经听说有私人买车了,北京估计也快了。”许愿语气沉稳,显然做过功课,“钱不是问题。稿费存着就是用在刀刃上的。至于手续,”他顿了顿,“我打算请北京作协帮忙,出具一份证明,说明我作为作家需要深入生活,经常外出调研采访,需要交通工具,申请在北京或者上海考取驾照。有了驾照,再想办法托人找找门路买车,应该能行得通。”
龚母听着女婿条理清晰的分析,看着他沉稳笃定的眼神,最初的震惊慢慢平复下来。她弯腰捡起毛线针,重新开始织毛衣,动作慢了许多,显然在消化这个巨大的信息。“要是真能办成……那当然好。”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感慨,“有个铁皮盒子遮风挡雨,孩子少遭罪,大人也省心。就是……这东西金贵,油钱、保养,怕是花销不小吧?”
“妈,这些我都考虑过。能承受。”许愿语气肯定,“最重要的是方便安全。为了小雪和孩子,值得。”
龚雪看着丈夫眼中那份为家庭筹谋的坚定,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她点点头:“我支持。妈说得对,有了车,孩子出门就少受罪。就是……辛苦你了,又要去跑这些关系手续。”
“不辛苦,为了咱们家,应该的。”许愿笑了,心中的计划有了家人的支持,更添了几分底气。
龚雪她看向许愿,轻声问:“你…想买什么样的车?得花多少钱?”
“看好了,北京汽车制造厂出的bJ212吉普车。”许愿显然做足了功课,“结实耐用,底盘高。价钱我问了,不算便宜,但咱们还能负担。”他没有直接说数字,但语气里的笃定让龚雪知道,这并非一时冲动。bJ212,方方正正的绿色车身,粗犷的线条,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公务车形象,也带着一种令人安实的可靠感。
几天后,一份盖着“中国作家协会”鲜红大印的介绍信,经由叶冰如的手,郑重地放在了许愿的书案上。信纸抬头印着作协的名称,措辞严谨:
上海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
兹有我单位专业作家许愿同志(会员证号:xxxx),因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之工作需要,需经常往返于京沪及周边城乡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及人身安全,特申请于贵处学习并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
请予接洽并协助办理为盼!
此致
敬礼!
北京作家协会(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深入生活”这个理由,在这个年代极具分量。作协的公章,更是通行无阻的硬招牌。许愿拿着这份介绍信,再托了出版社后勤科那位神通广大的老刘,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北京市物资局一位管车辆指标的实权人物。
在一个飘着小雪的下午,许愿跟着老刘,拎着两瓶特供的茅台和两条“大中华”,走进了物资局家属院一套不起眼的单元房。寒暄、递烟、喝茶,话题从文学创作“很辛苦”聊到“作家也需要深入生活、提高效率”。那位面色严肃的处长,仔细翻看了作协的介绍信,又打量了许愿几眼,终于慢悠悠地开了金口:“许作家的情况,特殊,确实有实际困难。支援文化建设,也是我们的责任嘛。”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盖着物资局红章的批条,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准购bJ212吉普车壹辆”,下面还有一串编号。“拿着这个,去北汽的供销科找王科长。车价一万八,带够钱。”
又过了近一个月,一辆崭新的、披着厚厚一层灰扑扑出厂保护蜡的墨绿色bJ212吉普车,被送到了许愿上海家楼下,车门打开,许愿裹着一身寒气走上车,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新手司机特有的、掌控庞然大物后的成就感。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掏出钥匙,在周围试驾了几圈。
“妈!小雪!快出来看!”他的声音在寒风里格外响亮。
龚母闻声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龚雪也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儿子,当她们的目光落在楼下那台方头方脑、散发着机油和钢铁气息的墨绿色吉普车上时,都愣住了。
“这…这就是…那车?”龚母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地上,她围着车转了小半圈,想伸手摸摸冰冷的引擎盖又缩了回来,嘴里喃喃道,“我的老天爷…这么大个铁疙瘩…得喝多少油啊…”
龚雪抱着孩子,走近了几步。寒风把宁宁的小脸吹得红扑扑的,小家伙却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绿色的“大玩具”,小手在襁褓里无意识地挥动。龚雪的目光从粗犷的车身移到许愿冻得发红却闪着光的脸上,那份兴奋和自豪感染了她。她走到车旁,腾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冰凉的车门钢板,那坚硬冰冷的触感如此真实。
“快…快进屋暖和暖和!”龚母回过神来,赶紧招呼,“冻坏了吧?看着就冷!”
许愿笑着回屋。
“怎么样?这车路上好开吗?”龚雪挨着他坐下,关切地问。
“还行!这车劲儿大,底盘高,就是方向盘沉,挂挡得使点力气,以后门再也不怕阴天下雨了,周末还能带你们去郊外转转,呼吸点新鲜空气!”。”
“是…是方便。”龚母的声音温和了许多,带着点感慨,“有个车,是少遭不少罪。就是…就是这大家伙,往后停哪儿?加油啥的,费事不?”
“妈,您放心,我都打听好了。”许愿信心满满,“胡同口那片空地,街道办打过招呼,能停。加油证老刘帮着弄,油票咱们也攒了些,够用。等天暖和了,我把这层蜡好好打磨掉,车就精神了!”
这天傍晚,龚雪倚在床头,怀里抱着刚喂完奶、睡得香甜的儿子,龚母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手里织着一件嫩黄色的小毛衣,毛线针翻飞,动作娴熟。许愿端着一碗龚母刚熬好的小米红枣粥进来,轻轻放在床头柜上。
“妈,您歇会儿吧,一天没闲着。”许愿看着岳母眼下的淡淡青影,真心实意地说。
“不累,看着这小外孙,浑身都是劲儿。”龚母笑着摇摇头,目光慈爱地落在襁褓上,又转向龚雪,“小雪气色好多了,奶水也足了,我这心就放下一大半。”
许愿在床沿坐下,看着龚雪温柔地拍抚着儿子,又看看这被悉心照料、充满生机的家,一个酝酿了许久的念头清晰起来。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商量的口吻:“妈,小雪,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龚雪和龚母都抬起头看他。
“我是这么想的,”许愿斟酌着词句,“有了孩子以后,我在想……咱们是不是该买辆汽车?”
“买汽车?!”龚母手里的毛线针“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惊得瞪大了眼睛,仿佛听见了什么天方夜谭,“小许!那…那可是汽车啊!不是自行车!那得多少钱?在她的认知里,汽车是属于单位、属于领导的庞然大物,跟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
龚雪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她眼中闪过一丝理解,随即是深切的认同。
她秀眉微蹙,“现在私人买汽车,政策允许吗?手续会不会特别麻烦?还有,钱……”
“政策在松动,上海那边已经听说有私人买车了,北京估计也快了。”许愿语气沉稳,显然做过功课,“钱不是问题。稿费存着就是用在刀刃上的。至于手续,”他顿了顿,“我打算请北京作协帮忙,出具一份证明,说明我作为作家需要深入生活,经常外出调研采访,需要交通工具,申请在北京或者上海考取驾照。有了驾照,再想办法托人找找门路买车,应该能行得通。”
龚母听着女婿条理清晰的分析,看着他沉稳笃定的眼神,最初的震惊慢慢平复下来。她弯腰捡起毛线针,重新开始织毛衣,动作慢了许多,显然在消化这个巨大的信息。“要是真能办成……那当然好。”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感慨,“有个铁皮盒子遮风挡雨,孩子少遭罪,大人也省心。就是……这东西金贵,油钱、保养,怕是花销不小吧?”
“妈,这些我都考虑过。能承受。”许愿语气肯定,“最重要的是方便安全。为了小雪和孩子,值得。”
龚雪看着丈夫眼中那份为家庭筹谋的坚定,心底涌起一股暖流。她点点头:“我支持。妈说得对,有了车,孩子出门就少受罪。就是……辛苦你了,又要去跑这些关系手续。”
“不辛苦,为了咱们家,应该的。”许愿笑了,心中的计划有了家人的支持,更添了几分底气。
龚雪她看向许愿,轻声问:“你…想买什么样的车?得花多少钱?”
“看好了,北京汽车制造厂出的bJ212吉普车。”许愿显然做足了功课,“结实耐用,底盘高。价钱我问了,不算便宜,但咱们还能负担。”他没有直接说数字,但语气里的笃定让龚雪知道,这并非一时冲动。bJ212,方方正正的绿色车身,粗犷的线条,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公务车形象,也带着一种令人安实的可靠感。
几天后,一份盖着“中国作家协会”鲜红大印的介绍信,经由叶冰如的手,郑重地放在了许愿的书案上。信纸抬头印着作协的名称,措辞严谨:
上海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
兹有我单位专业作家许愿同志(会员证号:xxxx),因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之工作需要,需经常往返于京沪及周边城乡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及人身安全,特申请于贵处学习并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
请予接洽并协助办理为盼!
此致
敬礼!
北京作家协会(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深入生活”这个理由,在这个年代极具分量。作协的公章,更是通行无阻的硬招牌。许愿拿着这份介绍信,再托了出版社后勤科那位神通广大的老刘,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北京市物资局一位管车辆指标的实权人物。
在一个飘着小雪的下午,许愿跟着老刘,拎着两瓶特供的茅台和两条“大中华”,走进了物资局家属院一套不起眼的单元房。寒暄、递烟、喝茶,话题从文学创作“很辛苦”聊到“作家也需要深入生活、提高效率”。那位面色严肃的处长,仔细翻看了作协的介绍信,又打量了许愿几眼,终于慢悠悠地开了金口:“许作家的情况,特殊,确实有实际困难。支援文化建设,也是我们的责任嘛。”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盖着物资局红章的批条,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准购bJ212吉普车壹辆”,下面还有一串编号。“拿着这个,去北汽的供销科找王科长。车价一万八,带够钱。”
又过了近一个月,一辆崭新的、披着厚厚一层灰扑扑出厂保护蜡的墨绿色bJ212吉普车,被送到了许愿上海家楼下,车门打开,许愿裹着一身寒气走上车,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新手司机特有的、掌控庞然大物后的成就感。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掏出钥匙,在周围试驾了几圈。
“妈!小雪!快出来看!”他的声音在寒风里格外响亮。
龚母闻声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龚雪也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儿子,当她们的目光落在楼下那台方头方脑、散发着机油和钢铁气息的墨绿色吉普车上时,都愣住了。
“这…这就是…那车?”龚母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地上,她围着车转了小半圈,想伸手摸摸冰冷的引擎盖又缩了回来,嘴里喃喃道,“我的老天爷…这么大个铁疙瘩…得喝多少油啊…”
龚雪抱着孩子,走近了几步。寒风把宁宁的小脸吹得红扑扑的,小家伙却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绿色的“大玩具”,小手在襁褓里无意识地挥动。龚雪的目光从粗犷的车身移到许愿冻得发红却闪着光的脸上,那份兴奋和自豪感染了她。她走到车旁,腾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冰凉的车门钢板,那坚硬冰冷的触感如此真实。
“快…快进屋暖和暖和!”龚母回过神来,赶紧招呼,“冻坏了吧?看着就冷!”
许愿笑着回屋。
“怎么样?这车路上好开吗?”龚雪挨着他坐下,关切地问。
“还行!这车劲儿大,底盘高,就是方向盘沉,挂挡得使点力气,以后门再也不怕阴天下雨了,周末还能带你们去郊外转转,呼吸点新鲜空气!”。”
“是…是方便。”龚母的声音温和了许多,带着点感慨,“有个车,是少遭不少罪。就是…就是这大家伙,往后停哪儿?加油啥的,费事不?”
“妈,您放心,我都打听好了。”许愿信心满满,“胡同口那片空地,街道办打过招呼,能停。加油证老刘帮着弄,油票咱们也攒了些,够用。等天暖和了,我把这层蜡好好打磨掉,车就精神了!”